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话语标记“这话说的”:从否定内容到否定情感
Interactive Discourse Marks “What This Says”: From Negating Content to Negating Emotion
DOI: 10.12677/ml.2024.127548, PDF, HTML, XML, 下载: 17  浏览: 25 
作者: 丁思彦: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这话说的”话语标记否定主观化互动主观性“What This Says” Discourse Marker Negate Subjectivization Interaction Subjectivity
摘要: “这话说的”这一话语标记在会话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互动角色,其主要功能是表达否定。在内容上,当使用“这话说的”时,它往往意味着说话者不同意或否认前面发言者的观点,反映了双方在某一事物认知上的差异。而在情感层面,该标记则可能表达出对前发言者的不满或责备,传递了一种负面的情感态度,进一步凸显了说话者的主观立场。“这话说的”这一话语标记的形成,实际上是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逐步完成的。从最初的提醒注意,逐渐转变为否定内容,再到针对前发言者表达不满与责备的负面情感,这一演变过程不仅揭示了话语标记的功能变化,也反映了语言使用的动态性和互动性。本文采用互动的视角,深入探讨了“这话说的”这一独立使用的话语标记的否定功能及其形成动因,旨在揭示其在会话中的重要作用和演变机制。
Abstract: The “What this says” discourse marker plays a key interactive role in conversation, and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express negation. In content, when “What this says” is used, it often means that the speaker disagrees with or denies the previous speaker’s point of view, reflecting a difference in the two sides’ cognition of something. On the emotional level, the mark may express dissatisfaction or blame for the previous speaker, conveying a negative emotional attitude and further highlighting the speaker’s subjective position. In fact,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course mark “What this says” is gradually completed in the synchronic level of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initial reminder to the negative content, and then to the negative feelings of dissatisfaction and blame directed at the former speaker, this evolution process not only reveals the functional changes of discourse markers, but also reflects the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nature of language 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discourse mark “What this says” and its formation motivation, aiming to reveal its important role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in conversation.
文章引用:丁思彦. 互动话语标记“这话说的”:从否定内容到否定情感[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7): 228-23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7548

1. 引言

近年来,话语标记逐渐成为口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也是当前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BCC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收集到的语料及中国知网部分语料,将话语标记“这话说的”置于会话环境中进行充分考察。

“这话说的”结构在语言中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短语,其二是话语标记。作为短语成分的“这话说的”,在句中是“主–动–补”结构的一部分。例如:

1) “从一开始,我们就好似卖掉了明天!”,“这话说的太不乐观了。”(BCC语料库)

2) “猪肉都涨价了”,“这话说的真对。”(BCC语料库)

例1)、2)的“这话说的”可由“这话说得”来替换,与下文组成“主–动–补”结构。而话语标记“这话说的”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使用的一种表达,例如:

3) “你不是太监,不会明白的!”“这话说的,不是太监也知道太监缺什么啊。”(BCC语料库)

4) “等你结了婚就明白了。”“这话说的,没结婚就没有发言权啦?”(BCC语料库)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对于独立使用的“这话说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多。唐雪凝、张金圈(2011)讨论了“这NV的”构式的结构特征和构式语义、并通过“省缩”原理证明“这NV的”构式的来源及其独立构式的依据[1]。陈思(2019)先利用构式的理论对构式“这NV的”进行鉴定,并认为“这NV的”具有表达语气的功能,也是立场标记,最后用认知理论解释形成动因,认为该构式经历了“补语脱落”和“构式完形”两个演变历程[2]。方迪(2019)考察独立使用的“这话说的”评价行为,分析其评价行为的形成动因[3]。发现“这话说的”在言语互动中总表达负面话语立场,其立场表达的形成,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在礼貌原则驱动下促使其吸收了负面语境义;二是由于言说动词“说”的特殊性。

本文计划从否定功能的产生与演变、标记化、言者态度与主观性等几个维度对话语标记“这话说的”进行深入探讨。

2.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话说的”

