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DOI: 10.12677/ap.2024.147501, PDF, HTML, XML, 下载: 3  浏览: 8 
作者: 陈建强, 张万龙: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专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增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将二者有效融合已成为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弥补单一化教育模式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局限与不足,还能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两者的互补与协同发展。鉴于以上考虑,本文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以推动教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learn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during their time in school, while also emphasizing the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cultiv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enhance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Currently,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two has become a core issue that urgently needs to be solved in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ot only helps to make up for the limitation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single education model in these two fields, but also further optimizes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achieving complementar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Give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in-depth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work.
文章引用:陈建强, 张万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 心理学进展, 2024, 14(7): 451-45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7501

1. 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致力于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塑造学生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风范。在大学阶段,学生初次脱离父母监护独立生活,若缺乏坚定的思想意志,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毕业后难以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鉴于当前高校学生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困境,其对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显著,不容忽视。因此,在深入推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亦显得至关重要,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校实际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两者均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为基石,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思想层面与心理层面,两者相辅相成,教育目标高度一致,能够共同推动高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进一步完善思想与心理课程体系的建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动态,不断出台相关文件明确高校工作任务。教育部亦在科学规范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育人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持续性(秦承露,2021)。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内在联系及理论基础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互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具有显著的相通性,两者在多个层面展现出了明显的相似性,均致力于个体素质的全方位提升。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其情感、认知及行为等多个层面的健康发展。相比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担当精神,通过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其政治觉悟与素养。

在目标设定上,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梅宪兵,2011),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则需将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深入反思自身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两者在教育实践中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期取得更为显著的教育效果。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他们对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的认识,进而推动个体的全面成长。这一教育过程不仅涵盖了社会科学知识,同时也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元素。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特别是在面对消极情绪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强调科学的神经心理机制外,还需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如精神寄托和社会认同等因素的积极作用。

综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成长与发展(秦思璇,2023)。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互构性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框架。

两者的目标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具体而言,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意识、社会主义理念和道德观念,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则在于协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与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无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其核心都在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优化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郝南明,2005)。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充分重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机结合,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理论基础坚实且深刻。首先,它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涵盖了智力、情感、意志和道德等多个维度。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

其次,这一融合亦基于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强调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即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这一理论体现了心理学对于人本身发展的关注,以及对人本身价值实现的重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化贯彻,还能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潜能,助力其全面发展。

3.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问题基本现状

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前提在于深入剖析并精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与心理成长态势。当前,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一个价值观多元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深受互联网普及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双重影响。这一代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范畴极为宽泛,其思维观念亦呈现出快速更迭与持续进化的态势。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差异化,以及学生各自不同的原生家庭背景、义务教育经历、人际关系网络等,都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挑战与矛盾。特别是在社会多元价值观与文化意识形态的碰撞下,部分心理素质较为薄弱、心态不够坚定的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进而导致其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偏移,从而在伦理道德、心理健康、思想意识等方面展现出负面倾向。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与生活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下,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部分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与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陷入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误区。

其次,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犯罪案例,更是引发了社会的深切关注。这些现象背后往往暴露出深层次的思想困惑与心理问题,凸显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缺失。

再者,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过分关注个人利益,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化心态。这种心态不仅阻碍了他们的学习与实践,也削弱了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集体观念。

最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强调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素养(雷雨,2022)。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困境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经历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专任教师及辅导员队伍中,具备心理学教育背景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其中有一部分为兼职心理教师,而专职心理教师的匮乏情况较为突出。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导致高校教育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不足,两者被视为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协助作用,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部分教师可能将学生的不稳定症状简单归结为意识层面的偏差,从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停留在意识层面的纠正,限制了心理疏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导致了整体育人工作缺乏创新立足点,且难以深入进行(孙雪松,杨妮妮,2023)。

虽然高校普遍设有心理中心,通常隶属于学工处管理,但心理中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程度尚显不足。目前仅在开学初期、放假期间以及特定日期等时间节点实施一些具体措施,尚未能全面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

4.2.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补充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均享有较高的普及程度。众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辨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界限,并设立道德学习的典范。他们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深入认识社会关系,为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校在建立适宜的心理状态评判标准方面仍显不足,且缺乏定期以恰当方式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机制。尽管一些新的教学计划已尝试改变这一现象,但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桎梏仍显困难,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进而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堂的高质量开展。

此外,在第二课堂中,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活动相对较少。指导老师更多地聚焦于时政主题,而心理健康相关预防教育活动的缺失,使得打破原有教育格局、实现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目标变得更为困难。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 心理问题频发,思政课效果不显著

自大一新生入学伊始,高校便积极采取心理咨询、心理筛查等多样化摸排手段,旨在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然而,随着近年来家庭因素、情感因素等多重影响的叠加,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逐渐凸显。此外,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部分学生对常规的摸排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缺乏主动分享自身情绪的积极性,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愿主动透露。

在面对老师和朋友时,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向朋友倾诉自己的问题或烦恼,将心理问题视为一种不愿轻易透露的隐疾,因此对教师倾诉的意愿相对较低。针对此类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单纯的教师谈话说教往往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情绪状态,更可能对其价值观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

5.1. 革新教育内容

健康的状态涵盖生理与心理双重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共通性。为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革新,积极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应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合理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确保两种育人方式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此举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精准把握其内在需求,更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效果。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拓展与深化,高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认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蔡佳,刘权,2022),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5.2. 模式结合主体相互融合

教育模式应根据各高校的具体状况而制定,教师们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积极发掘教学活动中资源的不足,并适当进行调配与补充,以达成教学实质的均衡。同时,他们应为学生提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活动的专业指导,充分认识到各类教育活动间的差异性,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得以有效吸引。

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可以结合两种教育形式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构建基于个别案例的举证体系,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深入探索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特征,有序推进教育工作的实施。

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所有工作都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关注的有机结合来拓宽教育路径。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心理真实状态,提供具有导向性的意见和建议。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可通过组织集体心理活动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正向互动和正能量的传递。

5.3.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为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必须构建一支具备高度专业性、扎实理论功底及卓越素质的教师团队。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在思政领域普遍缺乏心理学背景,导致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反应迟缓,难以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判断。

因此,在教师招聘环节中,务必精准识别候选人的长处与短板,尤其应重点评估其思想道德境界、心理素质状况、价值观念以及世界观的正确性,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对于已在岗的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必须加大思政研讨班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积极推动典型案例的分享与研讨,紧密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准备,并针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此举旨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融合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正视其存在的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科研层面,亦需明确研究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心理健康领域,深入剖析融合育人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实现融合育人的目标。

为实现两者在方法上的共通,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教学基础,借助文化建设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将融合育人的领域拓展至互联网,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展现融合育人的时效性,使学生在网络活动中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融合育人影响(李建融,2023)。

6. 结语

高校务必深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互补性与相互促进性,这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相辅相成,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为此,高校应当积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共通点与契合点,并在实际操作中推动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深度融合。

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从教育内容创新、教育主体融合以及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两者的融合水平。这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既有道德情操又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佳, 刘权(2022). 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机制. 品位·经典, (13), 93-95.
[2] 郝南明(2005).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云南族大学学报, ,37(2), 78-80.
[3] 雷雨(20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吉林教育, (20), 52-54.
[4] 李建融(202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分析. 大学, (36), 43-46.
[5] 梅宪兵(20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 16). 吉林大学出版社.
[6] 秦承露(2021). 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方法探析. 科教导刊: 电子版, (4), 27-28.
[7] 秦思璇(2023).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成才之路, (27), 139-140.
[8] 孙雪松, 杨妮妮(2023). 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39(1),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