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谢氏正骨的传承方式探索“导师制”模式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Exploration of the “Mentorship System” Model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Mode of Xie’s Orthopedics
DOI: 10.12677/tcm.2024.137230, PDF, HTML, XML, 下载: 4  浏览: 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海亮*, 鲜佳汛, 王 威:眉山市中医医院骨科,康复医学中心,四川 眉山;陈 锐: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绵阳
关键词: 谢氏正骨“导师制”中医药文化Xie’s Orthopedics “Mentorship Syste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摘要: 对于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医院校教育中临床思维弱化、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以谢氏正骨的传承方式为依托,探索“导师制”模式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方式。需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提升指导教师的教育质量,其次需要优化“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最后需要提升“导师制”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中医传统思维的中医药人才。
Abstract: The beneficial attempt to re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inheritance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has to some extent alleviated the problems of weak clinical thinking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a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mentorship system” model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mode of Xie’s orthopedics. It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l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he guiding teachers,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mentorship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mentorship system” management mode, so as to cultivate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with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文章引用:王海亮, 鲜佳汛, 陈锐, 王威. 基于谢氏正骨的传承方式探索“导师制”模式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J]. 中医学, 2024, 13(7): 1506-1509.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7230

1. 引言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是将中医文化视为薪火相传的主基调。自古以来,师徒相承模式是将中医理论和技能教授传承发展的主要形式[1],师承传授是以师带徒的方式,指导老师在教授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达到传承中医技艺的目的[2]。为了让素质较高的、中医中药基本理论扎实、临床思辨能力成熟、临床操作基本功过硬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医中药后备人才不断涌现,眉山市中医医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中医中药人才的培养中重视中医特色教育,同时,将中医传统师承模式进行变革,以“导师制”为抓手,将眉山市中医医院数代谢氏正骨人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积累形成的中医特色经方、临床经验、辨证思维、临床技法、诊疗特色等成体系地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谢氏正骨流派在人才培养中还特别注重传统中医中药文化的学习,注重对包括四大经典在内的中医经典的研学,尤其注重在师承导师引导下,对中医骨伤经典的研读与探讨,回归经典,扎实理论基础。谢氏正骨流派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将中医中药传承发展特点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在自身的理念以及教学制度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纠错,最终形成了尊重中医传统、科学的、符合流派发展需求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2. 提升谢氏正骨“导师”教育质量

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就有跟师学习的传统,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通过跟师的方式得以继承和发展,有效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通过师承学习,继承人全面继承整理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使其中医药理论根基得到强化,实践技能得到提升,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得到升华,也为其成长为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3]

为提高谢氏正骨指导教师的临床能力和教学质量,首先要严格遴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除具备丰富的谢氏正骨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较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素养、深厚的中医药经典知识。因此,担任过省级及以上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的校内(包括附属医院)指导老师可优先遴选为师承导师。为扩大导师遴选数量,在全省中医药系统内,按照“理论与业务并重”的原则,进行谢氏正骨导师遴选,打造一支中医药基础理论厚重、临床技能突出的指导教师队伍。其次,我院积极鼓励和引导谢氏正骨教学团队继承谢氏正骨学术思想、提高中医思维能力与诊疗水平。引导广大教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与中药相结合,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开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3. 优化谢氏正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谢氏正骨流派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传统中医学教育的要求,通过五年制本科学习,完成本科阶段中医人才的塑造。在此基础上,谢氏正骨流派还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医中药的热情,中医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流派也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力争引导学生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理解中医、思考中医、进而形成自己的“中医观”。担任“导师制”中导师的角色,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中华传统书籍以及中医古籍的学习,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在经典中创新。医学的本质最终是回归到临床,谢氏正骨流派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尤其重视学生临床疾病辨识能力、辨证论治思维、拟方用药经验、中医临床技法的培养,避免学生重理论、轻临床,成为脱离临床的理论家。谢氏正骨流派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从临床实际出发,针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大胆开创拓新,在“导师”参与下,引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大量临床学习中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针对学生临床能力的提升,谢氏正骨流派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出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入校起就接触临床,在非实习阶段的寒暑假进行假期临床见习,让学生能尽早接触临床、熟悉临床,在临床中不断打磨自己。针对见习学生的培养,临床导师需要有“度”的把握,避免将远超学生接受能力的临床经验过早地教予学生,拔苗助长。从第3学年起,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导师与学生搭成对子,同时签订带教协议,协议要求学生在门诊跟师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导师在门诊期间全方位引导学生对临床能力的提高[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协议为学生制定了具体的文字材料要求,督促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要求学生通过读书笔记形式记录整个临床跟师期间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一共需要完成6~10篇读书笔记,且均需要师承导师签字认可。在跟师门诊学习的次数上,同样对学生作了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间之余,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协议导师的门诊学习或是在住院病房的学习,累积学习次数不少于70班次。同时,需要文字形式记录自己每次跟师的经验体会,可以是老师的辨病论治理解、或是老师拟方用药的临床逻辑、也可以是对一段时间内某一病种的临床体会。谢氏正骨流派以中医人才培养传统与逻辑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导师制”的传承模式,通过搭对子的方式,导师与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导师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材施教,学生也能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通过导师的引导,初步建立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体系,这对学生以后的临床思维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遴选出的指导教师需要全程指导学生进行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临床知识培养。每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总数为3~6人。每学期导师至少与学生见面8次,每两周不少于1次临床随诊。

4. 提升谢氏正骨“导师制”管理模式

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培养中医传承人才的基本保障。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使传承模式能够真正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中医学术传承规律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中医传承教育的制度,实现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每学年参加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年度考核活动,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包括理论知识笔试,更重要的是对临床技能的考核,形成基础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相统一的考核体系,通过严格考评,保证培养质量[5]。对指导教师每学年开展工作考核时,将受指导情况记录本交所在学院,作为学生考核和导师考核的依据。学院对导师的工作量给予认定和一定的经济补助。

5. 结语

中医药教育应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6]。通过“导师制”传承谢氏正骨的理念与技能有利于为中医药事业的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支持。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医学实践。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工作,对于保护人民健康、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落实中医药传承工作的建议:

1)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推广中医药传统疗法等方式,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2)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传承工作的核心。中医药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也要掌握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技能。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一批有素养、有技术、有水平的中医药人才。

3) 发挥基层医疗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服务的基础,应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能力,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同时,可以引导患者就近就医,避免过度医疗,节约医疗资源。

4) 加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药的重要应用领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普及。比如开展养生保健讲座、宣传养生保健知识、推广传统养生保健方法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

5) 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保障中药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落实中医药传承工作需要从思想、行动、政策等多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传承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传承方式和方法,提高传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金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JD202203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建忠, 纪立金. 建立新型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4): 201-202.
[2] 傅妤娟, 李菲, 李燕. 中医师承传授方式在中医教育中的重要性[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14(12): 959-960.
[3] 洪净, 张欣霞. 浅谈现代教育模式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J]. 中医杂志, 2014, 55(22): 1978-1980.
[4] 晋献春, 罗海鸥, 谭千凤, 等. 中医师承制教育实践与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2): 66-67.
[5] 姚华, 史红. 关于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2(12): 1763.
[6] 李磊, 聂海洋. 中医药高校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J]. 中医教育, 2020, 39(4):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