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gulation 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Medical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4.1471172, PDF, HTML, XML, 下载: 9  浏览: 1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国珍, 刘 怡, 曹明芹, 戴江红*: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学习倦怠Medical Students Self-Regulation Ability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Burnout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探索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改善并缓解医学生学习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23年3月20日~4月10日选取1185名新疆医科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结果:学习倦怠在不同年级(P = 0.030)、是否独生子女(P = 0.047)之间有差异。自我调节能力在不同性别(P = 0.005)、年级(P < 0.001)、锻炼情况(P < 0.001)之间有差异。社会支持在不同性别(P = 0.019)、年级(P = 0.024)、是否独生子女(P = 0.006)、家庭类型(P < 0.001)、锻炼情况(P < 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P = 0.031)之间有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客观支持、行为表现、社会环境资源是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生学习倦怠较普遍,应为学生提供或改善良好的居住环境,给予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帮助,提高学生客观支持,减少学生过度积极,学习压力过大等行为表现,适当利用社会环境资源,有助于减少学习倦怠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burnout of medical student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gulation 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and alleviating learning burnout of medical stude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 to April 10, 2023, 1185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in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Questionnair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College Student Learning Burnout Scale” were used as research tools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gulation 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medical students. Results: Learning burnout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grades (P = 0.030) and whether the child was an only child (P = 0.047).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self-regulation ability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P = 0.005), grades (P < 0.001) and exercise conditions (P < 0.001).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among different gender (P = 0.019), grade (P = 0.024), single child (P = 0.006), family type (P < 0.001), physical activity (P < 0.001), and maternal education level (P = 0.031). The results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objective support,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rning burnout. Conclusions: Learning burnout is comm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or improv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provid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help, improve objective support for students, reduce students’ behavior such as excessive activity and excessive learning pressure, and make proper use of soci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learning burnout.
文章引用:张国珍, 刘怡, 曹明芹, 戴江红. 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7): 368-37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172

1. 引言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态度,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导致厌烦学习的一种行为[1]。学习倦怠有以下三方面表现,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2]。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医学生面临更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业压力,出现学习感兴趣缺乏、学习厌倦感等不良心态及消极态度,更易导致学习倦怠的发生。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指能够自行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及环境,对学习效率做出理性评价,能够自行监督、调控学习过程,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3]。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倦怠呈现一定的负相关[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出提高学习兴趣的行为与表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能够有效地减少学习厌倦感。

Santen [5]认为社会支持是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取的有助于减轻心理上的焦虑、缓解紧张状态、提高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来自他人、社会的支持。父母对大学生学习的关心程度及支持,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朋友、同学之间的陪伴与关心都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起着重要的作用[6]。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医学生应对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动机与兴趣,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相反,缺少社会支持的医学生更容易感到学习倦怠[7]

本研究探讨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改善并缓解医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倦怠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自2023年3月20日~4月10日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式抽取1185名新疆医科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 自主答题问卷;2) 年龄18~24岁;3) 没有精神疾病史;4) 能正常沟通,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2.2. 方法

2.2.1. 调查问卷

1) 基本人口学特征

包括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个人平均生活费、锻炼情况、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等10个条目。

2) 自我调节能力量表

采用Schunk [4]编制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16个条目,包括“动机”、“方法”、“行为表现”、“社会环境资源”4个维度。本研究中动机、方法、行为表现、社会环境资源4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30、0.817、0.686、0.745,整体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效度检验KMO值为0.944,P < 0.05。问卷采用Likret 5级评分,将选项设置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并将它们分别记为“1~5分”。

3) 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肖水源等人[8]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共10个条目,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本研究中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9、0.581、0.500,整体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96。考虑到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本研究在使用量表时做了部分改动。将量表中第3题的“邻居”改为“舍友”,第4题的“同事”改为“同班其他同学”,删除第5题中的儿女选项,把第6题和第7题中的“配偶”、“其他家人”、“同事”、“工作单位”改为“家人”、“恋人”、“同学”、“学校”。

4) 学习倦怠量表

采用连榕等[9]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共20个条目,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与成就感低。本研究中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4、0.547、0.768,整体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效度检验KMO值为0.905,P < 0.05。采用五点计分法,将选项设置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并将它们分别记为“1~5分”。学习倦怠量表得分范围20~100,以60分为中点值,低于60分为低程度学习倦怠,高于60分为高程度学习倦怠。

