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域下人物权势关系解读——以《高级英语》“Blackmail”一课为例
Interpreting Power Relations among Charac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A Case Study of “Blackmail” in Advanced English
DOI: 10.12677/ml.2024.125385, PDF, HTML, XML, 下载: 23  浏览: 6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金茗琬: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概念隐喻权势关系权势地位Conceptual Metaphor Power Relations Power Status
摘要: 本研究以《高级英语》“Blackmail”一课为研究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视角,考察了课文文本中人物权势关系的变化发展。分析表明,文本中能够反映人物权势关系动态发展的主要概念隐喻可分为7类子隐喻,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隐喻为接触隐喻、战争隐喻与火焰隐喻。从人物权势关系的角度看,概念隐喻能够间接展现“讹诈”过程中谈话主导权的转移现象,有效体现人物权势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Abstract: This study, taking “Blackmail” in Advanced English as research material, examines the changes in power relations among characters in the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ain conceptual metaphors reflecting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power relations among character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categories of sub-metaphors, with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metaphors being the contact metaphors, war metaphors, and fire metaph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relations among characters,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text can indirectly show the transfer of conversational dominance in the process of “Blackmail”, effectively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power relations among characters.
文章引用:金茗琬. 概念隐喻视域下人物权势关系解读——以《高级英语》“Blackmail”一课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471-47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85

1. 引言

《高级英语》为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外语教育界的关注。有研究关注《高级英语》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构建与实施,如课程微群与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1] 、混合教学模式 [2]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3] 、以研究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 [4] 等;也有学者关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批判意识、隐喻能力、转喻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5] [6] [7] ;有研究聚焦语料库方法、信息转换手段等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运用 [8] [9] ;还有学者从文本易读度的角度对《高级英语》教材与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的阅读文本进行了研究 [10] 。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高级英语》课文文本,其中就包括对“Blackmail”一文的探讨研究:康响英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该文中能够反映人际关系,尤其是权势关系 [11] ;管淑红、王雅丽根据Halliday的人际功能理论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利用该文中的多样评价资源,分析了人物角色的权势关系 [12] ;黎清群、曹志希对该文进行了型式化分析与主题解读 [13] 。然而,目前对于“Blackmail”一课,较少有研究从概念隐喻视角对课文文本内容进行解读。本文旨在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故事中人物权势的变化,我们聚焦以下两个问题:

1) “Blackmail”一课中有哪些概念隐喻?

2) 概念隐喻如何展现了人物权势关系的变化?

2. 概念隐喻与权势关系

概念隐喻最初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其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正式提出。二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存在于人类日常思维与行动中,是人类进行认知的方式手段 [14] 。而概念隐喻与隐喻的区别在于,概念隐喻是隐喻高度总结与概括的结果。概念隐喻是源域(source domain)对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系统映射(map与project),在通过概念隐喻认知事物时,人们经常将一个具体的源域映射到另一个抽象的目标域,从而实现对目标域的理解 [15] 。

“权势”(power)作为社会学术语,指交际双方由于社会地位、年龄辈分、资产财富、任职时间长短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在交际中享有不同权势的现象。有部分学者将权势分为高权势、低权势和同等权势三种情况;在存在权势关系的对话中,更有权势一方通常采用更为强势的交际风格,而权势较弱一方的交际风格则相对弱势 [12] [16] [17] 。然而,在会话过程中,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动态变化、发展,并呈现可竞争性 [18] 。改变权势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对话者在特定语境下的不同身份、谈话者对话题信息的不同掌握程度等 [19] 。

概念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隐喻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意图。在描写对话的文本中,概念隐喻也能从正面或侧面展现谈话者权势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因此能用以分析小说中人物权势关系的演化。

3. “Blackmail”中的概念隐喻及分析

3.1. “Blackmail”中的概念隐喻

由于篇幅限制,本研究仅关注能够反映公爵夫妇与奥格尔维人物权势关系发展的主要概念隐喻。根据“Blackmail”课文,总结主要概念隐喻子隐喻类别及频次,如图1所示。

