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五态人格与女性妇科疾病的关系。现有多个研究提示,五态人格特征与女性妇科疾病存在显著关系,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复发性流产患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型与五态人格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尤其是太阴人格维度对证型的影响最为明显;原发性痛经太阳得分较全国常模组低,太阴得分较全国常模组高。少阳、阴阳平和、少阴维度差异不明显。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太阴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女性常模,少阴、太阴维度的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更年期时各类症状表现和人格特征间关联紧密,其中太阴人格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最为显著。五态人格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并无关联,但和中医体质存在一定联系。太阴人格在月经过少患者群体中得分越高,其体质越容易趋向于偏颇体质。其中太阴人格与气郁质关系最密切。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更年期和月经过少患者的中医证型(体质)分布与五态人格太阴方面有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States of persona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women. Several exist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hav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women. For insta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yndrome types of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current miscarriage, and endometriosis and the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Taiyin personality dimension on the syndrome types is the most obvious. The score of Taiyang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norm group, while the score of Taiy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norm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Shaoyang, Yin-Yang balance, and Shaoyin are not obvious. Among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polyps, the score of the Taiyin dimension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female norm, while the scores of the shaoyin and Taiyin dimensions a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female norm. The various symptom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during menopause are closely related, among which the influence of the Taiyin personality on menopausal symptom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Five-state personality has no connection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 types, but it has a certain connection with TCM constitution. The higher the score of the Taiyin personality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canty menstruation, the more likely their constitution is to tend towards a biased constitution. Among them, the Taiyin personality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i stagnation constitution. 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 types (constitution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current miscarriage, endometriosis, endometrial polyps, menopause and oligomenorrhea is correlated with the Taiyin aspect of the five-state personality.
1. 引言
中医五态人格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根基,依据体内阴阳含量的差异将人格划分为五种类型。该理论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其中蕴含着“五行人”与“五态人”的人格思想理念,但因缺乏系统研究未能形成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故而后世相关探究也相对有限。直至1988年,薛崇成与杨秋莉基于《内经》理论,构建了现今的五态人格测验理论。目前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人格特征研究,以及临床身心健康、体质、证型和某些疾病的人格分析,能为临床辨病辨证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中医五态人格测验既吸纳了西方心理学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合理内核,又扎根于中国文化背景,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的思想和实践出发进行深度融合研究,展现了东方整体思维与西方心理学分析思维的交融,是中医学与现代心理学结合的成果。其本质契合中国人的人格特质,兼具独特性、本土性与实用性,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格测验。本文旨在探究五态人格与女性妇科疾病的关联[1]。
