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Effect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ree Trade Zone Construction
DOI: 10.12677/wer.2024.132016, PDF, HTML, XML, 下载: 61  浏览: 156 
作者: 李治惠: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自贸区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效应Free Trade Zon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fluence Effect
摘要: 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度、新深度和新广度的一次重大尝试,也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实现对外开放诺言的一项重大举措。立足于当前以高水平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完善自贸区布局、优化区域经济增长的开放格局,已经成为未来我国自贸区发展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大命题。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加深的开放格局使得我们有必要对自贸区区域的经济发展效应进行及时评估。本文通过解读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探究自贸区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机理与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为今后的自贸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更多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The free trade zone is a major attempt for China to open up to a new height, depth and breadth. It is also a major measure to promot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realize the promise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Based on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ith a high level of openness, improving the layout of free trade zones and optimizing the opening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a major proposition that needs to be explored and solved in China’s free trade zones in the future. Currently,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deepening opening-up pattern makes it necessary for us to conduct a timely assess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effects of free trade zones. By interpret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free trade zones and their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chanisms of free trade zones and regional economies and the constraints that hinder them, which can provide mor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s and free trade ports.
文章引用:李治惠.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 世界经济探索, 2024, 13(2): 153-158. https://doi.org/10.12677/wer.2024.132016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换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需要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新一轮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当前建立区域一体化经济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立自贸区的首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开放的新兴道路,构筑“制度高地”,培育创新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普遍规律相适应的体系机制。以此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焦点工程,为实现地区经济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

2. 自贸区发展现状概述

2.1. 自贸区的理论溯源

设立自贸区是党中央在治理国家问题上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将自由贸易理念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追溯其理论来源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贸易理论,其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和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第二阶段是现代自由贸易理论,主要是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和里昂惕夫之谜。这一阶段的现代自由贸易理论在理论上已基本成熟,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 [1] 。第三阶段则是为了更好地阐述里昂惕夫之谜的新要素贸易论以及对新国际贸易模式的说明而提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至此,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自由贸易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其次,列宁的渐进式发展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以“非激进主义、较为平稳”为中心的渐进式发展道路,现如今提出的自贸区政策便是继承和创新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开放的全新方式 [2] 。再次,制度总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被打破。诺斯和科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提出,给中国的制度革新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影响,我国的制度变迁理论前后经历了四大变化,也为当前中国的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建议。最后,随着政策的明确定位与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应运而生。无论是国家以往设立的政策试验区,还是如今的自贸试验区,都带动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由此可见,自贸区建设深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道,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指引 [3] 。

2.2. 自贸区建设的演进过程

从山水写意的蓝图到工笔描绘的实践,是自贸区从概念到实施,再到经验复制和推广的演变进程,这体现了中国在以自贸区为基础推进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别制度优势。学者们普遍认为,自贸区设立并不是个体认为的主观臆想,而是结合中国内外经济情形,符合中国发展实情而设立的先行区。从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成就出发,我国自贸区的演变过程应划分为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步探索设立的保税区到如今高速发展扩容的自贸试验区再到2018年设立首个放眼未来的自贸港——海南自贸港。虽然自贸区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却与以往的经济功能区大有不同,它是经济在转型升级时期中全新探索下又一个“可攻可守”的尝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准则,格外强调制度的供给侧改革。总体来看,自贸区通过不断复制推广地区经验,形成了“海陆统筹,东西南北中遍布”的发展新局面 [4] 。如此可知区域经济得到高效增长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才能创新出属于本土经济发展的阳光大道。

2.3. 自贸区的发展模式

自贸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从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制度创新等方面为切入点来进行考量。首先从自贸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出发,可以发现自贸区发展的核心在于经济的开放、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投资功能的明确定位以及外资体制的隐患排除等,这样才能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加快区域经济的转变。同时,只有赋予自贸区更多独特的内涵来打破原有的国际惯例,比如降低贸易壁垒和减少产品服务流动限制等方面,才能在今后实现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政策目标,给出当前我国自贸区发展的优化思路。最后从自贸区制度创新方面出发,制度创新是纲举目张的要素,是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是自贸区长期探索和经济高效增长的根本动力。总结以往各自贸区的发展动因和实践经验,不难发现只有对之前仍存在问题的制度体系和产业链条进行相应变革,拓宽创新制度和探索新一轮的制度体系,才能为制度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更为有效地降低制度建设成本,从而提升该地区自贸区的国际影响力 [5] 。

