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内卷化”、“内卷”、“卷”之间的趋简性
Trying to Analyze the Simplification among “Involution”, “Neijuan”, “Juan”
DOI: 10.12677/ml.2024.127573, PDF, HTML, XML, 下载: 3  浏览: 7 
作者: 彭 啸: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苏锦宇:武汉市江夏区实验小学体育馆校区,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内卷化内卷网络用语Involution Neijuan Juan Network Language
摘要: “内卷”作为当下的热门网络用语,源于“内卷化”这一科学术语,在高频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卷”这一简化形式。本文尝试描述“内卷化”、“内卷”、“卷”的语功能法、语义特征、语用情况,比较它们内部之间的异同,进而分析三者逐渐趋简的原因。
Abstract: As a popular Internet term, “Neijuan” comes from the scientific term “involution”, and the simplified form of “Juan” has appeared in the long-term high-frequency us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scribe the functional methods, seman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situations of “involution”, “Neijuan” and “Juan”,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gradual simplification of the three.
文章引用:彭啸, 苏锦宇. 试析“内卷化”、“内卷”、“卷”之间的趋简性[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7): 400-40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7573

1. 引言

“内卷化”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英文为involution。牛津字典对其解释为:the process of involving or complicating, or state of being involved or complicated。译为复杂、纠缠不清。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用于农业经济的概括,1963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他观察到爪哇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但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而是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爪哇农业几百年停滞不前[1]。格尔茨的著作是黄宗智的思想来源,黄宗智将“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社会的分析,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与《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两本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书中,指出了过去几个世纪中国农村存在着农业内卷化。尽管黄宗智对“内卷化”的定义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刘世定、邱泽奇的《“内卷化”概念辨析》[2]和郭继强的《内卷化概念新理解》[3]都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总的来说,“内卷化”的“意指”可归纳为:社会文化的停滞状态,经济效益的递减,(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困境,制度与体制的逐步失效与失控,以及潜规则的盛行等。印度裔美国学者杜赞奇将“内卷化”研究推进到社会结构层面,提出“国家政权内卷化”,后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内卷化”最早在2000年被黄宗智引入到国内:农业内卷化。2020年“内卷”出现在《咬文嚼字》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中。这一本属于社会学术语的词,从社会学到经济学,从新闻媒体到各行各业,被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使用。本文选取的语料均来自各大新闻媒体、社交软件和语料库,例如:

(1) 招商引资全面内卷化,都是省级一把手甚至局座亲自拉单——新浪微博

(2) 教育要切实避免“内卷化”——中工网评

(3) 警惕基层工作“内卷化”——中国江苏网

“内卷化”进入大众的视野之后,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处于教育领域的学生群体。在高频的使用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更简化的语言形式:“内卷”、“卷”。三者的意义,从最开始指某一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停滞不前,再到在某一行业领域或职业群体之间内部竞争。语言形式出现了变化,语法功能与语义特征也存在差异。下文尝试描述这三种语言形式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情况,对比三者之间的异同,进而讨论这三种语言形式趋于简化的原因。

2. 语法功能表现

2.1. “内卷化”的语法功能

根据郭潮(1982) [4],左俊宏、张岳(1987) [5],周刚(1991) [6],张云秋(2002) [7]等学者对“化”尾词的研究,可以确定:带后缀“化”的词,根据它的主要语法特征把它看为动词,这是大家公认的。“内卷化”在使用中具有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的句法功能。哪一个语法功能要强一些,我们可以参考张云秋的《“化”尾动词功能弱化的等级序列》对“内卷化”进行分析。赵秋云的文章中呈现的是“化”尾动词,从动词性向名词性功能方向的等级性弱化。其中动词性最强的是“形容词 + 化”,最弱的是“名词 + 化”。张秋云对这四类“化”尾动词进行了语法功能的描述:X化1,① 能带宾语;② 不受程度副词修饰。X化2,① 不能带宾语,绝大部分能在“把”字句或“被”字句中做谓语,或者在简单主谓结构中做谓语;② 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X化3,① 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② 一般不能单独做谓语,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作谓语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受副词修饰后可在简单主谓结构中做谓语。X化4,只有受“已经”,“刚刚”等极个别副词修饰后才能在简单主谓结构中做谓语,但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内卷化”属于“动词 + 化”处于表中X化2的位置。其语法特点为:① 不能带宾语;② 不能在“被”字句中做谓语(出现在“被”字句中做谓语的语料极少,缺乏普遍性,在此忽略不计);③ 在简单主谓句中做谓语,如(4);④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并充当谓语,如(5) (6)。

