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探究——以JS银行为例
Research on Risk Management of Green Finance Busine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arbon”—Taking JS Bank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fin.2024.143093, PDF, HTML, XML, 下载: 105  浏览: 337 
作者: 时嫣然: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绿色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双碳”目标Green Finance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Dual Carbon” Targets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治理问题已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增强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的功能是现阶段金融行业的工作重心。商业银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金融机构之一,大力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已是必然趋势。但由于绿色金融具有投资周期长、借款主体不稳定等特殊因素,一般具有较高风险,那么探讨商业银行关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极为必要。本文以最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JS银行为例,从概念界定、现状分析、产品创新、风控措施等各项问题展开剖析,力图找到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针对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绵薄之力。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roblem has been put in the prominent position. Vigorously developing green finance and enhancing the function of green financial service entities is the focus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t this stage. A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vigorously carry out green finance business.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factors such as long investment cycle and unstable borrowers, green finance generally has high risks, so it is extremely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isk management of green finance business in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takes JS Bank, which was the first to carry out green finance business, as an example, from the concept defini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product innovation, risk control 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 to analyze, trying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manage green finance risk,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文章引用:时嫣然. “双碳”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探究——以JS银行为例[J]. 金融, 2024, 14(3): 874-884.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4.143093

1. 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更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基本理念,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撑,商业银行承担着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维护和增进金融业稳定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提升的社会责任,更应加大对绿色新发展理念的支持力度,绿色金融业务应运而生。

但与普通业务相比,绿色金融业务主要将资金集中投资于绿色清洁项目或绿色环保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资金大、投资风险高的特点,商业银行秉持“安全性”的经营原则,对于此业务的风险管理是需务必加强关注的。JS银行是我国首个加入“赤道原则”的城商行,自2011年起开始披露绿色金融业务指标,在业务发展历程、产品种类、管理经验上均位于我国领先地位。故对该银行的相关风控措施进行深入剖析是极为必要的,同时,这也为我国更好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更多可参考的价值。

2. 绿色金融概述

2.1.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也被称作是可持续金融,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对绿色金融做出了官方定义。即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1] 。常见的绿色金融产品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和绿色信托等。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突出的特点是将环境保护程度与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金融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追求金融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其往往有两层含义,第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自身业务助力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时绿色金融负责将资金引向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技术开发型、保护环境型企业,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绿色”生产和“绿色”技术变革,引导消费者进行 “绿色消费”。第二是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业务使自身可持续发展,达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获取盈利的同时赢得公众的信赖与声誉价值的目的。在中国,绿色金融业务主要为绿色信贷业务。作为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市场手段,绿色金融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绿色金融风险及管理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基于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绿色金融总体风险较高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借款人自身的不稳定因素使得信用风险进一步放大。绿色金融业务面向的借款(投资)主体为绿色环保型企业或绿色清洁项目,此类企业或产业多处于成长期或新兴阶段,发展周期较长、项目收益不稳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变动大。如果商业银行未能在发放贷款或投资前做好充分调查,让以资本空转和“洗绿”为目的的借款人筹得资金,一旦项目失败或外部环境迫使企业、项目停工,则极可能造成坏账损失。

第二,绿色项目的长周期性使得银行遭受市场风险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单一项目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束历经时间越长,遭受市场冲击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如果项目运行期间的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存贷利差随之减小,银行也将承担更多的利息成本,甚至造成损失。

第三,绿色项目投资的专业性使得潜在操作风险进一步增加。我国现在仍未出台一套完整的绿色项目评估标准,不同地区对绿色环保项目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极容易造成项目后期偏离绿色金融支持标准。银行直接忽视并随意操作的现象以及银行从业人员自身对环保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操作风险随之增加。

第四,绿色金融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和监管的不完备使得法律风险随之加剧。

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猛,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环境信息共享不足、调整机制等方面的法律缺口。构建高效的改革政策及工作协同机制,建设标准体系提高绿色金融风险治理效率仍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识别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环保情况进行识别,通过建立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等完善全面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整体绿色金融目标的实现 [2] 。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经营安全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通过对绿色金融业务全流程的风险识别、监控、追踪,商业银行才能更稳妥地实现盈利最大化。

2.3. 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始终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为解决国际环境治理难题添砖加瓦。为促使经济朝着更清洁有效的高质量方向前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具体见表1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

Table 1. Policies related to green finance business introduced in China

表1. 我国出台的绿色金融业务相关政策

起步阶段(2007年~2015年)。2007年7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通过环保和金融监管部门合作与联动,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该《意见》的颁布意味着国家将对节能减排不力的企业从信贷方面加以调控,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起步的重要标志。

