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Comprehen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Task Group
摘要: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项新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旨在解决传统分科教学的弊端,响应时代对综合素养的呼唤。在此背景下,深刻理解“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是确保该任务群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聚焦“语文本位”、“语言文字运用”、“真实问题”三大关键词力求明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同时,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实施“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启发。
Abstract: The task group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s a new way of organizing and presenting the course content in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subject teaching and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times for comprehensive literacy. In this context,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task group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is task group.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key words: “Chinese standard”, “language use” and “real problem” and tries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task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of implement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task group from three aspects: learning content, learn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front-line teaching.
文章引用:汪子怡.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 教育进展, 2024, 14(7): 1501-150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334

1. 引言

急剧变革的信息时代使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大,学生离开校园后面对的不再是分科的生活,复杂的问题仅靠单一学科知识无法破解,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应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2年版语文课标”)对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提出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整合程度最高,为前五个学习任务群提供了实践应用的空间和契机,推动了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使语文学习的范畴更加广泛。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少一线教师面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感到压力倍增,束手无策。因此,深入理解“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准确把握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2.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一) 跨学科学习

所谓“跨学科学习”是相对传统分科教学而言,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理解“跨”是理解“跨学科学习”的关键。从“跨”的动作来看,要迈开双腿,有所行动,要主动尝试,有所突破。这强调跨学科学习具有实践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学边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从“跨”的形态来看,一只脚立足基点,另一只脚迈向新的领域,人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间寻找跨越的联结点。这说明跨学科学习要基于学科才能跨学科,学科学习为跨学科学习的跨越提供基础和动力,跨学科学习在跨的过程中又深化了对具体学科的理解。任何脱离学科空谈跨学科的行为都是不切实际的,单个学科相当于一个个不同的土地区域,唯有找到不同土地区域间的联结点,才能突破边界、越过沟壑,跨得稳,跨得远。从“跨”的结果来看,越过界线,打破不同学科间的壁垒,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超越原有学科,从而达到仅靠单一学科无法达到的目标。这体现出跨学科学习相对分科教学的独特优势以及实施跨学科学习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是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指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校里教学的科目,而非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角度进行划分的学术分类。学界学者们对“跨学科学习”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将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有的认为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方式。但不论是将其视为一种课程形态还是学习方式,都认为跨学科学习要植根于学科的土壤,不能脱离学科学习而独立存在。其中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技能方法是学生进行学科跨越的必备条件,在跨学科学习中打破了分科学习的壁垒,将各门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共同解决现实问题或完成真实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22年版语文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一种特殊的语文学习方式,旨在通过跨学科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2年版语文课标在前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部分从各个层面对跨学科学习进行阐述,使其形成了集上位理论与具体实践为一体的闭环结构。其中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展开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这段话从内容、方式、目标等方面阐述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结合其他部分的相关内容,能够形成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较为完整的认识。申宣成教授指出语文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实际上是为了达到语文学科思维与其他学科思维方式的融合,通过不同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探索新的问题解决路径,组成“跨界学习团体”,建立新的学习模式,实现从知识中心的教学模式向问题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型,在学科交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综上来看,笔者认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目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决真实问题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3.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一) 坚守语文本位:从语文出发,回到语文

跨学科学习,作为当前教育领域中普遍倡导的整合性教育理念,核心在于跨界融合与全面整合,这种理念在各类课程中均有所体现,且内涵和目标呈现出一致性的特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将这一理念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时,其出发点、核心内容和最终归宿应当有所区别,以适应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语文课程提出跨学科学习并不意味着舍弃语文学科的立场。相反,跨学科学习的“跨”应从语文出发最终回到语文,通过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将获得的能力迁移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学科内外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在设计跨学科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厘清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将语文课上成百科知识大杂烩的局面。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各学科之间并非平均用力,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导,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提供辅助,最终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直接目标,间接指向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4]

(二) 立足语言能力: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目标,在实施时应紧紧围绕语言能力的培养展开。语言文字运用是各学科学习的共同基础,也是语文学科跨越其他学科的联结点。语文“跨学科学习”虽然需要进入其他学科领域,借助数学、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但核心焦点应放在这些学科的语言规范与形式要求上,关注不同学科中语言文字的类型、风格及语言使用与思维逻辑的差异,以实现跨学科读写目标[5]。在跨出与跨回的往返间把握好跨越的度,既不宜过度延伸也不宜过度局限,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语言形式、运用情境等,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三) 融合学科内容:以真实问题为跨越桥梁

