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瑶民歌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融合——以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为例
Integrating Bunun Yao Folk Music Elements into Modern Music Education—A Case Study in Vocational College Music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4.1471249, PDF, HTML, XML, 下载: 3  浏览: 7 
作者: 蓝俊乘: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泰国 曼谷
关键词: 布努瑶民歌现代音乐教育职业院校Bunun Yao Folk Songs Modern Music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摘要: 本文探讨了将布努瑶民歌音乐融入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建议。通过详细介绍布努瑶民歌的艺术特点和教育潜力,文中强调了这种音乐形式在增强学生对音乐多样性和文化尊重理解方面的价值。同时,指出了资源稀缺、教育体系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包括资源整合、教师培训、跨学科融合等解决策略,以有效融入布努瑶民歌音乐,并促进其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融合。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tegrating Bunun Yao folk music into vocational college music teaching. By detail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Bunun Yao folk songs,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this music form in enhanc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usical diversity and cultural respect. It points out issues such as scarce resources and the lack of an educational system, and proposes solutions includ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promote the incorporation of Bunun Yao folk music into modern music education.
文章引用:蓝俊乘. 布努瑶民歌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融合——以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7): 887-89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249

1. 引言

布努瑶民歌音乐,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特有的传唱形式深刻反映了广西人民淳朴的生活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民族艺术形式的传承逐渐式微,同时外来西方音乐却在课堂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并重视如何将布努瑶民歌音乐这一民族瑰宝有效融入音乐课堂之中,以期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财富。

2. 布努瑶民歌音乐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2.1. 布努瑶民歌音乐的历史渊源

布努瑶民歌音乐,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布努瑶族人民的传统音乐形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数百年前。布努瑶族,作为壮族的一个分支,主要聚居在广西的北部山区,其音乐文化深受周边多元文化的熏陶,包括汉族、壮族等民族的文化影响。布努瑶民歌历来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得以延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作、节庆、婚丧等场合,这些民歌常常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传递着布努瑶族人民的情感与智慧这种音乐表达形式从其原始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演变,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在文化认同和传承方面[1]。布努瑶族的音乐历史深深扎根于其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之中。其社会结构和精神信仰,特别是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祖先的敬畏,为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当代社会中,布努瑶民歌音乐的演变显示出了文化适应性和变革。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速,这种传统音乐形式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其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例如,布努瑶民歌可能通过现代音乐工具和平台被重新解读和呈现,使其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听众群体。同时,这种音乐的当代演绎也帮助促进了对布努瑶文化的全新认知和尊重[2]。此外,布努瑶民歌音乐在当代社会的演变也反映了文化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张力。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原生态成为一项挑战。学者们和文化工作者需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和区域活动保持布努瑶民歌的活力,同时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总之,布努瑶民歌音乐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演变和影响,是理解这一族群文化动态的重要视角。

2.2. 布努瑶民歌音乐的表现形式

布努瑶民歌音乐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多元,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叙事歌,这类歌曲以生动的故事叙述为载体,传承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歌词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复杂,既有史诗般的神话传说,也有具体详尽的历史事件描绘,充分展现了布努瑶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工作歌,此类歌曲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和节奏感著称,旨在协调劳动节奏,提升工作效率。其旋律通常重复且富有韵律,能够有效地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与热情。庆典歌,此类歌曲洋溢着欢快的节奏和乐观向上的歌词内容,是庆祝收获、婚礼、重要节日等喜庆场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庆典歌,人们共同分享喜悦,彰显社区的团结与和谐。哀悼歌,其节奏沉稳,旋律低沉哀伤,歌词内容充满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在布努瑶社区中,哀悼歌是表达共同哀悼情感、缅怀逝者的重要方式。上述几种表现形式仅为布努瑶民歌音乐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还存在着众多其他丰富的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布努瑶民歌音乐绚烂多彩的艺术世界。

2.3. 布努瑶民歌音乐的艺术特点

布努瑶民歌音乐具有以下独特的艺术特点:即兴性,许多布努瑶民歌在演唱时具有高度的即兴性,表演者会根据具体情境和听众的反应即时创作或修改歌词。多声部和声,布努瑶民歌在演唱时经常使用多声部的和声技巧,这在中国民族音乐中较为少见,显示了其音乐的复杂性和深度。情感表达,歌曲内容丰富,情感表达直接而深刻,能够反映布努瑶人的日常生活、情感状态和对自然环境的感受。节奏与旋律的多样性,布努瑶民歌在节奏和旋律上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旋律通常自由流畅,节奏则根据歌曲的功能和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些特点使得布努瑶民歌不仅是音乐表达,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传递媒介,深受布努瑶族人民的喜爱,并逐渐受到现代音乐教育界的关注[3]。通过将这些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教育,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对音乐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