全覆盖阶段(2016年~2019年)。2016年,我国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的目标。这意味着绿色金融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聚焦“双碳”目标阶段(2020年至今)。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要求确保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绿色金融进入以减碳、减排为重心的发展阶段,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3] 。在此阶段,商业银行积极应对经济转型,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成立了绿色金融专有部门,为在新阶段更好发展绿色金融奠定了扎实基础。具体情况见表2

Table 2. Proprietary green finance sectors by banks

表2. 各银行绿色金融专有部门

随着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均呈现上升趋势,绿色金融业务的规模在逐步扩大。截止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已达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01万亿元。此外,截止2021年末,我国57家城商行绿色信贷规模已达5218.59亿元,同比增长39.99%,绿色信贷占比5.48%,较上年末提升0.8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未来金融行业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也将成为金融机构工作的焦点和难点。

3. JS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概述

3.1. JS银行简介

JS银行于2007年1月挂牌开业,是全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2016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0919。其资金实力雄厚,社会声誉较高。截至2022年末,JS银行资产总额达2.98万亿元。在2022年度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中列第71位,蝉联全球百强银行。JS银行自2011年开始披露绿色金融指标,绿色金融业务开展较早,体量占全国规模较大,也是国内首家加入赤道原则的城市商业银行。

3.2. JS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简介

JS银行自2013年起就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向。2015年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2017年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城商行首家赤道银行。2021年,宣布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发布“碳中和”行动方案,集聚全行金融资源,支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JS银行不断强化“绿色 +”经营发展,形成了以绿色信贷业务为主体,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理财业务多元化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JS银行将各类具体产品按资金用途进行了划分,即环境权益类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碳配额质押融资)、行业专项融资(光伏贷、低排贷)、政银合作类融资(环保贷、绿票e贴)和重大项目服务模式(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服务模式、低碳园区项目服务模式等)。以更便于依照客户定位发放资金。

近年来JS银行绿色资金项目投放比例和具体的投资项目详见图1表3

Figure 1. Direction of JS Bank’s green funding

图1. JS银行绿色资金走向

Table 3. Selected green finance investment projects of JS Bank

表3. JS银行部分绿色金融投资项目

3.3. JS银行面临的主要绿色金融风险因素

JS银行面临的风险因素可以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宏观因素包括政府干预、国内金融体系发展情况等。微观因素包括银行自身因素和借款人因素。

第一,政府干预。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干预会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且干预带来的风险是难以通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化解的。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阶段,政府将支持绿色产业放在了突出位置,政策的倾斜使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更为容易和快捷的方式被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获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而借款主体的准入门槛较低的问题持续存在。后期,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政府势必会对未达标的“环保项目或企业”进行强制停产甚至关闭,此时银行贷款将无法收回。作为城商行的JS银行有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其政银合作类融资产品和重大项目服务类产品的重点服务对象为当地环保企业,对“绿色”标准界定的模糊将会给JS银行带来潜在风险。

第二,国内金融体系发展情况。我国金融业起步晚,金融体系发展尚不成熟。发展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无疑是较大挑战 [4] 。JS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银行,在交易主体评估、交易流程、交易规模、交易监督等环节均缺乏可靠的参考经验。受国内金融体系的制约,JS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存在较大风险。

第三,银行自身因素。一方面,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组织保障有待完善,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尚未从战略高度强化绿色理念,顶层设计不足,战略引领不够,业务深度尚欠。JS银行为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方面可能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尚有差距。另一方面,作为城商行的JS银行整体竞争压力较小,如果盲目追求利润而放宽对当地绿色借款人的放款条件,则也会为银行带来相应的风险。

第四,借款人因素。借款人为获取资金往往会在信息披露时披露更多有利于自身的信息。甚至进行“洗绿”工作。JS银行作为城商行,在信息获取渠道上不占优势,信息不对称容易使JS银行将资信状况较差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从而带来信用风险,JS银行面临的主要绿色金融风险因素详见图2

Figure 2. JS Bank green finance risk factors

图2. JS银行绿色金融风险因素

4. JS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上文分析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绿色金融风险与风险因素,JS银行做了充分的外部优化和内部控制工作,形成了风险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等各个环节的一整套全风险管理体系,力图把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降至最低。

4.1. 详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

好的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成功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主要用于统筹规范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分工、职责、权限、考核、评价等。

