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心理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Group of Psyc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DOI: 10.12677/ces.2024.127438, PDF, HTML, XML, 下载: 18  浏览: 2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罗红格, 王晓一, 孙烨琨, 王海涛, 吕少博: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关键词: 新文科心理学专业课程群New Liberal Arts Psychology Curriculum Group
摘要: 结合新文科建设宣言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对课程体系的指导,以“基础科研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线,心理学专业可设置七个相辅相成的专业课程群,分别为学科基础课程群、研究方法课程群、研究工具课程群、发展与教育课程群、健康与临床课程群、应用心理课程群和交叉融合课程群。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clar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and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for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cusing on the enhancement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as the main threads, the psychology major could set up seven complementary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groups, which are subject basic course group, research method course group, research tool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course group, health and clinical course group, applied psychology course group,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ourse group.
文章引用:罗红格, 王晓一, 孙烨琨, 王海涛, 吕少博. 新文科背景下心理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7): 114-11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7438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性和指导性政策文件出台,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此计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足以说明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质量日益提高。

2. 关于中国心理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随后,西方心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各领域关键问题均产生积极影响。1917年北京大学首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心理学主要受苏联心理学的影响,提出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改造心理学的任务,并对西方心理学加以批判。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心理学界又全盘接收西方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但是,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中国特色心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心理学深入探索学科本身所承载的知识、理论、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中国心理学话语影响力的必然使命[1]。西方心理学话语体系和中国心理学话语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主要体现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因此,在接受西方心理学概念和理论时,有必要对其进行甄别和筛选,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和普及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中国心理学研究者的学术成果日益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3]。例如,在视觉领域,陈霖院士提出了视觉早期加工的拓扑学理论。在发展与教育领域,朱智贤和林崇德研究中国儿童的认知发展,并据此提出了许多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方案。在语言领域,谭力海和金真教授发现了中国人大脑有独特的语言区。然而,针对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仍显薄弱,亟需实现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型。为了深刻理解中国人的心理特性,必须以中国人群作为研究主体,将心理学的探索扎根于中国大地上[4]。总之,应关注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提高中国心理学话语影响力。

3. 新文科建设宣言对心理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启示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等人文学科,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传统文科创新升级的趋势[5]。新文科建设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建设方式高度契合,协同推进二者建设的突破点是构建新的专业课程群[6]。《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指出,课程是新文件建设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要素,要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指导标准》中指出,要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上均为心理学专业课程群的改革途径指明了方向。

课程群建设模式是将若干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7]。结合新文科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对课程体系的指导,根据国家一流课程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以“基础科研能力”和“专业应用服务能力”提升为两条主线,心理学专业可设置七个相辅相成的专业课程群,具体如下。

1) 学科基础课程群。本模块包括“普通心理学及实验”“西方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生物基础”“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和“人体结构与功能”六门课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包括心智和行为的科学,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因此了解心理学的神经生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群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学生了解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现状,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心理学是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学科;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学研究的整体框架,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研究方法课程群。本模块包括“实验心理学及实验”“认知心理学及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实验设计与创新”四门课程。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最重要的原因是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且系统的研究。本课程群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心理学思维,能分析、评价心理学研究的能力,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并撰写实验论文的综合研究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能够对心理学领域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3) 研究工具课程群。本模块包括“心理统计学”“E-Prime实验设计技术”“SPSS统计软件应用”“R语言数据分析”和“高级心理统计软件”五门课程。心理学需要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揭示心理的奥秘和规律性。因此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程序编程和数据分析方法的训练。本课程群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编程技术,能够熟练应用心理学实验软件进行心理学实验;二是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分析的技术,培养其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发展与教育课程群。本模块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特殊需要儿童心理辅导”三门课程。本课程群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学生掌握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二是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解决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问题。

5) 健康与临床课程群。本模块包括“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绘画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游戏疗法”等课程。本课程群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掌握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当前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二是具备进行心理咨询、诊断和治疗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应用心理课程群。本模块包括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是心理学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本课程群的主要任务是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中有效地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满足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7) 交叉融合课程群。传统心理学课程设置中就包含部分交叉课程,如神经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由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和新变革。当代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紧密相连,相互渗透,形成一种跨界融合的趋势。因此,交叉融合课程群可以根据学院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交叉融合课程群,如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人工智能导论”“计算建模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与神经科学交叉的“认知神经科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行为经济学”“神经经济学”。本课程群的主要任务为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

总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心理学专业七大课程群的设置注重整合,以“两种能力”提升为主线,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同时强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多元需求。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基于“心灵照相机”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心理测量技能》课程为例(20222024);华北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心理测量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改革(L20134)。

参考文献

[1] 莫斌, 崔晋. 探索中国心理学的求真与至善之路[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10-15(002).
[2] 谢宇, 辛涛. 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学话语体系[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8-9(005).
[3] 张洪亮, 方方. 中国心理学学科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科学基金, 2023, 37(3): 474-481.
[4] 张杰. 提升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水平[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01-13(001).
[5]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 新文科建设宣言[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2020-11-03.
[6] 朴雪涛, 宋国才, 张晓庆. 新文科视野下教育学一流本科专业课程群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1(1): 96-103.
[7] 龙春阳. 课程群建设: 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3): 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