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照料对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
The 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al Care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Grandparents
DOI: 10.12677/ass.2024.137608, PDF, HTML, XML, 下载: 10  浏览: 18 
作者: 赵 猛: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关键词: 隔代照料老年人身心健康Intergenerational Care The Elderl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出生率持续走低,2012年人口出生率14.57%,仅仅十年后的2021年,出生率几乎腰斩,仅有7.52%。虽然近几年国家为了鼓励生育,二胎、三胎政策相继实施,但新生儿的出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幼童的抚养问题。年轻夫妻工作压力较大,孩子无法照料,加之目前托幼、抚幼机构的不完善,很大一部分的照料重担不可避免的落到了祖辈肩上。作为照料的主力军,隔代照料对老年人的影响结论还没有统一结论,既有相似的有利影响又有完全相反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比较隔代照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一些对后续研究的思考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In the last decade, our birth rate has continued to decline, with a birth rate of 14.57% in 2012, then only in 2021, the birth rate almost halved, to only 7.52%. Although the State has implemented the two- and three-child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encourage childbirth, the situation of newborn births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and a large part of the reason lies in the raising of young children. As young couples are under greater work pressure and are unable to care for their children, coupled with the imperfections of current childcare institutions, a large portion of the caregiving burden inevitably falls on the shoulders of grandparents. As the main force of caregiving, there is no uniform conclusion on the 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al caregiving on the elderly, with both similar favorable impacts and completely opposite unfavorable impact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impacts of intergenerational caregiving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by combing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rela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文章引用:赵猛. 隔代照料对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7): 387-39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7608

1. 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环境长期稳定,人口数量在逐年攀升,目前我国人口已达十四亿,虽然人口规模巨大,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近几年出生率的不断下降,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并不明显,已有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的程度在全球已处于中上水平。为了应对老龄化对我国自身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生育率是重要抓手,早在2016年1月就正式实施了“二孩”政策,仅在“二孩”政策放开不久之后,2021年8月又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这意味着在放开“二孩”政策不久,如果夫妻双方愿意生育,现在可以养育三个子女。值得一提的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夫妻还是会选择生育二个或三个子女,那么家庭的经济压力必然随之加大,为了使家庭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夫妻双方在有合适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大多都会选择出去工作,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家庭必然会出现,那么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子女的教育和照料问题。面对此种情形,月嫂、家政类的服务人员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由于市场监管的滞后,相关法律的缺乏,很多媒体时常曝出保姆虐待儿童、不尽心照顾儿童的恶性事件,因此大多家庭在老年父母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让自己的父母来照料孙子女,以减轻家庭压力,这就形成了隔代照料。隔代照料也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养、隔代照看等,是指祖辈部分或全部承担养育孙辈的责任[1]。隔代照料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隔代照料是指孙辈由祖辈单独抚养,如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2],以及国外因儿童的父母酗酒、药物滥用、吸毒、入狱等,进而由祖辈承担孙辈的抚育责任[3] [4],广义的隔代照料也包括孙辈由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但以祖辈承担主要抚养责任为目前我国主要模式。另外,也有学者采用简单的定义方式,即隔代照料是指主要由祖辈来承担照顾、照料孙子女的形式;不管是祖辈单独照料还是只承担白天或者部分时段的照料,只要是祖辈的照料占主导的照料形式都属于隔代照料[5]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隔代照料及其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在探究隔代照料及其影响时,更多地是关注隔代照料对祖辈健康与满意度的影响。相较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是从隔代照料对幼儿成长、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尽管近几年我国学者开始逐渐关注隔代照料对祖辈身体、心理(如幸福感、抑郁)等方面的影响,但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文献进一步分析整理,有助于丰富隔代照料和祖辈身心健康相关的理论体系。

2.2. 现实意义

研究隔代照料的现实意义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隔代照料对祖辈自身的意义。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均看重孝道,无论是“百善孝为先”的俗语,还是《孝经》中的名句“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都在强调孝的重要性。孝行体现在日常方面则为敬亲、爱亲、荣亲、悦亲,敬亲爱亲主要体现为赡养父母,关心父母,荣亲则是尽力让父母感到光荣,荣耀,而悦亲则是让父母过得舒心、快乐。父母参与隔代照料是否过得开心、幸福?隔代照料对祖辈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隔代照料,梳理其对祖辈自身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因素继续保持扩大,不利于的因素及时纠正改善,以使得祖辈在照料孙辈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是研究隔代照料的社会重要性。按照上文所述,如果有利于祖辈身心健康的因素保持和扩大,不利的因素改善和纠正,祖辈在照料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绪和满足感,无疑会使其更乐意去照看孙辈。如此一来,首先,不仅可以缓解年轻子女的抚养压力,使年轻子女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增加家庭财富,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且会使成年子女在赡养父母方面也更加尽心尽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其次,个体家庭的财富增加,幼子得到很好的抚养,年轻子女更有可能会愿意再次生育,从而缓解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最后,年轻子女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老年人得到更好的赡养,幼童得到更好的照料,更有利于社会团结稳定,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3. 隔代照料的理论基础

