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时代价值和路径探寻
Exploring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Epochal Value, and Approaches of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Five-Integrated Education”
摘要: 劳动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具有推动和促进功能,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教育学劳动教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劳动思想构成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五育融合”理念为视角切入,围绕思想引领、环境熏染、实践锻造三个维度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锻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Abstract: Labor plays a driving and promoting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labor education concept in Marxism, educational theories on labor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labor ideology derived from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form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college student labor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complements other aspects of holistic development (“Four-Education”), serving a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development. It is a necessary approach for universities to fulfill their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morality and talent while also contributing to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aking the “Five-Integrated Education” philosophy as a perspective strengthens college student labor education around three dimensions: ideological guidanc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his aims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mong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m into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can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homeland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金羽瑶. “五育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时代价值和路径探寻[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7): 329-33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7600

1. 引言

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与德育、美育、智育、体育之间是融通与共的,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必不可少。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劳动教育也在与时俱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

2.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

2.1.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等到高等、从野蛮到文明、从蒙昧到进步的过程,如果没有劳动和劳动创造出来的驱动力,一切皆不可能[2]。一方面,世界由劳动创造而成。马克思强调劳动最开始是介于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活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另一方面,历史也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类从事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其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起着制约作用。基于劳动与教育之间天然的联系,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主张。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劳动在形塑人的教育环境和砥砺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教育观阐明劳动创造了世界与历史,同时还强调劳动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2. 教育学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历来被教育界所关注。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蕴含着劳动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与道德教育密切关联,陶行知则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之中。卢梭提倡培养自然人、自由人,他认为劳动教育应当提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并行。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如要发展道德,需要通过劳动教育这一途径。陶行知受到当时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启迪,他从救国救民的理想出发,在推动教育变革中崇尚劳动教育。在他看来,“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他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劳动教育的载体。除此之外,陶行知还改动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成“行知”,强调“行是知之始”,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获取真知,进而反哺课堂文化教育[4]。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观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劳动思想

全国解放后,“爱劳动”得以被纳入“五爱”国民公德之中。1958年,毛泽东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指示[5]。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提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6]。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7]。1993年中央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8]。2010年,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要求,以及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关于组织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文件应运而生[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和讲话中都积极倡导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尤其对广大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他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10]。这些劳动思想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引。

3.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传统的“四育”–“德智体美”到现在的“五育”–“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具备“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新时代赋予了“五育”新内涵,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3.1.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德、智、体、美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其一,劳动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在劳动中发掘美、记录美、创造美。其二,人们在劳动中积极关注现实,有利于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进一步丰富劳动的内涵与外延,体现学习的根本价值。其三,劳动实践促使大学生摆脱当“低头族”,走出宿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而有助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助于练就健康的体魄。其四,劳动将个体相互联系起来,有助于个人在交往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能够体察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增强责任、担当和奉献意识,坚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可以看出,加强劳动教育侧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五个方面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即为人才培养,高校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塑造的过程,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奋斗者谱写了现有的成就,大学生作为未来服务社会和建设社会的生力军,更需要重视培养四个方面的内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品德和劳动技能。不同于以往社会,现在很多大学生与劳动生产实践长期脱离,缺乏对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理解。“佛系”、“躺平”、“丧”、“宅”等成为青年人的专属标签,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所偏移的。因此,新时代要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靠一代代人用劳动和双手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凭空就能拥有的,从而能意识到他们身上背负的时代使命,这跟我国要与时俱进深化高等教育办学改革是相符合的,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和必要途径。

3.3.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广大青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贡献者和见证者。距离本世纪中叶的30年时间,正好是广大青年学习、工作的黄金时期,也是当代青年必须牢牢抓住的人生际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我国要想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主动权,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辛苦耕耘和素质提升。大学生群体作为广大劳动者的重要成员,更是未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才能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涵养劳动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未来择业、就业的重要关口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来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自觉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与国家梦、民族梦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4. “五育融合”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

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要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以从思想引领、环境濡染和实践锻造三个方面发力,从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育时代新人。

