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游戏故事分享中师幼互动的特点和价值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in Anji Game Story Sharing
DOI: 10.12677/AE.2024.141061, PDF, HTML, XML, 下载: 253  浏览: 458 
作者: 冯 娟: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安吉游戏游戏故事师幼互动特点价值Anji Game Game Story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摘要: 游戏故事分享是安吉游戏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即幼儿将游戏的亲身经历通过绘画的方式向同伴和教师分享和交流的过程。该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具有明显的特点和重要的价值意义。有爱的互动环境、双主体的互动方式、有效回应和及时反馈的互动模式是安吉游戏故事分享环节师幼互动的典型特点,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具有促进幼儿的学习品质、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的作用。国家倡导“高质量的师幼互动”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高要求”,安吉游戏践行高质量的师幼互动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素养以及教职工的培训和发展。
Abstract: Game story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ji game curriculum, that is, the process of children shar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of games to their peers and teachers through drawing. The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in this proces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t value significance.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ory sharing in Anji Games are the loving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two-subject interaction, effective response and timely feedback. The value of the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romotion of children’s learning quali-ty, language, cogni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le the state advocates “high-quality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high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o practice high-quality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own literacy and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faculty and staff.
文章引用:冯娟. 安吉游戏故事分享中师幼互动的特点和价值探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1): 389-39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61

1. 问题的提出

(一) 师幼互动质量隶属于评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之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呼吁,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到了质量提升的新阶段。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改革力度,国家及众多学者为了能够使学前教育事业“保基本”和“可持续性”发展,则将视线聚焦于结构性质量,促使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结构性质量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跃。然而,OECD将学前教育质量分为结构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两部分组成 [1] ,强调过程性质量也是评估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范畴,且过程性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比结构性质量更显著 [2] 。在过程性质量众多变量中师幼互动是核心,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作为教育过程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强调要为幼儿创设自主愉悦、获得有效教育支持的互动环境 [3] 。师幼互动的质量不仅决定了儿童未来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显著预测儿童未来的学业成绩。可见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亟需从当前关注结构性质量转向关注过程性质量,关注师幼互动的内涵发展和实践质量,以期不断提升保教质量。

(二) 高质量师幼互动能促进游戏故事分享的教育功能循环实现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也需同步跟进。安吉游戏理念下儿童的游戏是自主的、自愿的、自发的,冲破了以教师主导幼儿园游戏的桎梏,将教师的角色定义为提供者、观察者、支持者、守护者和辅助者 [4] ,要求教师“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完全“放手”。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其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有效介入,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这正是游戏故事分享环节所承载的教育功能,而循环实现该环节的教育功能恰恰需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作为支撑和桥梁。邱学青学者将游戏故事分享环节中的师幼互动比喻成“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5] 。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要接住孩子基于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矛盾或冲突而产生的“球”,教师做好这一“接球”环节有助于提升幼儿经验、增强幼儿的关注度、丰富发展游戏情节,对下一次游戏情节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支架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组织与实施”部分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6] ”。在安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原则之下,游戏分享环节成为教师适时把握教育契机,与幼儿围绕游戏开展交流讨论,引导幼儿提升和整合经验,促进幼儿进行下一次游戏挑战与学习的重要时机。因此,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游戏分享环节教育功能的循环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 安吉游戏故事分享的内涵和实施

(一) 安吉游戏故事分享的内涵

安吉游戏是我国浙江省安吉县幼儿园游戏教育模式的简称,它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游戏课程化”最好的典范,同时也是我国学前教育首次向国外的反向输出,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安吉游戏的发展路径经历了无游戏、假游戏和真游戏阶段,形成了游戏前、游戏中和游戏后的一整套游戏课程模式。课程包含了安吉县幼儿园围绕游戏而探究开展的一系列实践环节,如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提供、游戏环境的创设、教师的专业发展、游戏故事、园所教研活动、家园合作及一日活动组织与安排等等,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架构起安吉游戏课程的整个实践体系。其中,游戏故事分享是安吉游戏课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程学琴指出“游戏故事”是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叙述和表达 [7] 。李静认为“游戏故事”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游戏后,对先前游戏经历进行回顾或反思,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随后,教师倾听幼儿基于游戏和绘画表征的口头叙事,帮助幼儿将其口头叙事进行书面记录,从而形成幼儿视角下与游戏相关的绘画作品及故事 [8] 。游戏故事分享环节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幼儿的绘画作品不仅仅是对其游戏过程的完整呈现,同时也是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经验、游戏内涵的具象化体现。

