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e.2024.145719, PDF, HTML, XML, 下载: 26  浏览: 50 
作者: 王文成: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关键词: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举措New Era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asures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通过学习,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职业角色的专门化与教师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建设。当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当今社会下是重要的任务,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如教师无形中的压力、对培养人才的不坚定、在教学实践中不懂得反思等等都是构成这些困难的所在。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探析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一定举措。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learn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mphasizes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roles and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ching work. Of cours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oday’s societ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face various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invisible pressure of teachers, their lack of determination in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their lack of reflec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all of which contribute to these difficulties. This article will use methods such as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literature search, etc.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propose certain measures.
文章引用:王文成.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5): 459-46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19

1.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不断的变革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 。从《意见》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教育正在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再以分数定成败,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获得和自身的进步;不再一味强调速度、多少,转而兼顾效率与公平,找寻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步调。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引领者、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在学校教育变革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冲击又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在如此背景之下,教师专业发展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教师专业发展”在当今的教育研究领域中较为流行,对其内涵的表述也较为宽泛。归结起来,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叶澜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变和丰富的过程”。饶见维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从职前教师资格获取的培训一直到退休,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 [2] 。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我们再结合“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和“四个引路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内涵,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精神、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精进。即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应是将传播知识与塑造正确思想相结合;放弃“经验导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关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境

2.1. 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学生“被迫”适应老师

在当今社会,教师队伍的补充主要是来自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许多应届生在没有过渡的情况下登上一线,也就是仅仅通过书本来获得自己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而并非从实践中反复打磨而来,这样不可避免的就造成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不充沛,其后果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而非教育本身。同时,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丰富而生动,影视作品、互联网、书籍等等都比枯燥无味的课堂更加吸引学生,当然,这些所谓的知识,尤其是影视作品,往往是带有个人倾向的,甚至是歪曲史实的,学生受此影响后,会对正确知识的吸收产生不良反应。

受两者的影响,教师往往“躲在”备课本之后,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对于学生的疑惑之处无法做出正确的解答。长期以往,学生越来越丧失了对课堂的兴趣,“被迫”接受教师生硬知识的灌输,并且在影视作品和互联网的影响下对知识的接收还会产生偏颇。

2.2. 缺乏优质人文环境,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和规范的制度可以使得专业发展工作顺利落实到位,促使教师不断进步 [3] 。

首先是缺乏工作环境,教师的工作环境不够民主,领导们大多都直接向教师传达命令,缺少必要的沟通,使教师无法投入到教育工作;其次是片面学习环境,教师教研是区域化的,甚至仅仅停留在自己学校当中,接触和能够学习到的榜样并不多,教研往往是走一个形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最后,繁琐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原本就有限的精力被分散掉,无法关注到个人的专业化发展。

2.3. “等级主义”禁锢教师专业发展

于维涛主任将教师中的“等级主义”定义为按照专业发展阶段性递进的特点,把教师划分为“新手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若干个层级 [4] 。这样做的初衷可能是激励教师向更高层级的称谓努力,但导致的却是将教师们尊卑区别化,使拥有高级称谓的老师固步自封、贪恋光环,而使低级称谓的老师失去本心、渴望速成。马斯洛认为“人并不是被决定或限定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有的人早慧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过早的为教师贴上标签和等级,会使教师们收到束缚,难以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

同时,等级化的评价也忽略的城际间、科目间、区域间的区别,一刀切的划分等级评价的标准,使得等级评价也并非是公正平等的,这样就更加加剧了教师的不满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2.4. 青年教师受多方面压力制约

青年教师在入职后需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需要由“学生”转入“教师”角色,不仅要承担巨大的教学工作,还需要完成自己的科研,此外还需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但是,青年教师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与他们所拥有的完成工作的仪器设备是不相符的,所获得的报酬也是不匹配的,很多情况下,教师所作的额外工作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在工作上的压力之外,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外界给教师了许多看似光辉的标签“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使的新教师在未完全了解教师职责时就已经担负起巨大的压力,这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

在重重压力之下,教师往往会一头乱麻,分不出轻重缓急,无法使自己全方位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也就没有办法在教学实践中使自己更加专业化的发展。

2.5.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影响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人工智能在近几年高速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其中,最根本和最致命的影响就是使得教师本身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守旧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这两大主体逐渐显现,使教师专业理念趋向异化 [1] 。守旧一派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师德”,而人工智能是无法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所以一味的排斥人工智能进入教育行业;而激进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会缓解教育压力,想要借助甚至是依靠人工只能来实现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偏向“唯技术论”的错误倾向。