JS银行坚持“科学审慎,服务发展”的管控风险制度,从全行的宏观角度来入手,运用全新的科技技术把控风险,不断提高抗风险、消除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JS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时刻保持警戒状态,面对市场环境的突变, 能做到沉着冷静的处理掉。同时需要不断的健全绿色金融审核体系,制定符合赤道原则的融资标准以及完成融资之后的监督审查机制,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第二,积极对市场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全面收集有关信息以及时发现市场上出现的风险标志。第三,增强管理能力,从企业内部把控好风险。最后,根据赤道原则,管理高风险行业的工作环境和社会风险,对重污染企业及时曝光,保证绿色金融项目发放的正确性和低风险性。

同时,为进一步明确风险控制目标,JS银行还多次编制或参与编制未来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规划,例如《JS银行绿色信贷营销指引》《JS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办法》以引领全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Figure 3.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green finance risk management in JS Bank

图3. JS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4.2. 逐步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结构体系,JS银行对自身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了不断完善。

董事会方面,2021年,JS银行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升级为“战略与ESG委员会”,明确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其职责范畴,从此其工作重心变为:全行ESG战略的制定、对重点任务、绿色金融、气候及ESG风险管理议题进行研判与审议,同时做好ESG战略执行成效的监督与评估,持续校准全行发展战略。

高级管理层方面,总行设立由董事长主任、各级管理部门和子公司组成的绿色金融委员会,及由总行行长牵头负责的绿色金融工作组,旨在汇集全行资源协同管理绿色金融业务和风险控制。2022年,JS银行商议决策集体通过了“双碳”战略行动及集团化绿色发展战略。

执行层方面,JS银行升级绿色金融部为总行一级部门,对全行绿色金融发展工作统筹执行;同时,该行还完善了分行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增设分行绿色金融委员会、绿色金融团队和专职专岗;出台绿色支行考核评价体系,打造绿色金融专业化经营队伍,以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截止2022 年,该行的绿色支行总数达到了11家,该行具体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见图3

JS银行设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属于常见的“一个大中台 + 三个小中台”模式,即在总行设立风险管理事业部,负责牵头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而后再由行业、地区、条线小中台执行并给予大众台效果反馈。这种“1 + 3的大拇指”结构高效地推动了全行上下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任务,有效地划分了风险管理活动流程中的权利与责任,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畅 [5] 。

4.3. 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4.3.1. 信息收集

对风险的调查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6] ,JS银行基于基础业务的管理经验,结合绿色金融业务的特点已初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调查措施,即借款人资格调查与业务准入评定。

在借款人资格调查上,上文已详细阐述了绿色借款人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性。为明确借款人资质,避免将资金投入不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JS银行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联合编制了《JS省绿色融资主体认定评价标准》(以下称《标准》)。该标准清晰地为借款人界定了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融资主体的概念,为消除“绿色”概念的模糊性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

另外,在做好定性工作的同时,JS银行还依据《标准》针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评估颁布了一套定量规则。例如,第一,在评定绿色企业时,JS银行明确规定该企业的绿色产业的营业收入占比应超过50% (含)或来自相应绿色产业的营业收入占比的30% (含)至50%,且高于其他产业收入占比;第二,JS银行依据《标准》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赋分,根据累计得分情况将绿色企业分为深绿类(G-AAA)、中绿类(G-AA)和浅绿类(G-A)企业,再判断是否放贷及放贷数额。

在业务准入评定上,JS银行总行的绿色金融部门和支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专营团队负责业务准入部分的工作。各部门在受理新开展的业务时将首先依据我国环境保护和监管部门的法律规定,在JS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初步评定。其次,再结合客户的信息披露质量核实客户财务及业务的真实性。最后,针对中高风险项目,JS银行则选择借助外力,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制定特殊应对方案。这种“三步走”的流程大大地提高了JS银行绿色金融风险识别的效率,真正做到了银行自身与绿色借款人的双赢。JS银行对业务风险初步评定的三种情况见表4

4.3.2. 管控

JS银行整体选择了风险转移的措施进行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即针对中高风险项目,JS银行将与借款人签订担保合同将业务风险转移。

主要担保方式有三种:第一,采用质押担保方式,借款人将所持项目质押进行担保,通过质押物降低业务风险;第二,抵押担保方式,借款人将借款项目的相关设备等向银行进行抵押,通过抵押物降低业务风险;第三,让一定资金实力的第三方主体成为第三方担保人承担连带还贷责任,增加借款人还款来源。以上三种方式虽并没有将存在的风险消灭,但可以做到最大程度防范、转移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

