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及其对于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启示
Short Videos Produced by Foreigners in China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on Cultural Instruction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摘要: 本文着眼于三位在华外国博主创作的短视频,归纳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特点,基于《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桥接社群”理论和“他者”理论,分析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优势,并总结可用于文化教学的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类型,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在文化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合理开展实践式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优化。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hort videos created by three foreigner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videos produced by foreigners in China, analyzes their advantages in cultural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ridging community” theory and “the other” theory, and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short videos that can be used for cultural instruction while providing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should bring the auxiliary effect of short videos produced by foreigners in China into full play, and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a reasonable manner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reby achieving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odes.
文章引用:宋淯丰. 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及其对于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启示[J]. 教育进展, 2024, 14(7): 1506-151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335

1. 引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逐渐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现有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博主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华外国博主,其显著身份特点是在中国留学、工作或生活过,一般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以及跨文化背景,中文水平较高,对中国民生社会和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他们围绕中国生活和中国文化发布了一系列对话采访、介绍科普、体验挑战等类型的视频,其选题侧重于趣事和新鲜事,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也因此吸引了广大的粉丝群体。本文将以三位在华外国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我是郭杰瑞”“老外克里斯”)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及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优势,总结出适用于文化教学的短视频类型,并给出教学方法的建议,以期为国际中文教师展开文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2. 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特点

() 文化内容丰富、有趣

在华外国博主的短视频大多取材于他们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如美食探店、城市游记、遇到的文化差异等,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涵盖面广,不仅涉及饮食、出行、节庆、语言交际等社会生活文化,还涉及历史、文化遗产、艺术、发明等传统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当代中国文化。此外,在华外国博主为了取得较高的浏览量,往往会通过有趣的选题和视频处理方式来提高短视频的趣味性,这就使得视频中文化知识的娱乐属性得到了增强。因此,在缺乏文化教学案例或文化知识枯燥乏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文化内容丰富有趣的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 时长短、主题小

电影、纪录片等视听媒体作为文化教学辅助手段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类视频的时长一般较长,往往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而短视频的时长更短、叙述节奏更快,教师可以自由灵活地将其安排到课时中。且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主题较小、内容简明扼要,一个短视频往往只涉及一个文化点,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相对不那么复杂,学生掌握相应文化知识的难度较小。

() 与时俱进、贴近热点

许多在华外国博主聚焦于新时代的中国,发布了许多展示当代中国景观和现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作品,如介绍高铁等便捷的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农村、拼多多等网络购物软件、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的短视频。社会热点意味着关注度高、话题度高,因此在华外国博主还会在某些节假日或重要事件发生的时候发布相关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时效性来弥补教材更新换代慢所带来的滞后性,增进学生对现代中国文化的了解。

3. 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优势

() 多样的文化内容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教学素材

2022年出台的《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以下简称“参考框架”)将中国文化教学的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共包含32个二级文化项目。要而言之,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范围既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也包括当代社会生活;既包括中国人群体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语言交际等,也包括中国的国情概况、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发展[1]

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内容涵盖中国文化和国情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参考框架》所列出的文化项目。如“老外克里斯”的短视频涉及了饺子、粽子、炸酱面、烤鸭等中国饮食;唐装、旗袍、毛笔、土染衣服等中国传统工艺品;打太极拳、下象棋、打麻将、跳广场舞等中国文体活动。“我是郭杰瑞”在短视频中介绍了手机应用、电动车、3D打印房屋、机器狗等中国科技;基础建设、防疫政策、高考、技校等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相关的信息。这些短视频所承载的文化立足当代、兼顾古今,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文化内容的变化和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

() 跨文化选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框架》把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维度: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文化态度。这就要求文化教学不仅要让学习者能够描述和解释中国文化,还要培养学习者比较文化和客观评价文化的能力[1]。在华外国博主发布了许多介绍中外文化异同、彰显文化多元主义理念的短视频,利用这些短视频进行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培养学习者尊重、宽容、共情的文化态度,帮助学习者超越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见。