“问题”作为学科间联结的桥梁,为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提供了契机。相较课本上规定性的、结构良好的问题,真实问题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突破单一学科的思维限制,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基于真实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整合头脑中的不同学科的知识储备,对知识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但真实不等同于现实,并不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跨学科学习的整合节点,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学科间的跨越。在判断问题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时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预估问题本身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具有驱动性;其二,从学科内容角度看,是否属于不同学科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三,从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看,是否是生活中经常遇到且不可避免的问题。简而言之,真实问题既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又要深入语文学科,找到合适的支点,撬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跨学科意义的生成。

4.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一) 学习内容:融入生活,探寻合适的主题,实现教学做合一

跨学科学习不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简单拼凑,而是围绕某一确定的主题、任务或问题调动学生头脑中与之相关的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完成具体任务或解决相关问题。22年版语文课标明确提出了每个学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按照不同主题可以归为三类:日常生活类、文化活动类、社会考察类。这三类学习内容的难度和要求逐层递增,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习内容的安排有所不同。第一学段以日常生活类为主,第二学段侧重文化活动类,第三和第四学段以社会考察类居多。这些学习内容突破了语文学科的疆界,并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将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全面感知现实世界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基于语文,超越语文,回归语文,在语文之外的广阔领域中,探寻适宜“语文种子”生长的沃土。

(二) 学习方式:循序渐进,注重探究与实践,融合多学科方法

第一,“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和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一原则在22年版语文课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层次安排两个方面。教学提示部分将四个学段分为两个阶段,小学一至三学段主要以“观察、记录、参观……”等实践难度较小的任务为主,初中第四学段的实践难度相比前三个阶段明显有所提升,强调学生亲自设计、参与、调研、展示。这种逐步深入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习内容的难度与学生能力相匹配。此外,课程设置和评价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强调拓展部分的内容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作统一的考试要求。这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鼓励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量力而行,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

第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注重实践性,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跨学科学习是教学用合一的整体,改变传统语文学习书写、背诵的学习方式,通过“参观、考察、策划、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将语文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中的语文,从生活的语文中汲取学习学科语文的养分,进而实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并举。同时,学生在具身感知的学习中领会语言运用的规律,通过自我规划、自我监督、自我测评、自我调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可以根据《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中“发挥想象,任选一篇将其改编为白话散文”这一提示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以微型小剧场的形式,通过增补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设计剧本,组织学生扮演角色,在演绎中体会苏轼的“闲人”心境。

第三,“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为基础,有机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跨学科学习”是语文的,引导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并建构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提升面对生活时自然成长的综合学习力[6]。如,在《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以布置制作阅读手册这一跨学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著作内容要点进行梳理归纳,将自己的阅读心得、知识性笔记、阅读方法等进行排版、配文、配图,最终形成真实的阅读成果。

(三) 学习评价:指向语文,评价标准具体化,贯穿学习全过程

除此之外,还要清楚“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应该“如何评”。评价的内容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发挥评价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最大效用。

其一,评价内容兼具语文指向和跨学科属性。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评价的内容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综合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跨学科能力,根据具体内容适当评判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

其二,评价标准具体化。学业质量明确了“学到什么程度”,为评价标准的设定提供了启示。在设置评价标准时要尽量将其具体化、可视化、可操作化,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述,让评价主体能够准确地界定评价对象处于哪一层级。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朗读评价量表,其判断指标可以围绕语气、语调、轻重音、停顿、连读等方面展开。同时,教师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文本的情感倾向设计评价标准,而不是直接从网上下载借用。设计具体指标时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表述,避免专业术语的堆砌导致学生摸不着头脑。此外,教师在跨学科学习开始前就应设计好评价量表并提前发放给学生,告知学生评价量表的使用细则,以便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矫正学习行为,发挥评价的最大效用。

其三,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一致性,评价要嵌入“教”与“学”的全过程,以评促教,以评导学。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如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否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准确表征并结合恰当的学科知识加以思考;学生的适应能力,能否与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协作;学生的整合能力,能否结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全面、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等等。此外,阶段性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起点和终结性评价的参考。

5. 结语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其核心要义在“跨”,关键落脚点在语文,归根到底是各学科协同育人。想要实施好语文学科中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除了要弄明白,跨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跨,还应该想清楚,跨之前和跨之后的问题,如,跨之前要做哪些准备?该不该跨?什么时候跨?跨完之后又该怎样回归?……等等,一系列问题。唯有真正理解“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要义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避免“拼盘教学”、“为跨而跨”……等形式化、肤浅化的错误倾向,真正发挥跨学科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4.
[3] 申宣成, 朱哲娴. 跨学科学习的缘起与内涵辨析[J]. 语文建设, 2024(6): 4-9.
[4] 谈清怡, 肖晓燕.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溯源与探索[J]. 语文建设, 2022(23): 28-33.
[5] 诸定国.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 理解与实施[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3(6): 12-16.
[6] 何捷.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研究与评论: 小学教育教学, 2023(6):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