2.1. “这话说的”及其变体

董秀芳(2007)主张话语标记在语形上可以存在变体形式[4]。李宗江(2010)直接指出“话语标记语存在着变体,这可能是话语标记语形的特点[5]。”话语标记“这话说的”由于口语性强,主观性凸显,因此其语言形式具有不稳定性,在实际交谈时会存在不同的变体形式。有时会因交际主体的不同或言语环境的不同,与人称代词、动词等共现使用,从而在语形上存在变体形式。目前,“这话说的”的变式主要表现为“你这话说的”和“瞧(看)你这话说的”两种。“你这话说的”在BCC语料库《对话》中有1050条,在这个变式中,用第二人称——“你”,“你”指向听话人,展现出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主观近距离互动,说话人意欲凸显彼此立场的差异。“瞧(看)你这话说的”,这样的变式在BCC《对话》语料库中能找到95条语料。“瞧(看)”是非现实情态的表达,并非真正地“瞧(看)”,而是反映说话人对前一话语内容的态度立场,但为了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利用这一言语单位将此动机施加给对方。与“这话说的”相比,其变式对言语语境具有更强的依赖性,也显示出更强的交互主观性。

2.2. 构式化特征

构式语法理论在语言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概念“构式”指的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Goldberg (1995: 4)界定了构式的两个基本属性:首先,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体;其次,其整体意义无法单纯从组成成分中直接推导[6]。这一观点在语言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为识别构式的基准。

在构式语法的框架内,对于“构式”的界定十分宽泛。Goldberg在2003年的研究中,基于语言单位的层次性,将构式详细划分为四个大类:语素、词(涵盖单纯词和复合词)、习语(包含固定和半固定形式),以及格式(即句型)。几年后,Goldberg在2006年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展了构式的范畴,将完整的习语表达也囊括在内。针对汉语构式的研究,施春宏在2011年的工作中特别关注了三大核心方面。这些方面首先涉及具有特定结构或功能特点的句法结构体;其次,是展现汉语独特风貌的框架性结构;最后,则是具有习语性质的构式。这三个方面不仅凸显着汉语构式研究的焦点,也深刻揭示了汉语构式的基本特点。

“这话说的”这一表达方式,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习语构式,由“这”、“话”和“说的”三个词组成,形成了主谓结构的基本框架。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它似乎意在引导对方关注之前提及的内容。然而,在实际的交流语境中,这一表达往往蕴含着否定的意味,这种整体意义并非仅仅由这三个词的字面意义简单相加所得。在对话中,“这话说的”常常被用作一种话语标记,它的否定含义已经相对稳定化。施春宏(2011)的研究表明,习语性构式的研究与词汇化、语法化等语言学分支紧密相连[7]。具体到“这话说的”这一构式,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层含义正是其构式化特征的显著体现。

第一,句法上具有分离性。

在语言学领域,话语标记的句法可分离性已达成普遍共识,这一点被多位学者如刘丽艳(2005) [8]、殷树林(2012) [9]、曹秀玲(2018) [10]等所认可。从句法角度来看,这种可分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话语标记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其所在句子的语法正确性;其次,“这话说的”作为话语标记,在句法位置上有较高的灵活性,不会与其他句法单位紧密结合。在实际使用中,它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末,甚至可以作为独立成分出现,并通过韵律停顿与其他话语区分开来。这些特点均表明“这话说的”在句法层面已具备典型的话语标记性质。例如:

5) “这话说的!”箍桶匠嚷道,那份要面子的傲劲儿装得很逼真,“你不是我的侄儿吗?你的名誉就是我的名誉,你不也姓格朗台吗?”(BCC语料库)

6) 妈的胸口跟海啸似的汹涌起伏,一口怒气咽不下去,压低着声音说:“这像什么话呀!这话说的!简直!简直!”丽娟假装没听见,径直上楼,锁上书房的门。(电视剧《双面胶》)

7) 冯世杰愣了一下,尴尬地说:“呵,看你这话说的。”(BCC语料库)

8) “扎心不,老铁,你这话说的”(BCC语料库)

