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研究发展与启示——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Foreign College Students—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Cite Space
DOI: 10.12677/ap.2024.147507, PDF, HTML, XML, 下载: 20  浏览: 47 
作者: 刘嘉璐: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心理弹性中介作用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Resilience Mediating Role Cite Space Visual Analysis
摘要: 本研究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2013至2023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近三年显著增加,反映了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图谱,揭示了作者、机构合作网络以及研究热点和主题的演变。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心理弹性研究集中在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抑郁、焦虑等主题上。研究趋势分析表明,心理弹性作为应对压力的核心能力,其研究重要性逐渐上升。COVID-19疫情亦成为研究的新焦点,突显了社会事件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研究预期将促进心理弹性理论的深化,方法论创新,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Cite Space software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database between 2013 and 2023. It was found that research in this area has shown an upward trend, especially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flecting society’s concern for mental health issues. Bibliometric statistics and visual maps revealed the evolution of authors,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ve networks, and research hotspots and themes.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resilience research was focused on the themes of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esearch trend analysis showed that resilience, as a core competency for coping with stres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research importance. The COVID-19 epidemic also became a new focus of research, highlighting the long-term impact of social events on mental health. Th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epening of resilience theories,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文章引用:刘嘉璐. 国外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研究发展与启示——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心理学进展, 2024, 14(7): 503-513.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7507

1. 引言

随着对个体压力应对方式的深入探讨,“Resilience”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对该词的翻译尚无统一标准,存在“心理弹性”、“心理韧性”、“抗逆力”或“复原力”等多种表述(席居哲,桑标,左志宏,2008)。为了在本文中提供一致的术语使用,作者采用“心理弹性”这一翻译,以促进概念的准确传达和学术交流的顺畅。由于研究对象和领域的不断扩大,心理弹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总体上我们认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压力和挫折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惠良虹,冯晓丽,2023)。

Masten的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在特定保护性过程中起到了调节或者中介的作用(刘伟伟,汪海彬,李梅等,2017)。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弹性的形成和表现机制,研究者纷纷关注心理弹性中的中介作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探讨心理弹性背后的中介过程,可以更好地解释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反应方式。

近年来,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研究主要聚焦于其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深入探讨了社会支持、应对策略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了心理弹性对提升主观幸福感等正面心理状态的作用,尤其关注了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张静,2018)。然而,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比较国外研究的成果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心理弹性的国际研究趋势,借鉴有效的研究和干预策略,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需求。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Web of Science (WOS)核心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设定检索式“(resilience) * (mediating role) * (college students)”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13年至2023年,检索时间为2024年6月11日,共检索出213条记录。对数据进行逐条检查后,剔除新闻报告、会议记录、访谈等无效样本,最终筛选出有效文献100条作为本文文献计量统计与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源。

2.2. 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Cite Space 6.3.R1软件作为研究工具。Cite Space是一种信息可视化工具,主要用于科学文献和研究趋势的分析。这个工具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信息科学家陈超美等(2015)开发,主要基于共引理论和共词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文献中的引用关系和关键词共现,揭示学科领域内的知识结构和发展动态。它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文献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使研究者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主题随时间的变化。

2.3. 数据处理

将WOS导出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 Space 6.3.R1软件,将文献转换成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在参数设置中,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绘制出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可视化的图谱。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基本情况

3.1.1. 文献的年度分布

从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的年度分布图(图1)来看,整体而言,2013~2023年期间,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研究在WOS核心数据库上的发文量呈现了上升趋势。发文量从2013年的1篇开始,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2013年至2016年,发文量以每年1篇的稳定速度增长,达到5篇。2017年和2018年,尽管增长放缓,但发文量仍保持了连续性,分别保持在5篇和增加到6篇。2019年和2020年,发文量稳定在7篇,显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开始进入成熟期。

Figure 1. Tim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1. 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的年度分布图

从2021年开始,这一领域的研究活动显著增加,发文量激增至15篇,这是前一年发文量的两倍多。到了2022年,这一增长趋势进一步加速,发文量达到30篇,显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到了2023年,尽管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发文量仍持续上升至33篇,表明这一研究领域仍在持续发展中。

总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增长的转变,特别是在最近三年,这一领域的研究活动显著增加,反映出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视。

