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之乡”浦城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The Road of Specia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in Pucheng, the “Hometown of Dangui”
DOI: 10.12677/ass.2024.137564, PDF, HTML, XML, 下载: 12  浏览: 53 
作者: 周辰浩, 蔡洋阳: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广西 南宁;姜婉君: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重庆
关键词: 浦城丹桂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Pucheng Dangui Specialty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Inheritance
摘要: 桂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历史悠久。丹桂是桂花的品种之一,全名大叶朱砂桂,具有成长快、花量大、花球紧密、香味较浓等特点。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于2007年1月11日正式被认定为“中国丹桂之乡”。浦城县借助当地丹桂的悠久历史以及产量优势,开始发展丹桂相关产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浦城丹桂至今仍面临着未紧密联系互联网、未发挥非遗文化作用、产业集群不完善、传承后继无人等发展困境,导致了当地丹桂产业发展受阻。为解决以上问题,深化浦城丹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在当下结合互联网促进产业发展、实现非遗文化作用、打造丹桂产业集群、实现产教融合。使浦城凭借丹桂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助力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承。
Abstract: Osmanthus is one of the ten most famous flowers in China and has a long history. Dangui is one of the varieties of osmanthus and the full name is large-leafed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growth, large amount of flowers, compact flower ball and strong fragrance. Pucheng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on 11 January 2007 was officially identified as “China’s township of Dangui”. Pucheng County, with the local Dangui’s long history and production advantages, began to develop Danggui related industries,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However, Pucheng’s Dangui is still facing the dilemma of not closely linked to the Internet, not playing the rol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not perfect, and there is no one to carry on the legacy of the local Dangui industry, which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Dangui industry is hinder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nd deepe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ucheng Dangui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realise the role of non-heritage culture, create Dangui industry clusters, and realis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mpower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Dangui, Pucheng has forged a distinctive pa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industries, contributing to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文章引用:周辰浩, 蔡洋阳, 姜婉君. “丹桂之乡”浦城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7): 61-6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7564

1. 引言

浦城丹桂是一种以其桂花香味浓郁而闻名于世的植物,全称为“浦城大叶朱砂桂”,被誉为“浦城八景”之一,在当地一直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丹桂的生长环境需要充足的阳光、湿润的土壤和适宜的温度。而浦城气候则属于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气候干湿冷暖分明,春夏暖湿相伴,秋冬干冷同存,雨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极其适宜丹桂生长[1]。并且丹桂作为浦城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而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更是浦城人民刻在心里世代相传的精神符号。在具有优越的丹桂种植地理条件以及悠久的丹桂种植历史的前提下,2006年年底,中国经济协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实地考察。2007年1月11日,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

到目前为止,浦城县丹桂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也成功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仍然面临着部分困境,导致了当地丹桂特色产业发展的不充分,也就无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搭乘互联网的“快车”,结合浦城丹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优势,扩展深化浦城县特色丹桂产业,对于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以及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2. 浦城丹桂产业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丹桂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浦城县作为我国的丹桂重点产区,一直对丹桂产业的发展予以极大重视。浦城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浦城县丹桂产业发展规划》为当地丹桂产业发展划定了目标、提出了途径,并采取了成立丹桂产业发展协调小组等一系列措施助力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2.1. 丹桂种植业发展

为实现丹桂产业的发展,在浦城县政府的助力下,浦城丹桂的种植规模得到全面扩大。浦城全县的桂花树不下15万棵,丹桂培育规模达2万亩。生长状况良好的丹桂树开始走出浦城,去到了更大的城市。在上海世博园、福州大学新校区、武夷新区南平大剧院门前,均可看见浦城丹桂挺拔骄人的身姿。来自浦城的丹桂树还带着它那让人难以忘怀的芬芳清香与吉祥寓意,漂洋过海来到我国的港澳台,甚至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及地区。2012年,浦城县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全面启动建设一个集种质资源、苗木交易、科技研发、休闲观光和丹桂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中华桂博园。浦城县的丹桂种植业不断扩大规模,全县百亩以上的连片种植达200片,售出苗木上亿株,成功响应当时“脱贫攻坚”的目标,带动一批种植户脱贫致富。

