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Risk Perception of COVID-19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DOI: 10.12677/ASS.2023.123176, PDF, HTML, XML, 下载: 232  浏览: 44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德云, 柴雯莉, 叶 婧, 王善妮, 刘子茵, 许加明*: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淮安
关键词: 风险认知影响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状况Risk Percep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COVID-19 Epidemic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摘要: 目的:探究大学生新冠肺炎期间风险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通过问卷星,使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676名在校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在风险认知各个维度得分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风险认知各个维度得分具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感染可能性和感染严重性维度得分差异具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风险认知各个维度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风险认知各维度存在相关性,任意维度之间的组合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风险认知得分整体水平较高,风险认知影响因素在人口特点上具有显著差异,应注重在校大学生风险认知水平提升与掌握相关心理调适技巧,增强抵抗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能力。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risk cognition during COVID-19. By using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college students’ risk perception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 676 college students’ risk percep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scored higher in each dimension of risk perception.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different grad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each dimension of risk perception; colleg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pla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mension of infection possibility and infection severit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isk percep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each dimens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ny dimen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Conclusions: The overall level of risk perception scor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isk perceptio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risk percept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astery of relevant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skills, so a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the risk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文章引用:王德云, 柴雯莉, 叶婧, 王善妮, 刘子茵, 许加明.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3): 1277-128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3176

1. 引言

风险认知是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且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 [1]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起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普遍性焦虑会影响人们的风险认知,而且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可能更持久。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行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普遍极为敏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焦虑与恐慌状况以及对于风险认知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2] 。风险认知的因素受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同自然条件对认知水平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3] 。个人因素的性别、知识、经验、价值观、态度、认知偏差和情绪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风险认知 [4] 。学者布莱恩(Briand)则指出“信息疫情”由来已久 [5] 。宣传媒介的多元化、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有研究指出媒体的错误信息会带来次生风险,进而为社会的风险应对帮倒忙 [6] 。基于性别的研究表明,女生对危险的感知程度更高 [7] 。类型一致大学生的风险认知较少存在差异,医学专业学生对于风险认知程度更高 [8] 。因而,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对于疫情期间的风险认知,了解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为大学生心理调适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及增强抵抗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提供相关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对象

研究对象选自江苏省淮安市内高校大学生。发放于问卷星平台,最终得到有效问卷676份。调查问卷共30个问题。其中男生285名,占42.2%,女生391名,占57.8%;文科生为282名,占41.7%,理科生为242名,占35.8%,医学生为126名,占18.6%,艺术生为26名,占3.8%;城镇户口的大学生为281名,占41.6%,农村户口的大学生为395名,占58.4%;大一的学生有164名,占24.3%,大二的学生有179名,占 26.5%,大三的学生有200名,占29.6%,大四的学生有133名,占19.7%。

2.2. 研究工具

问卷设计: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调查工具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以及高校教师的建议,自编“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通过数据预调查,对问卷不足加以调整,并对回收的问卷回答真实性及完善性进行检查。问卷共计30题,分2个部分:第1部分为调查对象个人基本状况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户籍所在地等;第2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共包含大学生风险认知情况、大学生心理状况、心理调适。风险认知量表从可能性、可控性、严重性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9] 。心理状况包含抑郁与焦虑量表。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832。

2.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对实测数据采用描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风险认知影响因素。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风险认知各变量描述统计

对大学生对风险认知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对感染可能性、感染可控性、感染严重性上得分在2.5~3.5,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得分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感染可控性得分3.1346为最高值,由此说明大学生群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可控情况态度相对紧张。见表1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risk perception scores

表1. 大学生风险认知得分描述统计

3.2.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风险认知的差异分析

对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风险认知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 0.01),且女性大学生群体在感染可能性、感染可控性、感染严重性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群体(P < 0.01)。见表2

Table 2. Difference test of risk perception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表2. 不同性别在风险认知的差异性检验

注:*p < 0.05,**p < 0.01,下表同。

3.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风险认知的差异分析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感染可能性(t = 0.826, P < 0.05)和感染严重性(t = −0.108, P < 0.05)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感染可能性维度上,农村大学生得分(7.9165 ± 2.56699)高于城市大学生得分(7.7402 ± 2.84607),在感染严重性维度上,农村大学生得分(9.3949 ± 2.33729)低于城市大学生得分(9.4164 ± 2.69277)。感染可控性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P > 0.05)。见表3