3. 布努瑶民歌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将布努瑶民歌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体系,此举具有多重显著的重要性和深远益处。将布努瑶民歌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这种融合有助于提升音乐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学生打开了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文化的窗口。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强调了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并通过音乐教育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尊重。实践上,通过结合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布努瑶民歌的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深化他们对音乐在社会和文化中角色的理解。

一,文化多样性与传承。布努瑶民歌音乐作为一种携带着丰富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其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多样性的理解。这种音乐的教学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认同和民族传统的传承。通过学习布努瑶的音乐,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二,音乐技能与表达的拓展。布努瑶民歌音乐的独特节奏、旋律和和声技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不同音乐风格的机会。这种多声部和声和即兴创作的能力,尤其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表达力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适应性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布努瑶民歌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直接性和深刻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索和表达自身情感,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和同理心大有裨益。同时,这种音乐中常见的社区和集体主义主题,可以教育学生理解和实践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意识。

四,创新与跨学科学习。将布努瑶民歌音乐融入现代音乐教学,不仅限于音乐本身的学习。它还可以与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布努瑶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加深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兴趣。

综上所述,布努瑶民歌音乐的融入可以丰富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文化认同、艺术感知等多方面具有积极影响[5]

4. 布努瑶民歌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现存问题

第一,资源和资料的稀缺。布努瑶民歌音乐作为一种较少被主流文化关注的民族音乐形式,其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料相对稀缺。很多歌曲和乐谱未被系统地记录或出版,这使得在高校音乐课程中引入这类音乐时,教师和学生很难获取完整的学习材料。

第二,教育体系的适应性。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多侧重西方音乐理论和实践,对布努瑶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教学尚不充分。这可能导致教育者在融入这种音乐时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从而影响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第三,教师专业培训的缺乏。由于布努瑶民歌音乐的特殊性和地域性,高校中缺乏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或者缺乏对布努瑶文化深入的理解,可能难以准确传达这种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第四,学生接受度和兴趣的挑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背景多样,可能对布努瑶民歌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形式感到不熟悉或不易接受。如果课程设计和介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第五,文化理解的难度。布努瑶民歌音乐深植于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要完全理解和欣赏其深层意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如果缺乏这样的背景知识,学生可能难以充分理解和体会这种音乐的独特之处。

第六,融入现代教育的挑战。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保持音乐的原始特色同时又不失现代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种平衡的实现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的支持。

5. 布努瑶民歌音乐融入职业院校音乐解决的方法

第一,资源的收集与整合。首先,需要对布努瑶民歌音乐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理。这包括田野调查,从布努瑶族社区直接收集民歌、乐器演奏方法和相关文化故事。此外,应与博物馆、文化保护机构和已有的学术研究合作,整合现有的音乐录音、文献和乐谱资源。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且易于访问的布努瑶民歌教学数据库。

第二,教师的培训与发展。为确保教学的质量和传统的准确传递,必须对音乐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这包括布努瑶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以及传统演唱和乐器演奏技巧的培训。可以通过短期工作坊、在职培训以及与民族音乐专家的合作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第三,课程设计与实施。设计具有包容性和互动性的课程是关键。课程设计应结合布努瑶民歌的艺术特性和教育目标,融合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创作活动。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布努瑶民歌的历史和理论,同时开设工作坊让学生亲自学习民歌的演唱和传统乐器演奏。

第四,跨学科融合。将布努瑶民歌音乐融入到更广泛的学科教学中,如教育学、历史学和民俗文化研究,以增强学生对这种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此外,可以通过现代音乐技术,如音频编辑和音乐制作软件,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创作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式。

6. 结语

本文探讨了布努瑶民歌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在职业院校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融入这些传统音乐元素,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面对资源稀缺与体系适应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包括资源整合、教师培训、以及跨学科融合在内的多项策略,为现代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持续推动这一融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廖红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广东连南瑶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16(4): 33-38.
[2] 赵秀芬. 浅谈瑶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J]. 黄河之声, 2019(18): 57-58.
[3] 陈鹏. 瑶族民间音乐进高校的若干问题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25-128.
[4] 赖沙颖. 浅谈高职艺术课堂与广西瑶族音乐的融合与传承[J]. 北方音乐, 2019, 39(13): 34, 36.
[5] 刘晓芬. 瑶族音乐走进高职高专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5):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