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地传统村落更新设计研究——以济南市章丘区石匣村为例
Study on Renewal Desig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Central Shandong Province—Taking Shixia Village, Zhangqiu District, Jinan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design.2024.94436, PDF, HTML, XML, 下载: 17  浏览: 32 
作者: 杨艺萌, 张 炜: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石匣村更新设计Mountainous Areas in Central Shandong Traditional Villages Shixia Village Update Design
摘要: 传统村落如同生活博物馆,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它不仅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记录。应通过合理的修缮技术使之功能得以转化利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石匣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的发展及其特有的景观风貌为着眼点,提出保护更新策略,通过多元化的手段,维持鲁中山区的传统村落自身特色,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区域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为日后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like living museums, carry the rich reg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material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a vivid record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ts functions should be transformed and utilized through reasonable repair technique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Shixia Village is also facing many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central Shandong and their unique landscape feat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entral Shandong through diversified mean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other regions,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杨艺萌, 张炜. 鲁中山地传统村落更新设计研究——以济南市章丘区石匣村为例[J]. 设计, 2024, 9(4): 1-7.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4436

1. 引言

1.1. 村落概况

石匣村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南部山区,地处章丘、莱芜和博山交界处(见图1)。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石匣村位于九顶山下,石匣村委会管辖石匣、东岭、相峪、相峪口4个自然村”。共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余亩,荒山和林地面积9000多亩。

石匣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由戍边修筑长城的兵民长期繁衍生息聚居而成的村落。明朝以前石匣村由石羊庄、太平庄、凤凰庄、石匣庄四个古庄组成,明朝洪武以后统一庄名石匣庄。60年代,石匣村人口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全村居民总数多达2300余人。

2019年石匣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省级美丽村居示范村。2020年12月,石匣村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8月被评为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同时石匣村也是章丘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种)的发源地。

Figure 1. Location map of Shixia village

1. 石匣村区位图

1.2. 村落空间特征

石匣村是山谷地形,整体沿着三米宽的古河道布局,人们南北两岸沿河而居,房子一直建到山脚,高低错落,大小不一,朝向与街道走向契合。由于两岸皆是山岭,有的地方山势陡峭,于是石匣村就被挤成了东西长条状(见图2)。石匣村中,一条古河道东西横穿,见证着村庄的发展变迁。河道上修筑古桥二十四座,这些古桥多修建于清末民初时期,承载着村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1]

石匣村四季分明,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原和水系,整个村庄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2]。周边山体含大量石材,这些天然材料为民居建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居民居住在相对平坦的中心地带,周边即是农田。石匣村生产还是农耕为主,村民和房屋接近耕地更有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

村中民居皆坐北朝南,以传统的布局为主,冬暖夏凉,通风良好,日照充足。传统民居多为石头房,房顶为硬山顶,用茅草整齐覆盖;木梁作为主框架;墙体石砌墙内土浆抹面;门窗材料以木材为主。整体村落具有典型的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特征。

此外石匣村还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其中石碑8处石雕5处,庙宇9处古民居40余处,古桥24处,清式古门楼多达150余处,大量的石碾石磨拴马石更是被完整的保留下来(见图3)。

1.3. 民居建筑布局及分布

石匣村传统民居布局形式丰富,可归纳为三种原型:依山而建型、傍河而居型、田园盆地型(如图4)。按院落平面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单进院落式与多进院落式。传统民居大多采用了这种单进院落式布局,其中民居通常坐北朝南,正房一般为三间开,主中间为客厅两侧暗房常为起居室在院落建造时多数建筑石材排列规整有序[3]

根据建筑年代将石匣村民居分为四类:(1) 清代前建筑;(2) 建国后70年代;(3) 20世纪70~90年代;(4) 20世纪90年代至今。

2. 现存问题

2.1. 石头房面临的危机

经济发展使山区传统民居迎来了的巨大挑战。废弃院落长满了杂草,屋顶和墙体坍塌,门窗的构件风化损害。传统的“石头房”被翻新或被废弃,新老民居交错,破坏了整个村庄的原有风貌[4]。传统村落的形态和结构逐渐崩溃,山区的“石头房”正面临着生存危机,这些古老的建筑因缺乏修缮而自然衰败,逐渐消失,导致“石头房”数量不断减少,濒临消失(如图5)。

Figure 2. Aerial view of Shixia Village

2. 石匣村村落俯瞰

Figure 3. Analysis map of villag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elements

3. 村落历史环境要素分析图

Figure 4.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map

4. 居民分布图

Figure 5. Waste building status

5. 废弃房屋现状

2.2. 景观空间逐渐衰落

受到山地地形的局限,石匣村的景观布局显得较为杂乱,街巷结构无序,杂物普遍堆积,内部空间显得非常拥挤。同时,村民们门前与道路相邻的空地未得到妥善利用,导致了空间资源的闲置。再加上水泥铺设与街道布局的混乱,影响了村落的整体风貌。

2.3. 人口老龄化问题

石匣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如图6)。村中70岁老人超6成,大部分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或外出打工或在他处定居。而人口结构变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和土地撂荒是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村老龄化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健康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5]

