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红色研学旅行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Path of Sichuan Red Research Travel
DOI: 10.12677/ae.2024.1471307, PDF, HTML, XML, 下载: 5  浏览: 13 
作者: 张宇婷: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研学旅行红色旅游青少年核心素养教育功能Research Travel Red Tourism Youth Core Literacy Educational Function
摘要: 当前,四川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主要存在重游轻学,目标模糊以及未能聚焦“四川特色”,评价单一等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的三大教育功能: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文化自信;以及青少年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理想信念、精神信仰和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社会市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通过构建研学旅行的顶层设计,明确研学旅行的目标,培养研学人才,优化课程体系;政府、市场学校三者合力宣传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推进其课程化实施,确保中小学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Red Research and Learning Travel, such as focusing on tourism rather than learning, vague goals, failure to focus on “Sichuan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le evalu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hree major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red culture research travel: ideals and beliefs,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enagers’ core literacy: ideal and belief, spiritual belief,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social market. By construct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research travel, we can clarify the objectives of research travel, cultivate research talents, and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government, the market, and schools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curriculum and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rave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文章引用:张宇婷. 四川红色研学旅行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7): 1301-131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307

1. 背景

2022年2月,文化旅游部、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和文物促进青少年精神教育的通知》,建议“对青少年进行中国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努力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建议“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国革命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红色研学旅行”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教育形式,倡导众多青少年将“红色资源”与“学习旅行”有机结合,采取“旅游 + 教育”的形式[1]。它有助于青少年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理想信念,传递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思想素质。

然而,目前中国的红色研学旅行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关部门对红色旅游的重视程度不够,实施者的专业知识不足,在实施红色旅游中存在重旅游(娱乐功能)轻学习(教育功能)的现象,红色旅游流于表面,没有教育效果。因此,要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要的是如何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项目走向科学规范化,促进红色资源发挥基础教育功能,实现提升青少年思想素质的价值功能。

2. 定义

2.1. 红色研学的教育功能

2.1.1. 理想与信念

爱国情怀:红色研学中的民族文化认同精神,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强国之志。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认同祖国的历史文化是培养和发展爱国主义的重要前提,我们别无选择,应深入研习民族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与智慧,主动传承民族的文化精髓,进而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红色研学必须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唯有深刻了解我们的国家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方能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红色研学也才能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2]

树立红色核心价值观:红色研学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为了实现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应将教育与红色学习实践紧密结合,倡导知与行的和谐统一。强调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游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塑造起高尚的人格,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身心的全面修养。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思想觉悟: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具有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作用,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团结。总之,红色研学活动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2.1.2. 革命精神

优秀青年应具有革命、斗争和牺牲精神,优秀青年应具有优秀品质。他们应该胸怀理想和抱负,热爱家庭和国家,并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作为培养革命精神的智慧和现代旅游的结晶,红色游学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理想结合。换句话说,它不是一个概念的产物,而是公民教育和旅游实践两个领域融合的结果。

2.1.3.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四川的红色文化是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而形成和发展的先进文化形态[3]

研学旅行使学生有机会体验道德情操的机会。研学旅行使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大自然、革命圣地、博物馆与各类展览,深入探究当前社会形势,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用心灵感受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博大。通过了解改革的辉煌成就与祖国的开放步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情厚爱,进一步增强民自信心。研学活动是学生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绝佳机会。更是一种令人振奋的文化体验。通过游学与历史对话,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与社会,塑造出更加完美的人格[4]

2.2. 青少年素养

2.2.1. 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青年应具备的素质。他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一代有理想和信念是民族希望的源泉,是国家前途的保障。青年人的信念,将成为国家未来命运的关键力量。理想信念如同精神之“钙”,一旦被点燃,便会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6]。因此,我们必须将个人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相融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完成“四个自信”,我们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2.2. 精神状态

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关,中华民族始终致力于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不仅要有家国情怀,更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当今中国青年的无私奉献之花,将在中国大地上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智慧和力量。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弘扬大学生的战斗精神具有深远意义。“四史”不仅是历史教育的核心,更是培育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学习和领悟“四史”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各个时期战斗人员所展现出的崇高政治品格和精神气质,这些正是伟大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7]。通过“四史”教育,我们必将激发更多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2.3. 综合素质

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是青年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新时代意味着任何时候都有一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广大青年的技能素质、思维视野、思想观念都受到了质疑与挑战,要重新出发。

然而传承的本质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从而为民族的生命与成长铸就了坚实的基石。这一文化积淀不仅体现了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更为我们提供了前行的动力与方向。广大青年要继承伟大中华文化的文明基因和文化根脉,丰富其在新时代的意义,深化文化自信,培养民族情感和共同精神家园,为民族复兴凝聚强大力量。我们还须培养把中华文明带到世界各地的能力。

