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in的隐喻认知研究
Metaphorical Cognition of Preposition “in” Based on Image Schema Theory
DOI: 10.12677/ml.2024.127562, PDF, HTML, XML, 下载: 5  浏览: 10 
作者: 许林清: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意象图式in隐喻认知Image Schema Theory In Metaphoric Cognition
摘要: 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意象图式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英语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尤其是介词的一词多义,常规英语课堂深受传统语义观的影响,认为词汇的义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缺乏对其中关联性的探讨,这为学生学习介词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意向图式理论能够为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介词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词汇语义网;该文基于意向图式理论,探究对介词隐喻认知研究的必要性,并以介词in为例,探讨其空间意义即原型意义在非空间域:时间域、范围域、状态域和方式域中的隐喻拓展,以期为当前英语课堂中介词的教学提供理据性和解释力。
Abstract: Image schema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cognition at the same time. Polysemy exists in English, especially in prepositions. Traditional English class is always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semantic views, which hold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lexical meanings is arbitrary, lacking the discussion on their relations. This has created a certain burden for students to learn prepositions. Image Schema Theory can provid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polysemy of prepositions,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ings of prepositions, and help students build a lexical semantic network in their brains. Based on the Image Schema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cognitive research on prepositional metaphor, and takes the preposition “in” as a case to explore the extended metaphors of its spatial meaning, namely, prototype meaning, in non-spatial domains like time domain, scope domain, state domain and mode domai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explan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prepositions in English classrooms.
文章引用:许林清. 意象图式理论下介词in的隐喻认知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7): 326-33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7562

1. 引言

英语词汇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介词是英语词汇中较为活跃的词类,其使用和出现的频率也极高,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义项,有些简单易懂的义项能为学生理解,但抽象复杂的义项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传统语义观认为多义词的义项具有任意性,即词汇的义项之间没有关联性,当前常规英语课堂深受传统语义观的影响,教师在解释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时,忽视各个义项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学生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词汇的多个义项,这就造成学生记忆词汇多个义项的认知负荷,一方面,学生对各个义项的死记硬背加大大脑负担,无法达到高效学习单词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会忽视义项之间的关联性,无法真正理解并形成词汇语义网;自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意象图式理论为解读词汇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意向图式理论和隐喻拓展,探究介词in的义项关联性,为当前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中介词的教学提供微薄的参考。

2. 理论概述

2.1. 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的概念,是范畴化和概念化过程的重要基础。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意象”和“图式”两个概念,并论述了“意象图式”这一术语[1],Lakoff和Johnson再次详细论述该术语,Lakoff指出意象图式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结构,Johnson认为意象图式是在我们感知互动和运动程序中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性的式样,可以为我们的经验提供连贯性和结构性[2]。Oakley指出意象图式是将空间概念从空间域映射到非空间域的基本认知结构[3]。我国学者王寅指出意象图式是人们通过对具有相似关系的多个个例反复感知体验、不断进行概括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是介于感觉与理性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4]。李福印指出意向图式源于人类日常的经验结构,以抽象表征形式不断反复呈现[5]。从以上学者对意象图式的定义可知,意象图式源于人类的认知体验,其形成是建立在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感知上,是一种抽象的空间认知结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

2.2. 概念隐喻

Johnson和Lakeoff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指出概念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和经验来理解另一种事物和经验,即将始源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的图式结构中,并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1],其中,结构隐喻是指人类将始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中,从而通过前者的结构来理解后者,如“Life is journey”;空间隐喻是指借助空间的概念来表达另一个概念,本体性隐喻指用物体的概念结构来理解人类经验,包含容器隐喻和拟人隐喻等。其中,空间隐喻更为重要,人类生存于空间中,在其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语义认知会映射到其他非空间域中,即各种抽象域,如时间域、范围域、状态域和方式域等,从空间域到非空间之间的映射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前者和后者之间的意象图式能互相映射。因此,英语当中的多义词如介词之所以存在多个义项,是通过意象图式和认知隐喻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结果,如图1

Figure 1. The mutual mapping between space domain and non-space domain

1. 空间域和非空间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3. 意象图式下介词隐喻拓展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英语中很多介词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且介词的形式多样,例如,除了单一的介词at,in和on,还有单一介词形成的复合型介词如into,onto和upon等,还有双节介词如from behind,until after等,甚至还有一些词组介词如by accident, on account of等,甚至还有分词介词如considering,regarding等;介词在不同的语境表现出不同的义项,灵活多变,学生无法了解各个义项之间的关联性,在记忆各个义项时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孤立的记忆单个义项,这就使得无法形成相应的词汇语义网,导致学生大脑的知识混乱无章;介词的教学可以基于意象图式理论,通过让学生了解介词空间意义的隐喻拓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非空间域所形成意义的认知。

其次,学生对介词的中英文翻译存在较大的困惑,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面对介词中英文翻译时易被误导。例如,

There is a hole in the wall.

