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多维研究
A Multidimensional Survey o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Identity in the Internet+ Era
DOI: 10.12677/CES.2019.75109, PDF, HTML, XML, 下载: 909  浏览: 1,45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 艳, 祁文锦: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彭阳华:成都文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危机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Identity Identity Crisis
摘要: 本研究以来自全国42所高校的210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所得量化数据并结合访谈数据从教师职业、专业、个人和处境身份认同四个维度剖析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并发现身份认同危机,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1) 综合看来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水平一般,窥其细节发现高校英语教师职业价值观水平不高,应促进教师由知识传授型向教育研究者转型,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水平。2) 教师对英语的语言态度影响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应调整语言景观以促进教师的语言态度转变,培养全球化意识。3) 教师个人身份认同危机表现在职业倦怠感方面,应增强高校英语教师教育,降低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4) 高校英语教师整体组织支持感认同度偏低,应改善高校的学校组织环境,提高教师处境身份认同感。
Abstract: Selecting 210 English teachers from 42 universities in China based on SPSS22.0,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identity in four perspectives: career identity, major identity, personal identity and situated identity. The data from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how certain identity crises to which respective solutions are suggested. It is presented that: 1) The career identit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does not appear promising with a low level of professional value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transform from knowledge imparter to academic researcher. 2) Teachers’ major identity is influenced by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anguage; accordingly adjusting language landscape helps change their attitude and shape their global awareness. 3) Teachers’ personal identity crisis is reflected by their job burnout and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to relieve this severity. 4) The overall low recognition of teachers’ situated identity requires organizational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刘艳, 祁文锦, 彭阳华. 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多维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5): 646-65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9.75109

1. 引言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英语学习资源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这使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逐渐发生改变。而且,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多年来都是以英美国家的英语为标准 [1]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作为非母语者教授英语,在语言和学术方面都处于劣势,无法和英语本族语同行平等竞争。因此,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发展方面都倍受压力,这极大地影响了其职业身份认同度 [2] 。在此严峻形势下,教师的身份构建形成了一个有趣而复杂的现象 [3] 。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使不同英语变体成为可能并逐渐发展,“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与文化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4] ,“英语不再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ESL/EFL),而是作为通用语(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5] 。英语学习者逐渐意识到能够使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更好地与其他英语非本族语者交流成英语学习的目的 [5] [6] 。扩展圈国家(expanding circle)的不同英语变体在国际上逐渐得到认可(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而作为外圈(outer circle)的中国英语这一概念目前还未得到广泛认可 [7] 。此反差现象必然会使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在作为一位英语语言使用者身份问题上产生很多迷茫和困惑,无法构建身份认同感。

Richards [8] 在定义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时指出,认同感主要侧重个人主观认可度,包括对自身教师角色的认可和对其社会文化角色的接纳。高校英语教师对身份认同尤为迫切,因为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而英语作为实现全球沟通的基本途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而且,高校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都与国际相关领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高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人和职业存在及发展的心理基础,直接关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导向及其在这一过程中的态度,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所以,高校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在教学实践、科研发展乃至教育改革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态度及行为 [9] 。以英语教师对英语的语言态度为例,“英语教师对语言规范的坚持和他们作为语言教师的身份相关,体现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自我肯定和职业身份的心理认同需求” [4] 。

因此,正确认识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并从多角度对之进行剖析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10] 。本研究将调查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现状,分析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并针对发现的身份认同危机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从高校教师自身出发,提高身份认同度,进而促进高校英语教育的长足发展。