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创新是国家进步和繁荣的现实证明,也是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快到好的重要战略。青年人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希望。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青年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2.3. 红色文化

2.3.1. 红色文化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红色资源”的界定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它涵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所有体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而狭义上,它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意识[8]。广义的红色资源,涵盖了物质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文资源,以及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则更加具体,主要指革命遗址、纪念馆、标志物、文物以及文献等实体性存在。

由此看来,“红色资源”是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精神上的“红色资源”包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耿琪,2006) [9]。物质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旅游线路和文献。红色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的、随后由党发展起来的革命历史和文化(汤红兵,2006) [10]。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复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相结合的结果(黄光文、朱龙凤,2008) [11]

概括而言,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孕育出的一种独特文化形式。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世界文明的前沿成就,并与中国的国情以及全球发展的时代潮流紧密相连。这种文化形式具体地体现在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2.3.2. 四川红色文化的概念

它指的是自19世纪末开始,四川地区在经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后,继续在川陕苏区的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的持续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了丰富的革命遗迹、遗物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这一文化形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不容忽视[12]

3. 研学现状与研学资源

3.1. 概况

2023年3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到1997篇与“中小学研学旅行”相关的主题文章。作为素质教育的产物,公众对学习型旅游的接受度前所未有地高。但与红色资源的组合比较少见。总的来说,中小学研学旅行是中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对教育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3.2. 研学旅行逐渐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

2017年12月,四川省教育厅及成都、雅安、德阳、资阳等省市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相关意见[14]。得益于这一政策,2018年四川的研学旅行参与率约50%。

3.3. 四川省的红色旅游资源

四川省作为中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之地,其80%的城市拥有红色旅游资源。在这些资源中,四川特别注重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被列为国家重要文物的邓小平故居,以及在“十一五”规划中被认为最具前瞻性的旅游目的地——建川博物馆。

就地理位置而言,四川的红色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川东北的达州、巴中,川西的甘孜、雅安,以及川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其具体包括:

(1) 四川东北部:指四川省东北部的达州、巴中、广安、南充等地。一线两地中的“两地”包含四川省东北部的川陕苏区。目前,川东北地区有4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多个展览馆、纪念馆。

(2) 康巴地区:阿坝州和甘孜地区,有13个县的413处红军长征遗址,其中12处为国家级保护,15处为省级保护,另有120处有待确定。

(3) 川南地区:川南的泸州、自贡、内江、宜宾、凉山彝族自治州红色资源丰富,分布较广。

(4) 四川中部: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少,而四川绵阳的“两弹一星”和“三线建设”是红色文化资源[13]

3.4. 四川省研学现状

3.4.1. 四川特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教育部在2018年的公布了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培训基地和营地名单。在这两次公示中,共确定了591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培训基地和4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培训营地。四川有22个基地获批,占全国总数的3.72%,显示了四川在研学旅行教育领域的积极发展和显著成果。四川省有大量的优势资源,如世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科技等,在知名大学内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基地。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比例为35.1%,革命传统教育板块为12.3% [15]

3.4.2. 建立了专业的旅游研究队伍

四川建立了一支由教师、旅行社、导游、旅游景点工作人员和大学生组成的专业的旅游研究队伍,作为一个跨界产业:四川省旅游协会和四川省教育协会分别成立了旅游研究分会和旅游研究实践委员会,通过旅游研学培训和公开讲座促进旅游研学人才的培训。但人才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研学需求。

4. 研学问题

4.1. 重游轻学,目标模糊

研学旅行是具有教育意义,目的是学习和研究。其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关系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自研学旅行实施以来,四川地区都积极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计划。

对于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的考虑。首先,研学旅行应当具备明确的教育意义和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其次,研学旅行的主题和内容应当与学校教育目标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旅行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真正达到“研学”的效果。

但教育工作者、教育机构和家长对研学旅行的概念存在一些困惑。对于游学的教育价值,包括其教育意义、目的和主题,缺乏全面的考虑。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对于研学旅行的理解存在偏差,将其等同于传统的春秋游或夏令营活动。这种“重游轻学”的现象,不仅背离了研学旅行的初衷,也降低了其教育价值。

4.2. 研学人才稀缺

研学人才的稀缺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缺乏人才资源:根据各省市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四川有900多万名中小学学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四川的研学人才、课程开发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等职位的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2) 教师缺乏创新性和专业性:教师在设计研学旅行方案时,如果对研学旅行资源的了解不够深入,并且方案设计缺乏创新性,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参与热情,且会阻碍学生对四川丰富历史资源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认同。