第一,利他主义论。该理论认为祖辈照料孙子女是其出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奉献行为,是完全不图回报的。祖辈照料孙辈大多是出于对孙辈的喜爱,把子女看作是自己血脉的延续。祖辈自愿抚育孙辈,将抚育孙辈长大,在这个过程中,祖辈可以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利于祖辈的身心健康。

第二,角色提升理论。角色提升指的是由于个体扮演了新角色从而使获得的情感收益大于角色冲突带来的紧张感。正如学者提出的那样一个拥有多种角色的人, 由于权力、威望、资源和情感满足的增加, 会拥有更高水平的幸福和心理健康[6]。在关于老年人刻板印象中,老年人通常作为被照顾的一方,被照顾的角色通常意味着能力不强,自理水平下降,长此以往,老年人可能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也会慢慢接受这种角色带来的定位,从而使其身心健康状况恶化。然而新角色的获得使得老年人从被照料者转变为照料者,从一个弱者形象转变为强者形象,提升了自我价值,从而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照顾孙辈的角色会使得老年人日常与人交往频率增加,范围扩大,丰富其社交网络,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第三,角色紧张理论。与角色提升理论相反,角色紧张被定义为个人由于承担多种角色义务而造成的履行角色义务的困难[7]。这种观点认为祖辈退休后,再次承担照料孙辈的责任,此时除了原来的角色又增添了一种新的角色,而且该角色需要祖辈自身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精力,由此一来,很有可能会增加祖辈自身压力,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第四,代际交换论。这种观点认为,老年父母为孙辈提供隔代照顾是为了巩固亲子关系,从而换取子女对自己的经济支持、情感慰藉或晚年生活照顾[8]。通俗来说就是在祖辈退休之后,尚有劳动能力之时,会将照料孙辈当作是自己将来的养老资本提前投入,然后在将来劳动能力不足时,使其子女更好的赡养自己。而年轻子女可以在幼童成长期间在工作上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财富,然后等幼年子女不需要随身照料时,祖辈的年事已高,看在以往照顾幼年子女的情分上,成年子女更愿意去照料祖辈。由此一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从以上理论不难看出,有些祖辈是自愿并且很乐意去照看孙辈,在照料孙辈的过程中能体会到自己作为大家庭的一员为这个家庭出一份力的价值感,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考虑,我们很明显能够感知大部分祖辈在照料孙辈时,年龄已经偏大,在照料时是否是得心应手、是否在照料时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都值得考虑。在照料时,有些祖辈会享受照料的过程,他们把照料孙辈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有的祖辈可能更想去追求自己的退休生活,之所以会选择照料是为了让其子女更好的赡养自己,也就是通过照料孙辈来换取子女的赡养,并非出自完全自愿。那么祖辈照料孙辈的时候对其身心健康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有哪些,综述如下。

4. 综述主要内容

关于隔代照料对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国家地区、传统思想以及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差异,有些研究结论大致相同,有的则完全相反。国内外学者类似都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考察了隔代照料对祖辈自身产生的影响。有研究证明提供隔代照料的祖辈比没有提供隔代照料的祖辈在身心两个方面都更加健康[9]-[12]。但是,也有学者得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隔代照料给祖辈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比如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生活满意度降低,认知功能下降等[13]-[16]。在身体健康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隔代照料对祖辈健康和代际关系也产生了消极影响[17] [18],不少祖辈会因为家庭育幼压力而提早退休,高强度的照料行为不仅损害了祖辈身体健康,也减少祖辈社会参与的休闲时间[19]

由以上梳理不难发现,隔代照料对祖辈的身心健康既有消极的影响,也存在积极的一面,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祖辈自身因素

祖辈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照料意愿等。田媛等人研究得出,隔代照料对女性老年人影响劣于男性老年人[20],这与很多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类似的,即隔代照料对女性祖辈的消极影响更大,表现为感受到的婚姻压力、家庭压力更大,生活满意度更低[21]-[23],在认知水平的保护上,对女性的保护作用也更弱[24],这可能是由于在进行隔代照料时,女性一般作为主要的照料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大;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仍然有人研究得出隔代照料对祖母有更积极的影响[25]-[27]。更有趣的是,张云亮等人研究得出参与隔代照料对女性和男性祖辈的身心健康都没有显著影响[28]

