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者口语语法偏误分析——以《非正式会谈》第八季第九期为例
The Analysis of Oral Grammatical Errors of Chinese Learners—Taking the Ninth Issue of the Eighth Season of Informal Talk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7575, PDF, HTML, XML, 下载: 7  浏览: 10 
作者: 熊秋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 南昌
关键词: 《非正式会谈》语法偏误分析Informal Talks Grammar Errors Analysis
摘要: 《非正式会谈》是一档文化访谈类节目,各国青年代表围坐在一起分享各个国家的趣闻轶事,聚焦当下年轻人关注的核心问题各抒己见。本文以《非正式会谈》第八季第九期为语料来源,分析各国青年话语中存在的语法偏误,发现各国青年的语法偏误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这四种。造成语法偏误的原因为母语负迁移、不明确目的语的语法规则以及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三点。此外,本文针对造成语法偏误的原因给出了建议,以期对未来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所启示。
Abstract: Informal Talks” is a cultural talk show, where youth representative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sit together to share anecdotes about various countries, focusing on the core issues that young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at the moment. Based on the ninth issue of the eighth season of Informal Tal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ammatical errors existing in the discourse of young people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finds that the grammatical errors of young people in various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omission, wrong addition, wrong substitution and wrong order. The causes of grammatical errors ar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 the unclear grammatical rul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factor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auses of grammatical errors, in order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futur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文章引用:熊秋娜. 汉语学习者口语语法偏误分析——以《非正式会谈》第八季第九期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7): 415-42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7575

1. 引言

《非正式会谈》第八季是由哔哩哔哩与湖北卫视出品的文化访谈类节目,本文选取的是于2023年12月28日播出的《非正式会谈》第八季第九期,共96分47秒的视频内容为语料,发现各国青年代表在口语表达中出现了多种语法偏误。偏误分析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们通常会运用偏误理论来探究造成语法偏误的原因,进而精确地找出避免此类偏误的有效策略。学术界关于语法偏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鲁健骥,鲁健骥将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种类型[1],所以本文将依据鲁健骥的偏误分类进行具体分析。然而国内目前对于语法偏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书面语偏误,针对口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尚不充分,以该节目为语料来源分析口语语法偏误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选取《非正式会谈》第八季第九期为口语语法偏误分析的语料,旨在通过分析该其节目中出现的口语语法偏误及产生偏误的原因,为未来的汉语语法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丰富汉语口语语法偏误的研究。本期节目由大左、杨迪、陈铭、陈超担任主席团成员,飞行嘉宾为史策。本期各国青年代表包括:尼日利亚代表钱多多、美国/意大利代表钟逸伦、乌克兰代表乔丽娅、德国代表发币、意大利代表阿雷、伊朗代表华波波、喀麦隆代表沙力、阿根廷/西班牙代表功必扬、挪威代表顾思达、日本代表一之濑以及线上连线的泰国代表天乐,共11位。各国青年代表在节目中所出现的口语语法偏误,下文将以其国籍代替,以便于分析造成口语语法偏误的原因。

2. 口语语法偏误分析

笔者对本期节目的内容中存在的口语语法偏误进行分类整理后得到遗漏偏误2例,误加偏误5例,误代偏误6例,错序偏误4例,其中数词出现偏误1例,关联词、名词、介词出现偏误各2例,助词、数量词出现偏误各3例,动词出现偏误4例,具体分析如下:

() 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1]笔者通过整理发现该期节目出现的遗漏偏误有关联词遗漏1例,名词遗漏1例。

1) 关联词遗漏

例1:*我一边在给他们描述我想要什么样子的,他们马上就给我弄。(尼日利亚12分07秒)

“一边……一边……”是并列复句的关联词,用于同主语的平列关系中,也有不是同主语的[2]。此例句中只有一个“一边”,遗漏了另一个“一边”。此外,“一边……一边……”的句式要求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而“马上”表示动作的迅速完成,更为恰当的表达是“我一边给他们描述我想要的样子,他们一边着手开始做。”

2) 名词遗漏

例2:*有一次真的我们学校的校长请我的爸爸妈妈。(伊朗15分34秒)

该例句中“请”某人来后面缺少成分,应为“请”某人来某地,结合说话语境,完整表述应为“有一次真的我们学校的校长请我的爸爸妈妈来学校。”

() 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或者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种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1]。笔者通过整理发现该期节目出现的误加偏误有助词误加2例和数量词误加3例。

1) 助词误加

例3:*我有很多中国病人,但是他没有华波波帅。(泰国48分25秒)

