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Rural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ASS.2023.125302, PDF, HTML, XML, 下载: 149  浏览: 31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杜文杰: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乡村人才振兴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
摘要: 人才是乡村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先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一定质量、足够数量的多元化人才做支撑。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和高校扩招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城市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大学生城市就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乡村基层却面临着缺少人才的窘境。本文通过推拉理论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推力和拉力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Talent is an important precursor in r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must build a strong tea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supported by a certain quality and sufficient number of diversified talents.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 of the COVID-19 and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China’s urban employment market has become saturated, and urban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under unprecedented pressure, while rural grassroots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lack of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sh and pull force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 hom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push and pull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rural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文章引用:杜文杰. 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5): 2231-224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5302

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报告中提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的政策字眼,首次提出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随后在相关政策支持和就业压力双重因素推动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了一种群体现象,并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随着“双创”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提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目标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转移,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也逐渐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

张弛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和各地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掀起了大学生农村创业热潮,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管理、社会经验和创业冲动的影响,农村创业往往以失败告终。农村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清醒认知,政府要明确扶持导向,高校要革新教育方式与社会、农村接轨。严鸿雁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由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个人素质难达用人单位要求、毕业人数增多,用人单位对于学历提出更高要求几点因素导致。大学生可以通过大学生村官、合作社就业创业等途径到农村就业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 。黄洁琪认为大学生由于自身观念问题和强大的就业压力选择以乡村就业作为跳板,工作存在暂时性、过渡性,使得大学生无法在基层发挥作用。大学生农村就业关注点主要在基层公务员和村务管理人员(村官)等方面,就业面较窄。通过农村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拓宽大学生乡村工作的就业面,搭建农村人才市场的桥梁 [2] 。周宇认为农二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环境,返乡创业就业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效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但因为农二代大学生家庭收入较低、乡村政策、市场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返乡创业。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强和自身能力无法满足单位需求的矛盾,制约了大学生返乡就业 [3] 。孙渔珽认为农村籍大学生除去乡村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农村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困难、大学生农村就业缺乏归属感等限制大学生农村就业的问题,也存在着政策、地缘、人力等的各方面优势。农村应该建立农村支持体系、营造返乡就业的社会氛围、培养返乡大学生融入农村的底气和能力,让农村留得下大学生,使其为家乡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4] 。涂平荣、陈琳琳等认为大学所教授多为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大学生缺乏乡村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需要重铸乡村社会支持体系;乡村舆论引导下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反对返乡就业创业,认为返乡丢脸,创业不务正业,给有返乡创业就业意向的大学生们蒙上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5] 。

2.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现状

自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后,我国城市就业市场受到疫情冲击,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于2020年2月达到近10年峰值6.2%。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长速度减缓,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21年10月份开始不断上升,并于2022年4月达到6.1%,和近年最高失业率仅差0.1个百分点。同时受高校扩招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增。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同比增长15.52%。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岗位需求量减小,岗位需求也更多向中介、销售和电子商务等行业侧重。如图1所示,2022年第一季度,仅销售顾问和房地产交易两个职业的招聘需求就占据了全部求职申请的32.3%,而专业类型的职业需求明显占比减少。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在销售、行政、人事等企业管理方向占比较大,而除销售岗位需求量较大外,人事、行政岗位需求均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需要。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智联招聘《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报告》数据整理

Figure 1. Top 15 occupations in the recruitment demand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2

图1. 2022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TOP15职业

3. 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限制因素分析

3.1. 农村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业

农村依然存在着“跳出农门”、城市就业的传统就业观念桎梏。很多村民认为只有走出农村,来到城市,进入企业、考取公务员才算真正意义上实现就业,而其他的就业形式很难得到村民们足够的认可。在农村就业被很多村民认为是一种没有出息、没有能力的表现,而且农村大多存在着“创业等于不务正业”的思想,稳定的政企工作岗位永远是第一选择 [6] 。创业因为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成本,只是迫于生计压力的无奈之举。此外,村民们一直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大多数人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远离农村,到城市“坐办公室”。城镇户籍的大学生家长不会考虑让自己的子女奔赴农村工作生活,而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农村籍大学生,其父母也认为农村的发展前景不如城市,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城市谋求稳定工作。再加上刚刚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和人生目标没有清醒认识,往往是人云亦云,返乡就业的意愿很大程度上会被消减,很难坚定返乡就业创业的想法,即便返乡,也会背负较大的心理压力。