中医五态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太阳、少阳、阴阳平和、少阴、太阴五种类型:太阳型人格好胜进取且具冲动性;少阳型人格开朗随和而易于变化;太阴型人格悲观多疑并常忧思忧虑;少阴型人格冷静节制且行事谨慎稳健;阴阳平和型人格从容端庄而情绪不形于色。这些特质分别代表了个体对事物反应的强度、灵活性、趋近性、持久性和平衡性,每种类型在生理、心理及行为层面均呈现不同特征。而这些特征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2. 中医五态人格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作为女性多发的生殖内分泌病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不仅会出现月经失调、受孕困难,还常伴有多毛、痤疮等体征,以及卵巢呈现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血症等问题。此外,该疾病往往伴随肥胖、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状况,显著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中医五态人格理论在对这类患者的研究中逐渐受到关注,因其与病症存在潜在联系,而PCOS的种种症状已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2]。PCOS的中医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薄弱,后天饮食失于节制、情志失于调畅,是一个由先后天共同影响的疾病。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导致患上月经类疾病,故情志因素在PCOS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至为重要。且PCOS患者的病机之本在于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失于人濡养,疏泄功能失调,气机壅滞不通,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更容易滋生,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迁延难愈。刘琦等研究结果提示,PCOS患者与正常女性相比,太阳、少阳人格维度较低,反映PCOS患者可能表现出外向性、主动性和决断力较弱的特点。阴阳平和、少阴、太阴维度中等,反映患者情绪稳定性、内敛谨慎或压抑保守倾向居中,但需结合具体证型进一步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人格差异表现为太阳、少阳维度无差异:说明这两个维度可能为PCOS的共性人格特征,与证型分化无关。其他三维度存在证型差异,脾虚痰湿证表现为少阴维度较高,可能表现为更明显的内敛、谨慎或思虑过度。肝郁脾虚证:阴阳平和维度极低,提示情绪调节能力较差,易出现波动或失衡。太阴维度在所有证型中均存在差异,与肾阴虚证相关性最强,可能反映情感压抑、消极或回避倾向[3]。156例PCOS患者五态人格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进行比较,太阴维度得分最高,其他维度得分较低,提示PCOS患者在太阴人格维度有明显倾向性[4]。
3. 中医五态人格与复发性流产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一般是指妊娠20周前连续出现2次及以上的妊娠丢失,部分定义将流产发生时间限定在妊娠10周之前。该病症约影响1%~5%的育龄女性,对女性生理及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不良影响。情绪因素在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和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长期焦虑抑郁的心理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增加流产风险,因此,情绪管理应作为复发性流产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和生活方式改变,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提高未来妊娠的成功率。髙聪等将RSA患者五态人格维度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相比,得出RSA患者在太阳、少阳、阴阳平和、少阴、太阴五个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女性常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胎停次数与五态人格有关,胎停3次及以上的RSA患者在太阴人格维度得分更高,其原因主要因为反复自然流产或多次手术史会损害形体,影响脏腑气血功能,造成体质偏颇,而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体质偏颇会影响人格,从而诱导形成太阴人格。且胎停会对患者造成身心伤害,故容易形成情绪低沉的太阴人格类型。五态人格特征与体质存在相关性,具有太阴人格的患者容易形成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具有少阳人格的患者易形成平和体质;阴阳平和人格的患者远离气郁质。证型与体质存在相关性,肾虚证、血瘀证患者多为阳虚质;气血虚弱证、血热证患者多为气郁质[5]。周晓旭等研究中提示RSA患者五态人格太阴维度与中医证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即RSA患者太阴维度上与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且推测RSA太阴人格的患者出现血瘀证的概率比其他证型高。且流产3次及以上RSA患者五态人格太阴维度与中医证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上述结论保持一致。而纳入136例RSA患者的五态人格维度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相比,其中少阳维度得分较全国女性常模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太阳、太阴维度得分均较全国女性常模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阴、阴阳平和维度无统计学意义,故推测少阳人格为RSA人群的突出人格。少阳之人体质结构有多阳少阴的特点,则妊娠时更易出现阴血不足,无以下行保胎,造成流产。女子以血为本,多次流产易伤其阴,导致多阳少阴愈加严重,增加下次流产的风险,这也解释了RSA流产次数越多,则下次妊娠失败几率越大的原因[6]。
4. 中医五态人格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其主要特征为具备生长能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部位,研究发现,约10~15%的育龄妇女患有EMT,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不孕、高复发率等,查阅《中医妇科学》教材、文献研究及专家共识后,将EMT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5个证型,不难发现,EMT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该病以肾虚为本,瘀血为标,对于承受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的现代女性而言,肝郁气滞才是形成EMT血瘀的主要病因[7] [8],太阴之人多悲观多疑,多思忧虑,较容易肝郁气滞。徐花美等研究中提示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在太阴维度得分明显较高,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和少阴四个维度上平均得分明显较低,此五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湿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四种证候患者的太阳、少阴维度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太阴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女性常模得分[9]。
