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Led by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ces.2024.124210, PDF, HTML, XML, 下载: 30  浏览: 4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玉萍, 曹宝月, 王嘉琳: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陕西 商洛
关键词: 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Party Build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h
摘要: 新形势下“党建 ”模式引导、推动课程思政的全覆盖,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党建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党建 课程思政”模式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及实施途径,为课程思政改革与高校党建协同育人新路径提供借鉴与思考。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arty building ” model guides and promotes the full coverag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full edu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y build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implementation ways of the mode of “party build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for the new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and university party building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文章引用:陈玉萍, 曹宝月, 王嘉琳. 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4): 273-27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4210

1. 引言

“党建 +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以党建工作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实现“1 + 1 > 2”的育人效果。高校应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干部群体为骨干,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同时,也要将课程思政的成果应用到党建中,有效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打开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互补互助的协同育人效应。

2.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贯彻落实

新时期新环境下,高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和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前沿阵地,党建育人工作改革迫在眉睫。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此外,还可以借助学科交叉功能丰富党建育人工作体系,促进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高校党建工作指明新方向 [1] 。

2.2. 有利于多元化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党建育人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在内容和价值引领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党建育人以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为依托,引导大学生的行为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思政价值,不仅有利于加强党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领导,促进基层党组织规模的壮大,创新党建活动方式,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师生党员思政素养,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2.3.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优化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要不断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打造“党建 +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可以多方面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涵养更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切实感知弘扬爱国爱党思想的责任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使命,潜移默化中积极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等,同时助力高校党建育人水平的提升。

3.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的现实困境

3.1. 党建工作思想引领不强

高校虽意识到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建设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和统一布局。理论体系构建速度较快,但实践教育进程推进速度较慢,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思政”观念和党建教学“两张皮”现象,专任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党建理论知识薄弱,缺乏课程思政能力,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时,并未与党的方针政策、党建内容等方面有效衔接,少数教师仍认为学生思政教育应该由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完成,无须他们参与,导致专业教育中缺失思政元素,将党建工作融入其中更是空白,从而无法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和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激发传统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合力,使得高校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成效大打折扣 [3] 。

3.2.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合理

受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激励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党建 +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标模糊,教师普遍不清楚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体系设计的整体方向,也不明确如何深度挖掘党建元素 [4]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形式,过分强调课程思政,弱化了专业课的教授;或者为追求全面,生搬硬套的将所有专业、所有内容都形成课程思政;还有一些课程思政存在思政模式较为单一问题,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等。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设计仅是为了思政教育而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严重脱节,这与思政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没有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3.3. 党建育人工作思路缺乏创新性

新形势下,“党建 + 课程思政”融合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改革创新迫在眉睫。而目前党建成果与“思政资源”互融互通渠道存在诸多障碍,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在思想领域,大部分教师认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较为困难,表现为生搬硬套,难以将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深层含义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 [5] 。在实践运用环节,党建育人工作思路较为局限,通常表现为校内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校外活动暗淡苍白,一定程度上忽视家庭育人和社会育人的作用,严重制约课程思政建设。此外,“课程思政”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未及时转化为党建抓手,应用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导致党建助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不佳。

3.4. 党建育人工作队伍缺乏联动性

尽管高校一直提倡和鼓励“党建 + 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但是普遍面临缺乏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问题。除了思政课教师和党建工作者外,大多数高校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并不高,较难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从而降低了“党建 + 课程思政”的效果 [6] 。此外,基层党支部开展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形成强大合力与吸引力,缺乏破解“课程思政”难题的动力。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互联互通较少,师生沟通渠道不畅,不利于党建质量提高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

4.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4.1. 完善体制机制,突出党的思想建设

党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思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提升高校育人水平,在党建和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责任制,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工作资源统筹谋划“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党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与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思想为主导,成立多层次、高效率的领导小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院部积极协同、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为“课程思政”建设指引方向、赋权赋能,对课内课外“课程思政”进程进行全面把控,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建设主体、理论内涵和目标路径上存在互融互通优势,要做到统一思想,开源引水,才能实现党建和“课程思政”相得益彰 [7] 。所有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才能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育人方向和步调一致,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使专业教师在传授有力度、有深度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有温度、有热度的思想引导。