(二) 安吉游戏故事分享的实施

游戏故事分享的实施不单单只有幼儿,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王满霞将游戏故事分享环节的实施分为以下流程:展示、分享——绘画 + 符号文字记录——作品分享、交流;游戏故事本——教师将符号文字转化为书面文字——游戏故事墙展示 [9] 。

首先,幼儿根据自己游戏前设计的图纸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拍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展示和分享。这是第一次的故事分享,通常是以小组推荐的形式选举代表来介绍自己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解决了没有、怎么解决的等,其余小组的幼儿可以进行补充。其次,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利用绘画和符号表征的方式表达游戏情景及体验的绘画作品,与教师和其他幼儿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是第二次分享,与第一次分享相比更侧重幼儿本身的绘画作品与原先的游戏图纸的不同之处,以及自己在游戏过程的深刻体验等,其余幼儿可以提出疑问、不同想法和建议等。然后,幼儿有的绘画作品会放在自己的游戏故事本里,有的会被教师制成班级游戏故事集。教师会帮助幼儿加上符号文字记录并将符号文字转化为书面文字,幼儿会直观看到教师对文字的规范使用,同时会与教师一起互动讨论如何记录才能让游戏故事更详细更生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围绕游戏本身的创造性、丰富性、趣味性,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且幼儿的表达非常生动活泼、兴致勃勃,专注力、反思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最后,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游戏故事墙上。

可见,游戏故事分享环节是安吉游戏中师幼互动的关键环节,同时它也处处潜藏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机和价值。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师幼互动的质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教学支持、情感支持将游戏故事分享环节的功能最大化。

3. 安吉游戏故事分享环节中师幼互动的特点

安吉游戏模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彰显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强调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包括四大基本要素: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即学习者能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探索,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进行有价值意义的互动和合作,从而实现学习的本质 [10] 。朱秋珂、李甦认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具体表征为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了热情、支持性的关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及时回应幼儿的需求并给予过程性的反馈 [11] 。安吉游戏基于“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构建了一个民主、尊重、平等、对话的新型师幼关系,儿童在游戏中发现世界、构建知识,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儿童、生成教学,师幼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实现了安吉游戏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一) 温馨的互动环境

有爱的互动环境是指在故事分享环节中,通过符合幼儿审美和兴趣的环境创设,教师为儿童提供机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导儿童与教师、同伴之间建立轻松愉悦的互动关系,并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幼儿接收到回应、得到情感的满足,使其感到愉悦、放松和舒适进而引发深入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彭迎春指出高质量师幼互动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满足情感联结原则 [12] 。而安吉游戏五大关键词中,爱和喜悦正是教师实践“情感联结原则”,关注儿童情感需求最好的验证。

首先,爱是安吉游戏中最为基本的理念,爱也是一切有意义关系的基础。安吉幼儿园中的“爱”存在于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环境之间以及儿童与家庭和社区之间。其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爱”是二者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教师尊重儿童并相信他们有自主学习、创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儿童也相信教师不会干预、纠正或责骂他们,但一定会在有需要时帮助他们。爱让教师与儿童建立互信关系。在这种爱的文化中,儿童放心地体验身体、情感、社会和智力上的冒险,不断发现、好奇、提出见解。

其次,喜悦是儿童自主参与、自己调整游戏难度以及有价值的反思的结果。当儿童真正投入到自己的游戏中时,他们学习、成长、突破自己,感受着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完成游戏创作带来的无限的喜悦。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时时关注并及时回应儿童的情感需求,儿童在游戏中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心情,同时向同伴和教师传递,使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整个氛围中都充满着喜悦。

(二) 双主体的互动方式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师幼互动的逐渐重视和多角度研究,众多学者都一致认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其主体能量应是双向的。国外学者Hamre等人认为师幼互动是一个双边的交流过程,它不仅涉及到教师与儿童之间包括社会和教育的交流互动,还包括教师与儿童之间进行的反复且持续的交流 [13] 。国内学者柳卫东和左瑞勇提出师幼互动是建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的基石之上的双向人际关系 [14] 。范海霞和卢清两位学者认为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儿童两个独立且平等的主体之间发生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15] 。由此可见,学者们对双主体的师幼互动方式达成了共识。而在安吉游戏中,教师和幼儿践行了双主体的师幼互动方式,尤其是故事分享环节,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双向的,互动发起者不仅仅是教师,有时候也是幼儿。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主要表现在观念上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幼儿的爱好和兴趣;行为上为幼儿赋权,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玩伴、游戏材料、游戏玩法的权力等。二者相互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

