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的创新研究
Innovative Research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DOI: 10.12677/ces.2024.127466, PDF, HTML, XML, 下载: 6  浏览: 10 
作者: 朱立倩: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青海 西宁;于抒鑫*: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青海 西宁
关键词: 语文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创新Chinese Educati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摘要: 在全球化和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教育系统正面临深刻变革,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提升文化认同感。随着数字化教育的兴起,传统文化知识和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成了语文教学教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 Driven by the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is undergoing profound transformations, particularly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Nevertheles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ducation holds immense potential in foster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crucial for developing sound values and enhancing cultural identit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knowledge and modern teaching tools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to be addressed in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文章引用:朱立倩, 于抒鑫.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的创新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7): 308-31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7466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使其既传承经典又与时俱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应用,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传统文化教学至关重要

教育部文件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提到要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1]

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认同感

教育部文件中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要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凸显了传统文化教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通过诗词歌赋等经典载体,使得语文教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延续了历史文脉,更强化了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得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2]

2) 提升人文关怀与道德修养,培养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古代文学、哲学和历史等经典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道德修养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这些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哲理思想等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不仅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全面素养的青少年而努力。

3.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然而,尽管倡导的声音强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仍然有所欠缺。他们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对古诗文表面的解释和翻译上,而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3]

3.1. 技术整合教学应用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上,技术整合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尽管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将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多媒体资源等整合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但整体来看,这种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

首先,许多教师对于新兴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还不够熟练。他们可能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工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效果。这导致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技术设备和资源的不足也限制了技术整合的广泛实施。在一些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购买和维护这些技术设备。这使得技术整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实施变得困难。

3.2. 实践体验与互动式教学的现状

实践体验和互动式教学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实施情况参差不齐。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参观传统工艺展示、实地考察历史遗迹等方式,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仍有许多地方缺乏这样的机会和资源。由于资金、时间和组织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学校可能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体验机会。这导致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了解传统文化,缺乏亲身体验和感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还可能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3. 教师角色转变的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角色也在逐渐转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正如杨海波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4]中指出的那样,将传统文化教学仅限于文学领域,忽略了其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缺乏广度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3.4. 教材更新与调整的现状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但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教材的更新与调整相对滞后。许多教材仍然沿用传统的编写方式和内容,缺乏与现代社会和学生需求的紧密联系。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和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首先,一些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存在局限性。它们可能过于注重历史性和传统性,而忽视了现代性和实用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其次,一些教材的呈现方式也比较单一。它们可能主要依赖于文字和图片来传达信息,缺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支持。这种呈现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能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因此,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更新与调整工作。通过引入新的编写方式和内容,以及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使教材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 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的创新

4.1. 技术整合教学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创新可以通过技术整合教学来实现。这种创新不仅提供了更互动、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还能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

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环境和历史场景,例如漫游古代建筑、观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AR技术则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现实场景中,比如使用AR应用观看传统戏曲演出或者欣赏古代艺术品。这些技术让学生以更直观、更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以《红楼梦》为例,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漫游《红楼梦》所描绘的古代建筑群。他们可以在虚拟场景中探索大观园的布局、园林景致,甚至可以与小说中的人物互动,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氛围和社会环境。这种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说中所描述的文化背景,使小说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另一方面,利用VR增强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赏《红楼梦》中所涉及的传统戏曲演出。通过AR应用,学生可以在现实场景中欣赏到戏曲演员的表演,仿佛演出就在课室里进行一般[5]。这样的实时观赏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学艺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学生以更直观、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更全面地体验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