3.2. 农村支持建设体系不足,大学生难以融入农村生活环境

大学生进入农村工作生活意味着要打破之前在学校所建立的社交网络和学习生活习惯 [7]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们脱离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初步建立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生步入大学,接触到的首先是学校,其次便是城市,所以城市对于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优势 [8] 。在大学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人脉关系和社会网络,而重新回到农村就需要他们打破原有的网络,与当地村民重新建立联系,与之一同被打破的还有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的生活习惯。而且村民天然的会将大学生视作自己群体之外的部分,从而在心理上和大学生产生疏离感。大学生回到家乡,因为和村民们没有生活工作经历和共同话题,难以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也就更难融入到村民集体中去。农村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收入水平等各方面距离城市都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心理落差。而且乡村产业落后、技术含量低、缺乏专业对口的岗位,同时行业期望值低,发展潜力小,一些岗位和职业需求上需要拥有先进知识的大学生,但是却无法给出与之匹配的薪资待遇,导致大学生对于乡村就业产生抵触,更愿意在城市选择就业岗位。

3.3. 农村自我宣传不足,大学生对于农村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

农村自我宣传工作薄弱,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大部分村落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或者只通过报纸、电视这些传统媒介进行宣传,导致大学生对于农村缺乏足够认识,思想认识停留在农村“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农村自我宣传存在着重思想宣传轻经济宣传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农村确实缺乏相应产业,无业可宣;另一方面,农村缺乏新型媒体人才,而村民们和相关基层宣传干部不懂得借助新兴互联网平台来实现自我宣传,宣传效果不够理想,流于形式 [9] 。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在自我宣传的过程中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自己的优势对外展示,不断优化大学生们对于城市的印象和想象。所以在大学生进行择业时,由于对农村缺乏了解、存在刻板印象和对城市的向往和美好印象,往往会选择城市就业 [10] 。

3.4. 创业帮扶机制不够完善,难以真正实现大学生成功返乡创业

现有的各级创业就业帮扶政策种类繁多,但真正涉及到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少之又少。通过“北大法律法规库”检索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文本,以“创业”“返乡创业”为关键词进行匹配搜索,共获取政策文本中央法规2193条,地方法规12,940条。随后对上述政策文本进行重新筛选,剔除重复政策、研修班等会议通知、批复函、项目申报通知等不适用的政策文本,共获取2010~2021年间可用于分析的政策文本206份。通过分析可发现,在已知政策文本中所涉及的创业对象多为返乡农民工或企业家,需要本身具有一定的营商创业条件或者资质才能够享受一定标准的扶持,对于大学生专设的创业扶持政策为数不多。而大学生缺少创业经验,创业过程又具有相当的风险,政策扶持没有切实到位,容易导致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失败。政府出台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大多程度上都属于创业失败后的救济政策或者创业初期的引导政策,但是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切实存在且无法避免,加上在近年疫情冲击之下的市场环境尤为恶劣,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难以为继。

3.5. 就业形式单一,行政色彩浓厚,难以将返乡就业和实现自我价值相结合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体现出浓厚的行政色彩,大多岗位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大”等等大学生引进政策上。这些政策对返乡大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会打压不满足条件的有意愿返乡的大学生的返乡热情。而符合条件的返乡大学生的就业面也主要放在有相关政策支持的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岗位上,一旦没有通过招录考试,大学生们很大概率不会再选择农村择业创业。大学生普遍将农村工作视为跳板和避风港,是在当前城市就业形势严峻下的无奈选择。所以大部分大学生们只做短期打算,没有长久考虑,导致自己无法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乡村工作中,在农村实现自我价值。同样,因为大学生农村就业普遍存在的跳板思想,农村也不会将太多的资源向大学生倾斜,而是将资源留给更能够为农村多做贡献的返乡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其他返乡人才身上,导致了返乡大学生“进村易,留村难”状况的出现。

