减中提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n Reduction: An 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English Classroom in Junior High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DOI: 10.12677/ces.2024.127478, PDF, HTML, XML, 下载: 23  浏览: 3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文革, 陈慧欣: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关键词: “双减”高效课堂英语教学构建策略“Double Reduction” Efficient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Construction Strategy
摘要: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双减”政策所要取得的目标高度契合。但受现实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双重影响,“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应试理念难以消解、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作业设计难以创新等方面。结合上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调查分析,文章提出在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科融合、创新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与实践,旨在为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提供借鉴。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reducing the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goal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owever, due to the double influence of reality and history,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is still facing lots of dilemmas,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ifficulty of dissolving the concept of test-taking, breaking down the disciplinary barriers, and innovating in the design of homework.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relat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we propose to carry out strateg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he areas of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innovating the design of assignment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s.
文章引用:周文革, 陈慧欣. 减中提质:“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7): 381-38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7478

1. 引言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是评定课堂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依据。国家提出“双减”政策,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作业数量、降低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情况下,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这对教师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英语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双减”之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基础教育愈发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双减”中的“减”意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在“减”的另一面需要做好“加法”,即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减负增效。

2.1.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均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而高质量教育体系强调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强调系统理念,注重教育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整体规划与有机衔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1]

由此可见,落实到学校教育层面,构建高效课堂则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点。高质量课堂应营造探究性的教育生态,避免知识传授的零散性、无序性,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着力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系统传授知识,以经典性的内容、探究性的方法、整合性的模式启动高质量学习,这与“双减”所提倡的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减负增效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双减”背景下实现高效课堂目标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2.2. 落实英语学科育人的重要举措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2]因此,课堂的高效性不仅限于纯知识传授的高效性,更强调育人元素的有效渗透。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英语课程是跨文化教育的关键,其育人功能至关重要。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是落实英语学科育人的重要举措,而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的落实能助力初中英语课堂的高效性,其两者互相交融。

首先,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即将学生培养为能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效的课堂不应只是纯知识的传授,而是基于教学内容将德育思想融入英语课堂,挖掘英语学科中的育人元素,落实好课程思政,让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提升道德修养,从而促进自身素质成长;其次,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前提,更是德育的首要任务。初中英语教材蕴含丰富的育人元素,如八年级下册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在教学中,通过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掌握有关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培养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热爱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达到既传授知识,又育人成才的双重效果。

2.3.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途径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近年来新一轮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指的是个体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掌握学习策略。简而言之,学生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学习、理解、整合、应用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素养的根本途径。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处于“重知不重行”的局面。在此现状下,学生即使能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但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精神的发展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达到培养综合素养的目的。“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即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转向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并灵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举一反三,从而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在此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应有效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将课内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学习体验,形成高阶的思维与方法、积极的学习精神与品质。唯有此,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另一方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双减”之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根本途径。

3. “双减”之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现实困境

通过分析“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价值意蕴,在理论层面对其获得了初步认识。同时,在实践层面,“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整体审视现状,“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还存在诸多不足,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观念制约、学科独立、作业单一等问题,这是“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所必须攻克的难题。

3.1. 观念陈旧:应试理念难以消解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才能够稳重有序的进行正确实践。“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最大阻力之一是应试观念的阻碍。

中国是一个绵延五千多年的文化大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背景下的“读书做官”目的论至今还影响着国人的读书教育观。阶层跃迁观念根深蒂固,沿袭至今,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读书成为人们改变自身命运,步入上层社会的“登天梯”“敲门砖”,社会心理积淀浓厚的考试崇拜文化[3]

尽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多年,但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改变命运”的读书目的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中考中,英语成绩占据较大比重,这种导向使得学校、教师、家长将应试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此观念的影响之下,大多数家长只关注考试卷面的分数,不注重孩子健全人格和全面素养的培养。在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指标也在于“分数”和“升学”。但大多数教学活动还是“唯分数”、“唯升学”,这些都是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极大阻碍。由此可见,应试观念亟待转变,唯有如此,“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得到构建,学生的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培养。

3.2. 学科独立:学科壁垒难以打破

“双减”之下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听、说、用等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正是这一转变的现实体现。