Figure 1. Categories and frequencies of main sub-conceptual metaphors in “Blackmail”

图1. “Blackmail”中主要概念隐喻子隐喻类别及频次

图1可知,根据源域类型的不同,“Blackmail”中能够反映人物权势关系变化发展的主要概念隐喻可分为7类子隐喻。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为接触隐喻、战争隐喻与火焰隐喻,分别为6次、5次、2次。本文接下来将逐一分析各类概念隐喻子隐喻。

3.2. 隐喻与人物权势关系分析

3.2.1. 接触隐喻

接触隐喻在该文中指“看是接触”(SEEING IS TOUCHING)这一隐喻,即奥格尔维或公爵夫人看的行为是物理意义上的接触行为。这一隐喻生动揭示了公爵夫妇与奥格尔维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权势关系的变化:对话开始时公爵夫妇、尤其是公爵夫人处于“高权势地位”,随后奥格尔维成功主导对话、夺取了高权势地位,最后公爵夫人再次夺回高权势地位,成为“高权势者”。具体示例及相应隐喻映射过程(见图2)如下:

例1:His (Ogilvie’s) gaze moved on to sweep the spacious, well-appointed room, encompassing the Duke who faced them uncertainly, his back to a window. (para. 4)

例2:His wife shot him a swift, warning glance. (para. 8)

例3:She met his (Ogilvie’s) eyes directly.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para. 15)

例4:..., his (Ogilvie’s) eyes sardonically on the Duchess as if challenging her objection. (para. 23)

例5:Her eyes were riveted on his face, ... (para. 97)

例6:Eyes bored into him. (para. 99)

Figure 2. Mapping relationship of contact metaphors

图2. 接触隐喻的映射关系

以上例句通过动词sweep、shoot、meet,介词on以及词组are riveted on、bore into将看的行为比作接触的行为。其中,动词sweep、shoot、meet本身隐含着接触的意味,将look (看)这一非接触性的动作比作对room、him (Duke)、she (Duchess)的接触行为;介词on通过介词本身的空间含义“在……上”,将侦探奥格尔维看公爵夫人的动作比作用眼睛接触的行为;词组are riveted on、bore into也是通过自身固有的接触含义“铆接”、“钻(孔)”,将公爵夫人看奥格尔维的行为比作接触行为。

从人物权势关系角度看,以上6例都能够体现对话中奥格尔维与公爵夫妇的权势关系及变化:

例1的隐喻表现了奥格尔维在与公爵夫妇初见时扫视后者房间,目光如有实质、肆意接触了公爵夫妇住所,展示出其大胆傲慢的态度。这表现出奥格尔维因掌握了车祸秘密而嚣张大胆,意图挑战作为高权势者的公爵夫妇,抢夺对话中的权势地位。

例2的隐喻展现了公爵夫人以具有强威慑力的目光对公爵进行警告。公爵夫人对公爵采取的此种强势态度不仅由于公爵夫人是王室亲属,生性高傲、社会地位较高,也因为公爵夫人掌握了公爵出轨、赌博等事实,因此她拥有更高的权势地位。

例3隐喻体现了公爵夫人直视奥格尔维眼睛,在交锋中不愿示弱、坚决不承认事故责任的立场,以强硬态度试图保持其高权势者的地位。

例4隐喻展现了在公爵承认罪行后,奥格尔维因掌握公爵夫妇犯罪事实而占据了谈话主导权,对公爵夫人做出挑衅行为——一边注视后者一边抽雪茄,其眼神如有实质般嘲讽地落在公爵夫人身上。该举动展现出奥格尔维因掌握公爵犯罪事实而成功实现权势抢夺,成为了谈判过程中的高权势者,能够对低权势者进行挑衅、嘲讽等行为。