第二,它的意义与功能已经习语化。

构式语法研究涵盖多个流派和分支,这些流派或分支均建立在两个核心假设之上。关于构式的意义,施春宏(2022)认为只有规约化为语言系统中的意义才是构式意义,临时的、偶然的或具体的言语义都不是构式意义[11]。詹芳琼等(2020)指出,这些构式是由社会共同认可的形式与意义配对而成,它们跨越了词汇(内容性构式)与句法(程序性构式)的界限,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统一体[12]。这强调了社会约定俗成在构式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从而突出了习语在构式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到“这话说的”这一表达,它已形成了一个稳定、固定的短语结构,兼具语法和词汇的特性[13]。在话语中,它常独立使用,展现出语法构式的形态。其意义已超越字面含义,更多地传达了对前面话语的否定。即便去掉这一结构,话语的主要命题内容仍保持不变。从功能角度看,“这话说的”可视为一种认知性的插入语,对后续话语起到统领作用。此外,它还强烈地体现了主观性,不仅否定了前面的话语,还表达了对说话人特定态度与情感的回应。

3. “这话说的”的否定功能

3.1. “这话说的”的否定类型

“这话说的”这一表达,在人际沟通中作为回应的显著标志,凸显了其强大的功能性。正如李先银所精妙阐述的,当我们探讨“话语否定”这一概念时,它往往被嵌入在一个“刺激–反应”的情感循环之中,这一循环深刻揭示了语言的意义是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自然生成的。言语的使用,本质上就是一个相互激发与回应的动态过程。同样地,“这话说的”便是这一动态过程中的生动体现,它作为说话者对前一位发言者话语内容的即时反应,不仅仅是一种言语上的简单回应,更是蕴含了说话者对前一位发言者及其话语内容的评价、情感与立场。这种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人际交流中复杂而微妙的互动性,使得对话更加丰富多彩,情感交流更为深入。

从否定的视角分析,“这话说的”所否定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别。

首先,它针对的是前面说话人的表述内容,即表达说话人对前者所述内容的不认同或否认,这体现了双方在某一事物认知上的差异。例如:

9) 丽娟:结婚总共就掏两万,我这要还一辈子都还不清。我现在要是拿她那点钱,以后要受他妈妈一辈子教育。

丽娟妈:你这话说的!你的孩子也是他家的孙子,孩子又不跟你姓,还不是传他李家的香火?他们就是出钱也是理所应当,干吗不要?(BCC语料库)

10) “董明珠称不招只想要多少工资的。”“这话说的,没工资我宁愿在家葛优躺。”(BCC语料库)

在例9)中,丽娟为了避免受到婆婆的“教育”而选择不接受金钱,而对方在听到“这话说的”后,明确地表达了与丽娟不同的立场,坚持认为生育孩子传承香火,因此接受金钱是理所当然的。同样,在例10)中,有人对董明珠关于打工人对工资无追求的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支付工资是工作关系的自然结果,是无可争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否定类型有时也包含了说话人出于特定目的而故意对前面说话人的观点进行否定的情形,即使他们内心可能认同前面说话人的正确性。这种策略可能是为了引发讨论、强调个人观点或出于其他交际目的。例如:

11) a:“地球人已不能阻止您老人家偷懒了都!”

b:“这话说的。”

a:“事实胜于雄辩!”

b:“年纪大了体谅下。”(BCC语料库)

上述否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说话人主要聚焦于对前面说话人话语内容的不认同,而不涉及对说话人本身的情感态度。

然而,还存在一种否定方式,它不仅是对内容的质疑,更隐含了对前一位发言者情感和态度的表达。这种否定在形式上似乎是对前一位发言者意见的否定,但背后实则透露出对对方的不满、责怪等负面情绪。这种否定方式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仅涉及内容层面的差异,更显著地反映了说话者对前一位发言者的消极情感态度。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带有情感色彩的否定。例如:

12) a:“一说话就像吵架似的,农村人应该提升提升说话素质。”

b:“这话说的(……)为啥非得说是我们农村人啊?不带这么歧视的。”(BCC语料库)