如果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就犹豫不决,无法真实获取专业发展的要求,那么无论走多远最终都会走向失败。人工智能始终是工具,这也是要使教师所形成的一种正确认识,教学活动始终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而非第三方的把持,只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利用人工智能,才能使教师向专业方向发展。

3. 新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3.1. 明确教师角色,减轻教师压力

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是新时代下教育变革的要求,同时也是自己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将外因转化为内在动力,由自身出发会具有更加积极的进步推动力。社会上赋予教师的光环可以适当减弱,教师在社会上担任的“角色”过多,会使教师无法把握职业与生活的平衡点,长此以往,会渐渐对“教师”这个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所以,为教师减轻社会压力迫在眉睫。国家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传递出“教师只是普通人”的信号;学校也可以通过召开演讲宣传活动、进行家校合作,向学生家长展现出教师普通且辛勤的一天;教师自身也需要给自己卸负,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业余兴趣,寻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做到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也多姿多彩。

同时,教师还要明确一个问题,即“教育为谁服务”。教育直接面向的是学生主体,但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是为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新时代的青年,所以教育应当是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明确这一问题后,教师内心的责任感会驱使其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3.2. 多边合作、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程中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多方主体的结合联动,才能形成正向的合力。

首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且要面向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可以定期开展国际交流,各国家的优秀教师相互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但在面对科技冲击和文化交融时,我们要做到取长补短,而不能丢失掉民族自信妄自菲薄。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即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曲折磨练;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即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单方面的发展,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共同进步。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关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各区域需要定期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宏伟的远期目标转变为阶段性的小步子目标,引导教师脚踏实地完成;同时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经验分享,也可以使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完善。最后,要将教师的个人潜能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能够成为人民教师的人大多都有宏远的抱负,渴望为国家培养一批先进人才的人,国家要做到正确引导,可以通过线上会议、教育期刊的传阅、开展教育公众号等途径向一线教师定期传达国家对于教育教学的方向;教师个人要主动的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理想中,使教师产生一种内驱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3. 强调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

任何教学方法脱离课堂都是无法进行验证的,任何理论没有实践支撑都是不具备指导性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只是通过开会、模拟课堂等方式是无法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只有在课堂上不断的摸索总结,学会反思提升,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发展。

当然,仅仅是在课堂实践中去实现专业发展是不够的,教师要学会运用好课堂前中后三个阶段,比如,课前教师要明确本节课自己所要用的教学方法,并设想好此类方法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在课堂上去验证并且尝试其他不同的方法,在课堂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以历史课堂教授“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课前需要搜集相关史料,补充必要的影音视频,以便创设良好的时空观念;但是要提前设想好播放影视资料时学生的状况,可能会存在过于兴奋的情况,所以在播放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课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反思以下的问题“所播放的视频是否能引起学生们情感态度的共鸣?”“学生们的反应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下一阶段的进行”,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提高自己之外还需要多听课,多在榜样和优秀教师的实践中去反思自己的不足,榜样效应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3.4. 优化教学环境,创设平等的晋升氛围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仅仅靠教师团队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学校管理层和社会的帮助。上文问题中提到,教师之间的晋升制度使得部分教师违背初心,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我们要改革教师的晋升制度,不再只看资历和学生成绩,而是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在对教师进行晋升时,需要对教师进行实际的考察,除教书外,还要看教师是否关注学会身心健康发展、是否做到为人师表、是否有高尚的德行品性等;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进行匿名的调查,观察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只有通过多方面的考量,而不是“唯分数论”才能够激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除了改革不合理的晋升制度外,学校应该进一步的为教师创设轻松的学习提高的氛围,教师应该关注于教育行业而不是将各种杂务堆叠在教师的肩上,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才是学校教育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

4. 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长期且困难重重的事业,尤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更是赋予这一概念多方面的内涵。我们要准确把握住这一内涵,借助于现代科技、人工智能以及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帮助,为国家和学生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教师团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途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反思,不拘泥于某一点,而是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找寻突破口,使教师的专业化是成熟的、完善的、多方面的。

致谢

本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请教了许多步入教师岗位的朋友,她们热情地为我提供帮助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关于行文的建议以及专业化问题的探讨我的导师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并与我一起探讨文中的不足,帮助我予以改正。最后,我还要感谢一起与我学习研究的同学们,她们的陪伴与帮助是我完成创作很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林. 史料教学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 2021.
[2] 邱妮, 柳岩, 柳萌学. 网络教研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教育信息技术, 2023(12): 52-55.
[3] 闫少龙.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22(9): 7-9.
[4] 于维涛, 杨乐英.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选择[J]. 教师教育研究, 2018, 30(5):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