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Taking Lhasa Teachers Colleg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5754, PDF, HTML, XML, 下载: 56  浏览: 97 
作者: 徐良伟:西藏大学教育学院,西藏 拉萨
关键词: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认同Junior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摘要: 专业认同是学生在教师、课堂、课程等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关乎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适应、专业发展四个方面为研究维度,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8名学生访谈,探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的形成情况。访谈发现,学生在专业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专业情感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坚定的信念;专业适应方面,学生的适应性相对来说较弱;专业发展方面,学生大部分表现出了毕业后选择学前教育行业工作的想法。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改变自我认知,强化专业信念,提高综合素质;改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发展;转变家庭观念,加强亲子沟通,建立家庭支持。
Abstract: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formed by students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eachers, classrooms and courses.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student trai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is paper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 dimension are four aspects, as professional cognition, professional emotion, professional adapt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terviews 8 stud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of Lhasa Teachers College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interview found that students have some cognitive deviation i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emotion, the lack of firm belief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their adapt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st students showed the idea of choosing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dustry after gradua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change self-cognition,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belief, impro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hange teaching philosophy,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hange family concept, strengthen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nd establish family support.
文章引用:徐良伟. 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5): 704-71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54

1. 引言

认同是从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对新事物逐步接纳和认可的一种价值模式 [1] ,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专业获得基本的认识后,情感和态度都对所学专业做出积极的回应,并且希望在这个专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因此,专业认同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养成,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育素质。此外,专业认同的程度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不仅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地位,还要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更多资源。然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幼儿教师队伍仍然较不稳定,有很大比例的教师流失。即使已经走上了幼儿教师的岗位,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可能辞职。因此,学生专业认同的提高成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和深入分析,总结其专业认同的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09年正式招生,已有14年的办学历史,为西藏学前教育领域输送了大批具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一线幼儿教师。

2.2. 研究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研究涉及到学生的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必须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学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专业认同实际情况。通过与访谈对象的深入交流,可以了解所研究群体的基本样态,掌握特定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 [3] 。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8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中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5名。研究对象按顺序编号为A1~A8。

访谈提纲结合现有文献进行编制,对2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访谈,依据结果修订访谈提纲,确定最终访谈提纲如下,并针对不同访谈对象进行调整:

1) 基本信息询问,包含年级、高中读的科类、是否第一志愿

2) 未到师专前,你对学前教育专业了解多少?

3) 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教育专业?

4) 请谈谈目前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情感。

5) 你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吗?

6) 在学习中,你学习哪些课程是积极性比较高的,为什么?

7) 为什么对其他课的积极性不高?

8) 你觉得作为一名学前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9) 在专业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

10) 在专业的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11) 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12) 你怎么看待男生学习从事学前教育专业?

13) 你认为师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

14) 你觉得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15) 毕业之后,你打算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吗?

2.3. 研究程序

本研究在比较轻松的言谈氛围下进行,访谈时间为30分钟左右,为了保证后续资料的真实性,在征得访谈对象的许可下进行录音。每次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录成分析的文本资料,并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得出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四个维度,见表1,并结合不同维度,分析编码整理后的资料中反映的专业认同的真实现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Table 1. Analysis dimens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表1. 专业认同分析维度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专业认知——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

专业认知是学生对本专业的全貌了解。包含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毕业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清楚认识 [4] 。笔者从学生的专业了解和选择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

1) 专业了解

关于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上,A2同学(大二)说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学的比较杂的专业,要学音乐、美术、手工。”另外两名大二同学则表示,只知道毕业后要去幼儿园当老师。A5同学(大三)说到“经过之前两年的学习,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专业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人才的学科。我们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理念,对幼儿进行专业的音乐熏陶,我们还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来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其余四名大三同学都表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增多了,包含专业的发展历程,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方面。因此,相较入学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本专业有了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2) 选择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

对学生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进行分析,8名研究对象中,2名学生是自己喜欢才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4名学生是家长或他人推荐选择的,2名学生是被调剂到这一专业的。在这自主选择的2名同学中,一名同学谈到(A2),“因为自己很喜欢跟小朋友待在一起,每次跟小朋友待一块都能忘记所有烦恼,而且还可以从小朋友的一举一动获得快乐。渐渐的,我就产生了学习学前教育的想法。”另一名同学说“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比较高,我就是想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另外4名学生出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其中两名同学是家长推荐的,并非是因为自己感兴趣而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可见,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上都不是基于自己的了解自主选择的。