4.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驱动力推拉理论分析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实质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现象的延续和发展,其本身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多种合力催生而产生的最终结果 [10] 。从推拉理论的视角来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可以视作推力、拉力共同作用下的乡村人才振兴的映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推力主要是来自大学生城市就业形势严峻下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高校扩招、疫情影响导致的高校毕业人数激增,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岗位吸纳能力减弱,城市就业岗位趋于饱和等问题。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拉力主要是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农村产业升级,乡村特色名片打造,地方政府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和退出机制的健全,农村籍、农二带大学生的地缘优势。基于此,本文构建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推拉理论框架(见图2)。

Figure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 to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图2.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推拉理论框架图

4.1.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推力分析

4.1.1. 高校扩招,毕业、求职人数激增

2019年4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我国高职扩招100万人,停滞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重新启动。2020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自此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20年9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多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扩招序幕就此拉开。扩招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过多与就业市场岗位吸纳能力不足的矛盾,但是随之而来的高校毕业生堆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受高校扩招政策和新冠疫情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增。如图3所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同比增长15.5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

Figure 3. Line chart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recent years

图3. 近年高校毕业人数折线图

4.1.2. 疫情冲击,城市企业产能过剩

自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后,我国城市就业市场受到疫情冲击,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于2020年2月达到近10年峰值6.2%。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长速度减缓,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21年10月份开始不断上升,并于2022年4月达到6.1%,和近年最高失业率仅相差0.1个百分点 [11]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岗位需求量减小,岗位需求也更多向中介、销售和电子商务等行业侧重。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仅销售顾问和房地产交易两个职业的招聘需求就占据了全部求职申请的32.3%,而专业类型的职业需求明显占比减少。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在销售、行政、人事等企业管理方向占比较大,而除销售岗位需求量较大外,人事、行政岗位需求均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需要,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转换择业观念或者失业的窘境。除此之外,原来接纳大学毕业生较多的教育培训行业,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岗位需求大幅减少,CIER指数也由2019年的10.08——TOP15职业排名第一到2022年TOP15之外,大学生城市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4.1.3. 城市就业岗位饱和,岗位需求不升反降

按照2021《第一财经周刊》公布的最新城市排名,将不同等级城市进行分类,得出不同等级城市的CIER指数。由图4可知,2022年一季度不同等级城市的CIER指数同比环比均下降,一线城市降幅最小,三线城市受影响最大,三线城市CIER指数同比下降0.36,环比下降0.45。各城市CIER指数均在临界值1以下,说明各城市就业形势严峻,职位空缺数已经无法满足求职者需求,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开始激化。通过近年CIER指数季度变化趋势图(图5)可得,自2017年一季度开始,我国CIER指数连续三年呈现梯形上升趋势,并于次年一季度回落至低点。但是2020年一季度开始,受疫情影响,我国CIER指数开始出现不规律变化,呈现出阶段上升但总体回落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整体就业趋势呈现下滑态势,就业难已成事实,当前CIER指数和2017年第四季度的最高值2.91已经拉开明显距离。