2.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现场及问卷星形式发放问卷。

2.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 )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时,对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满足则采用秩和检验。对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进行偏相关分析。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分析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0.05。

2.4. 质量控制

1) 对整个研究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 在发放问卷之前,先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以取得研究对象的配合,并向研究对象说明填写问卷的规则,确保研究对象的理解并正确填写。

3) 为确保问卷的质量,在收集问卷后和进行数据记录之前进行了初次核查,并在录入过程中进行第二次核查。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185份,有效率100.00%。其中男性513人(占43.3%),女性672人(占56.7%),生源地为农村644人(占54.3%),大四393人(占33.2%),非独生子女913人(占77.0%),原生家庭1043人(占88.0%),个人平均月生活费1000~2000元733人(占61.9%),每周1~2次锻炼人数579人(占48.9%),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52人(占46.6%),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21人(占52.4%)。

3.2. 研究对象学习倦怠状况比较

学习倦怠在不同年级(P = 0.030)、是否独生子女(P = 0.047)之间有差异,大二年级学习倦怠得分较其他年级高,独生子女学习倦怠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情绪低落在不同年级(P = 0.033)、家庭类型(P = 0.024)之间差异有意义,行为不当在不同性别之间有差异(P = 0.023),成就感低在不同年级、锻炼情况、母亲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意义(P均<0.05)。详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learning burnout status among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 x ¯ ±s )

1.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习倦怠状况比较( x ¯ ±s )

项目

N (%)

情绪低落

行为不当

成就感低

学习倦怠总分

性别






513 (43.3)

23.368 ± 6.305

18.643 ± 3.619

19.890 ± 4.100

61.902 ± 10.963

672 (56.7)

22.763 ± 6.034

18.186 ± 3.128

19.797 ± 3.717

60.747 ± 9.271

t


1.677

2.284

0.409

1.920

P


0.094

0.023

0.683

0.055

生源地






农村

644 (54.3)

23.034 ± 6.016

18.436 ± 3.291

19.767 ± 3.761

61.237 ± 10.122

城镇

541 (45.7)

23.014 ± 6.326

18.321 ± 3.432

19.922 ± 4.032

61.258 ± 9.974

t


0.054

0.586

−0.685

−0.036

P


0.957

0.558

0.493

0.971

年级






大一

236 (19.9)

22.796 ± 5.951

18.453 ± 3.288

19.097 ± 3.774

60.347 ± 9.842

大二

243 (20.5)

23.872 ± 6.365

18.539 ± 3.387

19.925 ± 3.994

62.337 ± 9.547

大三

313 (26.4)

22.364 ± 6.186

17.984 ± 3.138

19.964 ± 3.843

60.313 ± 9.444

大四

393 (33.2)

23.165 ± 6.079

18.564 ± 3.525

20.127 ± 3.878

61.857 ± 10.839

F


2.927

2.076

3.761

2.983

P


0.033

0.102

0.011

0.030

是否独生子女






272 (23.0)

23.474 ± 6.506

18.676 ± 3.645

20.158 ± 4.246

62.308 ± 10.753

913 (77.0)

22.891 ± 6.047

18.296 ± 3.261

19.742 ± 3.767

60.930 ± 9.816

t


1.371

1.639

1.549

1.987

P


0.171

0.101

0.122

0.047

家庭类型






单亲家庭

97 (8.2)

23.340 ± 6.387

18.628 ± 4.071

20.185 ± 4.088

62.154 ± 12.375

重组家庭

45 (3.8)

25.400 ± 5.990

19.200 ± 3.109

19.244 ± 3.909

63.844 ± 10.442

原生家庭

1043 (88.0)

22.893 ± 6.126

18.325 ± 3.289

19.831 ± 3.866

61.050 ± 9.781

F


3.730

1.747

0.914

2.101

P


0.024

0.175

0.401

0.123

个人平均月生活费(元)






≤1000

283 (23.9)

23.123 ± 6.675

18.420 ± 3.668

19.773 ± 4.224

61.318 ± 11.248

1001~2000

733 (61.8)

22.980 ± 5.840

18.395 ± 3.170

19.826 ± 3.708

61.203 ± 9.417

≥2000

169 (14.3)