5. 中医五态人格与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其含义是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痛感牵连腰骶部,还可放射至大腿内侧。严重影响女性的学习和工作[10]。张家蔚等研究提示,患有PD的患者中,五态人格维度得分太阴得分较全国常模组高,太阳得分较全国常模组低,少阳、阴阳平和、少阴维度差异不明显。且太阴人格在重度疼痛患者中比例最高,可能与太阴人格特质与疼痛感知或应对方式相关。少阳人格在轻度疼痛患者中比例最高,可能提示少阳人格特质与较低的疼痛感知或更好的疼痛管理有关。研究发现PD伴随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与太阴人格呈正相关,而与阴阳平和人格呈负相关PD。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人格与原发性痛经存在关联,体现心身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也印证了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理念[11]。
6. 中医五态人格与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 EP)是一种局部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过度增殖,被覆上皮并向周围内膜突出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可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少部分患者可有腹痛、阴道流液等症状,且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的复发率为2.5%~43.6%,并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2]。在某些疾病中发现,人格心理特征与证型具有明显相关性,由于女性特殊的身心特点,导致女性更易出现不良的情绪因素,从而诱发或加重疾病。杨冬妹等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五态人格评分中,太阴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女性常模,太阳、少阳维度的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EP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状态,其中痰湿瘀滞证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太阴维度评分在不同证候间存在差异,且痰湿瘀滞证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13]。
7. 中医五态人格与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MS)是妇女绝经及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身体及心理症状,是从生殖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在临床症状方面,主要呈现出面颊泛红烘热、阵阵发热出汗、情绪烦躁易动怒,同时伴有睡眠不佳健忘、精神状态倦怠、头部晕沉目眩、耳内鸣响心慌、腰背部酸痛、手脚心自觉发热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性欲减退、阴道干涩、月经紊乱等情况[14]。邵祺腾等人在探究更年期症状与人格关联时发现,相较于症状较轻的个体,更年期症状严重者的太阴人格评分明显更高。通过对人格特质、体质状况影响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的研究分析,结果提示少阳人格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向关联;阴阳和平人格除环境领域外,与其余维度均显著正相关;而太阴人格与各维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从实际情形而言,潮热汗出症状较为突出的群体,其太阳人格的评分往往较高;存在眩晕、抑郁、性交疼痛或泌尿系统疾病问题的人群,少阳人格的得分普遍较低;表现出眩晕、情绪易激动以及性交疼痛的个体,阴阳和平人格的分值多处于偏低状态;情绪容易出现激动情况的群体,少阴人格的得分同样不高;除了疲乏、皮肤有蚁走感之外,出现其他更年期症状的人群,大多具备较高的太阴人格得分。由此能够看出,更年期的各类症状表现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中太阴人格对更年期症状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15]。
8. 中医五态人格与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其定义为月经周期大致正常,但月经量显著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至仅点滴出血便干净的情况。通常将月经量少于30 ml视为月经过少,是女性群体中的常见多发病[16]。钟观兰通过在月经过少患者五态人格维度进行评分中发现:月经过少患者五态人格的五个人格维度的平均得分均较全国女性常模的平均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过少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五态人格结构无差异。月经过少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五态人格存在关系,太阴人格得分越高,体质越趋向于偏颇体质,其中太阴人格与气郁质关系最密切;阴阳平和人格与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负相关;太阳人格、少阳人格、少阴人格与气郁质负相关[17]。
9. 讨论
“太阴人格”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息肉、更年期综合症和月经过少多种疾病中均表现突出,其背后的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机制均存在共性。
在中医理论中,“太阴人格”的“阴性”特征通常与中医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存在密切关联,而多种妇科疾病的核心病机,如“气滞”“血瘀”“脾虚”“肝郁”恰与此类人格特质形成相关。
1) 气机郁滞,瘀血内生。太阴人格者情绪易压抑而不宣,长期“情志不畅”可导致“肝气郁结”。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行不畅,易形成“瘀血”。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与血瘀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与血瘀互结)、原发性痛经(经血不畅、瘀阻胞宫)、子宫内膜息肉(瘀浊阻滞胞络)等疾病,均以“血瘀”为核心病机之一。
