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跨境电商物流发展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time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Development
DOI: 10.12677/ecl.2024.133541,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49 
作者: 张玉川: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袁晨熙:华北电力大学数理学院,北京;张玉茹: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鹤琴学院,浙江 宁波
关键词: 一带一路SWOT跨境电商海运物流The Belt and Road SWOT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ritime Logistics
摘要: 本文分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跨境电商物流发展,探讨在当前全球化经济环境下,跨境电商物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SWOT分析方法,本文全面评估了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优化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能力。研究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物流系统的高效连接是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成本、服务质量、生态风险和国际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结论部分指出,通过实施创新技术和国际合作,以及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法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跨境电商物流的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健康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along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explor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in the current globalize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proposing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proposes targeted strategies to optimize logistics efficiency,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enhance system security and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fficient connectivity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logistics system is a key drive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but it also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costs, service quality, ecological risk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conclusion section suggests that by implement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and regulatory improvement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achieving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张玉川, 袁晨熙, 张玉茹. 海运跨境电商物流发展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4433-4441.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541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际倡议的重要“一路”,受到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积极响应[1]。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通过促进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来增强区域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主要在中国的沿海城市,包括但不限于广东省的广州、福建省的泉州和浙江省的宁波等,向西通过南中国海到东南亚,经过南亚、中东至非洲东岸,最终达到欧洲。这一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物流合作,成为了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促进了跨境贸易和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增长机遇,推动国内经济增长,也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外交关系,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此过程中,物流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确保货物和服务的高效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物流不仅是连接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纽带,其效率和创新也对整个“一带一路”的成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战略下,要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跨境电商物流起着基础和支撑作用。

2. 文献综述

2.1. 一带一路

自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受到学者们不断地关注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协同增效[3]。在此背景下,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一带一路”与跨境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物流关系的研究。王春园;雷思友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障碍度模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省市2011~2020年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协调效应进行了研究[1]。苏明探讨了,在“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广东外贸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及对策[4]。倪莉通过分析航运网络空间结构特征,识别枢纽港口和航运要道,进行了“海上丝绸之路”航运抗毁性相关研究[5]。樊秀峰,余姗,以物流绩效指数(LPI)为切入点,对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LPI指数及分项指标进行了定性描述与分析,同时拓展了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物流绩效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6]。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1. 跨境电商与物流

对于跨境电商的定义,廖蓁,王明宇认为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个人或企业)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层面的总和[7]。跨境电商发展方面,唐红涛,朱梦琦认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迎来了发展机遇,成为助力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8]。刘小军,张滨认为,如何缩短跨境电商物流的时间、降低跨境电商物流成本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中之重[9]。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6%,占外贸进出口比重达5.7%,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有生力量。但同时,跨境电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张夏恒,马天山指出,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物流问题包括物流成本高,运输及配送周期长,退换货物流难以实现以及政治、文化、法律、海关存在风险等问题[10]。对于物流与跨境电商的关系,庞燕指出,国际物流服务水平是跨境电商发展的保证,同时跨境电商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对国际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11]图1为近五年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及其增长率的统计图。

Figure 1. Transaction volume and growth rate of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y

1. 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及其增长率

3. 海运跨境电商物流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项目、产品或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通过SWOT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当前状态,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制定提供依据。下面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电商物流进行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1) 海运综合效能突出

海洋运输又称“国际海洋运输”,是提供海上客运或者货运服务的行业,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它是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点线面网状结构,跨越多个领域,涵盖亚非欧三大洲众多滨海国家。它类似于连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环形高速公路带,航程数万海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其显著的物流优势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其贸易航线能够一次性运送大量货物,不仅运量更大,而且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其运价更低,使得海上运输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首选方式。海上丝绸之路覆盖的范围广泛,线路更长,连接多个大洲和海域,提供了多样化的市场接入和供应链链接机会。它经过的国家众多,为涉及的经济体和市场带来了丰富的贸易机会和合作可能性,从而增强了多边贸易网络的复杂性和互补性。得益于这些优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量显著,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增长,也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全球贸易增量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持,展现了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航线正在持续扩展。厦门港新增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中东直航航线,天津港则开通了通往欧洲的集装箱直航新航线,河北港口集团也投入运营了首条通向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航线。2023年上半年,海洋货运量达到22亿吨,同比增长了9.8%。沿海各大港口的作业效率逐步提升,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九大主要沿海港口在1至6月份的船舶平均停泊时间和港口停留时间同比分别减少了19.5%和14.6%。其中,广州港的船舶平均停泊时间为0.62天,港口停留时间为0.92天,分别位列全球主要港口的第一和第二位,装卸作业效率和综合效率在全球领先。