23.053 ± 6.614

18.272 ± 3.600

19.994 ± 4.067

61.319 ± 10.638

F


0.057

0.115

0.178

0.018

P


0.945

0.892

0.837

0.982

锻炼情况






不锻炼

358 (30.2)

23.511 ± 6.019

18.301 ± 3.216

19.083 ± 3.885

60.896 ± 9.667

1~2次/周

579 (48.9)

22.903 ± 6.178

18.450 ± 3.426

20.188 ± 3.811

61.542 ± 10.070

≥3次/周

248 (20.9)

22.608 ± 6.284

18.346 ± 3.396

20.108 ± 3.925

61.064 ± 10.555

F


1.798

0.237

9.841

0.508

P


0.166

0.789

<0.001

0.602

父亲的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552 (46.6)

23.177 ± 6.026

18.442 ± 3.444

19.860 ± 3.824

61.480 ± 10.485

高中及职高

448 (37.8)

22.946 ± 5.898

18.435 ± 3.070

19.691 ± 3.651

61.073 ± 9.140

本科及以上

185 (15.6)

22.762 ± 7.108

18.086 ± 3.733

20.124 ± 4.568

60.972 ± 10.844

F


0.374

0.862

0.827

0.283

P


0.688

0.423

0.437

0.753

母亲的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621 (52.4)

23.291 ± 6.043

18.454 ± 3.290

19.710 ± 3.844

61.455 ± 9.958

高中及职高

390 (32.9)

22.569 ± 6.107

18.171 ± 3.377

19.689 ± 3.803

60.430 ± 10.068

本科及以上

174 (14.7)

23.097 ± 6.633

18.609 ± 3.530

20.626 ± 4.141

62.333 ± 10.255

F


1.664

1.308

4.224

2.442

P


0.190

0.271

0.015

0.087

3.3. 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偏相关分析

调整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年级、性别、家庭类型、锻炼情况、母亲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这几个变量,进行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均相关(P均<0.05)。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总分没有关联,但与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相关(P均<0.05)。见表2

Table 2.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f-regulation, 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burnout

2. 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偏相关分析

变量

学习倦怠总分

情绪低落

行为不当

成就感低

自我调节能力总分

0.208**

−0.074*

0.158**

0.525**

动机

0.169**

−0.112**

0.130**

0.507**

方法

0.187**

−0.056

0.129**

0.466**

行为

0.198**

−0.067*

0.164**

0.479**

社会环境资源

0.173**

0.003

0.132**

0.332**

社会支持总分

0.004

−0.144**

0.028

0.217**

客观支持

−0.039

−0.128**

−0.023

0.122**

主观支持

0.047

−0.091**

0.067*

0.209**

支持利用度

−0.019

−0.119**

−0.003

0.144**

注:*P < 0.05,**P < 0.01。

3.4. 学习倦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以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分别为应变量,以自我调节能力及各维度、社会支持及各维度、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等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客观支持、行为表现、社会环境资源影响学习倦怠。客观支持、动机、社会环境资源、支持利用度影响情绪低落。性别、行为表现、社会环境资源影响行为不当。动机、行为表现、主观支持、方法影响成就感低。详见表3

Table 3.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learning burnout

3. 学习倦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应变量

自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标准回归系数

t

P

学习倦怠

性别

−1.223

0.579

−0.060

−2.111

0.035

行为表现

0.657

0.140

0.155

4.680

<0.001

社会环境资源

0.482

0.155

0.103

3.117

0.002

客观支持

−0.265

0.104

−0.073

−2.535

0.011

情绪低落

客观支持

−0.224

0.067

−0.100

−3.328

0.001

动机

−0.263

0.059

−0.156

−4.456

<0.001

社会环境资源

0.310

0.100

0.108

3.102

0.002

支持利用度

−0.313

0.102

−0.093

−3.081

0.002

行为不当

性别

−0.469

0.195

−0.069

−2.402

0.016

行为表现

0.185

0.047

0.130

3.907

<0.001

社会环境资源

0.108

0.052

0.069

2.070

0.039

成就感低

动机

0.281

0.044

0.264

6.319

<0.001

行为表现

0.342

0.060

0.208

5.694

<0.001

主观支持

0.085

0.027

0.081

3.216

0.001

方法

0.130

0.047

0.111

2.737

0.006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程度较高(≥60分)者占48%。学习倦怠在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P = 0.030),这与谢红雨、常小全的研究结果一致[10] [11]。大二年级学习倦怠得分最高,容易发生学习倦怠,与其他年级相比学习压力可能没那么紧张,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不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求帮助与支持,甚至有时候可能会拒绝来自家人、同学、学校及社会团体的帮助与关心,这种状态长时间持续可能会出现对学习的负面情绪及行为,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最终导致学习倦怠的发生。因此,可通过家人、学校、同学等的支持与帮助,主动提供社会环境资源,并开导学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陷入困境时主动寻求帮助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减少学习倦怠的发生。