在上述例子中,“这话说的”显然透露出“B”对前面说话人的不满情绪。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时,会发现说话人对前面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存在微妙的差异。具体来说,有些情况,如例12),通过叙述话语中的“不带这么歧视的”可以看出,说话人确实在表达真实的不满和责备,这是“真性责备”。然而,在某些特定场合中,尽管说话者表面上否定了前面人的话语,但背后的责备和不满却并非真实情感,而是出于一种礼貌的客套。这通常发生在前一人对后一人进行赞扬或褒奖时,后者使用“这话说的”进行回应,实则是用一种假性的责备来展现谦虚和礼貌,以表达对赞扬的接受和对对方的尊重。这正如周明强(2014)所描述的“嗔怪”,即表面上责备,实际上是一种友好的回应方式[14]。例如:

13) 乌云就想,咱们旅长可是个英雄呢!把这个想法说给邵越听,邵越不以为然地说,瞧你这话说的,咱们旅长他当然是个英雄,他能不是英雄吗?咱们旅长红军时候就当连长,爬雪山,过草地,没少吃苦,没少打仗。(BCC语料库)

3.2. 否定功能的产生

李先银(2017)根据否定的多个维度,如形式、语义语用特性、理解方式以及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将否定功能细分为三个层次:语法否定、语用否定和话语否定[15]。具体来说,语法否定通过“不、没”等词语明确表达;而语用否定则是通过故意打破语用规则来体现;至于话语否定,它特指在交流互动中,基于话语环境中的刺激,结合个人的情理系统和情感,作出的否定性反应或评价。在这种背景下,话语标记成为了展现这种反应和评价的重要工具,李先银称之为“话语否定标记”。而“这话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话语否定标记。它不仅在形式上否定了话语的内容,更在深层次上隐含了对说话人的否定性评价和可能的负面情感。

“这话说的”这一表达,其本质意图在于唤起听话者对其先前话语的注意。然而,它所引导出的后续话语,往往并非简单的复述,而是说话人基于自身认知对真实情况的陈述,或是对先前话语的一种质疑与探讨。例如:

14) a:“老先生,今天儿童节,不表示表示呀?”

b:“你都是过期儿童了,还讨要啥红包。”

a:“哎,这话说的(……)那我不永远是你的孩子嘛。”

b:“这种时候你就挺能叭叭的。”(BCC语料库)

15) a:“你怎么这么好看。”

b:“这话说的(……)真的假的?”

a:“想什么呢,我只是在背歌词。”

b:“我就不该对你抱有期待。”(BCC语料库)

在示例14)中,“这话说的”之后,说话人紧接着阐述了其认为正确的事实,直接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正。而在示例15)中,这一表达则直接对前面的论述提出了质疑和反驳,展现了不同的观点或立场。无论是哪种用法,“这话说的”都能有效地对前面的言论进行否定,其效果类似于“不是”或“并非如此”。作为一种否定标记,它明确而直接地传达了说话人对前文内容的否定态度,并且这种态度有时会在后续的话语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明确。例如:

16) a:“钱花了就算了,重点是一点回报都没有。”

b:“他们不孝顺,还指望他们干嘛,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开心啊,你要为自己而活。”

a:“这话说的(……)没有这么容易。”(BCC语料库)

在对话中,我们观察到长辈a对自己的子女表达了失望之情。为了安抚长辈a,晚辈b提出人应该为自己而活这一观点。然而,长辈a随后用“这话说的”回应,并在短暂思考后明确指出“没有这么容易”,从而否定了晚辈b的看法。她认为真正做到为自己而活并非易事。随着对话的推进,否定的焦点很自然地由话语内容转向了对说话人本身的态度或立场。例如:

17) 他抬起头来,望着小蛮,说:“我对不起你。我欺骗了你。”这句话有趣了。这句话好玩了。小蛮都把胳膊抱起来了,放在了乳房的下面。”这话说的。这是哪儿对哪儿?少来!这种事谁能对不起谁?这地方谁又会欺骗谁?一切都是明码标价的事。”(BCC语料库)