3.2. 专业情感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情感指的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有关联事物情感上的较强的自尊和认可 [5]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专业情感是呈正比的,专业情感具有唤醒和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教学能力提高的作用 [6]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学生专业情感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是否愿意告诉别人自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份。

1) 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反映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如学生A1谈到:“我没有学习音乐和画画的天分,那我没有音乐和画画的能力也无所谓。”学生A3则表示“作业随便弄弄就行了,只要最后这科不挂科重修就行了。”学生A5认为“学好学前教育专业,将来可能成为一名好家长。”学生A6表示“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可见,部分学前教育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利于专业情感的养成。

2) 告诉别人学前教育专业身份的意愿

学生能够主动谈及自己所学专业时,并且伴有自尊感和自豪感时,说明学生的专业情感较强,专业认同也相对较强。学生A2谈到这个话题时自卑地说到:“我一提到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别人就会自然地提到我是专科的啊,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还没前途。渐渐地,我就不会在人前说自己所学的专业了。”另一名大三学生A8也认为“说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份只会带来嘲笑和自己的落寞。”其余6名同学则表示“不要太顾及外界不知情人的不认可,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从学生告诉别人学前教育专业身份意愿这个角度,能够看到社会普遍对学前教育认可较低,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专业认同度的降低。

3) 家庭影响

家庭影响是学生专业情感养成不可或缺的因素。A7表示“画画我是真不会,真的怕画,家人也没人画的好的,辅导班也没上过。”A4和A2两名学生则表示“之前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现在特别不想上舞蹈课。”A1和A5两名同学之前上过美术和舞蹈班,有一定的基础,相较来说,学起专业技能来就会更有兴趣一些,更能养成自己的专业情感。此外,来自家庭的关心和鼓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专业情感养成,进一步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学生A2谈到“自己常常受到当小学教师的姐姐的鼓励,不管钢琴、美术、舞蹈上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愿意多花时间练习。”学生A4表示“爸爸妈妈很关心我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经常鼓励我,即使我已经心灰意冷,只要一听到他们的鼓励,我就会端正学习态度,继续努力。”

3.3. 专业适应

1) 专业课程的学习适应

在学习了专业课程,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逐渐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并接纳了这个专业。学生A3说到“我是调剂来的,入学前对学前教育专业了解很少,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后,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很综合的学科,既要掌握幼儿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知识,又要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教学。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在技能方面多花时间。”学生A5则表示“现在国家很重视学前教育,深入了解后觉得还不错。大三进入实习阶段,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只是理论,真正走上教学岗位,才发现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访谈发现,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对专业的认同度有一定的提升。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以及对专业发展的极强期待。

此外,有些学生表示自己对技能类课程的学习兴趣高于理论类课程。学生A2说到“我本身对学理论就不太擅长,琴法课、美术课、手工课我非常喜欢上。理论课确实是太枯燥了,不喜欢。”学生A4表示“我对技能课很感兴趣,喜欢弹钢琴,如果不是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我可能一辈子都不能系统地学习钢琴。”

2) 对教师教学的适应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适应能反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学生A6谈到“有些老师把书本上的内容照搬到ppt上,再念给学生听,学生没有兴趣听,就在下面玩玩手机过一节课。”学生A3也表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老师讲课虽然用心设计课堂,但讲课都是形式化,没有举一些例子辅助我们理解,一节课听下来很累。”综合访谈来看,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适应度不高,主要是受到教学方法、教学情绪等的影响。

3.4. 专业发展

1) 就业前景

通过访谈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是看好的。学生A7认为“幼儿园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教师缺口依然比较大,还是好就业。”学生A5表示“幼儿机构的行政岗位和教师培训岗位,依然是实现自己价值的绝好岗位。学前教育是一个新兴产业。”学生A2谈到“幼儿园的职位晋升是有一定前景的。”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学前教育行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 职业规划

学生A1谈到职业规划时表示“去到幼儿教师一线锻炼自己,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检验一下,走好未来的路。”学生A3则表示“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去干,想过要成为园长。”学生A5谈到“要专升本,继续求学,考上了就去上本科,没考上就去好好当幼儿园老师。”学生A7也表示“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需要再去本科努力学习。”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工作或者继续深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专业认同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接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持续动态认可过程,是从情感上出发的认可,再到自身行动的外在表现过程 [7] 。笔者通过深度访谈发现,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一般。在专业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专业情感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坚定的信念,绝大多数人羞于告知别人自己的学前教育学生身份;专业适应方面,学生的适应性相对来说较弱;专业发展方面,学生大部分表现出了毕业后选择学前教育行业工作的想法。