3.1.2. 作者分析

作者合作可视化分析共纳入146位作者,得到节点数为146,连线数为206,密度为0.0195的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作者合作图谱(图2)。图中作者名字的字号越大,表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依据普莱斯定律,若某位学者在本研究领域内的发表量达到或超过三篇,则可被视为该领域的高产研究者(李美玲,饶娟,2024)。由图可见,Wang Lie、Shi Meng两位学者在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领域做出较大的学术贡献。图中的节点连接线代表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些线条的密集程度可以评估他们之间的合作紧密性,如Wu Chujin、Wu Jiamin、Zeng Wei、Li Qian、Yang Yuhao等人合作较多。图中存在许多孤立的节点,同时高产作者之间的连接并不频繁,这表明该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者们需要在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促进知识共享和研究的深入发展。

Figure 2. Cooperative map of authors

2. 作者合作图谱

3.1.3. 研究机构分析

对可视化效果进行调整后的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该图谱的节点数为106,连线数为97,密度为0.0174。由图谱可见,在关于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研究中以高等院校为主。在分析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时,我们发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频次和中心度的研究机构。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ina Med University成为该领域最为活跃的高等院校。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参与揭示了该研究领域内的国际合作趋势。尽管存在一些合作,但高校间的合作并不广泛,这暗示该领域的合作网络尚不够密集,需要加强跨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资源共享和知识创新,推动心理弹性研究的深入发展。整体来看,这些数据反映了一个多中心、跨学科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网络。

Figure 3. Cooperative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3. 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3.2. 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

3.2.1. 高频关键词分析

由Cite Space生成的热点关键词共现频次分布表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以观察关于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研究领域内关键词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变情况。在排除研究对象类(大学生、医学生)高频关键词后,频次排在前十的关键词为:“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量表(scale)”、“抑郁(depression)”、“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压力(stress)”、“焦虑(anxiety)”、“抑郁症状(depressive symptoms)”、“症状(symptoms)”、“健康(health)”、“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见表1),它们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Cite Space中,中心度大于0.1的节点,通常指该节点在知识图谱中扮演着连接不同研究领域或主题的关键桥梁。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且中心度越高,说明该节点在该领域越重要(张静,2018)。“焦虑(anxiety)”、“调整(adjustment)”这两个关键词有显著的中心度,显示了它在适应性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在当年研究中的中心地位。“感知压力(perceived stress)”在2015年的中心度为0.19,表明它同样是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焦虑(mental health)”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分别在2018年和2017年以0.16的中心度并列,反映了这两个概念在研究中的普遍重要性和广泛的交集。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frequency ≥ 5)

1. 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频次 ≥ 5次)

序号

频次

中心度

年份

关键词

序号

频次

中心度

年份

关键词

1

28

0.16

2018

mental health

14

7

0

2020

Connor Davidson

2

26

0.06

2015

scale

15

7

0.09

2021

risk

续表

3

26

0.18

2015

college students

16

7

0.08

2021

association

4

21

0.09

2014

depression

17

6

0.02

2022

sleep quality

5

20

0.16

2017

social support

18

6

0

2023

life

6

20

0.01

2014

stress

19

6

0.43

2014

adjustment

7

17

0.59

2014

anxiety

20

6

0.03

2020

emotion regulation

8

15

15

0.13

depressive symptoms

21

6

0

2023

impact

9

13

13

0

symptoms

22

5

0.03

2015

medical students

10

10

10

0.06

health

23

5

0.08

2017

behaviors

11

10

0.07

2015

life satisfaction

24

5

0.04

2022

university students

12

9

0.03

2019

mediating role

25

5

0.04

2015

personality

13

9

0.19

2015

perceived stress

26

5

0

2023

psychological distress

3.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研究利用关键词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热点研究内容展开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了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复杂且多维的研究特点。通过LLR算法生成聚类标签,其中关于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文献关键词聚类标签共13个,如图4所示。在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分析中,通常认为如果Q值超过0.3、S值超过0.5,那么该聚类结果可以被认为是结构良好且合理的(刘增鑫,丁竹青,吴恒昌等,2021)。本视图的模块数值Q为0.7278,S值为0.9109,说明聚类效果非常好,能够满足研究要求。

Figure 4. Clustering map of keywords

4. 关键词聚类图谱

首先,从心理健康的基本探讨到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如“疫情反刍(Epidemic Rumination)”,再到个体特质如“特质性弹性(Trait Resilience)”,以及“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每个聚类都代表了研究中的一个独特焦点。特别地,“医学生(Medical Students)”和“大学生(College Student)”群体面临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挑战、“自杀风险(Suicide Risk)”与“暴力行为(Mental Health and Violence)”的关联、以及“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在促进心理弹性中的作用,都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此外,“调节中介模型(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的应用显示了研究者在方法论上的严谨性,旨在精确地解析心理弹性在不同心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整体来看,这些聚类不仅突显了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也指示了该领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发展和适应新挑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将聚类结果归纳为以下四类:心理弹性概念界定(#7, #0)、心理健康与风险因素(#8, #1, #9, #4)、教育干预与社会影响(#12, #11, #5, #3)、方法论与理论创新(#6, #2, #10)。通过这些聚类,我们洞察了大学生心理弹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研究者如何通过多维度视角探索这一复杂领域。这些聚类揭示了研究的多样性,并展现了该领域在不断发展和适应新挑战中的活力和适应性。