(三) 有效回应和及时反馈的互动模式

在安吉游戏中,幼儿的“真游戏”就是“真学习”,幼儿投入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不同材料的玩法、基本的建构技巧和概念、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他人相处的社交技巧等等。安吉的教师们会回应和追随幼儿的“学”,其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而游戏分享环节就是教师有效回应幼儿的节点之一,安吉的教师们会通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所观察的内容和细节,以文字或拍照、录像的方式进行记录,捕捉教育契机,在幼儿进行游戏分享时对其进行提问,且提问是能够引发幼儿思考和启发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将个人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解决又幼儿游戏难题。另外,安吉的教师们会针对幼儿的游戏过程和故事分享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案例剖析、分享等研训活动,创设一套观察与反思的培训系统,为推动幼儿下一次的深入游戏,促进其获取游戏经验做准备,这便是在安吉游戏视域下的师幼互动中教师给幼儿的有效反馈。

4. 安吉游戏故事分享中师幼互动的价值

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幼儿就游戏过程、游戏现象、游戏难题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此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包含着教师为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拓展幼儿的学习和经验如何去提问、如何倾听幼儿、如何回应、如何观察幼儿,反思在观察后如何用行动去支持幼儿,对幼儿、教师乃至整个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从“幼儿本位”出发,分析安吉游戏故事分享的师幼互动对幼儿的价值。

(一) 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且4~6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高速期。张晓梅提出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对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数量认知、能力动机、注意或坚持和社会性四个维度 [16] 。在安吉游戏中,师幼互动作为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核心要素之一,其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支持、活动组织、教学支持的质量和水平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直接相关。当进行故事分享环节时,教师能够鉴于对幼儿游戏中的细微观察(例如游戏的材料选择,材料之间的拼接和搭建,游戏玩法的设计以及游戏中遇到的难题等),结合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对幼儿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提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思考去总结游戏的经验、尝试解决游戏的难题。师友互动的过程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支持幼儿大胆想象和联想,通过在幼儿的学习活动、生活和游戏中有目的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可见师幼互动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

(二)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语言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倾听与表达以及阅读与书写准备 [17] 。于飞指出游戏故事分享对幼儿语言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游戏故事”的分享和交流环节和绘画记录环节 [18] 。安吉的“游戏故事”分享的师幼互动中,幼儿向同伴、教师口述表达自己的游戏故事内容或自己绘制的游戏故事作品的过程,在这此过程中其他幼儿学会耐心倾听同伴分享的故事并对同伴的分享表达自己的不同的想法。幼儿不断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另外,教师在对幼儿“游戏故事”作品中的符号语言直译成书面语言、将其口头讲述转化成书面语言的过程中,会向幼儿示范书写的基本规范,如笔画先后顺序、字的组成、字与字之间的空隙、标点符号的运用等等。并且,在教师帮助幼儿记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幼儿进行沟通互动,教师会在互动时跟幼儿分享语言转换的思考过程,渗透前识字、前书写的意识。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也会在自己的符号语言被写在纸上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书写过程做深入地思考,促进自身的阅读与前书写。

(三) 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个互动不仅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各种支持,也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在安吉,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可及可得的游戏材料,幼儿在教师的讲解下认识材料的名称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在游戏过程中与材料亲密接触并逐渐熟悉材料的大小、形状、用途及玩法规则。这种互动是教师给予幼儿材料支持和教学支持进行的师幼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材料知识和概念,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游戏故事分享环节,教师帮助幼儿对其绘画故事作品进行记录时,教师和幼儿之间会进行对话交流,同时教师也会向幼儿展示文字符号的书写规则,萌发幼儿前书写的兴趣和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交谈所使用的词汇以及记录所书写的简单文字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幼儿的话语是幼儿认知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外化工具,也是成人评价幼儿认知和思维最直接的载体。