第一, 专业认知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对专业情感和专业适应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与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初衷并非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对职业和专业的认知也随着家人的观念和专业发展现状等复合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第二, 专业情感较差,对专业认同的提高作用不大。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表现的较为端正,但不愿意告知别人自己学前教育学生的身份;在家庭的影响下,学生的专业情感易受极大的影响,并会影响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教师职业的喜爱。

第三, 专业适应性较弱,对专业情感和专业认同的促进作用不够。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技能课表现出较强的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对理论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成绩较差等现象。另外,学生因为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方式的差异,对上课不感兴趣,态度不够端正。

第四, 专业发展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行业。主要表现在:学生认为学前教育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相信自己能取得较好的成就,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有的学生还想继续深造,提升自己。

4.2. 建议

1) 改变自我认知,强化专业信念,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能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因为自身的技能基础、身体条件、家庭的影响而对实践技能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与自信心。学生缺乏舞蹈、音乐、美术等的基础,会给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造成一定的困难,并影响他们的专业情感的养成,进而降低专业认同度。首先,需要他们从自身出发,改变自我认知,不断建立自信心,积极主动地上好每一堂课,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独特性和专业性的认识,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其次,在专业学习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清楚认识到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因此,在专业的学习中,要改变自我的认识,并在强有力的专业信念的引领下,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专业认同度 [8] 。

2) 改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上,感觉到难度过大,教师上课过于形式化。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仅考量知识的专业性,没有从学生接受和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此外,由于理论课程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讲课时未注重案例的讲解。因此,他们“不专业”的做法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会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那么,教师要常常反思,从学生出发,从学前教育实际出发,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3) 转变家庭观念,加强亲子沟通,建立家庭支持。

访谈发现,父母对学生的学校生活越关心鼓励,学生的学习就会越努力。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同的建立,不是在某个方面做出一些努力就能改变的。因此,首先,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访谈中有学生透露,父母认为送孩子离家上学之后要给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不需要过多干涉学生学习、生活。这让学生感到缺乏来自家庭的关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成长确实需要一定的空间,但不是父母不管不问不关心的借口。只有父母对孩子的家庭观念改变,才能改变家长对学生“放养”的态度。其次,要加强亲子沟通。随着学生走出家门,去到相应的学校求学,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相应的与父母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少。学生进入到新的环境会有自己的社会性群体,更愿意在自己所属的同辈群体中社交,与父母交流的意愿会减弱,亲子关系也有可能会随之减弱。这样既不利于父母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获得家庭支持。因此,要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学生与家庭的交流,使学生获得家庭支持,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因此,引导家庭观念转变,加强亲子间沟通,建立家庭与学生之间的支持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

4)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观念,形成社会认同。

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误解,大部分来源于媒体的报道。近年来,幼儿教师虐童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大众的观念倾向,造成了大众对幼儿教师的偏见的加深,深刻影响幼儿教师的社会信任感。其次,大众不能因为一些幼儿教师的不端行为,而抹杀了学前教育一线工作上那些辛勤付出,为孩子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送进小学的幼儿教师们。因此,媒体要加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树立好的典型,对优秀幼儿教师的表彰和鼓励大力宣传,扭转社会风气,为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学前教育偏见的消除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 Parsons, M.J., Pollard, S.M., Saúde, L., et al. (1951) Zebrafish Mutants Identify an Essential Role for Laminins in Notochord Formation. Development, 129, 3137-3146.
https://doi.org/10.1242/dev.129.13.3137
[2] 王顶明, 刘永存.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8): 18-22.
[3] 冯蓉, 张彦通. 基于扎根理论的在校博士生焦虑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3): 41-46.
[4] 林佩静, 刘荣.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13.
[5] 张晓娜.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社会学视角[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师范学院, 2015.
[6] 袁源, 周燕. 论幼儿教师专业情感的作用与培育途径[J]. 教育评论, 2017(6): 122-125.
[7] 张璇, 王启蒙. S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专业认同的质性研究[J]. 教育观察, 2021, 10(40): 106-110.
[8] 李丽, 杨海华. 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8): 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