3.3. 研究主题分析

3.3.1. 关键词时间线图分析

为了深入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的研究趋势,并准确把握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采取了绘制关键词聚类标签表(表2)和时间线图谱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宏观地审视国外研究动态,并揭示研究热点的演化路径。关键词聚标签类表对二级标签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而时间线图谱则在同一时间轴上呈现了不同聚类的文献发表量和研究活跃度。这不仅清晰地描绘了特定聚类研究的兴起、繁荣至可能的衰退过程,而且通过时间线上圆轮的大小,直观地反映了各个阶段文献数量的多少及其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性。本研究的时间线图谱(见图5)提供了一种关键词时间序列上的可视化分析,使得研究者能够洞悉特定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研究热点的演进,而且为未来研究的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进一步促进了对心理弹性在大学生群体中作用机制的理解。

自2014年起,“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便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其关注度在2019年显著上升,突显了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福祉的持续关注。随着时间推移,“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作为个体应对压力和逆境的核心心理能力,其研究重要性在2017年和2020年的学术聚类中逐渐显现,强调了心理弹性在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

特定群体的研究,如“医学生(medical students)”和“大学生(college student)”,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成为研究的热点,这表明研究者对这些群体在心理弹性发展上的特殊需求和挑战有着深入的探讨。2021年,“恶意创造力(malevolent creativity)”作为一个新兴议题,其在学术聚类中的出现,反映了研究领域对新现象的快速响应和探索。

COVID-19疫情对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0年,与疫情相关的关键词如“武汉(Wuhan)”和“疫情反刍(epidemic rumination)”在聚类中的显著性,揭示了学术界对疫情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广泛关注。同年,“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在聚类分析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在危机时期社会联系和支持系统的关键作用。

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在2022年的聚类中被特别标记,与时间线图上的相关关键词相结合,表明了体育活动在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方面的潜在积极作用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此外,“调节中介模型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在2022年的聚类中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显示了研究者在解析心理弹性复杂作用机制上采用的高级统计方法。

综合来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研究领域经历了从基础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到特定群体的深入分析,再到新兴议题的探索,以及社会事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广泛研究。这些趋势不仅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指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尤其是在理解心理弹性如何作为个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中介因素方面。

Table 2. Keywords clustering tag list

2. 关键词聚类标签表

聚类号

聚类名称

聚类大小

平均年份

主题词分布(LLR算法)

#0

trait resilience

34

2017

trait resilience (4.71, 0.05); perceived risk (4.12, 0.05); reappraisal (4.12, 0.05); post-pandemic (4.12, 0.05);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effects (4.12, 0.05)

#1

suicide risk

20

2020

suicide risk (5.61, 0.05); perceived parental support (5.61, 0.05); mediation models (5.61, 0.05);
expressive suppression strategy (5.61, 0.05);
cognitive reappraisal strategy (5.61, 0.05)

#2

malevolent creativity

20

2021

malevolent creativity (9.88, 0.005); aggression (9.88, 0.005); Chinese young adults (4.92, 0.05); 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4.92, 0.05); impact (4.92, 0.05)

#3

medical students

20

2016

medical students (3.79, 0.1); online social support (3.61, 0.1); parent-child attachment (3.61, 0.1);
ADHD symptoms (3.61, 0.1); social anxiety (3.61, 0.1)

#4

Wuhan

15

2020

Wuhan (5.96, 0.05); 2019-ncov victimization experience (5.96, 0.05); positive thinking (5.96, 0.05);
self-care behaviors (5.96, 0.05); abuse (3.29, 0.1)

#5

college student

15

2017

college student (6.24, 0.05); exercise intensity (4.92, 0.05); general self-efficacy (4.92, 0.05); population (4.92, 0.05); traits (4.92, 0.05)

#6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14

2022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6.9, 0.01); posttraumatic growth (6.9, 0.01); dialecticism (6.9, 0.01); creativity (6.9, 0.01); peace of mind (6.9, 0.01)

#7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13

2020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10.07, 0.005); mobile phone addiction (9.54, 0.005); perceived stress (7.78, 0.01); sleep quality (7.78, 0.01);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4.75, 0.05)

