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块理论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
Co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hunk Theory
DOI: 10.12677/AE.2023.134330, PDF, HTML, XML, 下载: 214  浏览: 4,244 
作者: 杨 柳: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语块读写结合英语教学初中英语Chunks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English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摘要: 随着英语新课标的改革与发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语块作为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固定语言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输入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英语写作输出能力。本研究基于语块理论,从树立语块意识、积累语块、运用语块和巩固语块四个维度构建一套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新模式,力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的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mo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As a universally recognized fixed language structure, chunks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input ability, but also strengthen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output abi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hunks,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new model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teaching from four dimensions: establishing chunk awareness, accumulating chunks, using chunks and consolidating chunks, so as to further cultivate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and English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文章引用:杨柳. 基于语块理论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J]. 教育进展, 2023, 13(4): 2102-210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330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1] 。这就意味着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探索一种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能提升写作能力的课堂教学成为应然之选。

2. 概念界定

2.1. 语块

语块的概念由心理学领域中的“组块”概念发展而来。“组块”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于1950年率先提出的,它表示的是记忆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把单个信息组成更大的单位 [2] 。Michael Lewis (199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将语块应用于教学。他指出语言不再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语法和词汇组成的,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人们频繁使用的、可整取整存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的。于是他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语块应当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以语块作为基本单位组织英语教学,学习者无需时刻关注语法结构,从而会加快语言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时间,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3] 。Wray (2002)认为语块是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的词语程式 [4] 。方玲玲(2010)提出语块教学在改善认知模式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块识别能力和使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自动化程度 [5] 。

本研究中,在借鉴以往学者归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块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固定语言结构,包括短语、句式和习语等,不仅有利于储存与记忆,而且有助于提取和应用。

2.2. 读写结合教学

Widdowson (1978)最早提出阅读和写作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这样,阅读技巧可以得到促进,同时写作也可以得到提高 [6] 。王蔷(2000)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来源,阅读中的文本信息可以帮助更清晰地划分文章脉络结构、积累语言,而这些都可以为写作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7] 。李金云、李胜利(2020)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性起点,写作是阅读的形成性起点,互为起点的言语信息加工心理模型决定了读写之间的迭兴交替 [8] 。

本研究中,整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指出读写结合教学是将以输入为主的阅读教学和以输出为主的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整合式教学,能够促成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将语块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用语块建立适合自身的语言学习体系,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多项能力,如: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符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3. 语块在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语块恰恰满足了语言储存和运用的需要,能够贯通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横向联结,推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纵向发展。

3.1. 提高英语阅读输入能力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是对语言的一种积累。

第一,语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在进行语篇阅读时,是一个眼睛扫描的过程,将语块理论运用其中,语块中固定的短语、句式、习语等便能帮助学生迅速捕获关键信息、理解段落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第二,语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语篇中的语块,理解篇章的结构及框架,形成整体性的阅读习惯。例如,读到first of all,firstly,secondly,thirdly,then,what’s more,all in all等语块,学生便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第三,语块有利于提升其对语篇理解的深度。有研究表明,当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相近时,信息组块策略能显著提高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9] 。语篇中的标志性连接词、短语和句式等都属于语块范畴,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语块内容,能够体会语篇中的时间、空间、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深入理解语篇内容。例如,读到文章中的...because...可知表示因果关系,读到...however...则表示转折关系。最后,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在阅读中反复学习语块、不断积累语块,便可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 加强英语写作输出能力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形式,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运用。

第一,语块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流利性。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曾指出:语言的流利程度不是由学生语法规则的储存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预制语块的存储量 [10] 。意味着学生记忆的语块数量越多,写作时也会更加流畅,这是由于学生在记忆和存储语块时,是以“组块”的形式输入的,所以当需要识别和提取时,只需将语块整体提出或稍加替换便可直接使用,节省了部分遣词造句的思考时间;第二,语块能提升学生写作的准确性。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写作往往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中式思维的影响,导致写作内容搭配不当。而当学生运用语块写作时,便可直接使用固定的语言结构,提升写作准确性。比如,当学生想表达“教室里有很多学生”,可能会误写成classroom have many students,但如果学生掌握了There be句型表示“某地有某物”的语块之后,就可直接写出There are 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的正确表达。第三,语块还能加强学生写作的连贯性。学生在进行语篇写作时,会使用一些连接词或固定句式,比如then, 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thing, some people think...others insist that,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有助于加强文章的逻辑性与连贯性。

4. 基于语块理论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的2b、3b读写材料为例,学习内容为After-school Activities,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语块的四阶段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Figure 1. Chunk-based four-stage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teaching mode

