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以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为例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ral and Legal Teacher Team in Rural Middle Schools—Taking Jinlong Town Experimental School in Longzhou Coun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4.137585, PDF, HTML, XML, 下载: 19  浏览: 26 
作者: 曾赛花: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广西 崇左
关键词: 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师队伍建设Rural Middle Schools Moral and Legal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eam
摘要: 道德与法治教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群体。由于乡村中学的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基础条件较差,教师的职业问题也不断涌现,这些问题需要迫切解决。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找出乡镇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原因,找出策略,为建设一支优秀的乡村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提供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Abstract: Moral and legal 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for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Due to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middle schools and the special nature of social lif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moral and legal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are poor, and professional problems for teachers continue to emerge. These problems need to be urgently addressed. This study mainly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ral and legal teacher team in township middle schools,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find strategies to provide ideas for building an excellent rural moral and legal teacher team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文章引用:曾赛花. 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以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7): 212-21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7585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承担更高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广大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1]。教育事业关系到我们民族危亡,国家振兴离不开教育振兴。农村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受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状况影响。笔者对龙州县实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调查分析,从道德与法治教师入手,首先对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调查,在教师工作中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便建设一支先进的、系统的与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乡村教师

乡村老师是乡村中小学乃至乡村各种教学点的一种社会性载体,它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

2.2. 教师队伍建设

学术界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经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到教师队伍,即“由职业为教师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有组织的集体,具有规模性、结构性、整体性的特征”[1]。近年来国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相关政策性文件,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关注各方面要求。

教师队伍的建设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量,周小琨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2) 业务能力水平;(3) 教师的培训制度;(4) 工资待遇;(5) 良性的评价和管理机制;(6) 合理的流动机制,六个方面。

3. 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现状考察

3.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的基本数据,以调查出的数据作为基础材料。问卷设计有15个问题,主要从教师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专业、学历、学校的重视、职称、流动意向、带班情况、参加培训情况、限制教师队伍发展的因素这些方面入手。

3.1.1. 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1) 性别分布情况

据统计结果,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女教师比男教师多。由于中学生处于发展期,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男女教师在思维、个性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存在不同。女教师的形象多数是温柔耐心的,情感细腻,更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但容易感情用事,缺乏独立等。而男教师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强,更有持久性。男女教师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所以均衡的男女教师性别比例才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 年龄构成情况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36~45阶段的教师最多,有29人,占44.62%,20~25岁阶段的教师最少,只有7人,占10.77%。虽然新的年龄分段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到59岁为中年人。但根据实际情况,50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上退出教学一线,大化县乡镇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年龄36岁以上的占大半比例,教师队伍呈老龄化趋势。

(3) 学历构成情况

教师的学历结构可以反映教师队伍的学术状况和科研能力。据统计,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大专学历占44.62%,本科学历占53.85%,取得本科学历的占比例最高,专科学历次之。

(4) 职称水平状况

教师队伍的职称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师队伍人才的培养与提升,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发展。调查数据显示,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职称中级教师占比例最高,占47.69%,其次到初级教师,占24.62%,再到未定级教师,占10.77%。占比例最低的是高级教师,占16.92%。

(5) 专业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政治学科类占64.62%,非政治学科占35.38%。总体来看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6) 政治面貌

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65位道德与法治教师中,党员有29名,占45.62%,非党员人数有36名,占55.38%。非党员人数较多,应加强党员教师数量。

3.1.2. 教师发展情况

(1) 教师培训情况

教师培训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进一步成长。笔者调查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情况,经常参加培训的教师占18.46%,偶尔参加培训占73.85%,不参加占7.69%。

(2) 教师队伍发展因素

学校的重视是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的一般重视占78.46%,也就是重视并不高。只有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给予支持教师队伍才会快速成长。

(3) 教师流动意愿

笔者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是否愿意到城区工作意愿调查,调查数据显示,56.92%的教师愿意到城区工作,41.54%不太愿意,仅有1.54%不愿意。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想去城区工作,只是缺乏机会。

(4) 影响教师发展因素

据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5名教师中,27名教师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是教师自身的素质,16名教师认为是学校硬件、13名认为是应试教育制度,9名认为是学生素质。教师自身素质占比例最大。教师自身素质对教师队伍发展起重要作用。只有教师认清自己,知道怎么做,不断提升自己,教师队伍才快速发展。由此,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5) 带班情况

数据显示,教师带3~4个班的情况占比例最大,占49.23%,其次是1~2个班。占43.08%。再到5~6个班,占7.69%,带6个班以上的没有。从数据上可分析大部分教师工作量较大。