2.4. 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从现有的文献研究来看,自贸区能凭借自身的优势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增长效应,同时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进行综述。从定性的研究角度上看,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正负两种效应。若从正效应的“制度红利”出发,一部分学者认为,多数自贸区可通过各类“制度创新”促进各地区及其周边的经济快速发展 [6] 。而从负效应的“挤出效应”出发,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由于自贸区等多种体制设计的重叠且周边地区各类特殊行政区之间存在着同质化的竞争,造成了自贸区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影响了其政策效力,不利于该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 [7] 。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国内多数学者借鉴其他杰出研究者们的实证方法,验证了自贸区建设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稳健的促进作用 [8] 。但自贸区建设对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总是带来正向反馈,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对现有的文献分析,多数学者是基于定性和定量两种视角下探究了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究其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方面仍有可拓展之处。因此,本文通过对自贸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效益评估,是对现有研究层面的相应对策建议缺乏的有益补充。

3. 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1.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自贸区通过开放区域内多个市场来引入更为激烈的竞争,实现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外地优势企业“引进来”的目标,从而倒逼区域内的各企业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技术等方法实现转型升级,淘汰劣势产品,提高竞争力 [9] 。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企业要想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水平,需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去”策略,加大产品出口规模,对出口商品的品质进行严格把控,提高其附加值,推动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不断向上攀升。依托便利的贸易环境及合理的政策制度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吸引众多优势企业涌入自贸区,提升各区域的创新能力。

3.2. 借助产业联动效应,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自贸区经过不断地试点、发展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有利于提升区域内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推动各个地区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自贸区建设的顶层设计立足于区域的资源禀赋,对各个自贸区进行不同的功能定位,分析各区域之间的差别发展,可以促使国家在区域内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区域内各部门的生产效率 [10] 。同时,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促进各产业间的协同合作、整合要素资源、人员生产分工,能有利于各区域内的产业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打造延伸的自贸区产业联通区域,从而增强产业联动效应和开拓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为后续提高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优化、贸易效益等有着正向驱动作用。

3.3. 推动贸易结构优化,提高区域收益水平

自贸区的设立是中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区域内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其实现投资贸易便捷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样,自贸区内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将会更集中于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一方,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使其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功能持续提升,增强了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红利”出发,发现多数自贸区可通过各类“制度创新”促进各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优势资源来促进技术投入,达到知识资本的累积,提高当前区域的整体获益水准,从而确保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

4. 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难点

4.1. 主观制约因素

随着共建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各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规模也随之增大,使得自贸区经济增长缓慢的现实障碍也逐渐显现出来。由内到外进行深入探究后,发现自贸区建设绩效评估系统仍有相当大的缺陷,机制体系仍需完善。当前对自贸区建设效果的评估主要侧重于项目中完成的整体目标,而未对实际政策情况、开展难易程度以及自贸区工作完成的好坏进行相应考量和规范,这对今后自贸区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其次,随着各自贸区的成功试点,“先试先行、示范引领”的复制推广理念可能会造成其他自贸区照搬照抄,导致自贸区区域内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区域内的制度创新边际效应不断递减 [11] 。最后,各区域内相应单位缺乏一定改革自主权,未因地制宜作出及时的细则调整,政策的实施由主动化为被动。且政府多部门兼具管理体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年代,直接干预过度市场,使得市场缺乏一定的活力。

4.2. 客观制约因素

纵观世界发展大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6年之后废除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关税和贸易协议,但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压力丝毫没有减轻,比如2018年,美国发起了“贸易战”和“科技战”等各类经贸摩擦,以达到压制中国,维护自己霸权地位的目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更容易引发“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势力的崛起,对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分不利,同时也使得其他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经贸往来态度变得更加保守,从而恶化了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限制了中国自贸区的规模,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12] 。

