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探索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pecial Aquatic Animal Cultivation” Course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这一专业课程中如何有效地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分析,以展示该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方法的优势。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educational effort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o effectively mine an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Special Aquatic Animal Cultivation” course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course content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a specific set of strategies for mining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s propose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case analysi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Further, through survey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collect feedback from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learning outcomes, demonst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eaching model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文章引用:黄毅, 黄志秋, 洪宇航.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探索[J]. 教育进展, 2024, 14(7): 331-33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166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不仅在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鉴于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尤其是特色水产动物的养殖,视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体系[1]。这一方针直接指向了包括水产养殖在内的各类农业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教育部随后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即在专业教学中深入融入国家政策、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2]

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这一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和实践如何将党中央的决策和路线、国家的战略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生态保护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水产养殖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仅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培养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5565.46万吨,同比增长3.17%,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的国家,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水产养殖业作为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科技支撑,更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环保意识,提升行业责任感。因此,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策略,分析“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方式,以期为高校类似课程提供参考与启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2.1. 课程教学目标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名特水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及市场经济价值。课程涵盖15个章节,内容涉及名特鱼类如鳗鲡、黄鳝、黄颡鱼;名特甲壳类如沼虾、对虾、鳌虾、大闸蟹;以及其他类别如龟鳖、贝类等水产品。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知识掌握: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名特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养殖技术。

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养殖场地选择、种苗选择、疾病防控、饲料投放和产后处理等技术要点。

市场应用:理解各类名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与经济价值,掌握从养殖到市场销售的整个链条。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的变化。

2.2. 思政育人目标

在“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深入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实现以下育人目标:

国家意识与责任感:通过学习名特水产品对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文明观念:强调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发展的思维模式。

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通过讲解中国水产养殖的历史和发展,尤其是在名特水产品领域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产业的自豪感。

政治认同:结合国家对农业和水产养殖的政策支持,如乡村振兴战略,让学生了解政府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努力和成就,增强政治认同感。

创新与实践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的教学与思政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深化其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既有专业技术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水产养殖人才。

3. 课程思政素材挖掘

3.1. 家国情怀素材

首先是讲述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艰辛发展之路。中国的水产养殖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根源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有鱼塘养鱼的记载,其中包括范蠡所著《养鱼经》[4]。然而,直到20世纪初,中国的水产养殖仍主要依赖传统的经验方法,技术较为落后,产量和效率均较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水产养殖,如进行科技研究、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等。195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水产养殖开始向集体化、规模化方向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水产养殖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我国技术专家攻克多个养殖技术难题,包括四大家鱼的人工育苗,对虾的人工繁育,多宝鱼为代表的冷水性鱼类的人工繁育及陆基化养殖等等,使我国连续20多年成为全世界水产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本课程可以着重讲述一些国家重大水产项目,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例如讲解如何通过“中国海水珍珠养殖技术开发”提升我国在国际珍珠市场的竞争力,该项目不仅推动了珍珠养殖技术的革新,还帮助沿海地区渔民增收,展示了科技进步如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5]。此外,还有目前国家大力开展的黄海深水团远海绿色养殖项目。该项目利用远海污染少、水温低,水质优良,饵料丰富等特点,结合现代化养殖设施,高效进行冷水鱼养殖,正在逐步实现“海上粮仓”的愿景[6]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国家在水产养殖产业的战略布局,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历史人物故事。例如,详细介绍中国海洋贝类养殖及产业化的奠基人之一张福绥院士的科研生涯及其对中国水产科学发展的贡献。张福绥院士在软体动物生物学研究,贝类养殖品种引进,人工育苗以及提高养殖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讲述他如何克服早年科研条件的艰苦,坚持科研和教学工作,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科学研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奋斗的价值。

3.2. 政治认同素材

首先是对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深入解读。要求学生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数据和实际案例展示水产品在提高人民蛋白质消费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给予的支持和扶持,如财政补贴、科研投入和出口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学生对国家政策支持的感知和认同。作为案例,可以细致介绍我国部分地区如何利用地理和生态优势发展高效的名特水产品养殖,如长三角的河蟹养殖产业和湖北的小龙虾养殖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显示了地方政府如何配合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还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养殖技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让学生了解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同民族振兴的联系。阐述水产养殖业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角色。举例说明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增强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强调学生未来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些内容的添加和深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政策和战略的认同感,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如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增强他们作为未来水产养殖行业从业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此外,还需要对目前产业相关的政策进行解读与实践。详细解析与水产养殖直接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动物防疫法》等,讲解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养殖业的具体指导意义。通过案例分析法规在实际养殖活动中的应用,如何帮助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动物疾病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强化学生对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结合“黄河口生态养殖区”项目,展示该项目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有效地维护了生态平衡,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学生了解政策执行的具体效果和意义。此外,结合“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分析,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水产养殖,特别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目前正迎来重要的机遇以及挑战。