学习倦怠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有差异(P = 0.047),这与张长宏研究结果一致[12]。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学习倦怠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即独生子女容易发生学习倦怠[13],可能由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长环境不一样,并且大部分独生子女遇到困难时大多情况过度依赖父母而忽视了周围与同学、朋友及其他人的交往,这样自然就减少了周围社会环境资源的利用,进一步导致学习倦怠的发生。因此,可通过学校、同学及朋友的帮助与关心,让独生子女意识到利用周围社会环境资源的重要性,遇到苦难情况时主动寻求帮助,提高独生子女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客观支持、行为表现、社会环境资源影响学习倦怠。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时,从家人、朋友、学校得到关心与安慰,并且得到经济上的支持与鼓励,提高学生的客观支持,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倦怠的发生。高度社会支持可以推动医学生学习动力,减少学习倦怠的发生,这与于丹丹、崔晨、叶钰侨的研究结果一致[9] [14]。减少学生的过度积极,给自己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等行为表现,尽量减少依赖周围同学及老师的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先尝试着自己去探索,适当利用社会环境资源,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学习倦怠的缓解,这与杜娟[15]、陈雅娟[16]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显示行为表现、支持利用度影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行为表现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给自己指定目标来完成学习任务时,可能表现为过度积极,给自己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出现焦虑等行为表现,导致学习倦怠更易发生。支持利用度负向影响学习倦怠。学生遇到困难情况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能够给别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得到精神上、心理上的放松,得到家人及朋友的安慰与关心,相对于没有获得支持与帮助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更低。即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医学生从学校、家人、朋友等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有良好的社会支持,越不容易发生学习倦怠,在学习动机、方法、行为表现、社会环境资源等方面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越容易发生学习倦怠。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对象来自同一所高校,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将来可在不同的医学院校开展进一步研究,提高研究对象代表性。其次,本研究使用问卷进行调查,可能存在测量偏倚,建议在今后的研究当中使用更为标准的测量工具进行有关的研究。

基金项目

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卫生统计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高等学校特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疫情背景下强化公共卫生思维推动医防融合教育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ZH-202000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郝萍, 阿米娜·依明, 崔蓉, 等. 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9(10): 1349-1350
[2] 赵荔, 赵静.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7, 36(4): 285-287.
[3] 姚丽婷. 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基于S大学本科生的调查[J]. 科教导刊, 2020(32): 30-31.
[4] 陈敏, 汤亚兰, 彭婷, 张明琪, 彭文波. 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 2022(18): 14-17.
[5] Santen, S.A., et al. (2019) Kicking the Can down the Road—When Medical Schools Fail to Self-Regulat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1, 2287-2289.
https://doi.org/10.1056/NEJMp1908940
[6] 孙晓曼. 动机差异视角下大学生在线学习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佛山: 东北师范大学, 2022.
[7] 赵颖楠.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21.
[8] 杨秀红, 董兆举. 现代医学模式条件下某医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8): 48-49.
[9] 于丹丹, 赵海楠.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 校园心理, 2018, 16(6): 427-430.
[10] 谢红雨, 荷肖. 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分析[J]. 高教学刊, 2022(35): 1-6.
[11] 常小全.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12] 张长宏. 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13] 王亚文.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调查分析[J]. 大众标准化, 2020(7): 103-106, 109.
[14] 叶钰侨, 陆爱桃, 张心怡, 等.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经济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有调节中介模型[J]. 心理研究, 2017, 10(4): 79-85.
[15] 杜娟. 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基于知识的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双重中介作用[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 32(5): 50-54.
[16] 陈雅娟, 赵洪坤, 蕾张. 学习目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高教学刊, 2023, 9(1):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