2) 促进交流合作与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已经跻身为世界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对全球海洋运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流向中国,而从中国出发的集装箱运输量占全球的20%。特别是在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中,有高达60%至70%的货物运往中国。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海运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全球经济交流合作的加深。政策上,中国政府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等措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优化了贸易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此外,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也为物流行业带来了积极变革。跨境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物流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使得国际贸易更为便捷和高效。经济合作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加强了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扩大了贸易规模,推动了投资合作,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此外,这一战略还在文化交流、生态环保和战略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还加强了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综上,海洋运输不仅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更是全球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海上丝绸之路预计将在未来继续扩大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3.2. 劣势(Weaknesses)

1) 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全球物流的重要通道,其物流成本和时效问题是制约其优势发挥的关键因素,尤其对于跨境电商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渠道虽然多样,包括邮政小包、国际快递、专线物流、海外建仓等,但各自均存在明显的成本或效率劣势。

首先,邮政小包作为一种成本较低的物流方式,其主要问题在于速度过慢,不适合对时效有较高要求的商品,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尤其在今天即时满足成为电商竞争的关键因素时,邮政小包的时效性明显成为制约因素。其次,国际快递虽然能提供较快的物流服务,但其高昂的费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望而却步,特别是在价格竞争尤为激烈的电商领域,高物流成本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售价,从而影响竞争力。专线物流提供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解决方案,它在时效和成本之间取得了较好的折衷,但问题在于其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欧美和对俄市场,对于连接亚洲、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网络来说,覆盖面有限,这限制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海外建仓作为一种可以显著降低长途运输成本和时间的物流方式,其主要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和较高的库存风险。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链较为紧张,难以承担高额的仓储成本和潜在的积压风险。

2) 某些地区物流服务质量不稳定

在论文中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物流发展的劣势时,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是一个关键点,它在多个层面影响着客户体验和物流效率。这种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主要源于两大因素:物流服务的功能单一和信息网络合作的不足。首先,许多沿线国家的物流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这些模式通常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如仅限于仓储、运输和基本配送。这种功能的单一化意味着物流企业难以提供更加专业化或定制化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限制了它们在复杂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力。例如,缺乏专业化服务的海口港,其服务功能单一,集装箱运输效率低下,常常需要船只长时间等待进港装卸,这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对海南省的港口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沿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信息网络合作和传输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大劣势。沿线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物流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整合与共享。这种信息的隔离和碎片化导致了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物流操作,进而影响了服务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成本效率。信息传输的不及时和不准确直接影响跨境物流的操作效率,从而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和物流服务的整体质量。

3.3. 机会(Opportunities)

1) 物流4.0技术创新: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物流服务提供新的增长点

物流4.0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技术,使得货物跟踪、仓库管理和运输调度更为高效。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状态,预测运输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显著降低物流中断和延误的风险。对于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个跨国物流网络,这意味着可以大幅提升跨境运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减少库存积压和过度仓储成本。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加深,物流4.0的绿色化发展符合可持续物流的需求。通过应用电子运单、优化的路线规划软件减少空载和返程行驶,使用新能源或电动物流车辆,都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这不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环保形象,也为遵守日益严格的国际环保法规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持。特别是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数字物流平台能够连接偏远市场和国际消费者,拓展电商企业的市场边界。自动化的仓储和配送技术还能提高处理订单的速度,满足消费者对快速配送的需求,增强跨境电商的竞争力。物流4.0的技术推动了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化,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共享的物流数据平台,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国家可以更有效地合作解决跨境物流中的挑战,例如关税问题、运输规则的一致性等,从而增强整个区域的贸易流动性和经济活力。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也为参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展示了物流行业在全球贸易和区域发展中不断增强的战略地位。