此例句中“很多的中国的病人”和“华波波的帅”中出现了“的”的误加,前面使用“我有很多中国病人”这一表述即可。“帅”在该例句中是名词,而句子中要表达的是“他没有华波波帅”这里的帅是形容词。恰当表述应为“我有很多中国病人,但是他(们)没有华波波帅。”

例4:*我发现我妈妈都买了泰国医生的药。(泰国58分59秒)

例句中“泰国的医生的药”,误加了此处第一个“的”,正确表述为“我发现我妈妈都买了泰国医生的药。”

2) 数量词误加

例5:*因为对我们意大利人来说,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悠久的一个时尚的一个时装的一个文化。(意大利12分33秒)

此例句“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悠久的一个时尚的一个时装的一个文化”中出现了四个“一个”,误加了三个“一个”。实际要表达的含义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悠久的时装文化。”即该表述可改为“因为对我们意大利人来说,有一个非常悠久的时装文化。”

例6:*因为牛仔裤,本身是一个很紧的一个裤子。(伊朗15分12秒)

“是一个很紧的一个裤子”使用不当,两个“一个”赘余,正确表述可以缩减为“因为牛仔裤本身是很紧的裤子。”

例7:*可是我其实有一个就是强行断掉这个焦虑的一个方法的是一个喝酒。(日本76分10秒)

例句中出现了三个“一个”,其中的两个“一个”赘余,可改为“可是我其实有一个强行断掉这个焦虑的方法,(那就)是喝酒。”

() 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造成的[1]。笔者通过整理发现该期节目出现的误代偏误有名词误代1例、动词误代2例、介词误代1例、助词误代1例以及关联词误代1例。

1) 名词误代

例8:*我这么亮色还找,找谁呀?(尼日利亚6分13秒)

此处例句中的“亮色”为名词误代。“这么”是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而“亮色”是名词,而该句中“这么”后面应该接着“亮”这一形容词。恰当表述为“我(穿得)这么亮还找,找谁呀?”

2) 动词误代

例9:*那个警察就过来,站在我们旁边,想听到我们在聊什么。(尼日利亚10分14秒)

在该例句中,“听到”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听”和“到”组成,其中“听”表示动作,“到”表示结果或状态。因此,“听到”后面应该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不是动词短语。所以要将“听到”改为“知道”,即将这句话改为“那个警察就过来,站在我们旁边,想知道我们在聊什么。”

例10:*钱多多穿成这样,就是过于突出了,可能有点解脱了那个集体。(挪威19分03秒)

此处例句的词语搭配不当,解脱指的是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脱离是指离开某种情况或环境;断绝某种关系。而例句要表达的含义是可能有点脱离了那个集体,不合群,所以应为脱离而不是解脱。正确表述为“钱多多穿成这样,就是过于突出了,可能有点脱离了那个集体。”

3) 介词误代

例11:*我觉得意大利人应该我们德国人学习。(德国14分29秒)

此例句中的介词使用不当,“从……学习”应改为“向……学习”。“向……学习”强调的是方向和目标,即把某个人或事物作为学习的榜样或目标,从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如例句中提到的德国人。相比之下,“从……学习”更强调学习的来源或途径,即从某个地方或某个途径获取知识和经验。所以更为恰当的表述为“我觉得意大利人应该向我们德国人学习。”

4) 助词误代

例12:*你就焦虑地等一个月。(美国/意大利56分36秒)

此处“等着”的用法不当。“着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用在动词后宾语的“了1”,用在持续性动词后面表示实现[3]。例句中你等(了)一个月是完成的动作,而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所以此处用“了”而不是“着”。正确表述为“你就焦虑地等了一个月。”

5) 关联词误代

例13:*我真的觉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一种对你自己本身的这个过程的忽略。(喀麦隆37分27秒)

此处关联词的用法不当,例句中为“既……既……”为关联词的错误使用。此例句要表达的意思是“某件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并且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也发生或完成”,应改为“既……又”的形式。即“我真的觉得,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是一种对你自己本身的这个过程的忽略。”

() 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1]。笔者通过整理发现该期节目出现的错序偏误有数词错序1例、动词错序2例、介词错序1例。

1) 数词错序

例14:*但是这个法律已经过了一百二十年。(美国/意大利7分50秒)