例5、例6隐喻表现了公爵夫人用力地盯着奥格尔维的行为,目光仿佛钉在奥格尔维脸上,甚至能穿透他。这展现了公爵夫人在谈判中再次掌握了主动权与话语权,夺回了高权势地位,处于一种权威且不容置疑的地位。

3.2.2. 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在该文中可分为“争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与“言语是武器”(WORDS ARE WEAPONS)两类隐喻,即公爵夫妇与奥格尔维双方间的争论是战争、公爵夫人的严厉言语是武器。这两类隐喻揭示了奥格尔维与公爵夫人在对话中激烈争夺权势地位,最终公爵夫人获胜,重新成为高权势者。具体示例及相应隐喻映射过程(见图3)如下:

1) 争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

例7:Ignoring the Duke, Ogilvie waved the unlighted cigar under his adversary’s (the Duchess’s) nose. (para. 18)

例8:The Duchess of Croydon... did not yield easily. (para. 19)

2) 言语是武器(WORDS ARE WEAPONS)

例9:She said sharply, “I imagine you did not come here to discuss décor.” (para. 6)

例10:Peremptorily she cut him off. “I will not listen. Instead, you will listen to me.” (para. 97)

例11:Her voice was a whiplash. (para. 99)

Figure 3. Mapping relationship of war metaphors

图3. 战争隐喻的映射关系

以上例句通过名词adversary与动词yield,将争论比作战争;通过名词whiplash、副词sharply以及词组cut somebody off将言语比作武器:

在“争论是战争”的隐喻中,名词adversary将在谈话中和奥格尔维持有不同立场的公爵夫人比作前者的敌人,把争论比作了战争;而动词“yield”通过将公爵夫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比作不轻易屈服投降,把争论隐喻为战争。

在“言语是武器”的隐喻中,副词sharply与词组cut somebody off将公爵与公爵夫人的严厉言语暗喻为尖锐的武器;而名词whiplash意为“鞭打”,则将公爵夫人的严词厉语比作了鞭子。

例7通过把公爵夫人比作奥格尔维的敌手,展现了二人在对话中针锋相对;例8将公爵夫人不愿承认罪行比作不愿轻易投降。两例都将争论比作战争,渲染了对话的紧张气氛,也体现出谈话双方竭尽全力、力争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谈话中的权势地位展开激烈争夺。

例9将公爵夫人的言语比作锋利的武器,展现了公爵夫人严厉的语气,表现了谈话双方初见时公爵夫妇由于社会地位高而享有高权势地位,能够对低权势者采取带有敌意的语气。

例10、例11中的隐喻将公爵夫人打断奥格尔维的话语比作尖锐的武器及鞭子,表现出公爵夫人语气的强硬与不容辩驳。此时公爵夫人已经夺回谈判主动权,能够打断、命令奥格尔维,重新成为了谈话中的高权势者。

3.2.3. 火焰隐喻

火焰隐喻在该文中可分为“愤怒是火焰”(ANGER IS FIRE)与“自信是火焰”(CONFIDENCE IS FIRE)两类隐喻,即公爵夫人的愤怒是火焰、奥格尔维的自信是火焰。这两类隐喻揭示了对话过程中公爵夫人利用愤怒情绪压制奥格尔维,暂时维持了自身的高权势地位。具体示例如下:

1) 愤怒是火焰(ANGER IS FIRE)

例12:Springing to her feet, her face wrathful, gray-green eyes blazing, she faced the grossness of the house detective squarely. (para. 19)

2) 自信是火焰(CONFIDENCE IS FIRE)

例13:Even the self-assurance of Ogilvie flickered for an instant. (para. 20)

以上例句通过动名词blazing将愤怒比作火焰;通过动词flicker,将自信比作火焰。其中,动名词blazing将公爵夫人眼中的愤怒情绪比作正在燃烧的火焰;动词flicker将奥格尔维有一瞬动摇的信心比作摇曳闪烁的火苗。