2)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扩大贸易规模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机会,特别是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扩大贸易规模方面。“丝路海运”作为这一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被纳入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出国家层面对于扩大其品牌和影响力的明确支持。该品牌不仅是全球产业链发展格局的动态风向标,也成为当前全球贸易物流供应链中的热点和增长点。随着国际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以及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丝路海运”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业界的合作和供应链的融合被提上日程,例如将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大战略紧密结合,创新商业模式,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和可靠性。此外,“丝路海运”倡议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能力,如全程物流可视化追踪和智慧港口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物流和商流的双循环,提供了定制化、端到端的高品质物流服务,满足了客户需求。此外,“丝路海运”还推动了航运的绿色化、低碳化和可持续化转型,通过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的“公转水”“公转铁”,以及铁水联运和水水中转,这些措施有助于优化能源使用,降低环境影响,同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丝路海运”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如投资、就业和技术传输,增强了这些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的能力。例如,通过“丝路海运”,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五通”领域内的海上务实合作成果丰富,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总之,“丝路海运”倡议为海运跨境电商物流提供了加强经济合作、扩大国际市场、推动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广阔机会,对全球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4. 威胁(Threats)

1) 非传统安全治理合作法规存在问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显著的非传统安全治理挑战。主要问题包括法规的缺失和不完整,如海上恐怖活动和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缺乏具体和执行力强的法律框架。此外,现有法规的不合理性,如船员自卫武器的携带规定不一,以及对海盗追捕的地域限制,均制约了有效合作。特定地区如南海在法律适用性和国际合作上也显示出显著的局限性,加上法规的软法性和模糊性,导致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和效果受限。同时,不同沿线国家对相关国际公约的参与不一致,进一步削弱了区域安全治理的协调性和效果。这些挑战要求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法律改革和加强多边合作来解决,以确保这一重要经济走廊的稳定与繁荣。

2) 生态风险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面临的生态风险主要来源于先天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方式。地理上,这些地区位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如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导致沿线如东南亚和中东地区频繁遭遇地震和火山爆发。特别是东南亚,不仅地震火山活跃,还是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频发的区域。中东地区则面临极端的水资源短缺。经济上,沿线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严重,加剧了生态脆弱性。例如,东南亚的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缅甸的森林乱砍滥伐问题突出,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和地区气候均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也成为了潜在的冲突源。如湄公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水权问题,不仅影响了区域的水安全,也加剧了国家间的紧张关系。特别是在水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协调,进一步增加了地区的不稳定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和谨慎应对这些地区复杂的生态风险,采取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强化国际合作,确保区域的长期稳定与生态安全。

3) 国际竞争风险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竞争风险主要体现在与美国及其盟友在战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地缘政治竞争中。在近年来中美关系的紧张背景下,美国在“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大量部署海空军基地和兵力,表明了其在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影响力方面的坚定态度。例如,美军在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以及驻军人数达2200人的美军吉布提基地等,均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点。这些军事部署不仅为美国提供了在关键海上通道如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的控制能力,也加强了对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此外,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和第六舰队的存在,更是加强了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军事存在,这对中国的海外交通线和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除了直接的军事部署,美国还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增强其影响力,试图通过构建跨界水公共产品合作机制等非军事手段,巩固其在亚洲及全球的战略地位。例如,美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不仅通过减灾和环境保护项目增强与区域国家的关系,也是对中国在该区域影响力的一种平衡。

4. 发展对策

根据前文的SWOT分析,针对当前环境和未来趋势,本章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以优化我国海运跨境电商物流网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实施。

4.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

加强和升级关键的物流基础设施,如港口、道路和仓储设施,确保它们能支持快速、高效的货物流通。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关键港口,推动现代化改造,提升港口处理能力和效率。例如,通过增加自动化码头设施和引入先进的货物处理系统,如自动化集装箱堆垛机和无人驾驶运输车辆。在关键节点城市建立多模式物流枢纽,这些枢纽能够整合空运、海运和陆运,优化物流网络结构,减少货物中转时间。此外,加强沿线国家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这不仅可以降低跨境物流的运输成本,还可以加速货物的运输速度,提升整个物流链的响应速度。同时,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技术可以极大提升物流管理的水平和服务效率,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物流路径和库存管理。进一步推动自动化和智能化物流设备的研发与应用,这将提高货物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并提升整个物流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海运跨境电商物流不仅可以实现成本效益的优化,也能提供更加可靠和高质量的服务,以应对全球化贸易的复杂需求和挑战。