5.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几点建议

5.1. 推进自贸区建设战略,发挥自贸区区域经济的正向溢出水平

在新征程上,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区。只有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战略,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贸区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如何产生正向的显著效应,我们可以从技术保障和杰出人才两方面出发。首先,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巩固对高质量人才及技术的吸引能力。自贸区的产业供应链,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有着非常精细的分工和高度的专业化,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普遍较高,因此要想实现自贸区的产业供应链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更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更加优惠的人才引入政策。其次,技术创新作为经济持久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引领新一轮技术保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自贸区发展要紧紧抓住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式创新技术,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创新措施的政策优势,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本地公司增加研发投入,这样才能使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13] 。

5.2. 扩大自贸区改革自主权,探索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差异化

自贸区政策效应显著与否,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地理区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同时对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差异化探索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实现当前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际环境中充分掌握话语权。差别化探索不仅是要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避免同质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也是协调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自贸区政府应该是主动的制定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只有把改革自主权真正下放给自贸区,才能真正地激发它们的创新积极性,消除它们在开发各种自贸区时所遇到的各种制度壁垒。其次,推广、复制的建设经验可能会造成其他自贸区照搬照抄,借鉴先进经验无可厚非,每个自贸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有利条件,但仍需根据本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因此需一例一策,在分析不同类型自贸区政策效果差异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各地区间的共性与区别,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利于各地区实现最优驱动效应的路径战略。

5.3. 顺应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积极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自贸区是目前中国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中国外贸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持久动力。纵观世界发展大势,世界经济治理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新的变化。中国首先要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规则,要更加关注非经贸议题的谈判,要更深层次地融入到世界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去,要积极探索、实践新的贸易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特别是非经贸议题和规则的吸收与采纳。其次,中国应加强对非经济领域相关议题与规则的探索与尝试,并适时地对其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要依托国家外向型发展战略,基于中国具体国情选择国际合作同伴,设定自贸区合作同伴的选择主次、优先顺序。积极借鉴同伴所在自贸区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经验,以期减少贸易转向、政策变更、外部环境突变等产生的消极影响。这样,才能发挥我国自贸区建设的制度创造力,在已有的多边贸易组织里重构国际分工与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的共同话语权。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强调要想发挥各区域的独特优势以及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把握新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战略,发挥自贸区区域经济的正向溢出水平。同时,不断扩大自贸区改革自主权,探索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差异化,以此完善各地区的市场经营环境。最后,顺应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积极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助力国际经济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余文涛, 陈梦鑫.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历史逻辑、发展实践及未来展望——自贸试验区设立10周年的研究述评与实践回顾[J]. 财经问题研究, 2023(9): 3-16.
[2] 蔚志立.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5): 1-3.
[3] 王恕立, 吴楚豪. 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吗[J]. 国际贸易问题, 2021(6): 17-31.
[4] 白桦, 谭德庆. 内陆国家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内陆自贸区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0): 115-121.
[5] 杨振华, 肖军.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区域产业供应链发展优化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21(9): 176-178.
[6] 殷华, 高维和. 自由贸易试验区产生了“制度红利”效应吗?——来自上海自贸区的证据[J]. 财经研究, 2017, 43(2): 48-59.
[7] 陈琪, 刘卫.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动因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 科学发展, 2014(2): 43-50.
[8] 应望江, 范波文. 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基于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8, 32(11): 513.
[9] 张颖, 逯宇铎. 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创新能力影响研究——以辽宁自贸区为例[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3): 130-133.
[10] 纪瑶. 内陆自贸区产业升级效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3.
[11] 刘秉镰, 吕程. 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比较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8(3): 51-66.
[12] 赵亮. 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自贸区驱动”逻辑机理探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2(3): 165-174.
[13] 王爱俭, 方云龙, 于博.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 传导路径与动力机制比较[J]. 财贸经济, 2020, 41(8): 12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