3.3. 创新精神素材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中可以融入以下具体的创新精神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生物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课程中详细介绍基因编辑、疾病抗性培育等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最新应用。例如,解释科研团队如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抗病毒,例如抗对虾白斑病病毒的对虾品种,大幅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7]。此外,以中科院水生所培育的无肌间刺鲫鱼为例,向学生讲解科研人员如何寻找到鲫鱼形成基肌间刺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该基因后,获得鱼刺显著减少的表型,并通过人工育种,得到少刺乃至无刺的品种[8]。上述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创新应用,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自己未来的养殖实践中。

第二,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发展。展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养殖行业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智能化水质监控系统实时调控养殖环境,或是通过自动化饲料投放系统优化饲料使用效率。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第三,创业案例与市场创新。分享水产养殖领域的成功创业案例,如年轻创业者如何建立起一个市场导向的特色水产品品牌,或是如何通过电商平台打开销售市场。例如,介绍水产养殖行业中的翘楚通威集团如何从一个小工厂发展成为如今我国农牧行业的领军企业。重点分析其打造的品牌产业链,科学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同时,讲解其开发的光伏渔业项目,分析创新在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4. 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

为确保“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以增强课程的育人效果,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精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特别是那些可以展示国家政策影响和技术革新的案例。例如,讲解如何应用国家水产品质量标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案例,或者分析某地区如何通过实施生态水产养殖项目实现乡村振兴。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政策背景、技术细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政治认同感。

问题导向学习:提出与国家战略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水产养殖助力食品安全和生态保护,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或项目研究中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2. 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

互动讨论: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设计与思政相关的互动讨论题目。例如,在讲解水产养殖技术时,引入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提出创新方案。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相关的田间实践,如参观先进的生态水产养殖基地,或者参与水产品质量监测项目。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感受到贯彻国家政策的重要性。

4.3. 考核方式的创新

多元化考核:采用项目报告、口头报告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替代或辅助传统的书面考试。这些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检验他们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消化吸收程度。

实时反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思政理解方面的进步与不足。这种反馈机制可以激励学生持续改进,更好地融入课程学习。通过这些融合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的教育效果,还能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理念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培养他们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问卷调查:针对思政教育融合课程和传统课程的学生分别设计问卷,涵盖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以评估其学习成果的差异以及对该创新教学方案的认可程度。

深度访谈:选择部分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本思政教育融合课程的具体感受和看法。

5. 成果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展示该教学模式的优势,本文设计并实施了对照组研究。选择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两个班级,其中一个班级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实施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改革实施前后的具体影响进行量化评估。具体结果如下:

成绩对比:实施思政教育融合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班级,表明该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和掌握方面具有优势。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实施思政教育融合的班级学生在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班级,显示出该模式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有效性。

教师评价:教师反馈表明,思政教育融合的班级在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方面表现更为积极,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总的来说,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1) 政治认同感得到了显著增强,例如学生对国家农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具体解释相关政策的背景和目的。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能够详细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具体条款,并在课堂报告中分析其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影响。2) 思政教育的融入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关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提出并实践环保措施,如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组织参加水资源保护的公益活动等。3) 思政教育的融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习和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例如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设计改良更为高效的名特鱼类养殖系统。

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6. 结语

在“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我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深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政治认同。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了专业与思政教育,增强了教育的实践导向,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实践表明,这种融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个人全面发展。通过课程的持续改进和反馈,我们期望为其他课程提供经验,支持教育模式的创新,培养具备高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新时代专业人才,从而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8ZB0554);新农科背景下,动科类本科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川教函[2020] 474号、教高函[2020] 20号);德育为先,实践为重,特色为本的动物科学专业“四得”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民委发[2023] 105号)。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 习近平: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EB/OL].
http://www.moa.gov.cn/ztzl/zyncgzh2022/.html, 2022-12-25.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5-28.
[3]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 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13-60.
[4] 游修龄. 关于池塘养鱼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鱼经》的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3): 6.
[5] 赵永锋. 我国海水珍珠养殖概况及品种培育进展——专访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王爱民教授[J]. 科学养鱼, 2008(3): 3-4.
[6] 董雷. “深海渔场”黄海首秀[J]. 国企管理, 2018(7): 12-13.
[7] 张玉梅, 李文清. 南美白对虾抗白斑综合症病毒新品种——“中兴1号”的养殖与推广[J]. 中国水产, 2015(8): 88-91.
[8]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2(1):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