3.2. 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发展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乡村教育也得到了发展,教师的待遇提高,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机制较完善等。但是由于地区及经济发展等因素,乡村教师还存在许多问题,其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问题表现如下:

3.2.1. 乡镇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期望值不高

(1) 乡镇教师留乡发展意愿不高

数据显示,56.92%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愿意到城区工作,41.54%的教师不太愿意。城区学校设施完善,教学条件好,教师生活条件便利,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容易得到满足。而乡村学校条件较差,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大多数教师向往城市生活。优秀的教师更有选择权,所以优秀骨干教师都调往城市,留下的教师不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就是在等待机会的教师。这就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状况。

(2) 乡村道德与法治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笔者调查学校对教师的重视程度,数据显示一般重视的占78.46%,表明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并不高,学校领导忽视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其次,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能力不够的教师才会到乡村学校,却忽略了许多教师的奉献和服务精神,教师在乡村的社会地位较低。最后农村教师的收入并不高,尤其是代课老师或者是顶岗教师,没钱没权,以及极少部分教师有强迫性的有偿补课,这些极少行为也会影响农村教师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产生错误判断,引起不尊重教师的行为。这也是限制教师队伍发展一个原因。

3.2.2. 队伍结构不合理

(1) 年龄结构有待改善

在乡村中学实习期间我了解到,由于毕业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乡村工作。通过调查,发现乡村中学的政治老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36~45阶段的教师最多,有29人,占44.62%,20~25岁阶段的教师最少,只有7人,占10.77%。教师队伍出现了老龄化趋势。

(2) 学历结构不合理

在调查的思想政治教师中,教师第一学历大专以下学历占44.62%,本科占53.85%。本科学历以上的是近几年入职的大学生,乡村学校教师的文凭学历与实际学历差异较大,当然文凭和水平不能划等号,大部分乡村教师经验丰富,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缺少系统的、专业的训练,这些是现代教师必不可少的。

3.2.3. 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1) 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其中有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首先,教师要牢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新知识。《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更改之后的教材增加了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道德与法治》内容设计到三十多部法律法规,到六年级还设有专门的法治教材。其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虽然农村的多媒体教学也已经普及,教师的信息技术也明显提高,但现实中许多老师在实际课堂中还缺少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如部分教师把课本内容搬到课件上讲授,或有的教师觉得利用教材直接讲解方便,觉得用多媒体教学麻烦,因此忽略了多媒体功能,造成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讲,中学生思维不成熟,难以抽象理解所讲的内容。

(2) 教师自身建设有待提高

从调查数据结果来看,限制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因素自身因素占最大比重,在乡村中学,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较简单,教师压力较小,因此就有一个教师教两门课的现象,这一来,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师的精力都花在备课和教学方面,从而忽视了自身建设。如教师没有时间研究课题,没有精力参加培训,没有时间与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交流经验等,长此以往,教师自身发展就止步不前,影响教师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其次,笔者调查教师是否参加培训,调查显示偶尔参加培训的占73.85%,表明大多数教师偶尔参加培训,加上培训质量不高,许多培训只是个形式,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学到东西,面对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许多教师难以胜任,影响教师队伍建设。

4. 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队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 社会因素

4.1.1. 师资分配不合理

首先,乡村老师想调进城里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大多数是要通过考试方式,在乡村教师中选出优秀教师,到城市上岗。而城里的教师想到乡村学校则却轻而易举,乡村学校的选拔标准低。这样一来加大了城乡教师资源的不平衡。其次,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分配也不同,高学历的教师一般分配在城区学校,学历由高到低依次分配到乡村学校。这就影响了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

4.1.2. 乡村经济和文化资源的制约

龙州县金龙镇实验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多为山地,道路崎岖,经济发展缓慢,难以吸引教育事业人才。存在了城乡师资分配不均衡现象,许多教师向往城市,城市竞争力大,教师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乡村教师资源薄弱,许多学校招不够教师,应聘者只要有意愿留下,便可成为乡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这就导致教师队伍水平质量不高。此外,由于文化资源限制,在农村学校,学生基础薄弱,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的耐力被消磨,没有成就感,教师的积极性下降。

4.2. 学校因素

4.2.1. 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思想政治课考试分值占比例少,大多初中学校早晚读不安排政治科目,政治教师绩效奖励系数稍微偏低,很多思政教师采取“走教形式”,就是现在说的早出晚归,“空心”上班族。对乡村寄宿学校的管理很不利,久而久之出现学生和学校对老师的不信任感,也导致部分思政老师不追求进步。

4.2.2. 不注重教师进修学习

乡村学校给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很少,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师的进修,研学和参加培训等活动密切相关。教师参加培训可以了解先进教学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和改善落后的教学模式等,开放学生视野,扎实学生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学生薄弱的基础也是限制老师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因素。