4.1. 思想引领:提高劳动意识,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提升劳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因此,辅导员在提高大学生劳动意识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就要求辅导员应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比如广泛开展谈心谈话、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班会、发挥自身特长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等,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更好指导他们的实践生活。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专业课老师应挖掘课程中的劳动育人因素,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袁颖教授带领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到中药学的课程体系中。他们的课程思政主线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从文化层面讲述药名背后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二是从哲学层面分析药物生长的天人合一、药性里面的对立统一以及药理中的破立有度;三是从职业精神层面升华出药物加工和炮制所需要具备的工匠精神。通过这样的授课,会让学生对中药学知识体系的理解更加立体,还能延伸至对其他事物的看法和解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药人需保持本心,恪守工匠制药之法”的道理。

因此,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首先要纠正大学生的劳动思想,推进思政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两支主力军的协同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在思想上自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从而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4.2. 环境濡染:培育劳动情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也提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大命题,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劳动教育深入大学生的内心。

一是把握办学特色,发挥劳模文化的感召作用。众所周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输送了130余位省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以及以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为代表的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11万余名。开展劳动教育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特色,这些从学校涌现出的优秀前辈是广大学子的学习榜样。通过参观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大学生可以了解包起帆老师的成长历程和卓越成就,一帧帧视频、一页页合照、一张张证书都是劳模文化的印记,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子心中。

二是注重文化浸润,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劳动教育月”、“劳动教育周”为抓手,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精心设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实现校级活动品牌化、院级活动特色化、班团活动精品化。比如邀请杰出校友和先进典型进学校、进课堂,通过线上和线下授课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在雷锋月、五一劳动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启发学生采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习一项劳动技能、分享一篇劳动体会等;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在求职季、毕业季等节点推出免费拍摄证件照、职业妆容指导等服务,既能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也能让他们在帮助他人中收获价值感和幸福感。

高校应立足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处场域都能感受到劳动教育的熏染。大学校园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育学生劳动情怀的土壤,与此同时还需要社会、政府、家庭、个人的全员参与和通力合作。

4.3. 实践锻造:增强劳动本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实际生活才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增强劳动本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是提升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归宿。

第一,要深入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度,落实劳动教育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第二课堂包括社会实践、报告与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板块,高校可以凭借第二课堂学分为激励,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校内外志愿者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在实际活动中强化践行。

第二,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劳动实践的场所和平台。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三下乡”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引导大学生群体走出象牙塔,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踏进乡村田野、走访企业工厂、深入社区社会,充实田野调查、见习实习、社区服务、社会调研和支农支教等经历,在各式各样的劳动实践中锤炼高尚品格、增强劳动本领,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促进知行合一,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第三,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全过程劳动育人体系,促进劳动教育成果最大化、最优化。例如,大一新生主要偏重于行业见习,学习理论知识、实操方法和技巧;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则要将行业实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劳动本领和技能。与此同时,还应发挥朋辈示范引领和互助作用,组织大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互动交流与展示汇报,实现劳动成果互惠共享,充分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担当作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学生通过具体劳动实践,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从而进一步培养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品德,以此不断推进个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5. 结语

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密不可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塑造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教育学的劳动教育观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劳动思想构成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新时代赋予了“五育”新内涵,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要求,要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应围绕思想引领、环境濡染和实践锻造三个维度,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情怀和增强劳动本领。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应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中,广大青年将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劳动品格、涵养劳动情怀、增强劳动本领,为民族复兴、祖国建设谱写新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央广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2018-09-10.
[2] 马唯杰. 劳动伦理研究[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 59.
[3] 王丽荣, 卢惠璋. 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J]. 高教探索, 2020(7): 114-118.
[4] 李珂, 蔡元帅.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 107-110.
[5] 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9n/2019_zl69/201909/t20190916_399243.html, 2019-09-16.
[6] 大中小学将设劳动必修课, 为升学参考依据[EB/OL]. 北晚在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098300561804196&wfr=spider&for=pc, 2020-04-05.
[7]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EB/OL].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5/1217/c49150-27939431.html, 2015-12-17.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 湖南省政府网.
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zcfg/flfg/201702/t20170214_3989929.html, 2005-06-21.
[9] 中国劳动教育的前世今生[EB/OL]. 光明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224553227231175&wfr=spider&for=pc, 2020-03-26.
[10] 从党的教育方针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EB/OL]. 求是网.
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9-06/24/c_1124662547.htm, 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