尽管跨学科教学理念提倡至今,已有较完善的内容体系和多形式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科之间仍然存在着强大的鸿沟和壁垒。

首先,由于理念认知不足,部分初中英语教师认为学科融合只是简单地将不同学科内容相加,导致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生拉硬扯的加入其它学科的内容,这会使得学生获得的学科知识是割裂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是重复的、冗杂的。这种单个学科之间的壁垒和鸿沟会致使教育的意义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其次,跨学科实践缺乏创新性。部分教师具有跨学科教学意识,但未能将其正确、有效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在备课时,教师意识到要进行学科融合,但却不知道融入什么、如何融入;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口头讲授、黑板板书等教学呈现方式,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大数据信息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没能真正做到学科融合,也无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素养。

3.3. 作业单一:作业设计难以创新

课堂的高效性与作业的有效性两者相辅相成,高效课堂是有效作业的前提和基础,有效作业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和巩固。“双减”政策提出应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实现高效教育。“有效”包含三层意蕴,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用”[4]。但在实际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的设计仅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具体表现为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性。作业形式往往以书面作业为主,如填空、选择、阅读理解等,这些作业形式虽然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容易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感。同时,作业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语法规则,只是对课本内容的重复,缺乏对知识实际运用的关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双减”之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

通过对“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为解决以上困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初中英语教师应重点围绕学生素养培养、学科融合教学、作业设计创新等方面加以探究。唯有此,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而能够为“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4.1. 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素养提升中做“加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力的重要内容,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是良好教学活动的助力剂,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日常生活,将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讨论学生感兴趣的电影、音乐等。该环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潜移默化地引入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竞赛活动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由此,学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学习初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提供不同程度的“脚手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步调,从而做到学会学习、举一反三。

4.2. 善用各学科优势,在学科融合中做“加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破除学科壁垒,善用各学科的优势,在学科融合中做“加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朱子全书》中倡导在学习上要“举一三反”,熟练之后而方能“融会贯通”。可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是学习的真正目标。新时代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学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实现学科高阶整合,从而落实英语跨学科学习、在“跨”中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目标。

第一,整合教学活动设计。学科融合教学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关键点,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激活其他学科有关知识来解决英语问题。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有关学科联系起来,这样能够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而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衔接和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二,融合各学科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这些文本与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交叉之处。因此,英语学习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这既是学科之间的主动跨界,也是能实现学科之间差异的解蔽与补充。例如,在完成“海报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为学生介绍具体、详细且有趣的绘画制作方法,在此活动中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3. 重视思维活动,在作业设计中做“加法”

“双减”对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设计更具挑战性和深度性的作业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方面,提高作业形式的思维性及育人性。思维性作业形式要求作业设计要一改传统作业的机械性、繁琐性、同质性,教师应该设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作业,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同时,作业形式不止局限于书面,可以拓展到户外活动和生活实际,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作业设计的育人性体现在根据单元主题语境,适当渗透育人元素,使作业即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能引导学生了解单元主题的真正内涵,实现价值升华。

另一方面,增强作业内容的综合性。传统的英语作业仅仅检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情况、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是片面的、不深刻的、不完善的。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语言运用,这是其本质要求。因此,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该具有综合价值,指向语言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 Section B部分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形容词来描述“真正的朋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回忆、复习原有知识,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友谊的真谛”,在思维和价值观层面有所启发。

5. 结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必然以育人为出发点[5]。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让这一观点落到实处。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提高对英语教材的熟练度、挖掘对育人素材的应用度、拓展对育人活动的融合度,将“育人为本”这一教学理念贯彻实际英语教学始终,真正摸清楚“双减”之下“减”与“加”的价值意蕴,以己之力推动“双减”之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而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的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4年度“领导出题·专家答题”湘潭市社科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英语教育质量的路径和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4039)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管培俊.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J]. 教育研究, 2021(3): 12-15.
[2]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 李其龙,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 项贤明. 七十年我国两轮“减负”教育改革的历史透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5): 67-79.
[4] 余文森. 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5): 42-46.
[5] 孙喜亭. 论“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再论教育的出发点问题[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4):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