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An Explor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in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Era
摘要: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数智化财务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迫切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因此,本文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构建与数智时代下企业要求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培养社会所需的精专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展开讨论,对数智时代财务管理专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telligent and digital level,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reform in the course system, teacher team and practice base.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financ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suitable for enterprises in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in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cultivate specialized and composite fi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文章引用:李昱涵, 龙露婷, 张学梅. 数智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教育进展, 2024, 14(5): 1476-148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866

1. 引言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互联网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企业不再是需要专业基础知识过硬,能做月度或年度财务报表的专业技能人才,出于对企业效益和财务信息时效性的关注,企业管理层更加渴望能够获得帮助企业做出及时、准确决策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数智时代的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与方式选用、教师队伍组成和实习实践基地选择等方面进行改革。因此,如何构建与数智时代下企业要求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精专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已经变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 [1] 。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

财务管理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调整。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不适应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教材选用和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设置上以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为主,缺乏大数据等前沿专业课程。

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部分未落实,比如会计课程每门课程有16个实践学时,但都是在课内实践中进行,没有使用相关软件或实训项目,这样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也无法提高实操能力。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财会专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较少。虽然这对逐步建立起一个教学模式有好处,但金融、经济学已经跟上了数智化时代的步伐。高校虽然改变了课程模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在学校里很难实现高层次的模拟。即使是在学校之外实习,学生们也不可能参与到一些重大的事情中,只能干一些杂活,比如复印文件,打杂跑腿。

2.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滞后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观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高校开设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但对数智化、大数据等当代社会需求度较高的能力素养缺乏重视。许多高校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未充分重视行业和企业的数智化发展趋势。课程设置方面,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主要集中于会计学、管理学等知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交叉课程涉及较少,教科书使用过于陈旧,很少涉及学科前沿。在课程结构上,基础课与专业课以会计、管理学为主,而与之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研究甚少。教材的运用太过时了,对主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2) 实践教学浮于表面,与理论知识脱轨

财务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实践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都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的总课时占到了30%左右。但是,在实践中,实习往往只是听一听公司的情况,或者接触一些很简单的工作,比如整理凭证和资料等,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公司的运作过程和财务管理在公司运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的收获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从实习中体会到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在正式接触工作时还是很生疏。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基础课的时候,授课老师往往没有将账务处理、资金管理、税务筹划等活生生的事例融入到理论课中去,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事例,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忽略了利用实践这一平台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教师数智化水平欠缺

在教师人数方面,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比例偏高,教学任务繁重,很难从学校中抽出教师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轮训。在师资结构方面,随着数智化的不断发展,传统财务渐渐被云财务、智慧财务取代,许多高校教师缺少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经验。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历却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很多教师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理论方面的,基本不涉及大数据和智能化的相关领域。在校外导师方面,当前高校的校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大,有的只是“挂名”,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

2.3. 数智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财管人才的挑战

目前,诸如OCR自动识别、机器人等新的智能应用已在财务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要求既懂得专业的财务知识,又懂得业务变革的业财融合能力,还需要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在企业内部,还存在着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造成了技术与业务的分离,从而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业务需要。数字化转型需要大批的复合型人才支撑,但是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都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这就导致了发展的瓶颈。

3. 数智时代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新要求

3.1. 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城市治理现代化

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我国人才缺口问题突出,如数据孤岛、技术风险、社会风险性等问题都亟待熟悉现代化需求、掌握前沿技术、拥有跨领域思考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输出“主阵地”,只有加快促进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助推中国高等教育深刻变革,才能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面对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应用型教育作为建立在普通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应用教育,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强调专门性、针对性、实践性和行业性,更应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此外,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对成渝地区高校的共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成渝地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成渝地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成渝地区产业生态圈及重点产业链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推进成渝地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互惠共生模式落地生效,促进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正向发展,在数智时代焕发创新新活力 [2] 。

3.2. OBE需求导向

数智化时代,企业要求财务管理岗位人才不仅要根据管理需求灵活运用各项财务数据,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云财务、财务机器人等数字化处理工具,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还需要掌握对非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如今各大高校纷纷引入OBE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以便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的目标,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本就以培养具备专业应用能力人才为目标,更应该更加科学、有效地运用OBE理念,广泛调研企业需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适当调整财务管理人才课程培养体系,以便设立符合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增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学生面向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3] 。

4. 数智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4.1.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政校企合作战略落地生效

可以看到,目前大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虽实践课程在原有的形式和比重上有所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对地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方案的优化还不尽科学合理,仍然比较机械僵化。在企业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进程中,普遍存在着优质企业向“985”“211”高校倾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优质企业没有吸引力或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承诺的科研成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承诺的定向就业最后入职率却不理想的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以逐利为目标的企业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合作出现了阻碍。

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战略,首先需要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完善校企合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督促校企合同中的刚性约束条款落地生效,改善合作流于表面、浮于形式的现状。其次当地政府应积极保障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利,通过行业协会监督企业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同时利用专项基金鼓励大企业走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生带头效应,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也应当承担起向企业推荐优质财务管理人才的责任,真正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双向奔赴” [4] 。

4.2. 增强师资力量,重塑教书育人为教师首要目标

当今,高校学术论文的发表已作为一所学校学术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之一,高校为提升科研竞争力,对教师每年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都有一定的考核标准。教师需要专注科研,同时还要兼顾教学,精力的有限促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注不足,教学流于表面形式,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学校应将考核标准重分类,具体分为学术型和教育型,适当提高授课教师教学质量在考核中的比重,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目标。

另外,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专业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很多专业教师由于自身专业限制,前沿知识和视野范围都有一定局限。因此一方面应大力引进高水平跨专业人才,开设程序语言(Python或Power BI)、大数据与财务决策等信息技术理论课程,开设业财一体化实训、智能财税综合仿真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实践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专业教师走进企业,不局限于研究项目上与企业的沟通,突破研究领域,多方位了解企业需求,以便更好运用于教学之中。

4.3. 提升学生素质,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思辨能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重视思政课程的开展,大力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培养政治思想正确、富有大局观的新时代青年。具体可以做到:广泛宣传徽商精神,鼓励学生发扬爱国敬业、百折不挠、团结拼搏的高尚品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降低平台进入门槛,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接触创新创业知识;积极开展讲座、展览、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企业、其余高校的多方联谊交流活动,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人。

5. 结语

数智时代需要的是创新、专业、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时代发展需要城市、高校、企业紧跟现代化的脚步,只有密切政企校合作,深化产学研发展,发挥三位一体的协同作用,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进程,真正将理论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真正助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四川省财政厅项目《构建数智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未来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sckjkt-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克红. “互联网 ”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研究[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8.
[2] 胥兴春, 左越. 共生理论视域下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审视与推进路径——以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 37(3): 78-87.
https://doi.org/10.13627/j.cnki.cdjy.2023.03.005
[3] 李娟.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数智化”转型建设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 26(7): 216-219.
[4] 武婧.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评价与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实践为例[J]. 财会学习, 2023(1): 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