Figure 6. Analysis of living population in Shixia Village

6. 石匣村居住人群分析

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扶持下,石匣村不断完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对道路进行了硬化处理,自来水,网络接通到户,同时新建了停车场、公共厕所、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石匣村积极开展老宅的修复工作,力求保留每栋建筑的传统特色,使石匣村的整体风貌相协调。部分经过翻新的古建筑被改造为民宿,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体验。

3. 总体规划设计

3.1. 总体思路

根据村落现状,石匣村应明确了村落要素的保护与规划工作,包括传统建筑、山形地势、水系布局、植被覆盖、农田耕作、古树名木、古井遗迹、古迹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划定基本保护范围,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传统景观特色。

深入挖掘石匣村独特的乡土文化内涵,邀请古建、党史、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对古民居群落和当地的红色故事、民俗传说、美食文化等特色进行挖掘。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对乡愁记忆展览馆、章丘梆子博物等旅游资源,以及伏羊肉、泉水豆腐等当地特色美食进行全面推介。深入探索瀛汶河的旅游价值。开发历史景点及自然景观,丰富村落的游赏体验和文化内涵[6]

3.2. 村落公共空间更新重组

以发扬当地特色文化为前提,对石匣村公共空间资源和文化特色进行归纳整理后,提出对石匣村公共空间改造的设计思路:增加游客接待中心、特色民宿、村民广场、民俗体验区、生态景观公园等功能区,在满足村落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创造精神生活空间,加强村民对村落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公共空间中将章丘棒子、龙王庙、兴隆寺、狮子胡同等元素进行转化设计,以景观艺术装置、景观小品、互动设施、景墙等形式呈现,满足外来游客对体验的需要。深入挖掘章丘棒子音乐元素,策划编排歌舞表演、劳作表演等剧目,定期在村民广场表演,使其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由此促进开发石匣村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路线,有效提升当地旅游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

3.3. 生态环境优化更新

景观植物本土化、作物化。挖掘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增强周边环境和纳呼村在空间上的联系,将本土自然植物作为村落绿化的主要植物,并利用当地的农作物、果树、森林等资源建设绿色生态空间。使其成为村民劳作空间、游客休闲体验空间。

3.4. 传统民居建筑外立面更新

当地传统民居墙体大多运用片麻石和当地黄泥混合垒砌的,稳定性较差。开窗小,室内采光较差。为满足村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建筑改造采用框架结构,使用当地砌石工艺砌筑填充墙,增加石头房的稳定性。同时扩大开窗面积,将窗外景色引入室内。为了保持建筑外观的整洁和美观,需要对建筑外面的附加物(如空调、晾衣架、烟囱、各类管线等)进行妥善的遮蔽处理。在更新传统民居建筑外立面时要保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特色,需要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的协调性。确保更新后的外立面与原有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5. 传统民居室内更新

经评估当前布局不能满足村民现代生活需求。根据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重新规划空间布局,确保功能分区合理且实用。并且尽可能保留传统民居的特色元素和结构,如木梁、墙面等,墙面部分根据民居的原始材料和风格,对原始墙面进行保留并修复。为改善室内的通风状况,确保空气流通。可以选择增设窗户或安装排气扇等设备。为确保室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楼梯、走廊等地方设置更多的适老设施如扶手和防滑措施。

在更新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传承传统民居的特色和文化价值。通过修复、保护和展示传统元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石匣村传统民居的魅力。

3.6. 建立景观活动空间

节点空间作为道路、建筑和其他空间的连接枢纽,是社区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石匣村中这些空间目前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亟待活化与改造。为了提升村落的整体环境品质,在保持其传统肌理和风貌的前提下,对代表性的节点空间进行设计与提升。

石匣村入口处广场更需要展示村落的文化特色,可以通过布置传统工艺品、历史照片、文化展板等,让游客和居民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村落的历史和文化。村内公共广场是村民聚集、交流和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可将其打造为社区活动中心或多功能广场,通过增设座椅、运动设施、照明、儿童游乐设施等,使其更加适宜社区活动和居民休闲。此外邻里空间也是是村民日常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可以在邻里交流角,通过增加绿植、座椅、凉亭等元素,营造轻松、舒适的交流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在保持石匣村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实现节点空间的活化与改造,提升村落的整体环境品质,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

4. 结语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以石匣村为例,本文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挖掘记忆要素,梳理重要记忆要素的特征,具体通过村落历史格局保护、石匣村民居建筑活化利用。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古村更新设计提供思路。

通过更新与保护,有效地保留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民居和建筑更新改造,其成本较低。这种对旧的建筑资源的再利用,不仅发挥了建筑的功效,也为村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还可以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注 释

①图1来源:百度地图截图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91373

③图3~6来源: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逯海勇, 胡海燕. 濒危性传统民居的价值认知及保护方法探讨——以鲁中山区石头房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1(4): 688-692.
[2] 杨玉蝶. 石匣村的历史与经济[J]. 中国民族博览, 2023(7): 23-25.
[3] 尹航, 赵鸣. 鲁中山地村落石砌民居形态与结构特征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 2019(4): 45-50.
[4] 景璟, 廉国富, 谢宏波, 等. 鲁中山区传统村落更新设计——以博山区和尚房村为例[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0, 35(5): 87-96.
[5] 皮晓雯, 魏君英.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22): 11-13.
https://doi.org/10.13665/j.cnki.hzjjykj.2018.22.004
[6] 王伟英, 商昊仪. 中国传统村落调研——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稻坪村[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5):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