Table 4. Access to green finance business of JS Banks

表4. JS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准入情况

4.3.3. 跟踪

在贷后阶段,JS银行的风险管理重心在于对绿色融资主体的动态评价,针对企业融资,JS银行从绿色产业占比、环境管理、碳排放管理、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五方面设定了其借款人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7] 。针对项目融资,银行则从碳减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型、以及(通过认定阶段的)基础分数四个方面设定绿色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指标为辅。各评价指标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标准等,JS银行运用AHP算法对各级指标进行分析、赋权,进而实现最终的评价认证。以下为AHP算法操作的具体流程(以绿色企业评估为例)。

第一步,设定绿色企业评估指标,见表5

Table 5. Assessment indicators

表5. 评估指标

第二步,基于指标体系,制定分级指标权重对照矩阵:

Rf1A11 A12 A13 A14

Rf2A21 A22 A23 A24

Rf3A31 A32 A33 A34

Rf4A41 A42 A43 A44

Rf1 Rf2 Rf3 Rf4

其中Rf1、Rf2、Rf3、Rf4分别代表某绿色项目下的4个指标项,矩阵中Amn代表需要评价第m个指标相对于第n个指标的重要程度,m和n均有不同赋值。

第三步,对矩阵标准化,即每一个元素除以对应行之和。

第四步,计算出每一列之和作为对应指标的权重值Wm,即Wm = Am1 + Am2 +…+ Amn,Wm代表第m项指标在评估体系当中的权重值。

最后,基于以上四步的过程,针对当前绿色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层计算权重。根据权重的绿色企业总体得分,用以银行后续的贷款管理。

5. 风险管理效果

5.1. 绿色金融业务

风险管理与业务绩效相辅相成,出色的风险管理将带动JS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更好开展。自JS银行披露绿色金融数据开始,其绿色信贷余额与绿色信贷比率总体呈上涨趋势,至2020年,其绿色余额已达到984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二十余倍,其绿色信贷比率自2013年起也表现出了迅猛发展趋势。这表明随着JS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的不断成熟,其绿色金融业务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详细情况见图4

Figure 4. JS Bank’s Green Loan Balance and Ratio (unit: billion yuan)

图4. JS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及比率(单位:亿元)

Figure 5. JS Bank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图5. JS银行不良贷款率

5.2. 资产质量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欧洲能源危机与俄乌冲突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由2017年的17057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28470亿元。其中,城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波动幅度更大,分别为2017年1823亿元、2018年2660亿元、2019年4047亿元、2020年3660亿元和2021年的4403亿元。作为城商行的JS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仅没有受到较大起伏,反而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另外,JS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总量庞大,约占全国绿色信贷规模的十分之一,故其严格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对降低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JS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趋势见图5

6.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至此,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在“双碳”目标实现期限临近的现阶段,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健康经营至关重要 [8] ,作为最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JS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我国各类开展此项业务的商业银行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笔者认为在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理需将以下几点重点落实。希望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一些绵薄之力。

第一,处理好顶层设计工作,完善绿色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应首先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将内控制度、组织建设、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系统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为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外部基础。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及时掌握国家、地方政府关于“双碳”战略的政策要求及变化,持续关注低碳产业最新动态 [9] ,做好持续性完善组织机制的准备。

第二,设计好借款人资质评定的定性定量标准,及时做好中高风险转移 [10] 。绿色产业界定标准的差异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故以JS银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与政府合作或自身编制出相关合理可行的借款方资质评定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严格的禁止准入措施,以避免后续产生大量坏账损失。另外,针对绿色金融风险的管理是动态化的,如果在贷后项目产生的潜在风险较大,商业银行需及时采取风险对冲或风险转移措施保护资金安全。

第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积极且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散。“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JS银行自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以来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现阶段该行绿色金融业务虽仍以绿色信贷为主,但已呈现出向绿色债券、绿色租赁倾斜的趋势,合理必要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更能为分散风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滨. 双碳背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 质量与市场, 2023(13): 10-12.
[2] 陈紫璇.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金融学院, 2023.
[3] 郭静. 金融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10): 94-96.
https://doi.org/10.13768/j.cnki.cn11-3793/f.2023.0552
[4] 郭静, 崔华伟. 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3(4): 101-103.
[5] 刘伟杰.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金融纵横, 2023(2): 81-86.
[6] 贺莉.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 投资与合作, 2022(9): 1-3.
[7] 滑福宇, 刘利众, 姜思羽. “双碳”战略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及风险管理研究[J]. 农银学刊, 2022(3): 36-40.
https://doi.org/10.16678/j.cnki.42-1864/f.2022.03.008
[8] 曹烜. 我国商业银行完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 新金融, 2021(12): 46-52.
[9] 曹烜. 商业银行引入ESG评估丰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 银行家, 2021(12): 71-73.
[10] 高学礼.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策[J]. 时代金融, 2021(18):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