(4) 杨东平:教育内卷化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腾讯网

(5) 现在教育实在太内卷化了。——新浪微博

(6) 现在孩子的教育确实过于内卷化。——新浪微博

(7) 杜赞奇的“权力的文化网络”、黄宗智的“农业内卷化”、华尔德的“新传统主义”等不胜枚举。——科技文献

(8) 商业是否一定引起“内卷化”。——人民日报1999

(9) 也有学者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提出“内卷化”现象在英国也曾出现。——人民日报1999

(10) 由此造成的内卷化(involution)甚至内部破裂(implosfon)实际上是参与更大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一种结果——白银资本19961

我们发现“内卷化”的语法特点符合X化2中的不能带宾语和X化3的能受程度副词修饰。那么“内卷化”就同时具备X化2和X化3的部分语法特点,介于X化2和X化3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内卷化”最初出现于科技语体,指某个行业领域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如(7) (8) (9) (10)。我们可以看到“内卷化”在这些例句中都具有名词性功能,这说明科技、新闻语体中“内卷化”的使用,仍延续着英语的名词词性。“内卷化”虽借自英语,但构词成分是汉语语素,这使得在使用中自然地具有动词性功能。“内卷化”融入到汉语中,成为“化”尾动词的一员,兼有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三种语法功能。因最初保留了英语的名词词性,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形成“化”尾动词,因此“内卷化”语法功能主要介于名词性与动词性功能之间。

2.2. “内卷”的语法功能

从构词的角度来看,“内卷”的语素“内”和“卷”与“involution”中的词根“in”和“volut”相对应。由此可见,“内卷”不仅是意译词,还是一个仿译词;不仅把“involution”的意义用汉语语素翻译过来,而且把其内部构成形式也移植过来了。它是一个典型的状中型复合词。其语法功能为:① 不能带宾语;② 在“被”字句中作谓语。如(11) (12);③ 在简单主谓句中做谓语。如(13);④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并充当谓语。如(14) (15);⑤ 能加能愿动词,并充当谓语。如(16) (17)。第②受到“内卷”词义的影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内卷”这一行为或现象往往是人们不希望遇见和发生的,“被”字句的使用环境正好与该语义相匹配。人们心理上潜在地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发生,在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 能愿动词的使用形式居多。如(17)。

(11) 你被内卷了吗?——百度

(12) 仿制药遭集采暴击创新药被内卷。——新浪财经

(13) 半导体行业内卷,越来越离谱!——百家号

(14) 现在大学生太内卷了怎么办?——知乎

(15) 残酷现实:极度内卷——新浪微博

(16) 为什么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内卷?——知乎

(17) 在这个时代,建议不要内卷!——小红书

2.3. “卷”的语法功能

“卷1”和汉语中固有的“卷2”是存在区别和联系的。为了方便论述,我们把“内卷化”的简化形式“卷”称为“卷1”,汉语中固有的“卷”称为“卷2”。卷1在语音和字形上与卷2一致但意义之间没有联系,可以说它们是一组同音词。“卷1”的意义是英语“involution”中借来的,“卷2”的意义来自于汉语本身。卷1的语法功能:① 能带宾语,如(18) (19);② 在“被”字句和“把”字句中作谓语,如(20) (21);③ 在简单主谓句中做谓语。如(22);④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并充当谓语,如(23) (24);⑤ 能加能愿动词,并充当谓语,如(25) (26);⑥ 能带结果补语,一般指不好结果,如“死”、“哭”,如(27) (28) (29)。

(18) 我在看书,老苗在旁边疯狂刷手机,这是他第一次不乱卷我。——新浪微博

(19) 亚洲学生卷成绩——新浪微博

(20) 废寝忘食地看书,把室友卷了一把。——新浪微博

(21) 我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可我现在感到自己要被卷死了。——知乎

(22) “你卷我、我卷你”三大运营商到底是怎样卷起来的?——百家号

(23) 都说农学考研非常卷,是这样吗?——小红书

(24) 为什么感觉2022考研那么卷?——知乎

(25) 职场中到底应不应该卷?——知乎

(26) 不要卷了,每个人都不同。——小红书

(27) 卷死你们——知乎

(28) 如何看待“宁愿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同学”——知乎

(29) 被高考1291万大军卷哭?——新浪微博

2.4. 小结

从语法功能上来看,“内卷化”、“内卷”和“卷”,是从名词性向动词性功能方向的等级性强化。“卷”动词性等级最强,“内卷”次之,“内卷化”的最弱。主要表现在“内卷化”、“内卷”不能带宾语,“卷”可以带宾语;“内卷化”不能前加“被”字构成被字句,“内卷”可以但情况不多,“卷”也可以,使用很频繁。“内卷化”很少前加能愿动词,“内卷”经常前加能愿动词,“卷”不仅可以加能愿动词,而且后面可带结果补语。

