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歇后语的语言特征及传承策略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ance Strategies of Hakka Language in Southern Gannan
DOI: 10.12677/ml.2024.127603, PDF, HTML, XML, 下载: 8  浏览: 1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蔡联鑫, 钟舟海*: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关键词: 赣南客家歇后语语言特征语用价值传承Gannan Hakka Allegorical Language Linguistic Features Pragmatic Value Inheritance
摘要: 赣南客家歇后语具有明显的农业文明色彩,语体风格诙谐活泼、幽默生动,体现了客家人勤劳朴实、乐天豁达的性格特征,是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家歇后语的生存和传承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语言特征和语用价值两个方面来阐述赣南客家歇后语这一语言“活化石”的魅力所在。同时提出相应的保护传承策略:一是要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要加强搜集整理工作,建立语料库。三是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语言模型。四是要创新表达方式,扩大传播范围。
Abstract: The Hakka language in southern Gannan has an obvious color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the style is witty and lively, humorous and vivid, which embodies the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kka people who are industrious, simple, optimistic and open-minded, and is a valuable linguistic cultural heritage and spiritual wealth. However,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survival and inheritance of the Hakka language are facing huge challen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m of the “living fossil” of the Hakka language in southern Gannan from two aspects: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agmatic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essence of the content and remove the dross. Seco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llection and sorting work and establish a corpus. The third is to use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develop language models. Fourth,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ways of expression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蔡联鑫, 钟舟海.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语言特征及传承策略[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7): 620-62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7603

1. 引言

歇后语是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单位。歇后语常用丰富的修辞手段来达到一语双关的作用,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语意双关,例如“大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另一种是谐音双关,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客家方言中也存在大量的歇后语,客家人勤劳朴实、乐天豁达,善于用歇后语来描述事物,表达观念。赣南客家歇后语作为传统语言文化的“活化石”[1],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迁移,许多年轻人不会说客家话,更不懂歇后语,客家歇后语的生存和传承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和传承方言俗语迫在眉睫。

2.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语言特征

(一) 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

赣南客家人生活在山区,以农业劳作为生,他们的语言往往和农业活动有关,客家歇后自然也包含了大量农业活动相关的内容[2]。其中有与农业作物相关的,例如“天井里晒谷——总有一日”,在天井里面晒稻谷,肯定是需要日头(太阳)的,借此语意双关,表示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成功。还有“田畻上晒豆角——好摆”,在田垄上晒豆角,需要把豆角给摆放整齐,这里借用谐音双关,讽刺喜欢显摆、讲究排场的心理。有的歇后语和农业用具相关,例如“门上吊米筛——横眼多”,“壁钉上挂米筛——横眼嗯见”,这里的米筛是一种常见的谷物净化工具,米筛的“横眼”(晒眼)比喻人的心眼。还有的歇后语与农村家禽家畜相关,如“牵只黄牛当马骑——将就一下”,这里的黄牛是家畜,一般是不能当坐骑的,如果非要用来当马骑,那就只能“将就”一下了。“水缸内提脚鱼——手到擒来”,在水缸里抓甲鱼,自然是轻轻松松,比喻做事非常有把握或很容易就能成功。

(二) 反映客家人的饮食文化

客家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水稻在客家人心目中有重要地位。赣南客家歇后语中有大量与水稻相关的例子,“和尚进屋,唔是化米,就是化谷”,和尚进屋子里来,不是来讨要米饭,就是来讨要谷子,形容预料之中的人或事。还有“风车车谷——冇在先”,“绣花枕头装谷壳——顾面唔顾里”等等。

客家人喜食豆腐,过去生活条件艰苦,含有丰富大豆蛋白的豆腐能够让人迅速补充体力,因而豆腐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以豆腐来作比喻的歇后语也很多,如“丝线串豆腐——提都唔要提”,丝线本来就细,是不能用来串豆腐的,否则提都提不起来,用来比喻某件事或某个人不能提及。此外还有“利刀裂豆腐——两面光”,“愕牯捡豆腐——就咁多”,“麻绳栓豆腐——提唔得”,“豆腐跌在灰里——拍唔得”等等。