国外以中国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屈指可数,Tsui [9] 通过叙事研究对一名中国英语教师身份形成的复杂性进行了探究;Trent [11] 研究了香港新入职英语教师的身份构建;Gu & Benson [12] 对7名香港和9名大陆职前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身份认同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及环境等。国内已有的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多以中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 [13] - [18] ,而以高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不多。其中,王艳 [19] 通过学习型组织营造合作型教师专业文化的氛围,使教师在民主与互助中发展其专业认同;刘昕等 [20] 探究了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途径;温剑波 [21] 通过对六位没有留学经历的大学外语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了本土大学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观。高雪松、陶坚和龚阳 [22] 对八位东南沿海某高校英语教师进行回顾性的深入访谈,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解读了教师如何发挥能动性,构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鲜有大范围内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从职业、专业、个人和处境四个维度全面分析的研究。再者,纵观国内外文献,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采用的是质化研究,研究类型主要是个案研究或叙事研究 [19] [20] [21] [23] [24] ,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为访谈和课堂观察 [11] [25] ,也有基于实证数据开展的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如刘雨 [26] 对来自黑龙江5所高校的外语教师群体通过问卷,从5个维度进行了调查。但鲜有定量和定性结合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调查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现状,分析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并针对发现的身份认同危机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高校英语教师在职业、专业、个人和处境四个维度身份认同现状如何?2) 如存在身份认同危机,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改善策略以缓解并逐步消除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高校英语教师,笔者择取参加新加坡N大学进修项目的共63名高校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并充当联系人,全部参与调查的教师来自42所不同的高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历时三个半月,共210人参与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10份,男教师51人,女教师159人,教龄从1年到28年不等。另外随机抽取10名调查对象作为访谈对象。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这10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10位访谈对象中4名男教师,6名女教师,其中5名来自一本院校,4名来自二本院校,1名来自高等专科学校。教龄分布从3到20年不等,职称和学历不同层次均有涵盖。

2.2. 研究工具

2.2.1. 调查问卷

参照寻阳等 [27] 编制的《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调查问卷》,结合大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从四维度八方面调查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四维度相互作用,包括职业、专业、个人和处境身份认同,八方面是每个维度包含的两个方面。问卷第一部分是受试高校教师的个人信息,包括高校教龄、职称及国外学习时间等。第二部分是从四个维度调查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问题。受试根据问题,从Likert五分量表“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中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问卷第三部分是参照武继红 [4] 的语言态度测量问卷测量教师对英语持有的语言态度。

2.2.2. 半结构式访谈

根据访谈提纲,笔者通过视频连线分别访谈了10位教师,经过被访谈教师的许可,访谈全程录像,用时约为1个半小时。访谈问题围绕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归属感的认识、对大学英语教学和自己英语水平的认识、对自己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对大学学校组织环境和学校内各层级教学改革的看法等。

2.2.3. 数据分析

笔者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量化数据,以发现受试教师在四个维度的身份认同基本情况和八个方面的具体表现。问卷中从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量化为1—2—3—4—5进行统计分析。访谈收集的数据,经过笔者转写,采用内容分析法分类总结以发现高校英语教师的主观身份认同及其持有的英语语言态度。

3. 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问卷》各部分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显示,高校英语教师总体身份认同水平为3.915,稍低于4,表明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水平一般。

Table 1. The general identit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表1. 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

以下将结合访谈结果从四个维度八个方面对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讨论。

3.1.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现状分析

Table 2. The career identit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表2.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身份认同

针对职业身份认同的调查问卷部分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度比较高,均值为4.000,组内差异为0.801。在职业身份认同中,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水平(4.085)稍高于职业价值观水平(3.914),但是职业归属感方面组内差异(0.899)较之价值观方面(0.703)更大。访谈中数据显示,10位受访教师都一致认为在做自我介绍时,很乐意提到自己是一名高校英语教师,也很在乎别人对高校英语教师群体的看法,但听到颂扬教师职业的话语时并没有感到很欣慰,这与问卷调查结果相符。因为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水平明显低于职业归属感。高校英语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本学科的特点,而且学生是教学主体,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没有被给予足够的空间以发挥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与成长的作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限制,教学量要求,以及学生考英语四级、六级的需要,迫使高校英语教师只顾埋头讲课文,分析语法及结构,抓细枝末节的内容而忽视其可以发展的育人作用。最终,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水平不高,继而影响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3.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现状分析

根据表3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结果,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4.080)比职业身份认同度(见表3,4.000)高,且组内差异(0.702)低于职业身份认同组内差异(见表3,0.801)。专业身份认同中,英语教学信念方面均值(4.212)高于语言水平认同均值(3.948),但语言水平方面组内差异(0.712)明显高于英语教学信念方面(0.521)。这一点在访谈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访谈中受访教师对英语教学的信念普遍比较坚定,都认为自己非常喜欢和学生相处,平时教学中也比较关心、尊重学生。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必须要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因为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这一表象来建构各种相关知识,因而英语学习不只是语言的学习,而是相关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应指导并引领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师也比较关注学生过级考试得分,这也印证了教师职业身份认同中发现的问题。高校英语教师迫于各种形势与学生的英语过级考试需要,仍然是一个地道的教书匠的角色。教师们基本认同交际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教师应更多创设课堂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活学活用。专业身份认同中英语语言水平方面认同度组内差异大,访谈中反映出了同样的组内差异。一部分老师认可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课堂上能够持续流利地使用英语,能够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拥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不自信,深究其原因是与教师的语言态度相关。