4.3. 教师自身因素

4.3.1. 教师积极性不高

有的教师由于家庭原因,觉得上课就是她的任务,其他的事情不想参与。如进行科研、发表论文和入党等方面表示不关心,也不想评职称。这样一来,没有目标的教师就只是安于现状,不主动进行学习,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会受到影响,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4.3.2. 职业认同感低

尽管人们认为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受人们尊敬。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乡村教师的地位并不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一是乡村环境艰苦,条件差,与城市相比,教师对学术研究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尽管乡村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却得不到相应的业绩回报。这让教师感受不到成就感。二是人文关怀缺失。在乡村目前还缺少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的付出有时候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家长的配合来教导学生,这也免不了遭到一些家长的不理解。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和指责,教师压力增加。

5. 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通过对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5.1. 落实相关政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5.1.1. 优化乡村教师队伍

有学者认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把教师资源配置到优化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使教师的作用最大化[3]。乡村中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优秀骨干教师,因此,要对新教师进行培养,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提高乡村学校招聘教师门槛,招收的首要条件为师范专业生,招收教师的门槛提高了,教师的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在乡村学校,道德与法治科目由其他的科目教师来任课的情况较多,许多教师学科专业不对口,这样造成道德与法治科目地位不高,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因此,严格把控教师专业专职对口,没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不得跨学科任教。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质量。

5.1.2. 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乡村学校由于准入门槛较低,教师的竞争力小,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就可以入职,造成教师队伍质量不高。这就影响了人们对乡村教师的印象。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首先,在国家相关政策基础上,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教师的待遇提高后也有不少优秀大学生愿意去乡村学校,在这个情况下不是所以教师都收,应综合考虑,品学兼优的教师作为第一选项,同时,对于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应“扫地出门”,不断“激浊扬清”,教师的整体队伍建设好了,在不久的将来,教师的地位就会逐渐提升。教师是否愿意到乡村中学任教教师地位的高低是一个影响因素。

5.2.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的建设

5.2.1. 满足教师的需要

如今教师都向往城市生活,是因为城市条件能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乡村中学要留住优秀骨干教师国家要落实相关政策,不仅要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学校,关注学生。如今国家落实了相关政策,乡村学校教师有额外补贴。但是这也没能留住优秀人才驻扎乡村学校。笔者认为这只是限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其中一个因素,要留住教师,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满足,还要重视教师的精神需求,让教师有归属感。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归属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感,属于中等层次的社会需求,归属感的形成能促使个体形成较强的自律性和责任心,从而提高其内在动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4]。教师的精神需求可从学校关怀和学生的认同体验,学校加大对教师的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提高教师的归属感。教师情感体验也是教师决定去留的一个因素。另外,国家应投入财政,改善对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5.2.2. 积极引进思想政治专业教师

一个教师的专业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一个优秀的教师定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只有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对思想政治学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相关的学校部门应加快引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季进高校招聘,主动寻找资源,招聘困难的学校可采用相关政策引进。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乡镇教师补贴,保障教师的生活,促进乡村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要重视与高校对接的置换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可以进行教师的培训,在高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扩大在校生的实习就业渠道,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各方面能力,为将来打下基础。

5.3. 教师加强自身建设

5.3.1. 加强对教学相关技能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相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完全把握才能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其次,提高自己信息技术水平能力。现代化科技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如今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在各个地方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课件制作成为一项重要的评分点,优秀的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有些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花时间相对较少,教学经验丰富,觉得能上好一堂课就好了,忽略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如果每个教师都这样想,那么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利的。在城区学校教师们往往注重对课件研究,利用课件提升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了,得到同事和学生们的认可,教师才会有信心再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果不学习,固步自封,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5.3.2. 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师家国情怀的培育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表现出的大爱,是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年龄大小,只要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就可以说他是一名优秀的教师。针对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形成认同感,将服务观念渗透其中[4]。但是,大多数教师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不够深刻,只停留在国家认知层面,运用注入式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知识。一个人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不仅仅是去学习爱国知识,而是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深入实际,为学生做表率,增强自己的认同感,时刻拥护我们的国家,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通过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特色、文化遗产等培育家国情怀。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靠的是自身的建设,培养内在驱动力。身为一名教师,要干好本职工作,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崇高的家国情。

参考文献

[1] 李应志. 教师要努力提升核心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J]. 吉林教育, 2018(3): 21-22.
[2] 韩明谟. 农村社会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9.
[3] 罗景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运用[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1(2): 96-98.
[4] 陈思莲. 邓丽芳. 社会物质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初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 2023, 12(3): 352-359.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