其次,安吉游戏的冒险性是众所周知的,且冒险因素在安吉幼儿园随处可见。幼儿在冒险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教师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以保障幼儿最大限度的冒险。幼儿的学习在本质上就是向未知的领域迈进的过程,没有冒险,就没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也就难以具备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冒险是一种学习,幼儿在冒险中有机会探索并突破自己能力的极限,提升认知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安吉游戏中,教师通过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够帮助儿童在冒险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四) 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高质量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形成更好的社会情感功能,包括帮助幼儿减少行为问题 [19] [20] ,获得更和谐的同伴关系 [21] ,展现更多的合作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 [22] 。在幼儿园中幼儿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和同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容易被幼儿模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体而言在游戏故事分享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眼神、表情、异常情绪行为表现有敏锐的察觉和回应,防止幼儿被忽视、被负向情绪所裹挟进而产生不好的行为问题。教师及时与幼儿的互动,并以关心的话语、适时的帮助和温柔的安慰等方式促使幼儿产生正向的情绪体验,进而幼儿会下意识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社交规则和行为。因此,师幼互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5. 结语

在安吉游戏中,师幼互动遍及整个幼儿园,既有显性的师幼互动——即是通过言语方式的互动;也有隐性的师幼互动——即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各种环境支持,如班级环境创设,主题墙的设计,材料的投放和更新等。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师幼互动,都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学习品质、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高质量师幼互动的三要素即教师、幼儿和环境,师幼互动的质量受教师和幼儿自身因素以及师幼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3] 。因此,安吉幼儿园践行高质量师幼互动需对教师提出高要求,一要求教师重视语言的示范作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二要求教师在多元互动中给予幼儿高度的情感支持;三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敏感度,关注教育和课程的可生发性;四要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专项培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提升教师观察、反思和反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OECD (2012) Quality Matt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Finland. OECD, Paris.
[2] Sabol, T.J. and Pi-anta, R.C. (2012) Recent Trends in Research on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14, 213-231.
https://doi.org/10.1080/14616734.2012.6722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Z]. 2022.
[4] 白雪银. 安吉游戏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分析[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1): 127-129.
[5] 邱学青. 自主性游戏讲评的研究[J]. 幼儿教育, 2000(4): 8-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程学琴. 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146.
[8] 李静. 安吉游戏实践园教师解读幼儿“游戏故事”的视角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3.
[9] 王满霞. 安吉“游戏故事”作品分析及其课程价值[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7.
[10] 张紫云. 安吉游戏中师幼互动教学支持的质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宁: 青海师范大学, 2023.
[11] 朱秋珂, 李甦. 师幼互动影响幼儿发展的内在机制: 多因素的调节作用[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9): 47-61.
[12] 彭迎春. 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1): 171-174.
[13] Hamre, B.K., Pianta, R.C., Burchinal, M., et al. (2012) A Course on Effective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Effects on Teacher Be-liefs, Knowledge, and Observed Practic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49, 88-123.
https://doi.org/10.3102/0002831211434596
[14] 柳卫东, 左瑞勇. 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背景[J]. 学前教育研究, 2004(7): 52-53.
[15] 范海霞, 卢清. 基于师幼平等视角下的师幼互动[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0(1): 34-37.
[16] 张晓梅. 师幼互动质量对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及其教育促进[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8] 于飞. 以“游戏故事”为载体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9.
[19] Schmitt, S.A., Pratt, M.E., Korucu, I., et al. (2018) Preschool Classroom Quality and Social Emotional Func-tioning: Findings Across Geographic Region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43, 11-22.
https://doi.org/10.1016/j.ecresq.2017.11.002
[20] Pratt, M.E., Lipscomb, S.T. and Mcclelland, M.M. (2016) Care-giver Responsiveness during Preschool Supports Cooperation in Kindergarten: Moderation by Children’s Early Compli-ance.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7, 421-439.
https://doi.org/10.1080/10409289.2016.1090767
[21] Choi, H.Y., Park, J.H. and Shin, H.Y. (2010)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s in Relation to the Quality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and Teachers’ Belief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Ecology, 11, 85-96.
[22] Luckner, A.E. and Pianta, R.C. (2011)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in Fifth Grade Classrooms: Relations with Children’s Peer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2, 257-266.
https://doi.org/10.1016/j.appdev.2011.02.010
[23] 田方. 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