在年龄方面,刘红艳等人指出,隔代照料对65岁以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改善效果[29]。一方面是因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机能状况总体上相对不如65岁以下的老年人,在进行照料时,会出现精力不足,进而导致其身体状况愈加不好,但是出于自己的责任意识,还会坚持照料,从而对其心理方面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

从教养意愿和祖辈自身经济状况来看,教养意愿高的祖辈,身心健康水平更高,例如,申琳琳等人(2020)研究得出,教养意愿高的祖辈生活满意度更高,抑郁症状更低[30];张宝莹等人也认为教养意愿高的祖辈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更好[1]。与教养意愿类似,祖辈自身经济状况好,在进行照料时,身心健康程度相对更好,比如,有学者研究得出经济状况好的祖辈有更少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27] [31]

4.2. 孙辈因素

孙辈方面,主要与孙辈的年龄有关,如果孙辈的年龄在10岁以下,提供照料的祖辈的健康状况比不提供照料的更差[32]。而且当祖辈抚养的孙辈处于12岁至16岁时,此时的祖辈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3],这可能和青春期的孙辈更易出现成长问题有关。与此类似的是,中国学者吴祁也得出最年幼孙辈所处的阶段对祖辈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很显著的负向影响[33]

4.3.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两类因素以外,还有一些比如家庭情感支持、照料强度、社交情况等也对祖辈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首先,在家庭情感支持方面,徐铁飞及其同事研究得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和情感支持有关,子女的情感支持越强烈老人的生活质量越高,越有利于祖辈的身心健康[34]。李鹏的研究也指出,对大部分祖辈来说,积极的代际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的作用[35]。Shakya的研究更是有研究直接表明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对老人的积极心理感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6]。其次,在照料强度方面,有学者指出低强度的照料有利于提高祖辈的生活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降低孤独感;而高强度的照料会减少其休息社交时间,降低生活满意度[22]。正如宋靓珺等所指出的那样:隔代照料强度与城乡祖辈的身心健康之间是一个先正后负的倒U型关系[37]。最后,关于社会参与的影响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闫宇等人认为祖辈在进行隔代照料时,显著提高了社会参与度,进而对其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善[38],但是,也有研究指出,祖辈进行隔代照料往往意味着其会失去充足的睡眠、减少社会交往和锻炼身体的机会,不利于其健康[39]

5. 结论

目前对隔代照料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体,即祖辈、成年子女和被照料的幼儿。已有的文章大部分都是针对隔代照料对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参与意愿、祖辈年龄以及照料强度等,总体来说,隔代照料对祖辈自身身心健康的研究已相对深入,虽然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在当今老龄化加剧、出生率持续走低的国情下仍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6. 思考建议

6.1. 进一步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整理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更深的研究探索,首先,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数据都是取自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基本五年更新一次,或者是选用某个省份、某一地区的一次收集的数据,都缺乏连续性,在今后的研究中为了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可以采用追踪分析的方法,以获得连续的变化趋势,更准确的考察祖辈在长期提供照料的条件下,其身心健康的变化情况,为中国乃至其他国家应对老龄化与和隔代照料的问题提供更具有参考性的动态数据变化。其次,我们不难发现,隔代照料不仅仅与祖辈自身有关,这是一个涉及祖辈、子代、孙辈三代人的统合的问题,遗憾的是以往的研究大多讨论了对祖辈自身或者对孙辈成长的影响,并未将三者结合起来收集数据来进行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尽可能的将这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察隔代照料的问题。

6.2. 政策建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行为是出于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接受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40]。个体越能感知到自主感就越容易体验到积极情绪和较高的幸福感[41]。正如上文所述照料意愿高的祖辈身心健康状况更好,生活满意度更高[1] [30]。基于此,本文提出建议一。

尊重祖辈本身的意愿。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祖辈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思想比以前更加开放,更加有自己的想法和退休后生活的打算,此时如果还是一味地强调让老年人继续为家庭服务,继续去抚养孙辈,这可能会违背祖辈本身的意愿,从而产生对祖辈、子代以及孙辈都不好的影响。所以,在以后讨论隔代照料时,一方面要摒弃“义务论”的观点,客观上,我们要意识到祖辈在是否参与隔代照料上是有自主权的,另一方面,不仅要关注该照料方式对社会、对年轻子女、对孙辈的影响,更应该关注祖辈本身的照料意愿以及照料对老年人本身的影响。而且,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下,老年人在孙辈照料上仍然在持续创造社会红利,发挥着余热,政府更应该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从而才更有可能形成,社会爱老敬老,老年人为社会持续发挥余热的良性循环。