Table 3. The major identit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表3.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

结合问卷第三部分关于教师的英语语言态度和访谈数据,发现对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不自信的老师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教授标准英语,因而衡量语言水平的也只能是标准的英式或者美式英语。只有讲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的人才有资格评判一个人是否提供了正确的语言示范,是否拥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结合受试教师提供的个人背景信息分析,发现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老师对自己的语言水平认可度更高。访谈中发现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老师接触过更多的英语变体,比如加拿大英语,印度英语。他们对英语的语言态度更开放,而不是唯英式或美式标准适从。也有一些老师接受了英语通用语思维模式(ELF,即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认为英语正在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不能只用英式或美式英语标准来衡量。

3.3. 高校英语教师个人身份认同现状分析

表4可以看出,高校英语教师个人身份认同度也比较高(4.100),但工作投入(3.997)和职业行为倾向(4.203)两个方面均值差异明显,且工作投入方面组内差异大(0.787)。通过访谈发现,工作投入方面,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强。访谈教师反映因为参加工作多年,很难积极主动地或富有热情地参与日复一日地类似的教学任务。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很投入,却很少能感到快乐,而且也感觉不到自己的活力与激情。而有一些老师表示会随时观察自己的状态并积极调整,使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工作。职业行为倾向方面教师看法比较一致,且认可度高。老师基本都认为自己能够较好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管理自己的学生并能够认真完成英语教学工作,而且也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并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谐的同事关系。

Table 4. The personal identit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表4. 高校英语教师个人身份认同

3.4. 高校英语教师处境身份认同现状分析

根据表5,高校英语教师处境身份认同度偏低(3.469),且组内差异相对大(0.898)。在处境身份认同中,组织支持感认同度偏低(2.9),但组内差异比较大(0.971),而教改态度方面认同度比较高(4.038)。受访的10位老师也持同样的意见,认为高校英语教师很难与单位展开平等对话。当老师遇到困难时,也会想到向学校求助,但教师太多,组织力量有限。而且教师认为学校很少会考虑教师工作的趣味性。另外,作为没有任何实际收益的语言学科教师,学校也不会以高校英语教师工作上的贡献而感到骄傲。由此也再次印证了高校英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认同度低。教师的教改态度方面认同度高,问卷结果和访谈结果都表明高校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所以学校应大力支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体制。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英语通用语语境下,各自学科内用英语实现有效国际交流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蔡基刚,2018)。

Table 5. The situated identit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表5. 高校英语教师处境身份认同

4. 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现状讨论及建议

4.1. 促进教师由知识传授型向教育研究者转型,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水平

本研究调查显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价值观水平不高,这是因为高校英语教师这一职业并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发挥空间,大学英语教学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与成长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实际教学中,受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限制、教学量要求,以及学生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的要求,迫使高校英语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埋头讲课文、分析语法、纠正发音、提高听力等细枝末节的语言内容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无异于生产线上的“高级技工”,教师自身的价值感无法体现,最终导致教师缺乏对自身职业的积极认同感,进而对将英语教育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终身事业的前景感到悲观和无力 [19] 。

高校英语教师不能只做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要摆脱机械重复的“语言工具”角色,去努力成为技能型的教育研究者,按照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专门学术英语教学,教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获取和表达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所学的语言服务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以提升学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能力 [28] [29] [30] ,使个人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市场价值和社会认可,并为日后的科研提供素材和原始数据,理论得到验证后并反过来再次指导实践。这样,教师职业认同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逐步弱化直至消除,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水平,真正塑造出高校英语教师独特的职业特性。

4.2. 调整语言景观和教师的语言态度,培养教师全球化英语意识

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对英语的语言态度影响到教师对自己英语语言水平的评价,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教师的语言态度调查问卷显示在通用语语境下,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仍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坚持以英美英语为规范,英语教学中使用的英语应该以英美英语为标准,而不包括其他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区域使用的英语。而且,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国英语的认同度偏低,教师教授的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部分也很少,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较普遍。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对英语的语言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态度。在以往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范式下固定、单一的文化取向使英语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 [4] ,英语教学中唯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适从。如今在英语通用语语境下,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正视英语全球化的语言现实,持有更客观、更开放的语言态度。在教学中参考国内外英语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灵活坚持规范英语,适当引导学生形成合理、全面、客观的语言观。英语教学以达到语言的可理解性为目标,培养学生在英语通用语或多语语境下成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学习英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同时也要能够大力弘扬本土文化。同时,英语教学也要促进相关环境,如教室、学校、城市等语言景观的调整,以促进教师语言态度的调整培养教师的全球化英语意识。