#8

mental health

13

2019

mental health (5.13, 0.05); chronotype (4.59, 0.05);
mental health symptomology (4.59, 0.05); meta-analysis (4.59, 0.05); implicit (4.59, 0.05)

#9

mental health and violence

12

2021

mental health and violence (5.68, 0.05); adult victims (5.68, 0.05); alcohol and drugs (5.68, 0.05); Palestinian athletes (5.68, 0.05); energy drinks (5.68, 0.05)

#10

epidemic rumination

9

2018

epidemic rumination (6.03, 0.05); fatigue (6.03, 0.05); optimism (6.03, 0.05); positive psychology (6.03, 0.05); emerging adults (5.7, 0.05)

#11

physical education

9

2022

physical education (8.01, 0.005); disaffection. (8.01, 0.005); perseverance (8.01, 0.005); interest (8.01, 0.005); university teaching (8.01, 0.005)

#12

social support

7

2020

social support (11.65, 0.001); school adaptation (5.49, 0.05);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5.49, 0.05); poly
victimization (5.49, 0.05); university students (5.49, 0.05)

Figure 5. Timeline map of keywords

5.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3.3.2. 关键词突现分析

通过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大学生心理弹性中介作用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突现性分析(图6),识别出不同时间段内研究热点的集中爆发区域,从而洞察各个时期学术界活跃的研究议题。

Figure 6. Burst detection map of keywords

6. 关键词突现图谱

(1) 探索与初步聚焦期(2014~2015)

这一时期标志着研究领域的起始,以“特质性弹性(trait resilience)”为核心,研究者开始探索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内在恢复力。随后,焦点扩展至“感知压力(perceived stress)”、“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以及“医学生(medical students)”等关键词,突显了对医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态的特别关注,以及对心理健康障碍的广泛认识。

(2) 深化与多维度扩展期(2017~2019)

随着研究的深入,2017年的“能力(ability)”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突现,揭示了社会支持网络和个体能力在心理弹性构建中的重要性。2019年,“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s)”和“调整(adjustment)”的突现,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的多维度视角,体现了对性别因素在心理弹性差异中作用的考量,以及对个体适应性问题的关注。

(3) 综合与新兴议题关注期(2020~2023)

进入2020年,研究领域迎来了“自尊(self esteem)”、“学术压力(academic stress)”和“虐待(abuse)”等关键词的突现,这不仅反映了对大学生在学术压力下心理状态的深入探讨,也显示了对心理创伤及其对心理弹性影响的重视。至2023年,虐待问题继续受到关注,表明研究领域在综合已有成果的同时,对新兴议题保持高度的学术敏感性和研究深度。

4. 研究预期与展望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研究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理论深化与概念明晰将成为研究的基石,推动形成一个全面、统一的心理弹性理论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随着统计和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方法论创新将为研究提供新的工具,使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心理弹性的形成机制和影响路径。

跨学科融合为心理弹性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动力,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心理弹性的多维特性。特定群体,尤其是医学生,其心理弹性的研究将持续深入,以应对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同时,社会事件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将成为研究的新焦点,特别是COVID-19疫情等重大社会事件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

此外,基于深入理解心理弹性机制的干预措施将被开发和评估,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福祉。长期追踪研究将揭示心理弹性的发展和变化,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依据。文化差异的考量将使心理弹性研究更具普遍性和适应性,而技术的发展将为心理健康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环境与生态因素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将受到更多关注,研究者将探索如何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来提升心理弹性。跨学科研究网络的构建将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创新,提高研究的社会影响力。政策制定与实践指导将更紧密地基于研究成果,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全球视角将使研究更具包容性,揭示不同文化、社会、经济背景下心理弹性的差异。研究伦理与责任将被提升至新的高度,确保研究的公正性、透明性,并对社会和环境负责。总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研究领域预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球心理健康挑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超美,陈悦, 刘则渊, 等(2015).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 科学学研究, 33(2), 242-253.
[2] 惠良虹, 冯晓丽(2023). 心理弹性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的影响——交互距离的中介作用. 代外语, 46(4), 552-562.
[3] 李美玲, 饶娟(2024).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隐性逃课研究可视化分析. 心理学进展, 14(2), 727-735.
[4] 刘伟伟, 汪海彬, 李梅, 等(2017). 心理弹性的国内外研究回顾及展望. 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9(1), 18-23.
[5] 刘增鑫, 丁竹青, 吴恒昌, 等(2021). 近1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CiteSpace分析及启示. 心理月刊, 16(16), 226-228.
[6] 席居哲, 桑标, 左志宏(2008).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心理科学, (4), 995-998+977.
[7] 张静(2018). 基于Cite Space的我国大学生心理弹性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校园心理, 16(2), 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