2) 脾虚失运,痰湿积聚。太阴人格者多喜静少动,且易因思虑过度损伤“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则水湿代谢失常,易生“痰湿”。痰湿积聚可影响冲任二脉,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痰湿阻滞型、更年期综合征的痰湿蒙蔽清窍等,均与脾虚痰湿相关。
在现代医学中存在机制共性:慢性应激与PNIE轴紊乱。太阴人格的负面情绪特质是一种长期、低度的心理应激源。这种慢性应激会通过PNIE轴引发全身性的生理紊乱。
1) 心理社会层面(Psycho-social Level)。太阴人格个体往往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度较低,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这种情绪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内在应激。
2) 神经内分泌层面(Neuro-endocrine Level)。核心环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激活:慢性应激激活HPA轴,导致皮质醇(“压力荷尔蒙”)等糖皮质激素长期过量分泌。
3) 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高水平的皮质醇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式分泌,进而抑制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这直接导致:排卵障碍、月经紊乱、卵巢功能减退、雌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异常和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影响子宫血流和功能。
4) 免疫炎症层面(Immune-inflammatory Level)。长期压力和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促进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的释放,导致全身处于一种“低度慢性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是胰岛素抵抗(PCOS的核心)、内膜容受性下降(复发性流产)、疼痛敏感化(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和组织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内异症病灶)的重要基础。
“人格–体质–证型–疾病”四者间的通路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链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互动的复杂网络。其核心思想是:“人格”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体质”是相对稳定的生理基调,二者共同构成个体的“身心底色”(即“形神合一”的体现)。这种底色决定了其对疾病的易感性,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表现为特定的“证型”,而“证型”是现代医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核心。
人格影响体质,表现为长期、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会通过影响气机、消耗气血,逐渐塑造和改变体质。同样,体质也会影响人格,体现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生理状态(体质)为心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与表达。而体质和人格决定疾病的证型 表现为“体质”是“证型”的土壤,“人格”是诱发因素。当病邪来袭或内部失调时,个体如何反应由其身心底色共同决定。证型对疾病来说,中医“证型”是现代医学“疾病”的病机本质。不同的病机(证型)会导致不同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疾病或证型又反作用于体质和人格,表现在疾病的痛苦体验、治疗带来的压力、以及对健康的担忧,会作为一个强烈的“后天因素”,反过来加重体质的偏颇和人格的倾向。“人格–体质–证型–疾病”是一个有机整体,临床诊疗必须综合考量。且这条通路是双向的,既可预测疾病发生,也解释了疾病为何迁延不愈。
中医五态人格与妇科疾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情绪对气血的影响上。因此,调节情绪、保持气血通畅对预防妇科疾病至关重要。对于对太阴此阴性人格的患者进行干预需遵循“温阳解郁,动静结合”的原则,逐步改善阳气不足、气机郁滞的状态。
1) 情绪调节:破解“人格–情志–血瘀”恶性循环。太阴人格的核心问题是情绪表达抑制,导致肝气郁结。干预需从“被动压抑”转向“主动疏泄”,可采用“移情易性法”,每周3次参与“园艺疗愈”(如种植疏肝理气的薄荷、玫瑰),通过植物生长的可视化反馈缓解焦虑,同时薄荷的气味可刺激肝经气血运行[18]。
2) 行为干预:改善“人格–体质–疾病”关联。太阴人格的喜静少动、饮食偏寒凉等行为模式,会强化痰湿、阳虚体质,进而加重疾病。干预需结合体质与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低强度–规律性”运动,如每日15分钟“八段锦 左右开弓似射雕”,该动作通过扩胸展臂疏泄肝气,配合呼吸调节(吸气时展臂,呼气时收势),直接针对“气滞血瘀”病机[19]。
3) 饮食调理。共性原则:减少生冷饮食,避免损伤脾阳;增加“药食同源” 食材,如生姜、陈皮证型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加用玫瑰花茶(疏肝活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可选用山药小米粥,避免盲目温补。
4) 环境适配:弱化人格对疾病的“易感性”。太阴人格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较高,通过环境调整可降低情绪波动频率,间接减少气血失调风险。采用暖黄色,避免强光刺激导致“过度警觉”;卧室使用3000 K暖光配合“日出模拟”唤醒灯(6:30逐渐增亮),顺应“阳气升发”规律,改善太阴人格的“晨重暮轻”情绪模式。
本文的论述建立在现有文献基础上,而这些研究本身存在诸多局限:(1) 研究设计:绝大多数为横断面研究,无法推断因果关系;(2) 样本代表性:多基于小样本临床观察或古籍理论推演,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长期追踪研究,或许可导致研究结论偏颇;(3) 混杂控制:未能充分控制社会经济学地位、病程、治疗史等重要混杂因素;(4) 测量工具:五态人格测验的信效度在现代大样本人群中的适用性需持续验证。
但中医五态人格理论为女性情志与妇科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宝贵框架,但需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在未来研究应弥补实证不足,未来研究亟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纵向队列来澄清因果关系;同时,可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指标(如皮质醇、炎症因子),探究人格特质影响疾病的生物学中介机制,实现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的融合。未来需突破传统局限,适应现代女性心理社会特点,推动临床应用,发展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医理论,也为女性心身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