3. 语义特征分析

“内卷化”指某一行业因外界因素发展受限而停滞不前。“内卷”既可以指某一行业因外界因素发展受限而停滞不前,也可以指某一个行业或者职业群体的内部竞争。某一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就会出现内部的精细化、复杂化,也就是出现不断地内部竞争。“内卷”的第二个义项其实就是第一个义项的引申。如:

(30) 发展还是内卷?——科技文献

(31) 大学生的“内卷”是竞争还是内耗?——中国青年报

“内卷化”和“内卷”都是不及物动词,它们的主语既可以是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动作的承受者,同时承担施事和受事两种语义角色。如(5) (13)的例句。“内卷化”的主语由某一行业领域充当,如:教育、农业等。“内卷”的主语由某一行业领域或职业群体充当,如:学生。“内卷”处于词义的引申阶段,它既保留了基本义:事物发展停滞不前,也包含引申意义:事物发展停滞所带来的内部竞争。“卷”直接继承了引申的含义,不再保留其原始意义。“卷”的句式中,施事由某个体充当,其受事可以是某个竞争对手或者指竞争的领域,见(19) (20)。

从感情色彩上来看,“内卷化”多出现在科技论文中,客观地描述某一现象,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如(33)。“内卷”既出现在新闻、科技语体中,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大众使用。如:(34),基本义在新闻、科技语体中呈中性,引申义在日常口语中呈贬意,具体根据使用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而“卷”在日常口语中使用引申义,往往预示着有负面的、不好的结果,具有贬义色彩。具体表现在结果补语由“死、哭”等动词充当,如(32) (35)。

(32) 大一变大四,专业分类卷哭大学生——知乎

(33) 《乡村治理领域中的“内卷化”问题省思》——知网,李祖佩

(34) 如何看待“内卷”不该是一道人生难题——北京青年报。

(35) 一个56岁的“努力家”被卷死了——澎湃新闻

(36) 成都已经卷成这样了,还有人在向往它的躺平?——虎嗅

综上所述,“内卷化”、“内卷”和“卷”的义素分析如下:

内卷化:【−内部竞争;+发展停滞不前;+书面语;感情色彩:中性;】

内卷:【±内部竞争;±发展停滞不前;±书面语;感情色彩:中性、贬义;】

卷:【+内部竞争:−发展停滞不前;−书面语;感情色彩:贬义;】

从以上义素分析来看,“内卷化”和“卷”之间语义关系为:前者是基本义;后者为引申义,“内卷”处于它们之间,兼具基本义和引申义。义素的分析可说明三种语言形式是词义从扩大再到缩小的过程,语体从书面语向口语发展的过程,感情色彩由中性向贬义发展的过程。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与使用范围的扩大以及社会快速发展有关。

4. 语用情况

语用部分主要讨论同一社会团体中的口语使用的“内卷”和“卷”。同一社会团体中的人们,彼此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竞争关系或利益冲突,因此“内卷”、“卷”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

4.1. 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共同预设

交际双方的共同预设有三点:① 交际双方都理解“内卷”、“卷”的隐含意义,也就是不从汉语的字面意义理解。否则交际双方无法达到交谈的目的。② 交际双方要处于同一职业领域,否则二者之间不存在出现内部竞争的条件。③ 交际双方对事件产生的结果,整体判断是一致的。例如:当甲正在做的某件事可能会产生使甲优于乙并置乙于不利处境的结果,并且甲乙双方都认同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心照不宣地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下使用“内卷”或“卷”,双方拥有共同的心理预设。倘若当甲正在做的某件可能会产生使甲优于乙并置乙于不利处境的结果,但甲乙双方有一方不认为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双方的心理上未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下使用“内卷”或“卷”,甲乙双方无法在这一语言环境中拥有共同的心理预设,无法继续该话题的交流。

4.2. 违背合作原则,以遵循礼貌原则

“内卷”一词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缺乏前面的预设①,就字面意义去理解的话,受话者会认为交际信息晦涩、模糊。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避免晦涩。同一社会团体内,为何说话者宁愿冒着受话者无法理解话语含义的风险,也不愿意直接表达心中的想法呢?因为要遵循礼貌原则。例如:

甲乙都是学生,甲正准备去学习

乙:卷起来了!(天天就知道搞学习!)