4.3. 增强高校英语教师教育,降低职业倦怠感

对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影响最大的是个人环境,涉及教师内在信念、情感体验以及人际交互等要素 [31] 。受调查教师对教学、科研、改革等重要活动表现出的态度源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信念。调查表明,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个人环境呈现消极因素,职业倦怠感强。职业倦怠感是员工情感枯竭、情感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综合表现 [32]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员工的身体、情绪、态度、行为以及人际交往,还会影响家庭和睦与组织绩效等 [33] 。因此,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将严重影响教师的自身教学质量,也可能会通过情绪渲染和身体言行传染给学生,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2] 。

本文提议从教师自身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增强高校英语教师教育,降低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首先,教师要转变信念和角色。教师要以积极的信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和创造适宜自己发展的条件,完成角色转变,提高自我效能感 [34] 。诸如,为满足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英语教师需要经过适当学习和转型,保持其语言专业水平的同时,适应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要。其次,学校应当鼓励高校英语教师就教学和科研方面展开相互学习和交流。例如,为教师间有关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相关经验的分享提供平台,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大高校英语教师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资助高校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及出国进修,了解专业学术前沿动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尊重教师,提高教师地位,丰富教师的课外文娱生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满意度。

4.4. 改善高校的学校组织环境,提高教师处境身份认同感

教师作为个体,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环境,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教师经历并积累感知和体验,逐步构建出自我的身份认同感 [35] 。学校组织环境作为其中之一的核心层级结构,与教师的成长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校内各层级教学改革推动着高校教师身份认同过程的演化。调查分析显示,高校英语教师组织支持感认同度整体偏低,从而影响教师的身份认同。具体表现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削弱了教师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认同感;而高校英语教师在实施项目研究时遇到的诸如教学任务繁重、科研经费不足、自身科研经验和方法的欠缺等问题又制约着他们作为专业研究者身份的发展。再者,在全国各大高校开始转型的背景下,不断的教学和课程改革以及学校、学生对教师的高期望带给高校教师们一定的工作压力,也让他们对自己以往的身份产生质疑,迫切定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角色。