数据来源:中国就业研究所-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数据整理

Figure 4. CIER index of cities of different grades

图4. 不同等级城市CIER指数图

数据来源:中国就业研究所-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数据整理

Figure 5. Quarterly change trend of CIER Index from 2017 to 2022

图5. 2017~2022年CIER指数季度变化趋势图

4.2.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拉力分析

4.2.1. 乡村特色名片打造

实现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使二、三产业的现代化、高效化、集约化向乡村延伸,从而助力第一产业的高效发展 [12] 。长期以来,我国因为“大国小农”的农业状态,农业资源零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难以产生更大经济效益,造成了农业的低效。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一批合作社牵头,农户与企业合作的现代产业。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地方政府引导对外招商引资,形成“企业主导 + 合作社牵头 + 农户参与”的组织结构和产业模式,将当地特色产业和企业品牌进行融合。如四川省浦江县明月村,依托产业融合“文旅 + 农业”的创新乡村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明月产业道路,吸引外来创新创业人才百余人,打造出一批明月特色品牌:蜀山窑、雷竹、春笋等,带动明月村实现乡村经济快速增长。贵州惠水县利用当地特色刺梨产业与广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定,并与“王老吉”合作推出新款刺梨饮品,通过地方龙头企业的引领,当地农村产业打破农村市场封闭的桎梏,实现互利共赢的农村产业规模的增长机制 [13] 。乡村产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就业岗位,发展出了一定的就业空间,有利于大学生多向选择,增加了农村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同时,乡村产业与地方企业的成功合作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环境保障,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底气和信心。

4.2.2. 地方政府退出机制和扶持政策倾斜

近年来,各地地方政府推出的退出机制和返乡创业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出了一定的试错空间,让返乡就业创业成为了大学生们的选择之一。2019年,广东省响应国家号召,改进就业暂缓政策,即本科生在毕业2年之内、硕博研究生在毕业5年之内若自主创办企业无法获得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可在规定期限内以应届生身份重新择业。同时,应届大学生在参加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四类工作时,若在服务基层之前无工作经历,服务期满之后仍可以按照应届生身份报考相关考试或者进行择业,为大学生参加基层工作,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和试错机会。参加农村工作既是一块试金石,又是一剂安心药。若能在基层工作中发光发热,那大学生们就可以立足农村工作争取更大发展。若是大学生们无法在农村扎根,完善的退出机制和相关政策加分也会使得大学生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浙江省于2015年出台《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协助自主创业大学生办理创业贷款。并且,如果创业失败,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以向政府申请,由政府代偿部分贷款。2018年,浙江省重新修订了《意见》,并提高了贷款额度和创业失败代偿额度。同时,《意见》鼓励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乡村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提供了社保支持和带动创业补贴 [14] 。宽松的创业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得浙江大众创业蔚然成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热情。

4.2.3. 农村籍、农二代大学生的地缘优势

农二代大学生是指在二元户籍制度下划分的农业户口学生,他们是生活在农村地区,从小在农村环境中成长,通过高考进入到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农村籍、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相较于城市籍大学生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他们对农村环境比较熟悉,对相关政策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受过高校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比父辈有着更为开阔的眼界,有浓厚的乡土情节,比起其他人群,更容易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由于农村创业成本较低,农业现代化下的农村产业发展较为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即能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实现自我价值;又能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将城市过剩的人力资源向人才匮乏的乡村转移,实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双赢局面。

5.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促进路径分析

5.1.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政府政策保障路径

大学生是返乡就业创业的主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新鲜血液和重要人才力量,而相关政策制定的目标群体却未对大学生做专门细分,而是把大学生统一归置在返乡就业人员大类中。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完全不同,在政策导向上,相关返乡就业扶持政策很难在照顾好返乡农民工的同时兼顾好返乡大学生 [15] 。而且现有的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政策,其政策面更多指向城市就业创业,对于农村创业就业缺乏详实、可行的举措,难以形成有效的吸引和激励从而促使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所以在政策的制定上,上级政府组织应该按照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政策制定进行进一步细化,多给予政策倾斜。在就业方面,基层政府要多发挥牵线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协调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为返乡大学生创造就业创业空间,为返乡大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创业方面,政策制定者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创业顾虑,从资金支持、智力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帮助,提供足够的岗前培训和创业指导,防止大学生没有对市场环境做好充分考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就陷入返乡创业的狂热,虎头蛇尾导致创业失败,损害返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5.2.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高校教育引导路径

