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361”课程思政育人探讨
Discussion on “36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DOI: 10.12677/ae.2024.1471185, PDF, HTML, XML, 下载: 3  浏览: 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艳聪*, 姜书浩: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关键词: “361”育人体系课程思政软件工程“361” Education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摘要: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软件工程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完成了“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通过思政材料的课前发送、课堂点睛、课后延伸,将课前、课中、课后“3”阶段紧密衔接,实现全过程思政育人。通过“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互动探讨”、“作业回顾”、“项目实践”和“教师示范”“6”环节的密切配合,实现多环节思政育人。课外“1”塑造,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或实践活动,完成团队与个人项目综合实践,不断成长成才,完成课外思政。“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既完成了知识传递,又进行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将课程思政落到了实处。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eachers is to cultivate people by virtu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lored and improved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36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chitecture of the course has been completed. Through the pre-clas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class focusing and after-class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the “3” stages of 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are closely connected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close cooperation of “thought guidance”, “knowledge impart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 “homework review”, “project practice”, “teacher demonstration”, the “6” link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realized. The extracurricular “1” shaping is a process where students grow and become talent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competitions or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complete comprehensive practices of both team and individual projects, thus fulfilling extracurric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361”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chitecture not only completes the knowledge transfer, but also carries out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value shaping. At the same time, it improves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put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actice.
文章引用:周艳聪, 姜书浩. 软件工程“361”课程思政育人探讨[J]. 教育进展, 2024, 14(7): 453-45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185

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人才是强国之本,“国以才立”。高校教师担当着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课程思政非常必要。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

软件工程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3]-[5],教学团队从不同角度入手,深挖思政素材。在课前课后、课堂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引入方法论、党的新思想、科技成就、先进事迹、国内外重大或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使学生为国家重大成就自豪、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感叹、沉浸于中国文化之美、感受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发扬追求科学真理、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强化社会担当和个人担当。

2. 软件工程“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非常必要,但需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做好因材施教、因课思政。软件工程课程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如图1)。

2.1. “3”阶段全过程育人

“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中的“3”为课前、课中、课后“3”阶段,三阶段紧密配合与衔接,实现课程全过程思政育人。

Figure 1. “361”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1. “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2.1.1. 课前思政育人

借助雨课堂、超星等平台课前推送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课前思考,完成思政材料的提前导入。例如课前推送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依法治国,在课程导言章节中引入,强调确立和坚持目标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将党的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使同学们既了解专业知识,也领悟党的重要思想精髓,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

课前思政中的“课前1分钟”作为特色栏目,受到学生普遍欢迎。采用课件形式课前推送“每课寄语”,包括名人名言、心灵鸡汤等内容,例如“勤学如初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努力的意义在于,在将来的日子里,放眼望去,都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等等。“每课寄语”传播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斗志,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之美。对于精选的“每课寄语”,大大提振学生的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1.2. 课中思政育人

课堂结合专业知识、学生关注点融入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例如在讲授软件产业发展时引用中国软件发展故事:超级计算机、华为5G、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等,简要介绍软件英雄的成就,使学生为华人骄傲,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引入中国在航空航天中的重要成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立爱国情、报国志。在讲授软件工程标准时补充复兴号工程引入的中国标准,展现中国人迎难而上、善于钻研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和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

2.1.3. 课后思政育人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中只能点到为止,对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或话题课后再次推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课后可以通过微信群或QQ群等线上形式与学生进一步交流探讨。例如在讲授需求工程–遵守规范时,提及2020年全民宅家抗疫。由于全民集体宅家响应国家号召,使中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使学生明白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由于提及亲身经历事件,同学话题骤增,纷纷讲述身边的人和事。此时,与学生约定课后探讨。课后思政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思政教育。在课后的交流讨论中,很多学生甚至可以充当思政教师的角色,互相点评、激励或赞扬,学生得到了快速成长。

2.2. “6”环节多方位育人

“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中的“6”,分别为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互动探讨、作业回顾、项目实践和教师示范,六个环节密切配合,实现课程多方位思政育人。

2.2.1. 思想引领

作为高校教师,要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落到实处。因此,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贯穿始终。在讲授软件工程概述–课程的意义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有关互联网的重要讲话:“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软件工程课程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如何应用先进技术、采用先进工具和方法构建软件产品,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学生课程实践选题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力量。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中国正在大力建设‘数字中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收获一批创新成果。”鼓励不同专业的同学结合自己专业,发挥个人和小组特长,从身边实际出发,命题并且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指导,很好地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

2.2.2. 知识传授

在授课过程中,紧密结合知识点和时代热点话题,融入思政内容。例如讲授敏捷软件开发时,补充健康码的开发过程。通过健康码的开发故事,展现中国软件从业人员的责任担当、爱国情怀、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大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敏捷编程下的中国速度,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

