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in Large Classes in One-Day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DOI: 10.12677/ass.2024.137605, PDF, HTML, XML, 下载: 9  浏览: 1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冉芹芹, 冉蕊君: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自理能力教育价值一日活动幼小衔接Self-Care Ability Educational Value One-Day Activities Transition fro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Primary Education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分析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实践,强调自理能力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研究提出,通过整合日常活动与教育内容,把握教育时机,并关注幼小衔接,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结果表明,系统性的活动设计和教育干预对培养幼儿独立性和适应性具有显著效果,为其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奠定基础。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lf-care ability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an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elf-care ability to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one-day activities.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integrating daily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al content, grasping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nsition fro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primary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atic activity design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eveloping children’s independence and adaptability,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a smooth transition to primary school.
文章引用:冉芹芹, 冉蕊君.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7): 367-37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7605

1. 引言

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既是幼儿外在身体机能协调、手眼一致的重要体现也是幼儿内在自我意识思考的萌芽。早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就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立足社会的前提[3]。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教育者们应更加关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到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中,更加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在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迫在眉睫。

2.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 从封闭走向开放,适应社会群体生活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家庭中的父母及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是幼儿学龄前阶段经常接触到的人群,这使得幼儿已经处于一个小型的社会关系群中生活。但这个群体中,其社会关系简单、人员构成单一,幼儿作为家中唯一的“小人”,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害怕孩子在外吃苦受难,因此常常包办幼儿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将其禁锢在家庭中,使得幼儿缺乏成长锻炼的机会。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仅使得幼儿从家庭的封闭状态走向外界,不囿于家庭生活场所、不限于家庭人际交往,在与外界更广阔的环境互动时,了解外界生存法则,适应社会生活,拉近幼儿与社会的距离,尽快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2.2. 从萌芽走向展叶,促进自我人格健全

自理能力是学前阶段幼儿发展的重要能力且是必须学会的能力。自理能力的发展体现着幼儿的自我发展。在自理能力发展过程中,幼儿不再依赖和借助着外界给予的帮助能够独自完成任务,把外界的评价不再作为唯一的标准,转向积极的自我评价,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取悦自己。与此同时,幼儿积极且主动地参与外界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游戏中以勇敢的心态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并且认识到自己作为团体一员的责任与义务,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极大程度上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也使得幼儿的心理成长和人格更加健全,逐渐形成自信、负有责任心的品格。

2.3. 从依赖走向独立,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众所周知,从幼儿进入小班开始,教师们就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能够充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从自己拿勺子吃饭,学会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进行左右手协调配合、自己倒水喝、自己排队取餐到自己穿脱衣物、如厕、简单盥洗再到自己梳洗、帮助他人,这都是幼儿自理能力的具体表现。掌握良好的自理能力,使得幼儿身体各肌肉群得到适当锻炼,拥有健康的体态同时在生活上学会照顾自己、服务自己,满足自己需求。

3. 一日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3.1. 系统学习知自理

3.1.1. 巧用绘本,树立自理意识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画内容更加容易提起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中,受到故事情节熏陶,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结合绘本故事中的案例开展相关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具备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及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练习,幼儿逐渐学会如何正确看待失败,能从失败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韧性[4]

3.1.2. 融入课程学习,营造主题氛围

系统、有体系的课程教学活动的学习是充满希望和惊喜的。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幼儿园班级的教学活动计划中,进行主题式学习,对幼儿来说是适宜的。在主题学习中幼儿不仅能够从思想意识上对自理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同时也能从课程体验中实践并反思。教师适当引用儿歌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传唱过程中帮助幼儿熟悉掌握生活自理习惯的要领[5]。例如设计教学活动幼儿自己清洗在园中的物品并将其晾晒消毒,如清洗水杯、拖鞋、睡衣等。抓住幼儿的学习特点,结合课程学习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2. 劳动学习行自理

3.2.1. 一日活动,自理能力练出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不局限于学校课堂教育,孩子的一日活动贯穿于生活当中,贯穿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身心健康发展,一日活动皆为课程,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有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例如,进餐后将自己的桌椅和座位附近清理干净、起床后将自己的小床整理好,把被子叠好、脱衣服后将衣服整齐叠好放在书包里等,这些环节都是幼儿每天的生活,是幼儿熟悉且必经的过程,细碎的生活环节利用起来也可以使幼儿有显而易见的进步空间。

3.2.2. 节日游戏,不断提升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主。游戏作为自理能力的提升途径,也是如此。例如,在每年的5月一日是劳动节,在此月开展自理能力游戏比赛不仅能够让幼儿知道我国劳动节日的由来、感受劳动节的氛围知道劳动最光荣,还能在不断的游戏准备中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使得幼儿能在前期自我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时间进行适当安排,练习自理能力游戏比赛并在比赛中收获成长。例如,根据《3~6岁儿童学习于发展指南》,大班幼儿能够自己系鞋带、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物品、能够整理自己的书包等,开展此类活动幼儿能够在长时间的练习下熟练掌握各内容的要领也能融会贯通提升幼儿自理能力。

3.3. 家校学习拓自理

3.3.1. 嵌入幼小衔接,拓展幼儿自理内容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更好的适应小学环境,应该更加关注幼儿此阶段的心理和身理的发展动态与需求。小学阶段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不同,孩子们不能再睡懒觉、不想来幼儿园可以通过撒撒娇的方式、还需要自己主动去整理自己的物品、解决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困难。要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有组织、有体系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形成双向互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也拓展了幼儿自我锻炼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加有趣、有序。

3.3.2. 家园合作,助力幼儿自理能力

通过家园沟通和合作,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构成一个高质量的中间系统,幼儿家长与教师更容易形成协同一致的发展目标,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从而有助于他们分别在家庭和幼儿园场域下共同推动幼儿朝着一致的目标发展[6]。在此过程中,可以要求幼儿每日与家长合作打卡共同完成一个幼儿自理能力内容,如清扫地面、简单清洗幼儿衣物、或者自己的小物品等设置一个周期,并将打卡情况与幼儿说明,奖励坚持打卡的幼儿。这样不仅拉近幼儿与家长亲密距离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其中在记录幼儿的同时见证幼儿的成长。幼儿也能在不断的打卡活动中形成习惯,自觉并有意识的去做自己的事情。

4. 结语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用心浇灌、精心呵护才能开出灿烂花朵的漫长过程。只有教师关注幼儿、关心幼儿、关爱幼儿,才能使幼儿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更好地服务自己。

基金项目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2023年研究生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课题编号:2023YJYB0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郭柯然. 幼儿生活自理行为特点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4] 史风梅.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探究[J]. 教育观察, 2024, 13(15): 98-101.
[5] 周颖.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 新智慧, 2021(24): 127-128.
[6] 席春媛, 任丽欣. 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现状、类别及其与幼儿发展的关联[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4): 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