通过上文的梳理发现,对祖辈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大致有,照料强度[22] [37],孙辈年龄[32] [33],照料意愿[1] [30],祖辈年龄等[29],不难发现对祖辈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要么是不愿意照料缺不得不照料,要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法承担过重的照料负担。另外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托幼机构的发展现状发现,首先,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经合组织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的平均入托率为27% [42],国内目前3岁以下幼儿入托(入园)的比例3.9%,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其次,有研究表明对于0~3岁婴幼儿家庭而言,大多家庭由于对托幼机构的不放心,不愿将孩子送往全天候的托育服务机构,除非万不得已[43]。这也就是调研中虽然有58.2%的家庭想要获得托幼机构的照顾,但实际上只有1.6%的家庭将孩子送去托幼机构的原因,这也就是祖父母的隔代照料成为主力军,达到79.14%的原因[44]。基于此,本文提出建议二。

加快完善全社会的托幼抚幼机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之所以会出现隔代照料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加速、数字经济的节奏加快,年轻子女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成年子女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双方都参加工作,另一方面,又没有信誉良好、值得信赖的托幼机构帮忙照看幼儿,此时成年子女就只能选择让自己最相信的父母来帮忙照料。所以,政府应该积极推进社会化、全面化的抚幼服务体系,不能仅仅满足于孩子有地方托管,还要在托管的基础上,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此外,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老龄化持续加剧,隔代照料短时间内还将是幼儿照料的主要形式,所以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种场所、公园的开放数量不断增多,设施也在持续完善,为祖辈照料孙辈提供了一定的去处,但是不得不承认室内适合祖孙共同社交的场所还是不多。这就导致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带孩子的祖辈很少外出,从而很少有机会能和同辈人、同类型的人交流。这可能会导致其身心健康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政府应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得祖辈在进行隔代照料时,有地可去、有人可交流,既能照料孙辈又能够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从而改善孤独带来的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张宝莹, 韩布新. 隔代教养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学, 2016, 19(7): 835-841.
[2] 孙奎立, 吴珊珊, 程诗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 16(5): 107-111.
[3] Hayslip, Jr. and Kaminski, P.L. (2005) Grandparents Raising Their Grandchildre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Practice. The gerontologist, 45, 262-269.
https://doi.org/10.1093/geront/45.2.262
[4] Taylor, M.F., Coall, D., Marquis, R., et al. (2016) Drug Addiction Is a Scourge on the Earth and My Grandchildren Are Its Victims: The Tough Love and Resilient Growth Exhibited by Grandparents Raising the Children of Drug-Dependent Mot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14, 937-951.
https://doi.org/10.1007/s11469-016-9645-7
[5] 李亚妮. 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分析[J]. 学理论, 2010(9): 2.
[6] Moen, P., Robison, J. and Dempster-McClain, D. (1995) Caregiving and Women’s Well-Being: A Life Course Approach.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36, 259-273.
https://doi.org/10.2307/2137342
[7] Goode, W.J. (1960) A Theory of Role Stra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5, 483-496.
https://doi.org/10.2307/2092933
[8] 王跃生. 制度变革、社会转型与中国家庭变动——以农村经验为基础的分析[J]. 开放时代, 2009(3): 97-114.
[9] 周晶, 韩央迪, Weiyu Mao, 等. 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7): 81-96.
[10] 宋璐, 李亮, 李树茁. 照料孙子女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 社会学研究, 2013, 28(6): 215-237+246.
[11] Bowers, B.F. and Myers, B.J. (1999) Grandmothers Providing Care for Grandchildren: Consequences of Various Levels of Caregiving. Family Relations, 48, 303-311.
https://doi.org/10.2307/585641
[12] Salthouse, T.A. (2016)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Cognitive Aging. Psychology Press.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785363
[13] Peterson, T.L. (2017) Changes in Health Perceptions among Older Grandparents Raising Adolescent Grandchildren. Social Work in Public Health, 32, 394-406.
https://doi.org/10.1080/19371918.2017.1327389
[14] Doley, R., Bell, R., Watt, B., et al. (2015)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 Investigat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stress among Custodial Grandparent. Journal of Family Studies, 21, 101-119.
https://doi.org/10.1080/13229400.2015.1015215
[15] Jendrek, M.P. (1993) Grandparents Who Parent Their Grandchildren: Effects on Lifestyl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5, 609-621.
https://doi.org/10.2307/353342
[16] Whitley, D.M., Kelley, S.J. and Sipe, T.A. (2001) Grandmothers Raising Grandchildren: Are They at Increased Risk of Health Problems? Health & Social Work, 26, 105-114.
https://doi.org/10.1093/hsw/26.2.105
[17] Lee, S., Colditz, G., Berkman, L., et al. (2003) Caregiving to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3, 1939-1944.
https://doi.org/10.2105/AJPH.93.11.1939