4.2. 推动物流服务多元化与国际合作

加强服务多元化并扩展国际合作,尤其是通过与海外业务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密切合作,构建一套完整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新生态。这不仅涉及开发高附加值物流服务如供应链管理和定制物流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还包括为小微企业及发展中国家提供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同时,应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并加强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公司和货运公司之间的联系,促使中小企业依靠多元化共同发展。可以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引入私营部门资本和知识,加速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公共物流服务质量。引入最新技术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优化运输路径和货物分配,推动共同的技术研发项目。建立多层次物流合作机制并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解决跨境物流中的政策和技术壁垒,中小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可以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而在服务管理方面全面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整个海运跨境电商物流网络的效率和效能。

4.3. 提升物流服务的绿色化与可持续性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速运输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水运的低能耗和低排放优势。积极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的“公转水”和“公转铁”,并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及水水中转。通过调整运输结构和采用低碳技术来显著降低碳排放。同时,构建低碳航运体系并推动航运业向低碳化和零碳化转型,通过投资如液化天然气(LNG)驱动的船舶和电动驱动系统等新技术和清洁能源,以减少排放。此外,在物流操作中广泛应用电动车辆和太阳能驱动的仓储系统,使用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材料和生物降解材料以减少塑料使用,以及通过ISO 14000等国际环保认证,不仅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帮助企业建立绿色品牌形象。最后,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优化包装和运输流程,通过改进物流计划和仓储战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如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过度包装和库存积压,共同推动海运物流的环境友好型发展。

4.4. 增强跨境电商物流的安全性与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的物流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以确保物流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例如,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如ISO 28000 (安全管理系统规范),实施定期的安全审核和危机响应训练,确保对潜在风险有迅速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强化与国际法律的对接,特别是关于跨境电商的法律法规,确保业务严格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标准。例如,针对数据保护和隐私,可以依照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来处理国际订单的客户信息,以提升法律合规性并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与协调,可有效提高应对跨境电商物流风险的能力。利用高科技手段,如区块链技术,可以增强物流过程的透明度,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从而降低欺诈和错误的风险。还可以建立全面的供应链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状态和位置,有效预防货物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保证物流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5. 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加大对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投入,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物流管理和国际贸易相关课程,同时为在职员工提供持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升行业整体素质。鼓励物流专业人才具备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了解全球物流发展趋势和国际最佳实践。此外,企业应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货代及相关领域经验的专家和学者,组织专题研讨,加强国际货运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升国内运输行业的专业水准。同时,大力推行货运和配送专业的专业培训,把高等教育作为最重要、经济的人才培训方式,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强化对国际运输行业人才的培养。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远洋海运集团及整个海运跨境电商物流行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也能确保行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需求。

5. 结论

本文细致分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风险挑战。海上丝路不仅是一条合作之路、开放之路、繁荣之路、共赢之路、绿色之路、廉洁之路,它也凝聚了各方共识,强调发展导向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和而不同”的包容性文化理念和互利共赢的经济原则,海上丝路策略强调基于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合作模式,使得中国与沿线国家能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发挥协同作用,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成果。

同时本文指出,为了克服海运跨境电商物流面临的挑战并充分利用其机遇,需要进一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技术创新,多元化服务,以及国际合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为沿线国家带来实际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在未来,海运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将继续是推动全球贸易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其成功实施将依赖于持续的创新、合作与共识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春园, 雷思友. 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省市的实证研究[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 41(6): 12-20+52.
[2] 左敏慧.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20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 人民日报, 2021-03-13(001).
[4] 苏明.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广东外贸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对外经贸实务, 2020(9): 93-96.
[5] 倪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网络空间结构与抗毁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州大学, 2023.
[6] 樊秀峰, 余姗. “海上丝绸之路”物流绩效及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3): 13-20.
[7] 廖蓁, 王明宇. 跨境电商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J]. 电子商务, 2014(2): 9-10.
[8] 唐红涛, 朱梦琦. 贸易距离与跨境电商: 文献综述和展望[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7(6): 23-35.
[9] 刘小军, 张滨.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物流的协作发展[J]. 中国流通经济, 2016, 30(5): 115-120.
[10] 张夏恒, 马天山. 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管理, 2015, 37(5): 51-54.
[11] 庞燕.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15, 29(10):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