该句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墙上有个洞。此时,学生会受到中英翻译的影响,会产生疑惑:“在……之上”,就会用介词on;如果教师能用意向图式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可以把墙看成一个容器,洞是在墙内的,因此用介词in。因此,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差异,也造成了学生学习介词的困难。

再者,教师对介词的教学深受传统语义观的影响,传统语义观认为词汇之间的义项是任意的,在该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词汇教学忽视了词汇义项的相关性,要求学生对词汇的多个义项死记硬背,没有在词汇的义项之间寻找规律,尤其在教授介词时,没有意识到介词的原型意义的隐喻拓展,或者是已经意识到时介词原型意义的延伸,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指导,无法给予学生更合理的解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意象图式理论为一词多义的现象给予了很好的解释,教师可以基于意象图式理论,让学生了解介词的原型意义在不同非空间域的意义拓展可以形成该介词的语义网,从而也为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提供更充分的解释,因此,基于意向图式理论的介词的隐喻拓展研究是极其有必要的。

4. 介词in的原型意义意象图式

Langacker对意向图式的构成进行了详细论述,他认为意象图式是由射体(Trajector, TR),路标(Landmark,LM)和路径(Path)组成,射体(TR)代表着一个抽象或者具体的物体,路标(LM)代表参照物,路径(Path)代表物体经过的路线,可以通过含有射体、路标和路径的线条和图形将词义直观表示出来;意象图式可以代表射体到界标的动态关系或静态关系,当表现为静态关系时,路径(Path)为0 [6]。该文具体阐述介词in的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延伸。介词in的意象图式主要包含一个静态的意象图式和一个的动态的意象图式,介词in的静态空间语义是“在……内”,表示射体和界标之间一种静态的空间关系,因此介词in的静态意象图式可以用容器表示(见图2):

Figure 2. The static image schema of “in”

2. in的静态意象图式

例如:

(1) She was in her car.

(2) The girl is dancing in the classroom.

在上述例子中,射体She和the girl,界标为car和classroom相当于一个容器,she和the girl包含在容器中,其路径都为0,表明两个射体和界标之间处于一种静态的空间关系。

此外,in一部分含义也可以通过动态的意向图式表示,即射体相对于界标是移动的,形成的动态空间语义是“进入”,表示射体从界标外部进入界标内部的动态空间关系,路径大于0,且强调的是进入之后的结果,如图3所示:

Figure 3. The dynamic image schema of “in”

3. in的动态意象图式

例如:

(3) She was walking in the room.

(4) My mother put the gift in the box.

在(3)和(4)中,She和gift是射体,room和box是界标,在(3)中,she沿着特定的方向进入了界标car中,(4)中,the gift在my mother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进入界标box中,两者的路径都大于0,表明射体和界标之间处于一种动态的空间关系。

5. 介词in的拓展意义

Lakoff论述了7类基本的意向图式:容器、路径、连接、力量、运动、平衡、对称、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央–边缘等,并且认为这些基本的意象图式可以结合构成更加复杂的意象图式,同时也可以通过隐喻机制来拓展,形成更多范畴和概念[2]。意象图式是我们理解意义的基础,词汇的多义现象是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认知的方式扩充,并组成该词的语义网。介词in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扩展,将原型意义映射到其他的非空间域中,例如,从空间域到时间域、从空间域到范围域、从空间域到状态以及从空间域到方式域。

5.1. 从空间域到时间域

(1) There are 365 days in a year.

(2) He will arrive in Beijing in 3 days.

在例(1)中,介词in的原型意象图式映射到时间域,365 days为射体,a year为界标,此处介词in形成的含义是“在……期间”,即“something happens during that time”;

在例(2)中,he为射体,3 days为界标,射体与界标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此处介词in表达的含义是“在……之后”,即“something happens at the end of that time”,强调的是射体向界标移动之后的结果。

5.2. 从空间域到范围域

(1) Beij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2) He is a famous football player in China.

介词in的空间域拓展到范围域,其空间意义也拓展为抽象的隐喻意义,表示“在(某范围)之内”;在例(1)中,Beijing是射体,China是界标,此时形成的含义是“Beijing is within China.”在(2)中,he是射体,China是界标,此处将China视为一个容器,he作为一个football player包含在内。

5.3. 从空间域到状态域

(1) The woman in the red coat is his wife.

(2) They took her money in secret.

介词in的空间域还映射到状态域中,其空间意义被抽象为“处于某种状态”,界标也成为某种状态;在(1)中,射体是the woman,界标是red coat,此时界标red coat已经被抽象化为某种状态,表示“something in a particular state”;在(2)中,They是射体,secret是界标,此处,secret也被抽象化为某种状态,其含义为“something in a particular form”。

5.4. 从空间域到方式域

(1) The teacher explained the questions in detail.

(2) The old man often pays in cash.

介词in的空间域除了扩展到时间域、范围域和状态域,还拓展到方式域,其空间意义也抽象为“以……的方式”;例(1)中,teachers是射体,detail是界标,在(2)中,the old man是射体,cash是界标,界标都是表示射体做出某种动作的方式。

在语义范畴中,原型义项是人们最先认知的义项,其他义项通过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等认知机制由原型义项向外拓展或延伸而成[7]。因此,在介词教学中,可以基于意向图式,先介绍介词的空间意义即原型意义,然后通过概念隐喻的思维模式向学生拓展该介词的隐喻意义,通过这种思维模式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词汇语义网,对该词的原型意义和隐喻意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6. 结语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意象图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该文探究了基于意向图式理论下介词的隐喻认知研究的必要性,同时以介词in为例,分析了介词in的两种空间意义即原型意义向四种非空间域:时间域、范围域、状态域和方式域的拓展,由此产生不同的映射意义,基于意向图式的介词教学能够弥补常规课堂中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介词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2] 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ttps://doi.org/10.7208/chicago/9780226471013.001.0001
[3] Oakley, T. (2007) Image Schema. In: Geeraerts, D. and Cuyckens, H., Eds., Th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14-235.
[4]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5] 李福印. 意象图式理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1): 80-85.
[6] Langaker, R.W. (1987)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7] 明宏. 词汇教学中介词意义拓展的理据性[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8(5):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