Table 3. Difference test of risk cognition among different students

表3. 不同生源地在风险认知的差异检验

3.4.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风险认知的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风险认知得分差异显著义(P < 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感染可控性(F = 5.319, P < 0.05)和感染严重性(F = 3.043, P < 0.05)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感染可能性(F = 5.216, P < 0.05)维度得分。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表明:在感染可能性上,大二(8.1173 ± 2.52018)、大三(8.2650 ± 2.65519)年级大学生得分高于大一(7.3232 ± 2.65371)、大四(7.4812 ± 2.85668)年级大学生;在感染可控性维度上,大三(10.2450 ± 2.05819)年级大学生得分高于大一(9.4024 ± 2.23941)、大二(9.6480 ± 2.18373)、大四(9.5338 ± 2.34698)年级大学生。在感染严重性维度上,大四(8.8496 ± 2.78115)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一(9.5610 ± 2.53853)、大二(9.4078 ± 2.34788)、大三(9.6400 ± 2.32323)大学生。见表4

Table 4. Difference test of risk cognition in different grades

表4. 不同年级在风险认知的差异检验

3.5.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风险认知的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在在风险认知各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P > 0.05)。具体见表5

3.6. 风险认知在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表6可以得知,感染可能性与感染可控性(r = 0.413, P < 0.01)、感染严重性(r = 0.443, P < 0.01)维度之间均呈很强的显著正相关(P < 0.01),其中感染严重性和感染可控性有较高的相关性(r = 0.534, P < 0.01)。

Table 5. Difference test of risk perception among different majors

表5. 不同专业在风险认知的差异检验

Table 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variables

表6. 不同维度的相关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风险认知得分总体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风险认知总体水平较高,风险认知各维度平均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维度大学生风险认知得分差距较小,说明在疫情期间,大学生普遍对于风险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这与以往研究发现风险认知和受教育程度相关的结果相一致 [10] 。

4.2. 风险认知不同人口学变量分析

以往多项研究表明,性别、生源地、年级等是影响大学生风险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人群中是知识水平较高与个体意识较强的群体,普遍对于疫情情况更加关注,也会较多了解疫情相关信息,同时由于疫情期间普遍封校情况,大学生群体对于疫情风险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性别。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性别影响大学生风险认知水平。女性风险认知水平更高,其原因可能是女性在面对风险时情绪化与感性思维会比较明显,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进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倾向于搜寻更多相关消息,风险认知相对较高,男性则更可能保持清醒 [11] 。因此,学校及家庭应当更加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培养女大学生更强的心理素质,提升女大学生心理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男女的性别差异也应当关注,通过个性化调适措施促进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

生源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风险认知水平在感染可能性和感染严重性上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研究提出了风险认知的偏差,即低估自身被感染的概率,认为自己感染可能性相对较低,高估同龄人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产生的乐观偏差,此相反进而产生的悲观偏差 [12] 。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生源地大学生在感染严重性维度得分较高,可能是因为受居住环境和生活经历影响,对疫情了解较低。疫情关心程度与疫情知识储备影响农村人群认知、态度与防控行为 [13] 。农村地区对于在疫情关心程度相对较少,知识储备也较少。农村地区分布一般较分散,对于受自身知识水平和媒介因素局限,疫情信息接触较慢的农村居民,可能导致其信息接收出现偏差。而生源地位于城市大学生信息接收渠道较多,接收信息也较为迅速,家庭与社会能够更多提供疫情信息,大学生得以有较多了解疫情知识的机会。但同时城市生源地大学生,也更多处于各种传言及谣言混杂之中的环境,卷入程度越高,对于风险的感知越高,难免也会在信息激增中陷入焦虑 [14] 。为更好预防疫情风险,加大农村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及时回应居民的需要,注重科学准确传播风险知识,纠正公众对于疫情期间的错误认知要,促使其有更加理性积极的防疫行为。