4.2. 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进改革创新

一是完善党员和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强化他们对各种先进思想的认知和理解,扎实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课程思政的推进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聚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搭建专业思政框架,优化立德树人培养目标,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命担当、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价值规范等思政元素,并将其落实到教材选用、教案编写和课件编写等方面,贯穿于实验实训、课堂教学、学术沙龙等环节,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课程建设中的有力推进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分类指导,推进改革创新,将课程思政工作融入教学、双创和学生管理工作全过程,“以政促教”“以政导创”和“以政引管”,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扎根地方”“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等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程体系,为校园文化活动增添丰富的色彩。四是融入课堂教学和教学比赛,加强督导听课。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度融合于思政教学全过程,将优秀榜样力量变成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以赛促教,加强教赛交融,在教案评比、教学能力比赛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将是否融入思政元素作为考核评分点,督导老师结合教学督查重点,对课程思政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课堂教学中是否融入了思政元素 [8] 。

4.3. 拓宽工作思路,搭建育人新平台

新形势下传统党建模式和填鸭说教式课程模式,与高校师生“求新”的需求不相适应。在“党建 +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中,要融合信息技术发展,积极开拓新思路,不断尝试新事物,建立“互联网 + 党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育人平台。一是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了解师生的现实诉求,借助大学生喜爱的媒体力量构建贴近大学师生生活情境的党建内容,用鲜活的案例来阐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促使党建工作真正走到大学师生的内心深处 [9] 。二是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阵地,直面网络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大学生信念危机,充分发挥“党建 + 课程思政”的引领辐射作用,将党建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全过程融合在一起,在积极调动大学生群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参与的同时,广泛吸纳其他社会大众,形成网络党建新力量。三是在“党建 + 课程思政”工作中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等实时监控技术,实时捕捉热点社会事件,了解党员师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发挥党课、党日活动、党务智慧系统等平台的正向引领作用,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让思政工作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得益彰,切实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促进党建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4.4. 多方联动发力,建设党建育人队伍

完善思政内容体系,将思政育人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发挥群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一是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灵活地将党的最新思想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日常专业教学中,并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的创新,促使学生更好地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二是积极发挥党组织强大育人功能,加强直属党支部制度建设,做好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会议,组织学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交流研讨会。真抓实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直属党支部书记带头讲课程思政的党课,深挖课程思政课题,打造更多的“党建 + 课程思政”成功案例,加深教师们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三是发挥教学团队、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以及“双带头人”、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思政教学研讨活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体制,建设优质课程示范群,形成整体效应。四是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通过企业走访、共建校外实践育人基地等方式,扎根基层,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学科相融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党建 + 课程思政”双融双促模式,不仅能够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而且课程思政的有力推进与融合,有利于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无私奉献、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促进党建工作,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使党建和课程思政形成互惠互利、双向共赢的美好局面。

基金项目

商洛学院2023年度基层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2023DJYB06)。

参考文献

[1] 张大良. 课程思政: 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 中国高教研究, 2021(1): 5-9.
[2] 杨玉, 余宝蓉. “三全育人”背景下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策略[J]. 中外交流, 2019, 26(48): 44-45.
[3] 张宏.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10): 31-36.
[4] 梅瑞斌, 包立, 王晓强, 等.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与价值典范研究[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1): 84-89.
[5] 王明伟. 论党建引领下的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研究与实践[J]. 沈阳干部学刊, 2022, 23(1): 41-43.
[6] 冯大同, 于瑾. “党建 课程思政”的四维进路[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7): 42-44.
[7] 陈锋. “三全育人”背景下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J]. 文教资料, 2021(14): 101-102.
[8] 杨雨薇.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机制构建探究[J]. 决策探索(中), 2022(4): 26-27.
[9] 陈海舰. 高校“党建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J]. 船舶职业教育, 2021, 9(2): 9-1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