4.2. 实践体验与互动式教学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体验传统文化,教育者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举办文化活动、参观传统工艺展示、实地考察历史遗迹等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具深度和趣味性。在未来语文教学中,实践体验和互动式教学将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创新。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融入传统文化中。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手工艺工坊或古代建筑,让他们亲身感受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这样的实践体验不仅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还增强了他们对其价值的认知。例如,当涉及高中语文教学时,可以选择《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实践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古代礼仪场景,例如“齐家”“国家”等讨论。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或古代士人,展开讨论,模拟古代学者间的思辨和对话。通过这种实践体验,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论语》中的哲学思想,还能亲身体验古代思辨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迁。这种互动式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生动地领略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参与更多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和理解[6]。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更深入地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这种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并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吸收和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比如说,当涉及《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课文时,可以采用小组朗诵或者戏剧表演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特定章节或场景,并以朗诵或戏剧表演的形式呈现。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关系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活动不仅提供了对《红楼梦》深入探究的机会,还鼓励学生在创造性的表达中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亲身参与,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并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教育意义。

4.3. 教师角色转变

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材更新策略的重要性。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引导者和激发者。他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能够结合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创设多元化的学习场景。

首先,需要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导向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举例而言,《诗经》这篇课文,教师扮演着学生学习的导向者和引导者角色。他们引领学生主动深入探究《诗经》中的情感、意象和文化内涵,通过诗歌朗诵、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进了对《诗经》的深入理解,也在学生心中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其次,教师需要充当跨学科整合者。教师需要跨学科整合传统文化教学,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艺术、科技等领域有机结合,提供更丰富的学科体验。例如,以《水浒传》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比如结合历史课程,讨论《水浒传》所反映的历史时代背景;结合艺术课程,进行人物形象绘画或舞台设计;结合科技课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水浒传》的虚拟场景或角色模拟。通过这些整合,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还能够拓展对历史、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理解,实现跨学科的丰富学习体验。教师作为整合者,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多元内涵的综合理解和探索热情。

最后,教师需要充当创意激发者。鼓励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帮助他们在传统文化中发现新的视角和解读方式[7]。教师的创意激发将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关键。例如,当涉及《孟子》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当创意激发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创意思维来思考并重新诠释其中的哲学观点。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探索《孟子》中关于仁义道德的观点,并要求他们以当代的社会现实为背景,运用创意展示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实践。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对《孟子》思想的新颖见解或质疑,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思辨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4.4. 教材更新与调整

同时,教材的更新与调整也至关重要。教材内容应当紧密贴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引入多元文化元素,同时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案例,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具体来说:

首先,多元化教材选择。更新教材内容,包括选用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素材,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知。以《三国演义》为例,传统教学可能着重于讲授三国故事的英雄人物与战争策略,但是更新教材可以通过选用不同地域、民族的传统文化素材,来展现故事中的多元文化元素。通过更多的背景解读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比如东汉末年社会政治结构、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甚至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种教材的更新与深入挖掘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背后丰富文化内涵的兴趣,进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更深入理解。

其次,融入当代元素。在教材中融入当代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价值和影响[8]。我们可以以《茶馆》这个戏剧作品为例。传统教学可能着重于戏剧情节及其中所传达的历史文化信息,但更新教材可以融入当代元素,比如对剧中所探讨的社会议题进行与当代现实的关联。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剧中人物的行为、思想和冲突,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深度理解和思考,比如家庭关系、社会变革、道德观念等问题。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剧中所提及的价值观念和人性弱点在当今社会中的映射与表现,让学生将传统戏剧作品与当下社会联系起来,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影响。这种更新教材的方式将会使学生更好地认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发展。

最后,实践性教材设计。引入实践性的教材,例如参观活动、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以《红楼梦》为例,学生可以进行文学考察活动,前往与小说有关的地点,如苏州园林,以亲身体验这些地方的文化氛围。这样的实地考察能够激发学生对小说中情节和人物的更深层理解,同时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参观古代建筑、园林或者举办《红楼梦》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可以更加贴近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小说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样的实践性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实地参与中更全面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增强了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体验。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 2014.
[2] 王宁. 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3] 傅建明.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4] 杨海波.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 教育科学论坛, 2020(10): 28-30.
[5] 张华.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21(5): 78-82.
[6] 李明. 实践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科学论坛, 2022(3): 35-38.
[7] 赵伟. 教师角色转变与传统文化教育创新[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2): 56-59.
[8] 王丽. 互动式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 教育技术与装备, 2021(10):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