为了消除教师身份认同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学校方面应该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环境改善为旨趣,表现出“以人为本”的特征 [35] 。例如:学校去行政化倾向能够鼓励教师在一线教学中自主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改革中享有话语权并实现创新。此外,学校应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考核制度及职称评审制度,保证教师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后,学校应以服务教师为理念,创建人文情怀的管理环境,为教师教学与科研进步成长提供更多交流平台、专家指导和进修培训机会。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外语教师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挣扎,为了促进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高校外语的综合教学质量,本研究以高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并针对发现的身份认同危机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调查发现综合来看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水平一般,窥其细节发现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中的四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危机:首先,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度不高,因为这一职业并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教学自主权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与成长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教育研究者,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水平。其次,教师对英语的传统的、狭隘的语言态度不利于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英语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正视英语全球化语言现实,持有更客观,更开放的语言态度。英语教学以可理解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合理、全面、客观的语言观,并在英语通用语或多语语境下成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要促进相关环境语言景观的调整,培养教师全球化英语意识。再次,高校英语教师个人身份认同危机表现在职业倦怠感方面。本文提议从教师自身转变信念和角色以及学校推行人文化管理两个方面增强高校英语教师教育,降低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最后,学校组织支持感认同度整体偏低反映出教师处境身份感不强。学校的去行政化管理或可将教师从政策规定中解放出来,在教学工作中享有自主性和话语权。此外,学校应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考核制度及职称评审制度,以服务教师为理念,创建人文情怀的管理环境,保证教师实现自身发展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教师语言态度研究”(2016-107),运城学院科研项目“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CY-2018011),运城学院院级教改项目“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研究(JGX07)”及四川省人文社科项目“大数据下基于学习分析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行动研究”(18SA0034)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许宏晨, 高一虹. 四次大型国际活动前后大学生志愿者对世界英语的态度[J]. 外语教学, 2014(1): 43-48.
[2] Holliday, A. (2008) Standards of English and Politics of Inclusion. Language Teaching, 41, 119-130.
https://doi.org/10.1017/S0261444807004776
[3] Kumaravadivelu, B. (2014) Afterword: Rethinking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Local Initiatives in Language Teaching. In: Said, S.B. and Zhang, L.J., Eds., Language Teachers and Teach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Initiatives, Routledge, New York, 317-323.
[4] 武继红. ELF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语言态度研究[J]. 外语教学, 2014, 35(2): 55-58.
[5] 朱建新, 张海波. 亚洲英语教育范式的转变: 从EFL/ESL到EAL[J]. 外语界, 2014(1): 19-26.
[6] 高超, 文秋芳. 中国语境中本土化英语的可理解度与可接受度研究[J]. 外语教学, 2012(5): 53-58.
[7] 韩玲.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10): 28-32.
[8] Richards, J.C. (2008)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Toda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39, 158-177.
https://doi.org/10.1177/0033688208092182
[9] Tsui, A. (2007) Complexities of Identity Formation: A Narrative Inquiry of an EFL Teacher. TESOL Quarterly, 41, 657-680.
https://doi.org/10.1002/j.1545-7249.2007.tb00098.x
[10] Zhang, L.J. and Zhang, D. (2015) Identity Matters: An Ethnography of Two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NNESTs) Struggling for Legitimate Professional Participation. In: Cheung, Y.L., Said, S.B. and Park, K., Eds., Advances and Current Trends in Language Teacher, Routledge, New York, 116-131.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775135-9
[11] Trent, J. (2012) Becoming a Teacher: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of Beginn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Hong Kong.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9, 363-383.
https://doi.org/10.1007/s13384-012-0067-7
[12] Gu, M. and Benson, P. (2015) The Formation of English Teacher Identities: A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9, 187-206.
https://doi.org/10.1177/1362168814541725
[13] 车进翠. 高中英语初任教师身份认同的个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14] 官淑华. 理解教师成长中的身份认同: 对两位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案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0.
[15] 寻阳. 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16] 寻阳, 郑新民. 中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 基础教育, 2015(12): 43-50.
[17] 寻阳. 从教师身份认同看我国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中学教师的实证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12): 35-38
[18] 杨盼盼. 中学优秀英语教师身份建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19] 王艳. 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谈建构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认同[J]. 现代大学教育, 2013(3): 102-107.
[20] 刘昕, 赵志勇, 寇培宇. 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6): 52-54.
[21] 温剑波. 大学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个案研究[J]. 外国语文, 2015, 31(1): 144-149.
[22] 高雪松, 陶坚, 龚阳.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能动性与教师身份认同——社会文化理论视野[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1): 19-28.
[23] Park, G. (2012) “I Am Never Afraid of Being Recognized as an NNES”: One Teacher’s Journey in Claiming and Embracing Her Nonnative-Speaker Identity. TESOL Quarterly, 46, 127-151.
https://doi.org/10.1002/tesq.4
[24] 刘熠.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1): 11-15.
[25] Clarke, M. (2008) Language Teacher Identities: Co-Constructing Discourse and Community. Multilingual Matters, Clevedon.
https://doi.org/10.21832/9781847690838
[26] 刘雨. 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一项基于黑龙江省5所高校的个案调查报告[J]. 外语学刊, 2014(6): 132-135.
[27] 寻阳, 孙丽, 彭芳. 我国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量表的编制与检验[J]. 山东外语教学, 2014(5): 61-67.
[28] 蔡基刚. 专门化和语境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主要矛盾的途径——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2): 9-13.
[29] 蔡基刚.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 向右还是向左[J]. 外语教学, 2014, 35(2): 40-44.
[30] 蔡基刚. 高校外语教学理念的挑战与颠覆: 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例[J]. 外语教学, 2017, 38(1): 6-10.
[31] Barkhuizen, G. (2008)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Exploring Context in Language Teaching. ELT Journal, 62, 231-239.
https://doi.org/10.1093/elt/ccm043
[32] 张霞, 王林雪.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50-57.
[33] 徐长江, 解晓龙, 莫世亮. 哪类高校教师易患职业倦怠: 10年研究的元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 27(1): 79-87.
[34] 刘萍. 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 外语教学, 2014, 35(6): 68-72.
[35] 顾佩娅, 陶伟, 古海波, 金琳.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1): 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