数词“多”用在表示数量的词语后面,表示超出前面的数量一点儿。在表示超过整十、整百、整千的岁/个/年/元/块时的正确语序为“数字 + 多 + 岁/个/年/元/块”,所以例句中“一百二十年多”为错误语序,正确语序应为“一百二十多年。”该例句的恰当表述为“但是这个法律已经过了一百二十多年。”

2) 动词错序

例15:*因为免疫系统没有锻炼。(德国66分59秒)

此例句中的“免疫系统没有锻炼”语序错误,锻炼的发出者一般为人,如“我没有锻炼(身体)”而非例句中的“免疫系统”,所以“免疫系统没有锻炼”语序错误,正确语序为“(我们)没有锻炼免疫系统。”

例16:*浪费了我当时感觉很多时间。(乌克兰85分48秒)

“感觉”是用来描述感觉或情感的词语,该例句中的“感觉”应放在句首更为恰当。“浪费了”后面应紧接着“很多时间”,故正确语序为“感觉我当时浪费了很多时间。”

3) 介词错序

例17:*鼓掌导演们。(尼日利亚12分18秒)

此处例句中“鼓掌给导演们”为错误语序,正确搭配为“给……鼓掌”,所以正确语序是“给导演们鼓掌。”

3. 偏误成因分析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者语法偏误产生的原因,刘珣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造成的[4]。但由于本文的语料来源于节目,所以无法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分析对偏误造成的影响。结合具体的语料分析,笔者发现非正式会谈嘉宾产生的语法偏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 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汉语学习者语法偏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语言的负向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5]。美国/意大利代表说的是:“但是这个法律已经过了一百二十年”。英文的语序是But this law has been passed for more than 120 years。一百二十年在英文里是一个整体,不会拆分开来。“多”的含义用more than表示,放在120 years的前面。所以这位代表说的是“一百二十年多”而不是“一百二十多年”,与中文在表示超过整十、整百、整千的岁/个/年/元/块时的语序“数字 + 多 + 岁/个/年/元/块”不同。

() 不明确目的语的语法规则

在关联词中,有一些搭配是必须两两出现的,不可随意更换搭配。喀麦隆代表说的是:“我真的觉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一种对你自己本身的这个过程的忽略”。但是“既”是一个副词,用于表示某件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后面不需要再接“既”。这个例句要表达的意思是“某件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并且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也发生或完成”,可以使用“既……又……”的句式。这位代表不明确这一语法规则,所以产生了错句。

() 情感因素的影响

各国青年代表在录制该节目时,思考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提案”环节。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构思好每一句话,往往是大概有个框架,想到哪里说哪里。所以会出现很多“就是”、“真的”这种插入语,表示说话人正在思考或组织语言,像英文中的like和you know一样。同样也会出现很多语序偏误,比如乌克兰代表说的:“浪费了我当时感觉很多时间”。此外,非正式会谈作为一档文化访谈类节目,各位青年代表以自己国家的身份加入这次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难免会产生心里负担,从而出现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语法教学建议

笔者在此针对语料中的口语语法偏误提出教学建议,以期能对今后的语法教学有所启发。

首先,针对母语负迁移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减少母语对于目的语——汉语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差异,如文中分析的:超过120年在汉语中的表述方式为一百二十多年,而在英文语序中可以是一百二十年多,一百二十年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找出类似的由母语负迁移所导致的偏误,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从而减少这类偏误的出现。

其次,要解决不明确目的语语法规则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地学习目的语的语法规则,掌握基本的句法、词法、时态、语态等方面的知识。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针对上述各2例关联词和介词的偏误,各3例的助词和数量词的偏误,4例动词偏误多练习关联词、介词、助词、数量词的用法以及正确表述来改善出现偏误的现象。

最后,针对情感因素影响表达的准确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来改善。大量的刻意练习有助于形成习惯,使学生在各种情绪状态下都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尝试模拟不同情绪下的语言表达场景,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可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练习不同话题,有利于学生使用更准确以及精简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结论

综上可见,《非正式会谈》第八季第九期中各国青年代表们的口语语法偏误类型多样,从偏误类型上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这四种偏误类型均有涉及。遗憾的是,由于笔者的汉语知识和经验尚有所欠缺且本文只选取了《非正式会谈》第八季第九期为语料,有总结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不够准确、提出的建议可行性不强等不足之处。笔者会持续关注上述不足之处,希望有机会能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1): 49-64.
[2] 程家璇, 罗姝芳. 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边VP1, 一边VP2”结构分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2(1): 98-105.
[3] 房玉清. 动态助词“了” “着” “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 汉语学习, 1992(1): 14-20.
[4]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5] 王建勤.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