(三) 反映客家人的性格特点

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移而来,在长期的生存繁衍中与当地土著时而斗争,时而融合,人们常常聚族而居,建立围屋碉楼来保护家族,形成了谨慎、稳重甚至相对保守的性格特征。这一点在客家歇后语中可以体现来,“老子惹太蛇——胆大”,“寿星公上吊——嫌命长”,“瞎子过桥——死命一条”,“十二月闭店门——想不开”,“老虎借猪——有去冇归”等,告诫人们要谨慎处事。此外,客家人做事强调稳中求进,要有真实成绩,反对夸夸其谈。“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在飞机上吹喇叭,喇叭的声音会传得很高很有,这里运用的谐音的方式来比喻某个人眼高手低。“剃头师傅弄刀——顶上功夫”,剃头匠能够在人的头顶上动刀子剪头发,肯定需要有“顶级”的真功夫才行。

3.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语言特点

(一) 构字造词特点

客家方言是由古汉语演化而来,因此赣南客家歇后语中也存在大量的古语字,例如“禾笔雕子——挑瓦嗯动”,“臭猪肉——惹乌蝇”,“鸭嫲进坑——辘食”,“石灰掩路——打白行”,这里的“禾”(稻子),“乌”(黑),“食”(吃),“行”(走),都是古语词。客家歇后语中单音节词众多,双音节词少[3],前面的“禾”“乌”“食”“行”等都是单音节词。“桅杆上吊颈——死都好高”,“棺材肚(内)睡目——装死”,“道士老妈乞鬼邀——有口难言”,“落水天捡瓦——当面见工”,这里的“颈”(脖子),“目”(眼睛),“言”(说话),“面”(脸)也都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常用来组词造句,比如颈联、目光、言论、面子等等,很少单独使用。此外还有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字,比如“冇”,是“没有”的意思,“四两棉花——冇弹头”,“门角背照镜——冇影”等等。这个字在粤语、潮汕话中也存在,但是在不同地区意思有所差别。此外还有“麻风佬食狗肉——就咁大事”,这里的“咁”是“这么”的意思。又如“哩”这个字一般是语气词,例如“三十担谷田里冇秧——慌净哩慌”,“年三十晡夜看通书——好日子过了哩”,地方特色显著。

(二) 语法语用特点

从语法方面来看,客家歇后语常见叠词[4]。这样读起来非常连贯,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例如“铁槌打铜锣——响当当”,铁槌和铜锣都是金属的,用铁槌敲打铜锣,当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通过“响当当”的叠词形式,来比喻某个人的名声很响亮。“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甘蔗本来就是一头甜,一头淡,从淡的一头吃到甜的一头,同时爬楼梯,那不就是“步步高,节节甜”吗?这里运用到了叠词手法,来比喻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从修辞方面来看,为了使歇后语形象生动,赣南客家歇后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5]。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等。“一夜睡两张床——过埠(过铺)”,一晚上同时睡在两张床上,意味着身体要跨过两张床铺,这里谐音特指一个地名——过埠(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过埠镇)。“赌钱嗯袅本——营前(赢钱)”赌钱不亏本,那就意味着赢钱,这里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比喻的修辞方法,说的是一个地名——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镇。“干鱼子生蛆——奇事”,鱼干没有水分且超级咸,是不会生蛆的,鱼干生蛆显然是奇怪的事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客家式的幽默。“老鼠沿秤钩——自称”,老鼠站在秤砣的钩上,那就是称一称自己的重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自夸”之意。

从语义色彩的角度看,赣南客家歇后语大多具有贬义色彩,较少褒义色彩。这是因为歇后语追求诙谐幽默,以讽刺和规劝为主。例如“米筛筛猪血——眼红”,米筛有很多的孔,如果用来筛猪血,猪血本来就是红色的,这样每个孔眼都变成红色的了,这里用来讽刺别人眼红妒忌的心里。“叫花子嫌饭馊——折福”。叫花子每日靠乞讨为生,好不容易讨到一碗饭,还嫌弃太馊了,那不就会“折损福报”吗?这里讽刺那些挑三拣四的人。