高校要担负起带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培养责任,引导教育在校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首先高校要鼓励大学生摒弃固有“农村等于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农村地区多做考察多进行了解,在我国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认识到现代农村的发展潜力和政策优势。同时摒弃“功利”、“攀比”的庸俗择业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择业考虑中去,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要求下,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兴衰结合起来勇敢投身乡村建设,在基层磨砺自己,实现自身价值。通过高校和农村合作制定的平台系统了解农村工作和具体运作,让在校大学生对于自身就业择业有一个明显清晰的认知。并借助“课程思政”等建设项目,将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植入日常课程安排中,以引导在校大学生的传统就业创业观念的转变。

5.3.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村产业发展路径

农村要加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借助已有成功案例,分析自己村庄的独特发展优势。然后通过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使外界了解到农村现实发展情况和发展优势,吸引外来人才入驻,为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就业辅导。当前情况是大学生对于农村情况和农村发展情况了解不深,即使是农村籍大学生,由于一直在外读书,对于家乡发展也是不甚了解,往往容易人云亦云对农村工作环境产生疑虑和畏惧。大学生创业项目不应该是一时兴起,空有激情,而应该是经过审慎的评估和现场评价制定出来的,符合市场需要的项目。在进行项目评估的时候,要因地制宜,看项目是否符合乡村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创业自身条件。基于此,政府和高校应该尝试搭建“高校–农村”交流平台,构建起双向沟通渠道,让有意向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先到农村基层实习,了解农村机构运作和现实发展情况。

5.4.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观念转变路径

政府要着力加强社会引导,以家风改造为抓手,加强乡村德治宣传和城市文明家风活动建设。家庭永远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们的择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社会经历,在择业时候很容易受到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和父母意见的左右。父母自身存在的功利择业观、“铁饭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都会阻碍在校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投身乡村建设。很多父母将自身未竞事业强加于子女身上,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这些情况都要政府积极引导,通过借助媒体网络平台拍摄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进行价值引导;塑造文明先进的道德模范,着力宣传钟南山、孙秀兰等先进典型为社会做表率。通过这些方法疏解消化掉这些不良价值导向,从新建立起纯良向上的家风。并以家风作为出发点,带动乡风、社风的打造,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基金项目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B2022148)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弛.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热潮与冷思考[J]. 农业经济, 2021(2): 119-121.
[2] 黄洁琦. 农村实践基地与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对接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2): 120-122.
[3] 周宇. 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与农业现代化发展[J]. 农业经济, 2019(8): 111-113.
[4] 孙渔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 农业经济, 2018(7): 110-112.
[5] 涂平荣, 陈琳琳, 等.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推进机制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6] 曾湘泉. 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及对策[J]. 秘书工作, 2020(5): 62-65.
[7] 曾湘泉. 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 机遇, 挑战及对策[J]. 中国经济报告, 2020(3): 106-115.
[8] 曾湘泉.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 经济研究, 2004, 39(6): 87-95.
[9] 刘洪银. 构建人才返乡下乡的有效机制论析[J]. 中州学刊, 2021(4): 34-40.
[10] 徐明, 陈斯洁.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青年就业政策研究——基于省级层面的政策文本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22(1): 140-156.
[11] 国家统计局. 王萍萍: 就业形势有所好转稳就业需持续发力[EB/OL]. 2022-7-15.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207/t20220715_1886493.html, 2022-7-25.
[12] 省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EB/OL]. 2015-07-27. https://www.zj.gov.cn/art/2015/7/27/art_1229017138_64083.html, 2022-07-27.
[13] 郑爽, 刘红瑞, 李静, 席雨, 姚梅林. 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 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与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13-821.
[14] 惠水县融媒体中心. 广药集团与惠水县人民政府签订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药集团10亿乡村振兴基金首批项目落户惠水[EB/OL]. 2021-02-04. http://www.gzhs.gov.cn/xwdt/hsyw/202102/t20210204_66683520.html, 2022-07-31.
[15] 郭景福, 黄江. 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机制与路径探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39(3): 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