[18] Balukonis, J., Melkus, G.D.E. and Chyun, D. (2008) Grandparenthood Status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idlife African American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Ethnicity & Disease, 18, 141-146.
[19] 钟晓慧, 郭巍青. 人口政策议题转换: 从养育看生育——“全面二孩”下中产家庭的隔代抚养与儿童照顾[J]. 探索与争鸣, 2017(7): 81-87+96.
[20] 田媛, 史崇清, 黄静, 等. 隔代抚养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性的Meta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22, 49(14): 2617-2622.
[21] Wang, S. and Mutchler, J.E. (2020) The Implications of Providing Grandchild Care for Grandparents’ Marital Quality.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41, 2476-2501.
https://doi.org/10.1177/0192513X20934845
[22] 靳小怡, 刘妍珺. 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流动老人和非流动老人的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9(2): 119-129+148.
[23] Musil, C.M., Gordon, N.L., Warner, C.B., et al. (2011) Grandmothers and Caregiving to Grandchildren: Continuity, Change, and Outcomes over 24 Months. The Gerontologist, 51, 86-100.
https://doi.org/10.1093/geront/gnq061
[24] 王胜今, 张少琛. 提供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倾向值匹配方法分析[J]. 人口学刊, 2021, 43(3): 60-71.
[25] Di Gessa, G., Glaser, K. and Tinker, A. (2016) The Health Impact of Intensive and Nonintensive Grandchild Care in Europe: New Evidence from SHAR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71, 867-879.
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v055
[26] Ku, L.-J.E., Stearns, S.C., Van Houtven, C.H., et al. (2013) Impact of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on the Health of Grandparents in Taiwan.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8, 1009-1021.
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t090
[27] 吴培材. 照料孙子女对城乡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18(4): 117-131.
[28] 张云亮, 柳建坤. 隔代照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机制分析——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22(4): 117-131.
[29] 刘红艳, 李英.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老龄科学研究, 2022, 10(1): 14-20+34.
[30] 申琳琳, 张镇. 隔代教养意愿与祖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家庭亲密度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 28(4): 834-839.
[31] Letiecq, B.L., Bailey, S.J. and Kurtz, M.A. (2008) Depression among Rural Native Americ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Grandparents Rearing Their Grandchildre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9, 334-356.
https://doi.org/10.1177/0192513X07308393
[32] Komonpaisarn, T. and Loichinger, E. (2019) Providing Regular Care for Grandchildren in Thailand: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Grandparents’ Health.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29, 117-125.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18.05.031
[33] 吴祁. 进城隔代抚养的祖辈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3(5): 73-80.
[34] 徐铁飞, 严忠婷, 梅严浠, 等. 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22, 38(14): 1907-1910.
[35] 李鹏, 张奇林. 隔代照料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基于子女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检验[J]. 社会建设, 2022, 9(4): 31-44.
[36] Shakya, H.B. (2015) Affect and Well-Being Similarity among Older Indian Spouses. Aging & Mental Health, 19, 325-334.
https://doi.org/10.1080/13607863.2014.933308
[37] 宋靓珺, 杨玲, 彭希哲. 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后果的实证研究及政策思考[J]. 人口学刊, 2020, 42(1): 55-69.
[38] 闫宇, 方亚, 李木易, 等. 隔代照料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 39(9): 699-703.
[39] 何庆红, 谭远发, 彭争呈. 隔代照料对祖父母健康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 人口与发展, 2021, 27(2): 52-64.
[40] Gagné, M. and Deci, E.L. (2005)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Work Motiva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6, 331-362.
https://doi.org/10.1002/job.322
[41] Jang, H., Reeve, J., Ryan, R.M., et al. (2009) Ca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Explain What Underlies the Productive, Satisfy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Collectivistically Oriented Korean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1, 644-661.
https://doi.org/10.1037/a0014241
[42] Indicators, O.E.C.D. (2023)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2.
https://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on-at-a-glance-2022_3197152b-en
[43] 杨菊华. 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与改革思路: 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 2018(9): 89-100.
[44] 邱婕. 推进育儿服务社会化的意义和路径[J]. 团结, 2019(2):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