在上述例子中,“这话说的”在否定前面话语的同时,其主要焦点更多地放在了前面的说话人身上,流露出对对方的责备与不满等消极情绪,这恰恰体现了本文标题所提及的“否定情感”。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两种否定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过渡或模糊的地带。例如:

18) 这话说的,我还怎么往下接着说。(BCC语料库)

“这话说的”这一表达在对话中呈现出多样的意蕴。在朋友间的轻松交流中,它往往是对前一句话的简洁否定;而在恋人间的甜蜜互动中,它可能带有一种温柔的嗔怪,即使表达否定,也并无责备之意。总的来说,“这话说的”已经从一个简单的提醒性表达,逐渐演化为一个富含层次和变化的否定标记,其否定功能的形成过程如下:

提醒或引导注意→不认同→否定对方话语→不满对方话语→不满、责备说话人

“这话说的”在话语功能层面,主要扮演着一个表示否定的角色,它既可以用来否定前面说话人的话语内容,也可以传达对前面说话人不满的否定情感,体现了强烈的主观性。

关于话语标记的功能解读和命名,学界一直存在多种声音。方梅(2000)曾提出话语标记的四大功能[16],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广受认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方梅(2012)进一步细化了她的观点,将“话语标记”与“语用标记”进行了区分,其中“话语标记”更偏向于言谈中的结构组织和关联建立,而“语用标记”则侧重于表达说话人的态度[17]。以“这话说的”为例,它因其对前面说话人强烈的埋怨和不满的主观性,似乎更接近“语用标记”的定义。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同样具备话语组织的功能,能够引导表达不满与埋怨的话语。因此,将其单纯归类为“语用标记”或“话语标记”都显得过于单一。在这里,我们倾向于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话语标记,将“这话说的”视为一个话语标记,其核心功能在于“指示说话人的态度”,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根据殷树林(2012)提出的话语标记类型三分法——篇章、人际、互动三类[18],我们可以将“这话说的”归为互动话语标记,因为它在交际中起到了引导态度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在会话交流中,“这话说的”往往作为后一说话者对前一人话语的起始回应,其前可能伴随如“哎哟、唉”等语气词,或提及前说话者的名字、称谓,甚至两者并存。这种用法使得“这话说的”在会话中既能够传达否定的信息,又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具有极高的语用价值。例如:

19) “你知道么?你这叫涉牌违法,没扣你车就不错了,不放牌就是不能上路”,“哎!这话说的,怎么我跟犯了多大罪似地。”(BCC语料库)

20) 亚平妈:大力气的活儿自然是男人干,这我不向着我儿子,小东小西的,还要丽娟多担待点。

丽娟妈:亲家母,你这话说的!现在还有什么力气活儿?煤气又不用罐子,煤球也不要做,家具都买现成的,不用打,一个家,讲来讲去不就是洗洗涮涮的小事情吗?(BCC语料库)

21) a:“下次来了我带你溜达,嘿嘿!”

b:“好啊好啊。跟着潮人走~让我也潮一把~”

a:“哎呀!你这话说的……我很喜欢在电视台工作这一行的,呵呵,所以很喜欢跟你们这类打交道”(BCC语料库)

从话语的位置来看,“这话说的”通常出现在后一个说话人的话语开头。从交际目的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回应标记,主要作用是否定前一个人的说法。在后续的话语中,这种否定可能会以几种不同的形式出现:首先,说话人可能会提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说法,例如某个例子中丽娟妈用“这话说的”表达了对亚平妈“男人不用干活”这一说法的否定,并侧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现代社会已不存在纯粹的体力活。其次,“这话说的”也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或其话语的评价、态度或立场。比如,当交警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时,被批评的一方可能会使用“这话说的”来表达对交警言辞的不满,认为交警把事情说得过于严重。最后,“这话说的”还可以用于说话人对自己某种言行的解释或辩白,从而否定前面说话人的说法或评价。例如,在某个情境中,说话人可能会解释自己与某人溜达的原因,并否定对方称自己为“潮人”的说法。总之,“这话说的”在会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说话人的立场和态度,也引导了后续话语的展开。