4.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使用现状

赣南客家歇后语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并保存了许多地方文化习俗[6]。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渐频繁,不少方言逐渐式微,赣南客家歇后语也不例外。根据郑州大学研究所崔灿对“罗家湾客家村”的考察,发现当地只有60岁以上老人说客家话[7]。至于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只会在特定的场合和日子说客家话,而对其中的熟语和歇后语,更是难得一用。

(一) 方言出现“断层”现象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大多数年轻人出于不好意思的心理不愿意说家乡方言[8]。根据笔者对家乡崇义的调查,发现周围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不清楚如何准确用客家方言表达想法,更不了解一些歇后语的意思。比如“酒鞍装漏——冻咚冻咚”,大多数年轻人不知道“酒鞍”为何物。此外,除了部分老年群体外,多数人对客家戏曲及相关的影视作品也不感兴趣。而且家长们也担心如果孩子的第一语言是客家方言,可能会影响将来上学和就业,因此也不鼓励孩子说客家话,甚至阻止家中的老人在家说方言。学校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听普通话,尽管有的学校尝试过将客家方言和歇后语引入校园,但却出现了“教师教不清,学生听不懂”的尴尬现象。

(二) 语言凝聚力丧失

客家人素来讲究“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人们通过说方言来辨别族群,增强宗族认同感。赣南客家歇后语传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对亲朋的友爱和对祖先的尊敬。同时它还与赣南采茶戏、客家山歌等民俗艺术牢牢地绑定在一起[9]。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客家人背井离乡走进城市,客家方言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赣南客家歇后语也渐渐的不为人所知。人们渐渐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家族来维系生存,连带着赣南客家话这一地方语言也逐渐失去了凝聚人心的力量。对于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而言,如果有人整天操着一口地道乡音的客家方言,不但无法起到群体识别的作用,反而大概率会被认为是“乡下人”,难以和他人沟通。对于00后,10后而且,带有浓浓乡土味的赣南客家歇后语成了难以理解,遥远又陌生的稀奇事物。

(三) 内容与形式均与时代有所脱节

从内容上看,赣南客家歇后语所表达的东西大多与传统的农村生活相关,因此对于许多当代的城里人来说不免缺乏吸引力。有的人甚至搞不清一些原本妙趣横生的歇后语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例如“叫花子粜米——独一身(升)”,“粜米”不知所云,“独一身”不知何意,这样就造成一个尴尬场面。除了一些非常浅显易懂的句子,如“狗咬老鼠——有劳无功”,还能准确理解,更多时候说歇后语的行为反而变成了一种自娱自乐式的自嗨。因此,改进赣南客家歇后语的表达内容,为其注入一些适合当代人理解的新成分就显得很有必要。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作为熟语的一种形式,赣南客家歇后语主要靠口耳相传,但这种语言传播方式明显落后于时代潮流。对于老人来说,记住这么多的歇后语是难事,对于年轻人来说,听懂也是难事,更不用说进一步去记忆和传承了。

5.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传承与保护

(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赣南客家歇后语是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演化发展而来的,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例如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正向、积极引导的作用,对赣南客家歇后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很有必要的。其中一些包含封建思想的内容,也许可以作为语言研究的史料,但从社会文明规范的角度来说并不适合用于口头表达和传播。还有的歇后语内容比较低俗,比如“小孩子的卵砣、女人的奶波——难搞”“黄鼠狼炒笋子——又骚又赛”“屙屎嗯怕撑死狗——贪多”“屙屎遇到狗——倒霉”等。这样的歇后语不也不适合成为大众的口头语言。