例12中的隐喻展现了公爵夫人面对奥格尔维指控时表现出来的强烈怒意,仿佛燃烧的烈火。这一刻意表现的情绪有助于公爵夫人在谈话中震慑奥格尔维,从而保持其高权势地位。

例13展现了奥格尔维面对公爵夫人的怒火与严厉斥责,信心如摇曳的火苗一般动摇了片刻。此时二人在谈话中已然处于正面交锋状态,对权势地位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3.2.4. 其他隐喻

该文中还有其他几类隐喻,即力量隐喻、植物隐喻、旅程隐喻与负担隐喻。

1) 心理力量是物理力量(PSYCHOLOGICAL FORCES ARE PHYSICAL FORCES)

力量隐喻在该文中指“心理力量是物理力量”(PSYCHOLOGICAL FORCES ARE PHYSICAL FORCES)这一隐喻,即公爵夫妇的紧张等心理压力是物理意义上的摩擦力量。这一隐喻为后续情节发展中奥格尔维成为高权势者做了铺垫。具体示例及相应隐喻映射过程(见图4)如下:

例14:As a result the nerves of both the Duke and Duchess were excessively frayed when the muted buzzer of the outer door eventually sounded. (para. 1)

Figure 4. Mapping relationship of force metaphors

图4. 力量隐喻的映射关系

该例句通过动词fray,将公爵夫妇心理层面上感受到的紧张、焦灼的情绪压力比作物理层面上摩擦的力,将心理力量隐喻为物理力量。

该隐喻属于“死喻”(dead metaphor),即一类因长期屡次使用人们能即刻理解其隐喻义的一类隐喻。该隐喻显示出作为高权势者的公爵夫妇在等待奥格尔维时无比紧张的心态,其神经仿佛受到了物理意义上的磨损。这为接下来二人与奥格尔维权势地位的高低转换埋下了伏笔。

2) 人是植物(PEOPLE ARE PLANTS)

植物隐喻在该文中指“人是植物”(PEOPLE ARE PLANTS)这一隐喻,即公爵夫人的倾听者是植物。这一隐喻表明公爵夫人暂时维持了自身的高权势地位。具体示例如下:

例15:Her tone would have withered anyone who knew her well. (para. 19)

该例句通过形容植物枯萎、凋谢的动词wither,将公爵夫人的倾听者比作植物。该隐喻体现出公爵夫人斥责奥格尔维时的语气严厉强硬,能使任何听话人如植物一般因惧怕而枯萎。此时,公爵夫人通过严厉斥责奥格尔维,使之信心动摇,暂时保持了自己在谈话中岌岌可危的高权势地位。

3) 谈话是一段旅程(CONVERSATION IS A JOURNEY)

旅程隐喻在该文中指“谈话是一段旅程”(CONVERSATION IS A JOURNEY)这一隐喻,即奥格尔维与公爵夫妇的谈话是一段旅程。这一隐喻揭示了奥格尔维已经在对话中成为高权势者。具体示例及相应隐喻映射过程(见图5)如下:

例16:“Now we’re getting somewhere.”(para. 21)

Figure 5. Mapping relationship of journey metaphors

图5. 旅程隐喻的映射关系

动词短语get somewhere的基本意义是“到达某地”,该例通过该动词短语将奥格尔维与公爵夫妇的对话比作一段旅途。该隐喻展现出在公爵承认罪行后,奥格尔维认为谈话如同行进中的旅程一样有所进展。此时奥格尔维已经充分掌握公爵夫妇的罪行证据,在谈话中占据主导权,能够自信傲慢地对谈话内容做出评价,成为对话权势关系中的强势角色。

4) 责任是负担(OBLIGATIONS ARE BURDENS)

负担隐喻在该文中指“责任是负担”(OBLIGATIONS ARE BURDENS)这一隐喻,即主导对话内容的责任是负担。这一隐喻揭示了公爵夫人的权势地位逐渐提高。具体示例如下:

例17:Once more, she was aware, the role of leadership had fallen to her, ... (para. 75)

该例通过动词fall将谈话中的领导角色比作下落的重物,将责任比作负担。该隐喻表现出在谈话过程中,公爵夫人恢复沉着冷静,逐渐重新掌握对话主导权,其权势地位也因此逐渐提高。

由以上分析可见,概念隐喻能够有效体现出小说主人公在对话中所处的权势地位以及争夺高权势地位的意图。以上7类子隐喻生动展现了“讹诈”过程中人物权势关系的变化,即公爵夫妇在对话开始时处于高权势地位,随后奥格尔维争夺权势地位、成为对话中的高权势者,最后公爵夫人再次夺回高权势地位的过程。

4. 结语

通过对《高级英语》“Blackmail”一课中概念隐喻与人物权势关系的研究,本文揭示了概念隐喻理论是分析人物权势关系变化发展的强大认知工具。研究发现,“Blackmail”一课中能够反映人物权势关系动态发展的主要概念隐喻可分为7类子隐喻,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隐喻为接触隐喻、战争隐喻与火焰隐喻。本研究不仅为英语教学和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深入探讨人类社会行为和权力结构提供了可行的研究路径。

注释

① 该子隐喻基于Lakoff等提出的隐喻列表 [20] 进行命名。

② 参见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的《高级英语1》 [21] 。下引此文仅标注段落标号。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3年度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习者视角下英语专业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2023102512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钟维. TPACK框架下《高级英语》课程微群与课堂混合教学的行动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4(5): 22-27.
[2] 徐筱秋, 魏蓓. “高级英语”在线学习与评价调查[J]. 外语电化教学, 2018(6): 24-28, 34.
[3] 范丽娟. 交往理论视域下《高级英语》“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 38(1): 157-160.
[4] 张之俊, 李立. 高级英语课程研究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24(1): 66-73, 127.
[5] 姚桂招. 《高级英语》教学中批判意识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4): 179-180.
[6] 邓雪梅. 隐喻能力与高级英语中的词汇深度知识扩展及语篇构建[J]. 外国语文, 2015, 31(4): 128-133.
[7] 李克. 英语专业学生转喻能力对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探究[J]. 中国外语, 2022, 19(4): 78-84.
[8] 楚向群, 刘采敏. 高级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的语料库方法[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5): 12-17.
[9] 宋燕. 信息转换手段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4(S3): 40-43.
[10] 王艳伟. 专业英语教材与测试阅读文本易读度比较研究[J]. 外语研究, 2021, 38(2): 70-75.
[11] 康响英. 论模糊限制语在《讹诈》中所反映的人际关系[J]. 外语学刊, 2008(1): 41-44.
[12] 管淑红, 王雅丽. 小说话语的人际意义——试析“Blackmail”中人物的权势关系[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4): 10-13.
[13] 黎清群, 曹志希. 比照与逆转: 型式化在《讹诈》主题解读中的体现[J]. 外语学刊, 2008(2): 116-119.
[14]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5] 孙凤兰.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黄帝内经》英译[J]. 上海翻译, 2016(2): 84-88.
[16] Spencer-Oatey, H. (1996) Reconsidering Power and Distance. Journal of Pragmatics, 26, 1-24.
https://doi.org/10.1016/0378-2166(95)00047-X
[17] 任育新. 学术互动中权势关系建构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 2015, 38(2): 147-158, 291.
[18] 龚双萍.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J]. 外语学刊, 2011(5): 76-81.
[19] 王倩. 谈话节目中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与主持人话语的主位选择——以电视台谈话类节目为例[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 29(5): 149-152.
[20] Lakoff, G., Espenson, J. and Schwartz, A. (1991) Master Metaphor List, Second Draft Copy. Manuscript Circulated by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Group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1] 张汉熙, 王立礼. 高级英语(第三版)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