图1. 基于语块的四阶段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阶段一:树立语块意识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语块同时具备了储存和输出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支架”式的存在 [11] 。充分运用语块理论进行英语语言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一方面,语块有利于学生在听和读方面进行准确输入与快速存储;另一方面,语块能帮助学生在说和写方面进行流利输出与地道书写。因此,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应帮助学生树立语块意识,指导学生将语篇分成“语块”来阅读,用语块思维来写作,以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阶段二:积累语块

阅读前——识别语块。上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勾画文章中出现的所有语块并查询其对应的中文意思。课堂上,教师带领或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文章中的各类语块,并了解其对应的中文意思。例如,take after-school classes, learn exam skills, cut out a few of their activities, have a quick dinner, compare...with, cause a lot of stress, have time to...等为搭配语块;Many of them are...so that, It’s time for, It’s normal to, It’s even more important to...等为句子架构语块。

阅读中——学习语块。学生需要通过泛读了解文章大意,通过精读学习各个语块的用法。需要注意的是,在精读过程中,教师除了带领学生理解文章之外,还应该为学生讲解重点语块的搭配及用法,以及与其相近或相反的语块知识。例如,在讲到第二段第四句话Maybe i could...but i believe these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for my children’s future时,教师对are important for这一语块就需进行拓展,为学生补充“对……很困难”“对……有好处”的英文表达,分别是be difficult/hard for, be good for。

阅读后——操练语块。在识别和深入学习语块之后,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语块,为后续写作活动奠定基础,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供学生操练和复习。例如,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中文句子,让学生从之前学到的语块知识中选择恰当的语块进行遣词造句。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拼图式阅读(Jigsaw Reading)理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中的成员分别领取写有不同段落内容的语块,在不可偷看其他组员的纸条内容的要求下,通过合作交流复述整篇文章大意。

阶段三:运用语块

在保证一定量的输入之后,需要利用写作活动开展输出训练。

写作前——预制语块。在完成3b写作内容前,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头脑风暴”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代表支持课后补习,反方代表反对课后补习,正反两方可灵活运用在阅读时输入的语块,尽可能多地给出能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并由老师将答案记录在黑板两侧。例如,若学生选择反对课后补习,便可提前预制以下语块:is bad for a child’s development, no time to relax, is busy doing homework等。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以为学生下一步的正式写作提供丰富的预制语块,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顺利展开写作。

写作中——生成语块。学生在开始正式写作时,不是一成不变地套用语块,而是运用阅读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对语块进行再次创作。例如,学生在积累语块环节中总结出了be + adj. + for sb/sth语块的意义为“对某人或某物怎么样”,在独立写作时,若想表达“对于孩子而言,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便可采用It形式主语进行语块生成,即It is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ents。同时,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由写作活动的组织者变为写作过程的指导者。例如,学生写作时,教师需要走下讲台进行巡视,当学生陷入书写瓶颈,才能及时对其提供帮助。此外,教师还需提醒学生注意写作的格式为书信,要正确处理相关语言表达。

写作后——检查语块。写作任务完成之后,出于想要立即验证自身写作成果的心理,学生在自查时可能会马虎、不仔细。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为一体的评价方法。例如,首先由学生自查、生生互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共同学习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划分,保证生生互评的顺利开展。然后进行教师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又要关注到学生的写作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时应紧密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的语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确保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总结本节课的语块知识。

阶段四:巩固语块

对语块进行巩固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内化过程,也是一个为今后的阅读活动积累语言知识、为写作活动梳理写作素材的过程。课堂上的读写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设置适当地课后活动加强学生对语块的巩固练习。例如,布置口头作文,让学生向同伴讲述自己放学后的生活,通过这项任务,学生便可对所学内容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要怀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身的专属语料库,即将不同类别的语块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今后对所学内容的查阅和提取。

5. 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语块理论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将语块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不断渗透语块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语块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地道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12.
[2] Miller, G.A. and Selfridge, J.A. (1950) Verbal Context and the Recall of Meaningful Mate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3, 176-185.
https://doi.org/10.2307/1418920
[3] Lewis, M. (1997)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Lexical Approach. In: Coady, J. and Huckin, T., E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55-270.
[4] Wray, A. (2002)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5] 方玲玲. 语块教学对减轻语言僵化的认知研究[J]. 外语界, 2010(4): 63-66.
[6] Widowson, H.G. (1978)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7]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李金云, 李胜利. 深度学习视域的“读写结合”: 学理阐释与教学核心[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7): 79-85.
[9] 倪锦诚, 计霄雯. 信息组块策略对二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 31(1): 42-46.
[10] Nattinger, J.R. and De Carrico, J.S. (1992)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11] 覃丹青. 基于问题驱动的“以写促读”教学模式探究——以原版书《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写结合教学为例[J]. 英语学习, 2023(2):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