(二) 加强搜集和整理工作

对于赣南客家歇后语加强搜集整理工作势在必行。首先要确立一个标准问题,即应该搜集和保护传承什么样的歇后语,什么样的歇后语值得被传承保护,从而淘汰一些低俗、不符合文明规范的歇后语,这样我们在传承保护时才能做到稳中求进。对于那些地域特色丰富的歇后语,我们要予以保护,例如“瞎子点灯——白费蜡”,盲人本来就看不见东西,却还要点灯照明,那不是白费蜡烛吗?这句歇后语流传甚广,甚至进入了普通话的熟语体系,是客家歇后语的经典代表之一。又比如“和尚捡到梳子——冇作用”,和尚本来就没有头发,因此捡到梳子也没有作用。这句歇后语浅显易懂,含义深刻,这里的“冇”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歇后语虽然读起来嬉笑怒骂,内容生动,但是也有判断其内容是否恰当,是否值得传承,要排除那些内容过时、质量低劣、价值取向不正当的歇后语。对某些内容没问题但措辞不太恰当的歇后语则可能考虑修改用词,避免歧视性、侮辱性的用语。

(三) 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保护客家歇后语提供新的方案

在互联网时代,一种语言如果不能借助网络力量扩大影响,衰微或许难以避免。运用数字技术来保护传承赣南客家歇后语不但符合时代潮流,还能起到显著效果。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采集并建立方言有声语料库,达成数字化保存和传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还可以在前述基础上,构建方言AI语言模型,同时结合客家故事,营造虚拟场景和虚拟人物,以影视音像的形式展现出来。除此以外,还可以开发AI语言学习软件,学习者可以和人工AI用客家话进行对话,赋予方言俗语新的生命力和新的传播渠道。

(四) 树立方言保护意识,打造特色方言区

传承和保护赣南客家歇后语,必须要在文化上树立认同感,同时加强保护意识[10]。只有真正加强了方言保护意识,赣南客家歇后语才能有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一些有识之士尝试自觉运用新媒体传播客家文化,例如抖音账号“客家人”,运用视频图画与客家歇后语解说的方式,促进了地方文化语言的传播。在地方中小学,可以开设专门的乡土文化课程,让青少年接触赣南歇后语。此外还可以鼓励地方新闻媒体人在一些栏目中说方言,特别是在公众讲话中运用到歇后语,这样也有利于唤起公众的语言保护意识。

当然,面对时尚文化的冲击和人口的城市化迁徙,客家方言想要回到以往的语言生态环境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任它自生自灭,否则方言及其歇后语终将化为历史的尘埃。作为一种终极保护措施,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方言生态区”,实施生态化保护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策略。

6. 结语

本文探讨了赣南客家歇后语的语言特征和语言特点,以此相关的传承保护策略,总之,赣南客家歇后语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其日渐衰微的困境值得我们关注,如何保护赣南方言,延续客家文化,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途径。既要从赣南客家歇后语自身寻找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删去不符合时代主题的内容,同时加强搜集和整理工作,增强其内在的生存能力,也要利用好现代科技,创新方言的外在表现形式,打造特色方言区,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方言保护意识,以此来实现赣南客家歇后语的传承和保护。

基金项目

1) 2023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南客家歇后语的口述史采集整理及数字资源库建设》(2023-NDMS15-0253)。

2)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4年)基金项目《基于资源库的赣南采茶戏宾白唱词与客家方言俗语的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4YY19D)。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钟舟海, 赖日婷. 客家歇后语浅探[J]. 前沿, 2014(19): 231-235.
[2] 温珍琴, 刘善权.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地域特色[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 18(9): 99-101.
[3] 温美姬. 客家方言古语词特点概说——以梅县话为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4): 2-5.
[4] 丘桂贤. “过摸鬼”客家方言俗语及“A过A绝”叠词的来源探究[J]. 客家研究辑刊, 2012(2): 140-142.
[5] 钟舟海, 陈芳. 客家谚语的修辞特点[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6, 37(6): 79-84.
[6] 钟舟海, 曾平. 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浅析: 以崇义客家歇后语为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1): 99-101.
[7] 剑芬. 关于挽救客家方言式微的几点思考[J]. 现代语文, 2015(9): 145-147.
[8] 向楠. 95.9%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N]. 中国青年报, 2012-03-22(07).
[9] 钟传校, 陈保如. 客家方言对赣南采茶戏作品的影响探析[J]. 福建茶叶, 2023, 45(9): 87-189.
[10] 钟舟海, 凌汉华. 从文化生态学看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以客家俗语为中心[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4(4):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