4. “这话说的”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经过对语料的深入剖析,“这话说的”作为话语标记,其否定功能主要源于对前面话语的质疑和不认同。这种否定功能在形成时自然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它不仅否定了前面说话人的内容,还隐含了对该说话人的某种态度与情感。这种态度与情感往往与否定内容相契合,呈现出负面的“不满”或“责备”,这正是主观化过程的典型表现。“这话说的”主观化演变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在会话交流中,“否定内容”常常指向对前面发言者所述观点的质疑,与此同时,“否定情感”则在不失其力度的质疑中,悄然流露出对前面发言者的不满或责备。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当“这话说的”前加上“你”时,这种不满或责备的情感便如利剑般直接指向了被否定的对象,使得主观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从会话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来看,“这话说的”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回应性标记,它毫不含糊地传递了当前发言者对之前话语的否定态度。其核心功能不仅在于促进双方的互动和交流,更在于通过否定这一行为,鲜明地展现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而结构“(你)这话”巧妙地引导出“说的”,使得整个表达更加聚焦,将听众的注意力直接引向前面发言者,从而增强了话语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我们之前将否定分为否定内容和否定情感两种情况。当否定内容不涉及交际双方时,它主要针对的是话语的内容;而一旦内容涉及交际双方,那么这种否定就转变为否定情感,表现为对当前听话人的不满。从主观性的强弱来看,这两种否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否定内容 < 否定情感

在讨论“否定情感”时,我们必须明晰两种不同的本质:一种是“真性否定情感”,另一种是“假性否定情感”。前者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表达了真实的不满和责备;而后者则更像是一种巧妙的社交策略,它常常作为对前面说话人自我夸赞的礼貌回应,表面看似含有不满或责备,但实际上是一种友善而带有亲昵的回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嗔怪”或“娇嗔”。在这种情境下,重点并不在于真正的“否定”,不论从内容还是情感层面,都透露出一种微妙而难以言喻的社交韵味。

5. 结语

“这话说的”这一表述,具有鲜明的口语特征,作为互动中的活力标记,其主要作用在于传达否定。随着主观色彩的加深,它不再只是简单地否定前面的话语内容,而是更多地传递出对前面说话人的不满和责备。这种变化不仅展示了语言的丰富多样性,也深入揭示了话语背后复杂且真挚的情感与态度。

参考文献

[1] 唐雪凝, 张金圈. 表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构式分析[J]. 语言科学, 2011, 10(2): 182-189.
[2] 陈思. 口语构式“这NV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3] 方迪. “这话说的”的负面评价立场表达功能及其形成动因[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9(6): 78-87.
[4] 董秀芳.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1): 50-61+3.
[5] 李宗江. 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J]. 世界汉语教学, 2010, 24(2): 192-198.
[6] Goldberg, A.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7] 施春宏.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研究取向[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6): 98-108.
[8] 刘丽艳. 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 [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9] 殷树林. 论话语标记的形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5(2): 133-138.
[10] 曹秀玲, 杜可风. 言谈互动视角下的汉语言说类元话语标记[J]. 世界汉语教学, 2018, 32(2): 206-216.
[11] 施春宏, 蔡淑美. 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问题论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2, 54(5): 643-655+798.
[12] 詹芳琼, Elizabeth Traugott, 韩笑. 构式化和语法化的异同: 以汉语增量比较构式“越来越……”的演变为例[J]. 辞书研究, 2020(6): 53-68+126.
[13] 胡嘉怡. 互动视角下应答型话语标记“这话说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 2022.
[14] 周明强. 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4): 54-61.
[15] 李先银, 洪秋梅. 时间-行为的情理关联与“大X的”的话语模式——基于互动交际的视角[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6): 31-42.
[16] 方梅.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 中国语文, 2000(5): 459-470+480.
[17] 方梅.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J]. 中国语文, 2012(6): 500-508+575.
[18] 殷树林. 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