(3) 景区内的讲解员素质不高:讲解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红色景区的教育质量和游客的游览质量。景区内部分讲解员素质较低,其解说词不能综合体现出景区红色文化的内涵,难以让游客深入了解景区红色文化的全貌。

4.3. 景区宣传力度不足

景区的位置固定,决定了景区营销策略的局限性。宣传方式也不够多样化,景区在宣传策略上,往往偏重于传统媒体,而新媒体渠道的运用却显得相对薄弱,这样的做法显然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缺乏展现地区特色的有效手段[16]

4.4. 景区开发形式单一,未凸显“四川特色”

有的学校把普通研学旅行和具有四川特色的研学旅行相提并论,未凸显四川特色的研学旅行的重要性,忽视四川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学校没有深入全面地了解研学旅行资源、学生对四川特色不够了解,学校没有与相关部门协调,对研学旅行的规划和管理不力等。

市场吸引力不强:许多红色景区内部陈旧、杂乱,创作缺乏针对性。部分红色景区多为重要纪念品和文物的展示,演绎为“桌、凳、灯”,开发形式单一。

4.5. 重视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发现研学旅行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许多学校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这导致评价方式显得不够全面。终结性评价往往以口头报告和口头互动等形式为主,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表现,但过于注重事后评价,难以充分展现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真实工作和学习状态。与之相反,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全面、细致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过程性评价的使用,对学生全过程、全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对策

5.1. 政府层面

5.1.1. 构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

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后,各省市积极响应,迅速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为了确保研学旅行的规范有序进行,政府制定了多项针对性政策[14]

首先,着眼于安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研学旅行安全机制,旨在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安全。其次,为了客观评价研学旅行的效果,政府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研学旅行进行全面评估。政府还建立了研学旅行导师的激励制度,通过提供奖励和培训机会,鼓励更多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研学旅行的指导工作中来。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构建优惠机制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他们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和力量,进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此外,为了推动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机制,比如创建研学旅行发展基金。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5.1.2. 明确研学旅行的目标

红色研学旅行根植于丰富的红色景区资源,这些资源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研学旅行,红色研学旅行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特质,四川的红色教育游学应明确并深化以下目标:

(1)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应在青少年群体接续传承。通过红色研学旅行,深入剖析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四川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从而自觉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成为红色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和积极实践者。同时,红色研学旅行还应致力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

(2) 树立理想和信念:青年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要合理利用这个时期促进他们的养成。通过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四川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接受烈士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早日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 分年级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四川省特色研学旅行的发展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目标来制定。例如,在低年级,总体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观察和学习结合起来,用文字和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出来。在中年级学段,鼓励学生组织由教师主导的活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具有合作和支持精神。在高年级,他们应该能够总结收到的信息和材料,计划、分析和总结活动,并学会信息收集的方法。各阶段学习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发展目标。

5.2. 研学人才培养和课程优化

研学旅行团在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时,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研学旅行行为规范》,必须配备至少一名指导员。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研学旅行的安全和质量[17]

5.2.1. 红色研学人才的培训

应与教育机构携手,设立专门课程以培养红色研学旅行的导师。地方行政机构需实施相应策略,提供财政资助,并与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在红色研学教师培训方面的协作。

例如,传统教育革命基地与高校合作,利用省内大学的红色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旅游管理、等领域的学术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共建红色研学创新平台,保障其专业性和质量。

目前,为了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红色研学导师,众多省市都积极举办了相关培训班。

例如,一些市级旅游委员会和教育局与知名高校、旅游协会以及旅行社联合开展合作,共同组织教师培训项目。同时,也可以寻求学术机构的支持或第三方机构的监督。该计划的目的是构建一支符合标准、规范且专业的红色研学旅行教师团队,以满足红色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并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2.2. 研学课程行优化

优化红色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岗位需求,对教育学科和旅游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明确课程目标。例如,旅游专业的课程应包括培训团队领导力、培训团队表达能力、培训基地和营地建设等专业,教育专业的课程应包括研学旅行的组织和技巧、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等专业。

分学段课题设计:红色研学旅行中的研究性课题是基于以往的研究,通过实践进行教学。它们针对的是不同认知水平的学段: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一般来说,学生在研究导师的总体指导下组成小组,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兴趣制定一系列的研究项目。项目的展示形式可以以各种方式呈现,包括微视频、戏剧、论文和研究报告。

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引导他们以熟悉的、可以接受的题材创作研究项目,如四川民俗、民间传说、《长征红歌》、伟人故事等。初高中生:研究课题可以包括红军诗词和与红军长征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大学生:四川省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都会为全国的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主题,包括四川红色故事、收集和总结红歌、制作和拍摄四川红色微电影、编写革命剧目和制作四川红色地图。它们也可以与大学、研究所的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