2.2.3. 互动探讨

交流互动是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培养。互动探讨将对学生产生长久而积极的影响,交流过程本身就是思政。依托线上线下交流方式,交流讨论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例如讨论抗疫故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生编程过程中遇到bug与教师讨论,可鼓励学生先自己尝试调试解决。调试是一个不断改正的过程,就如人生,不断遇到困难,只要自己勇敢面对,一定会攻克。改正错误,是进步最快的途径。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树立自信心,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2.2.4. 作业回顾

作业是巩固课上所学、检验学习效果的良好方式。通过作业,可以进行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软件工程作业涉及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等的设计与绘制,要求既要实现有效表达又要美观。在UI设计中,要求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注意美学元素的应用。一系列作业训练,既培养了同学们为他人考虑的良好品质,又提升了美学素养,提高了审美能力。在作业评判环节,开展师生“回头看”行动。通过作业批阅,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同时复盘教学过程,为后继教学提供帮助。学生在核对答案、修订作业时,复盘学习过程,明确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回头看”行动,让学生认识到“认真”的重要性,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2.2.5. 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是课堂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环节。从学生自由选组、选题到项目展示,整个过程都穿插思政教育。如项目之初的自由组队环节,若学生未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则被随机分配,且不允许调换。借此告诉学生,人人需要遵守规则,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现场版的课程育人实践。项目分工时,每位同学的职责由组长拟定,成绩由组长根据教师给定的小组成绩和个人贡献度分配。规则的制定和项目的实施,让大家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同学们的高度责任感,为了集体利益,有时必须牺牲小我。同时引出,在国家和集体利益面前将“无我”。项目过程中,小组出现不和谐,可引入张辽和乐进的历史故事,身为五子良将的二人虽有矛盾,但在面对强敌时,仍能互补互助,共同进退。通过典故讲解,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阐释“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互相尊重、以仁爱之心互相帮助。项目实践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既巩固知识,又磨练意志,同时可进行团队演练,实践中的思政教育同学印象会更深刻,育人效果也更佳。

2.2.6. 教师示范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思政。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岗位心存敬畏之心,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守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做好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前课后为学生排忧解难,指点迷津;课上课下做到传授知识、思想引领;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学生如何爱岗敬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懂得爱学生,懂得尊重和相信学生。相信学生会懂得教师的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成长为像他一样的人。言传身教,“教师示范”,就是最好的思政。

2.3. 课外“1”塑造

“361”课程思政育人中的“1”,指学生通过参与各项竞赛或实践活动完成价值塑造,实现课外思政,在竞赛或实践活动中自我蜕变,成长成才。这是课程思政效果的最好体现和最大成果。通过课程熏陶,在项目讨论过程中,学生能自我感动,正能量外溢,甚至在思想上引领他人。项目展演过程中,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阐述课题意义,传播正能量。例如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奥运会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他们讲到:“奥运精神深深打动着我们,我们也想为奥运做些什么,因此选择了对历届奥运数据进行分析,尝试为国家奥运队、参赛运动员提供数据参考,为中国体育事业贡献力量”;项目“智能化医院住院管理系统”展示时队员讲到:“疫情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之所以开发该系统,是想通过我们自己的设想和设计,为防疫抗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课程思政最好的方式、最大的成果。

3. “361”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课程思政内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同学热爱祖国、爱国敬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民族大义,有社会和个人担当,体现了高度和深度,同时也注意案例的社会热度,引发同学们的兴趣,既完成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能力的提升,又完成了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起到了良好的思政效果。

学生在互动探讨、作业回顾、项目实践等诸多环节中的自我价值塑造典型表现,充分证明了课程的思政效果。课外思政延伸既提高同学的爱国热情、责任担当,又提高了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美学和文学素养。在课程熏陶之下,很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个人赛或团体赛,经过不懈奋斗、团队通力合作,取得了“互联网+”、“蓝桥杯”等若干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假期时很多同学参加了三下乡、创新创业实践行、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积极响应祖国号召,为社会发展贡献个人力量,课程思政落到了实处。

4. 结束语

软件工程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材料的课前发送、课堂点睛、课后延伸,将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紧密衔接,实现课程全过程思政育人。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引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紧密融合的知识传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项目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互动探讨、培养同学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精神的作业回顾和言传身教的教师示范式思政教学,将教学中的“6”个重要环节密切结合,实现课程的多方位思政育人。课外“1”塑造,学生在专业竞赛、“三下乡”等诸多实践活动中完成价值塑造,成长成才,体现了课程思政的良好效果。通过“361”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既完成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能力的提升,又完成了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将课程思政落到了实处。

基金项目

本项目受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特色工科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A201006901),天津商业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2XJKCSZ0117),天津商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TJCUJG2023056)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022-10-25.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04748c500024fb1000000036447884a, 2020-05-28.
[3] 邓娜, 林姗. 基于“主动思政”和“体悟践行”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21(9): 176-180.
[4] 赖晓晨, 佟露, 杨佳柳. 软件工程专业“大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 大学, 2023(33): 7-10.
[5] 张琛, 陈圣兵, 张新. “CDIO + 智慧课堂”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软件工程”为例[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 40(5): 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