年级。年级对于风险认知存在影响,大一和大四大学生风险认知水平更低,其原因可能在于,大一学生初步进入校园,大一学生相对于大二大三学生日常宣传媒介的关注时间更少,大学新鲜感较强以及高考完毕处于缓和状态。大四学生则可能是由于就业与学业压力较大其生活重心与关注重点并不在风险方面。大四学生的风险认知较低,大四学生经验更多,对知识了解程度越高,对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感越低,未知风险便越低,风险感知越低,对于风险的抵御则有更加明确的应对方式 [15] 。在心理效能方面,大四学生也有更加厚重的心理资本从应对风险来看,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风险认知的水平反而降低 [16] 。因此,应当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多方面且具有针对性的疫情知识宣传。

专业。不同专业在风险认知上各维度差异不显著。医学生与艺体类专业学生方面,可能是样本较少,不具有典型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得分较为集中,由此表明专业之间认知差异较小,不具有明显特征。

5.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大学生由于社交隔绝、生活行为改变等会形成较高的风险认知,催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心理状况。国内外学者对于风险认知已有较多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对大学生群体风险认知探讨,为疫情期间开展大学生的心理调适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大学生群体风险认知进行人口学变量分析,探究了大学生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得分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性别、生源地以及年级对于大学生风险认知具有显著差异,专业对于大学生风险认知不具有显著差异,风险认知各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大学生风险认知在不同人口学变量有较大差异,高校应当针对于大学生的风险认知给予相应的重视,根据大学生风险认知的特点,既要采取具有普遍性的措施,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注重在校大学生风险认知水平提升与掌握相关心理调适技巧,加强对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引导,增强抵抗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能力。

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仅对影响风险认知的人口学变量进行了讨论,研究视角受到一定限制,需要从更多方面予以关注。随着风险认知研究成果不断更迭,基于此方向的创新研究成果,将会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群体风险应对能力的提升。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后疫情时代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研究”(2021SJZDA149);淮阴工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一般项目“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与心理调适研究”(202211049059Y)。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谢晓非, 徐联仓. 公众在风险认知中的偏差[J]. 心理学动态, 1996(2): 23-26.
[2] 严亚琼, 陈冬峨, 郭蕊, 等. 公众对SARS的理性认知与风险认知相关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1): 5-6.
[3] 张琼, 田敏敏, 张志刚, 等. 咸阳市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22(13): 1839-1842+1846.
[4] Wachinger, G., Renn, O., Begg, C., et al. (2013) The Risk Perception Paradox—Implications for Governance and Communication of Natural Hazards. Risk Analysis, 33, 1049-1065.
https://doi.org/10.1111/j.1539-6924.2012.01942.x
[5] 世界卫生组织: 《病毒之外, “信息疫情”同样会危害健康》[EB/OL]. https://www.sohu.com/a/370984798_282570, 2023-02-03.
[6] 张涛甫, 姜华. 风险认知偏差与风险语境中的媒体[J]. 学术月刊, 2020, 52(9): 150-158.
[7] 莫伟. 疫情反复时期中学生新冠疫情风险认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健康焦虑与预防行为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 2022.
[8] 王楠楠, 马安娜, 黄广, 等. 医学生疫情前后职业认同的对比研究[J]. 科技视界, 2022(6): 77-82.
[9] 崔小倩, 郝艳华, 唐思雨, 等.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信效度检验及应用——基于大数据样本的实证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21, 37(7): 1086-1089.
[10] 郭磊, 韩嵩.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特征研究——基于全国758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2): 44-50+65.
[11] 昌敬惠, 袁愈新, 王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2): 171-176.
[12] 马超. 乐观偏差与悲观偏差: 青年学子在疫情中的两类风险认知偏差探析[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 85-93+96.
[13] 赵静. 疫情中农村人群的媒介使用、风险认知与行为[J]. 青年记者, 2021(22): 93-94.
[14] Qian, D. and Li, O. (20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Event Involvement and Risk Perception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12, 983-999.
[15] 侯田雅, 蔡文鹏, 董薇, 等. 疫情期间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37-44.
[16] Babcicky, P. and Seebauer, S. (2016) The Two Faces of Social Capital in Private Flood Mitigation: Opposing Effects on Risk Perception,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Capacity.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20, 1017-1037.
https://doi.org/10.1080/13669877.2016.114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