5.2.3. 推行研学旅行导师资格认证

目前,研学旅行导游市场还没有得到文件性规范。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有志于从事研学旅行的导游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和许可才能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例如,河北省人力资源行业协会教育研究委员会在省内组织了教师资格考试,四川省应借鉴这一研学导师资格认证的经验。

5.3. 政府、市场、学校合作宣传

5.3.1. 多媒体宣传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在利用新媒体宣传四川红色文化时,应采取科学、有趣的方式进行活动,学校应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让各级各类社会网站宣传四川红色文化,政府也应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对外宣传四川红色文化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定制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服务性的研旅,使四川的红色文化真正深入到所有学生的心中。高校应利用学生频繁访问的网络平台,进行有目的性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旨在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他们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5.3.2. 按主题宣传

按主题宣传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 红色基因:红色基因要传承,主要是依靠广大的青年传承。比如,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力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引领着在青年生活前进,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例如通过学习三线建设的历史和前辈们的奋斗精神。红色研学旅行应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深入理解四川革命斗争的辉煌历程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3)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繁荣与国家强盛的基石。四川省的古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旨在焕新这一古老文明的现代价值,三国蜀汉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则是对四川历史辉煌篇章的重新诠释。四川历史人物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旨在纪念和传承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杰出人物。以及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扎根于青少年灵魂的、激发强烈文化自信的项目。

5.4. 共建研学旅行实施基础

5.4.1. 健全完善研学服务体系

四川省开发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时,以政府为主导,以互联网市场为支撑,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新设备,直接用于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让他们互动观察,并对相关研学旅行路线配套设备和设施,如“住宿、交通”等,并用接待设备进行操作。这为研学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研学旅行的质量。在综合服务体系层面,游学基地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维护好四川研学的品牌形象。

5.4.2. 塑造互联网+红色文化品牌

四川省政府将根据其在红色旅游方面的独特优势,组织专门单位加强对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的打造。在此过程中,由四川省政府牵头,各市和学校共同参与,树立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的品牌形象。通过“微博”、“抖音”、“朋友圈”、高校网站等各种网络宣传方式,更好、更有效、更全面地向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介绍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品牌。

四川的红色资源主要包括伟人故里、川陕苏区、长征纪念馆、三线建设等宝贵的历史遗迹,区域特色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文化博物馆、著名高校和科技研发中心等。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价值,四川省建立了攀枝花、广安、巴中、阿坝县、凉山州等五大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旨在通过红色旅游这一载体,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建立了四大红色工程,分别是:红色旅游创新、红色旅游精品培育、红色旅游服务提升、红色旅游宣传营销。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的质量和影响力[18]。开发五大红色文化的路线,制定文化精品战略与措施,旨在增强四川红色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外,将文化元素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此推动四川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5.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对考察活动的评价不能忽视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要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5.5.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包括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评价的必要性等。无论生生评价,还是教师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主观的,其评价方法缺乏多维性、内容不够全面和过程缺乏科学性等。因此,只有进行元评价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这些问题。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5.2. 采用多维性的评估主体

不仅让教师参与评估,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多种评估方式的结合使得评估更加灵活,教师、家长和社区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研究历程。

6. 结论

红色研学旅行是对红色传统文化的承载,有利于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四川红色研学旅行的价值及其实践路径,通过分析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以及青少年核心素养。并结合四川研学旅行的实际情况,为红色研学旅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指导。

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文化教育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有望成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204/t20220415_618092.html, 2022-07-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eqid=85291e800002c009000000026493cc60, 2019-11-12.
[3] 董文文. 四川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功能拓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 2019.
[4] 丁运超. 研学旅行: 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 中国德育, 2014(9): 12-14.
[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70.
[6]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42.
[7] 邓雨巍.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三重维度[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 37(3): 146-149.
[8] 赖宏, 刘浩林. 论红色文化建设[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66-69.
[9] 李实. 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J]. 政工学刊, 2005(12): 23.
[10] 汤红兵. 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11] 黄光文, 朱龙凤.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 求实, 2008(6): 92-95.
[12] 孙和平. 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9.
[13] 万么项杰, 卢静.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 154(5): 105-108.
[14]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EB/OL].
http://edu.sc.gov.cn/scedu/c100541/2017/12/6/c2117a3e52c243c38b86d03d039088ad.shtml, 2017-12-0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811/t20181106_353772.html, 2018-10-31.
[16] 王洋, 李凤, 李志刚.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N]. 中国旅游报, 2019-03-08(01).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旅游行业标准LB/T 054-2016研学旅行服务规范[EB/OL].
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hybz/202112/t20211231_930207.html, 2022-12-28.
[18] 王伟年. 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思考[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4):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