文化对比是一种培养跨文化意识、消解刻板印象的有效方式。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和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母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如果无法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就难以在中国社会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产生文化休克。在华外国博主一般都具有跨文化背景和跨文化经验,他们对中外文化的差异十分敏感,创作了不少文化对比类的视频,如“我是郭杰瑞”发布的一系列中美文化对比短视频——《中美社交文化差异大,问我吃饭没不是想邀请我一起吃饭》《中美结婚文化大对比,美国人买婚房吗》《谁说中国人不礼貌?文化差异大,美国人也会没礼貌》等。将中外文化对比短视频运用到文化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打破学生既有的文化刻板印象。

跨文化经验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直面文化冲突、实现跨文化适应。许多在华外国博主关注文化冲突议题,发布了一系列街头采访、圆桌会议等形式的视频,例如“歪果仁研究协会”发布的《自从这群歪果仁在中国被坑惨以后》采访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外国友人,总结了“不要相信中国人的数学”“入乡随俗后果自负”等“外国人生存指南”。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受访者们直接倾诉出文化适应中的尴尬与体会,分享了各自的故事和观点,形成了多声部的合唱。教师可以播放此类短视频,帮助学生找到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并实现成功的跨文化适应。

() 桥接社群的生活体验更能满足学习者的日常交际需要

田浩、常江提出了“桥接社群(bridging community)”的概念,即拥有多元文化背景、有能力和意愿内化超过一种文化,并依照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形成不同规模的实体或虚拟社群的人,如移民、留学生和外派人员[2]。在华外国博主和留学生都属于桥接社群,他们具有同样的中外双重文化认同,且或多或少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和困惑,所以在华外国博主所创作的短视频往往更具亲切感和代入感,更能引发留学生的共情。

田浩、常江认为,通过桥接社群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实践需要使故事与受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产生关联,以制造一种近乎“浸入式”的接受体验[2]。在文化教学中引入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就可以做到这种“‘浸入式’的接受体验”,因为在华外国博主不仅对中国和外国的文化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还对同属桥接社群的留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着更加准确的体会和更加深刻的共情。如“歪果仁研究协会”发布了《新手留学生的答疑指南》《歪果仁在中国吃夜宵必备中文》《中国人的聊天禁区》《歪果仁在中国也砍价?》等短视频,提到了外国人在中国打电话、点菜、聊天、砍价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历,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生活经验,符合留学生的日常交际需要。将这类短视频应用到文化教学当中,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日常交际需求,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的风俗人情和社会文化。

() 他者视角更能反映出真实的中国

“他者”是相对于“自我”的概念,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与事物[3]。相较于中国人博主,在华外国博主是“他者”,他们用“他者”视角观察着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客观拍摄和记录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向国内外的观众展示和阐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他们的短视频真实地展现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如“老外克里斯”的《老外第一次体验采耳》《当老外第一次看兵马俑》等。

“他者”视角难免有一定的局限,如BBC纪录片《中国新年2016》中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内容着重关注了中国功夫,使得“会功夫”这一标签在中国人身上的烙印更加深刻,这体现了“他者”的预设与现实情况的不符。这是由于拍摄者是生活在国外、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他者”[4]。但在华外国博主不是一般的“他者”,而是属于“桥接社群”的“他者”。他们虽然不是中国人,但由于长期生活在中国或曾在中国生活过,正在或已经内化了中国文化,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现实和文化有着更清楚和正确的认知。他们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旁观者,还是中国文化的参与者和亲历者,所以他们可以担任起中外文化沟通者的角色。在华外国博主作为中国文化的外来者和熟知者,既保留了“他者”视角的批判疏离,又享有共同的文化意义[5]。其“他者”视角展现出的中国往往会显得更加客观与真实,从而更容易使观众信服。新疆棉事件发酵期间,“歪果仁研究协会”发布了三条短视频,分别展示了新疆高科技的种棉花技术,记录了三个新疆家庭的生活,采访了新疆街头各行各业的人。其视频中真实的新疆打破了许多国内外观众的刻板印象,并有效回击了部分境外媒体对新疆的污蔑与抹黑。会长高佑思在视频中说到:“我们记录的真实,在打破他们在过去形成的固定的概念和对这个地方的刻板印象……我们的视频达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真实的中国是怎样的。”相比于中国人博主、国内媒体(“自我”)和外国人博主、外国媒体(异国文化的“他者”),在华外国博主的“他者”视角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在文化教学中引入在华外国博主的短视频,能够使学生对中国社会生活和中国形象有更正确的体悟,并且能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4. 可利用的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类型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 亲身体验类