括号里的内容是乙内心的真实独白,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是不愿意让甲听见的话语。

甲的行为会使甲优于乙并置乙于不利地位,乙不愿意这样的情况发生或者说这样的事情发生让乙感觉不快,如果乙直抒胸襟,就会使甲受损,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因此,含蓄、委婉的表达既能够遵循得体准则,同时也能够让受话者明白说话者想要表达的隐含意义。受话者会对说话者给予行为或语言上的反馈,彼此心照不宣,但不伤和气。“内卷”、“卷”之所以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交际时它特有的语用功能。与“内卷”、“卷”具有相同语用功能的话语有很多,但“内卷”、“卷”一定是语言形式最简便、最经济的。

5. 趋简性原因分析

5.1. “内卷化”到“内卷”的趋简原因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8]中:X化的词语有148个,其中三音节“化”尾的词有34个。三音节“化”尾词中词性是动词的有33个,词根主要以名词和形容词为主,词根为动词只有一个:“合作化”。郭潮《“化”尾动词的语法特点》:由于“化”尾极易与名词性和形容词性词素结合,所以“化”尾动词中,含有名词性、形容词性词根的最多。像“内卷化”:动词 + 化,这样的结构是极少数的。当我们用汉语翻译英语“involution”时,用“内”对应词根“in”;“卷”对应词根“volute”。“内卷”的语素顺序对应“involution”的词根顺序。但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英语的名词词性我们无法体现,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汉字总体上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关系[9]。所以“内卷”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保留英文中的名词性功能,在汉语义素的影响下具有较强的动词性功能。从“内卷化”到“内卷”的趋简原因主要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有以下2个重要条件:① “化”尾动词大多都是出自科学领域,如:“白热化”来自物理学、“边缘化”来自社会学。一旦脱离科技语体的使用,“内卷化”这样专业性的表达就显得冗余;② “内卷”与“内卷化”都兼有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功能,且语法功能基本一致。用“内卷”替代“内卷化”丝毫不影响语言表达,反而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使用和表达的范围。

5.2. “内卷”到“卷”的趋简原因分析

5.2.1.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从语义上来看。《说文》:卷,厀曲也[10]。指膝盖弯曲,后泛指事物弯曲。《现代汉语词典》中“卷”释义①:指把东西弯转成圆筒形。“卷”的动作只要发生,那一定都是某一事物向内弯曲,如果我们说事物向外弯曲,我们只要换个角度观察,依旧是向内弯曲,“卷”中已经隐含“向内”的意思。郭海洋《说“内卷”》:“卷”在指具体动作时本身就是一个向内弯曲的动作,“卷”本身即含有“内”这一语素[11]。邢福义(1997):表达同样一种语义蕴含,尽管全量形式和简化形式都可以采用!但说起话来人们更多地选择简化形式[12]。因此,人们倾向于选择简化形式“卷”。

5.2.2. 方言的耦合

另一个原因,就是方言的耦合使“卷”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华方言词典》:“卷”有骂、训斥的含义[13]。《北京土语辞典》:“卷”指恶语骂人[14]。裴雅琳(2012)也记录到“卷”作骂人[15]。李小平(2020):卷(啳),表示詈骂义[16]。如下:

(37) 叫我把他好一顿卷。——《新华方言词典》

(38) 刚一进家门,就让老头给卷出来。刘家大儿子连骂带卷,大闹一顿,他媳妇一声也不吭。——《北京土语辞典》

(39) 乃不听说,又教妈的好好地卷(啳)打咾一顿。(他不听话,又让他妈狠狠地骂了一顿)。——李小平

(40) 不敢卷(啳)人嚜,再卷(啳)人咾操心蜂儿蜇你的嘴着。(不敢骂人嘛,再骂人小心蜂蜇你的嘴)。——李小平

(41) 要是我认识的哪个男的穿个大毛毛领衣服加紧腿裤手还拎个包,我能卷死他!以为自己是李敏浩啊尼玛走道还扭腚!——微博

(42) 给外公外婆上过香之后,决定不能睡觉了,除夕睡懒觉会被麻麻卷死的。——微博2

为了方便论述,我们把“内卷”的“卷”用卷1表示;现代汉语中的“卷”用卷2表示;汉语方言中指训斥、骂人的“卷”用卷3表示。根据大量的方言材料,“卷3”的语法功能为:① 能带宾语。如(40);② 在“被”字句和“把”字句中作谓语。如(37) (42);③ 在简单主谓句中做谓语;④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⑤ 能加能愿动词,并充当谓语。如(40) (41);⑥ 能带结果补语。如(41) (42);

我们发现“卷1”与“卷3”在句法功能上大体是一致的,区别就在于“卷1”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卷3”则不可以。“卷1”和“卷3”都具有动词性功能,但“卷3”不具备形容词性功能。具体表现在“卷1”可充当定语修饰中心语,如:“如何在内卷浪潮中独立潮头,成为卷王?——澎湃新闻”中的“卷王”。而“卷3”不可以。

从义素分析来看:

“卷1”:【+竞争;+贬义;+口语】

“卷3”:【+骂人;+贬义;+口语】

“卷1”与“卷3”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是一致的。除此之外,语言形式相同,句法功能上几乎完全重合。这对“内卷”到“卷”的形式上的简化,提供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为“卷1”在方言区的扩散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加上日常社交信息在网络媒介中快速的传递,很快就进入大众的视野当中。现代汉语以前没有与“卷1”意义相对应的词汇,但有“卷3”意义对应“骂”的方言词汇。这使得方言地区的人们在使用“卷1”时不会觉得不适应,反而增加了“卷”这一语音形式所蕴含的意义,这也进一步推动着人们去使用“卷1”。方言的耦合,为方言区的人们接受并使用“卷1”创造了条件;语用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卷1”的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卷1”很快进入大众视野。

5.3. 结束语

“内卷化”、“内卷”和“卷”之间的趋简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词义的演变、语用功能的特殊性、方言的耦合、不同语体使用的频率和范围等等。既有汉语自身的特点作主导作用,也有方言和网络媒介作促进作用。近年来,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在学生群体中蔓延,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同学或者室友只要去学习,就称之以“内卷”或“卷”,学习不再是光明正大,而是偷偷摸摸;学习不再是受人赞誉,而是遭人鄙夷。那些消极颓废、不思进取的心理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内卷”、“卷”的大肆流行。同学之间不再是齐头并进,而是集体“躺平”。“内卷”、“卷”成为了那些不思进取、追求“躺平”之人的口头语和挡箭牌。一种语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心理现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既要反对“过度内卷”的这种自我消耗的竞争方式,也要抵制“见人说卷”的这种“躺平”思想。语言的使用对象是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一定反映着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心理现状,语言是瞭望社会发展的一扇大门。

NOTES

1(7) (8) (9) (10)来自于BCC语料库。

2(41) (42)来自于BCC语料库。

参考文献

[1] Geertz, C. (1963)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 刘世定, 邱泽奇. “内卷化”概念辨析[J]. 社会学研究, 2004(5): 96-110.
[3] 郭继强. “内卷化”概念新理解[J]. 社会学研究, 2007, 22(3): 194-208.
[4] 郭潮. “化”尾动词的语法特点[J]. 汉语学习, 1982(3): 32-37.
[5] 左俊宏, 张岳. “化”尾动词试论[J]. 江西教育学院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3): 77-80, 76.
[6] 周刚. 也议带后缀“化”的词[J]. 汉语学习, 1991(6): 12-15.
[7] 张云秋. “化”尾动词功能弱化的等级序列[J]. 中国语文, 2002(1): 50-54.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9.
[9] 徐通锵. 语言论[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0]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11] 郭海洋. 说“内卷” [J]. 语文建设, 2020(24): 69-71.
[12] 邢福义. 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J]. 世界汉语教学, 1997(3): 3-8.
[13] 熊正辉, 张振兴, 沈明. 新华方言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14] 徐世荣. 北京土语辞典[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0.
[15] 裴雅琳. 临汾市尧都区城郊河东方言词汇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 2012.
[16] 李小平. 山西晋语临县方言中古阳声韵舒入两读字例析[J]. 语文研究, 2020(3): 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