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体验类视频,包括但不限于美食体验、产品体验和旅游体验。这类短视频主要从第一视角拍摄,能够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并具有一定的文化科普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当代中国的风貌。教师在讲解饮食、节日风俗、中华才艺、文化遗产等专项文化知识时就可以引入体验类的短视频,例如“我是郭杰瑞”的《清明节在西安暴走暴吃,起床先喝八碗摔碗酒!》、“老外克里斯”的《秋冬的第一支糖葫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老外第一次爬长城》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作为一种古老综合的中国传统医学,已凭借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神奇的治疗效果而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和接受。再如中国古已有之的相亲,如今已逐渐发展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婚姻民俗文化。中医文化和相亲文化兼具独特性和代表性,适合作为文化教学的内容。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中就有不少体验中医文化和相亲文化的内容,如“我是郭杰瑞”的《第一次在中国看中医,中药为什么那么苦?》、“歪果仁研究协会”的《在国外的中医馆体验针灸,上头!》《中国相亲角:外国爸爸也来了》。

教师可以将讲授式教学方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即先在课堂讲授环节播放亲身体验类短视频并配以讲解,让学生熟悉文化知识,然后再通过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文化,形成“一静一动”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文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教师讲解完某一饮食文化的知识点后,可以采用食材辨认、食物制作、食物品尝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这一美食;介绍完中医文化后,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拔火罐等保健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的特别之处。

() 时事热点类

文化教学必须与时代接轨,要培养学生“事事关心”的习惯,让学生了解现代的、全面的中国,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目前中国的生活节奏。许多在华外国博主会围绕当今中国社会的时事、娱乐新闻、网络热门话题等而创作相应的短视频,如“歪果仁研究协会”在新疆棉事件后发布了《和新疆老乡一起种棉花,我遭遇了什么?》;在《流浪地球2》热映期间发布了《科学家奶奶看〈流浪地球2〉》;在话题“#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上微博热搜后发布了《大英博物馆门口问问各国人,应该要归还文物吗?》。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播放时事热点类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布置观看时事热点类短视频的课后作业,然后再开展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在增进学生对现当代中国的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 对话采访类

对话采访类视频也是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一大类型,主要形式是街头随机采访和面对面采访。这类视频通过采访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人,利用问答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思想理念。

在进行社会规约、礼仪、价值观、民族心理等深层的文化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对话采访类短视频,例如“歪果仁研究协会”的《自从这些歪果仁相信了中式客套话以后》《自从这群歪果仁被中国式社交整不会了以后》、“我是郭杰瑞”的《美国也有婆媳问题吗?世纪难题老婆妈妈掉水里先救谁!》等。除了播放对话采访类短视频,教师还可辅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使课堂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圆桌”,帮助学生形成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如布置问卷调查、对话采访等任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现实的中国社会,使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体悟中国文化。

5. 总结与思考

如今的文化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交际需要、忽视学生兴趣;教学模式上存在模式单一、师生及生生互动较少、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足等问题[6]。结合上述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优势和教学方法建议可以发现,合理利用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有助于弥补当前文化教学的不足。文化教师应重视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努力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具有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文化内容,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运用到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鉴在华外国博主短视频的形式,设计挑战体验、vlog记录、对话采访等类型的教学活动和任务,鼓励学生在现实的中国社会中进行走访体验,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祖晓梅. 新时期中国文化教学与传播的新探索——以《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5(1): 5-7+19.
[2] 田浩, 常江. 桥接社群与跨文化传播: 基于对西游记故事海外接受实践的考察[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0, 27(1): 38-52+127.
[3] 张剑. 西方文论关键词 他者[J]. 外国文学, 2011(1): 118-127+159-160.
[4] 李晶. 国家形象构建的自我与他者视角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2, 13(2): 43-45.
[5] 潘子萌, 张千一, 刘佳雪. 在华外国新媒体博主视频文本的话语分析与跨文化思考——以“歪果仁研究协会”为例[J]. 科技传播, 2022, 14(17): 104-107.
[6] 李瑶. B站外国人中文视频案例分析及其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