2.2. 丹桂产品加工业

丹桂还蕴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据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丹桂还蕴含着丰富可溶性蛋白、黄酮等元素。其中黄酮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等有显著药理作用,并且具有预防肿瘤、抗炎、免疫调节和保护肝脏等作用。此外,桂花中含有的钙、铁、锰、钙等矿质元素,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成长发育[2]。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丹桂产量增加,丹桂产品的加工业也迅速兴起。某丹桂产品加工公司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一年加工丹桂20多万公斤。除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浦城丹桂还让其他的种植户富了起来。2012年,浦城县有百余户以上的人靠桂花产业使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更有20多户年收入达千万元以上[3]。不仅如此,浦城县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着力丹桂萃取精油、美容护肤品、天然香精等项目的研发,以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桂花产品。

2.3. 丹桂带动旅游业

浦城丹桂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年的九月下旬,浦城主干道“五一三路”道路两旁的桂花树上就开满了橙红色的丹桂,让整个山城都充满了花香。这“行遍疏山山下路,满山唯有桂花香”的景色不仅让本地人沉醉其中,还吸引了大批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亲身体验“桂花雨中漫步”。

在浦城县临江镇水东村,有一个叫杨柳尖的地方,有一颗远近闻名的九龙桂。它一株九枝,好似九龙,因此得名“九龙桂”。九龙桂形态苍劲有神,树高15.6米,树基部直径1.4米,树冠优美,覆盖面积达300平方米[4]。金秋时节,九龙桂就开满了花朵,颜色红艳如丹霞,散发着清香。据专家测量得知,九龙桂的树龄在1100年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桂”。不仅如此,它还是浦城的县花,福建桂花王,甚至在中国林学会选出的85棵“中国最美古树”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每年浦城丹桂的盛开,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这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3. 丹桂产业发展困境

浦城丹桂产业虽然已取得不小成果,但当下仍然面临部分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浦城丹桂产业现状为发展后劲不足,导致近些年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与丹桂相关的文旅方面也名声不显。

3.1. 同互联网的连接不够紧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市场的空间限制,让各地的特色产品不被地域因素限制在当地。在这样的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地方特色产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同网络进行高度融合,搭乘互联网的发展快车,提高产品知名度,以此谋求“出圈”。而浦城丹桂产业在网络上名声不显,导致其在本省乃至本地市以外知名度不高,极大影响丹桂产业进一步发展。

3.2. 未发挥非遗文化作用

浦城丹桂不仅是浦城特色作物,而浦城丹桂茶及其制作工艺更是在2009年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延续民族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非遗元素的融入也可以增强产品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产品内涵更加深刻。浦城丹桂产业不够重视非遗文化的作用,未能将非遗的文化内涵完整融入产品中,导致在发展过程中,非遗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与市场产品无异。

3.3. 产业集群尚未完善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竞争合作的产业生态系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浦城县丹桂产业的相关企业之间,联系不够密切,且相互间的竞争也大于合作。产业集群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丹桂产业的进一步深化,相关企业之间缺少合作的情况也使得无法发挥丹桂产业之于浦城经济发展以及企业规模扩大的作用。

3.4. 丹桂产业传承问题

浦城是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常住人口不到30万,且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5.09%,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8.5%,人口严重老龄化。现在身处浦城的中年人大多对丹桂已经没了老一辈的情怀,对丹桂茶、桂花酸枣糕等传统丹桂产品的制作更是全然不知。而“00后”一代这种情况则更加严重,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在浦城定居,更不用说传承祖辈的丹桂产业了。不论是丹桂文化还是特色产业,传承二字都是重中之重,所以加强对丹桂产业的传承也是浦城丹桂产业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4. 深化浦城丹桂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丹桂作为浦城县特色产业,为实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的目标,顺应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的要求,在新时代深化浦城丹桂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带动经济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4.1. 互联网助力产业发展

丹桂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具有巨大的潜力。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可以为丹桂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丹桂产品,提高知名度。

4.1.1. 短视频与直播

当今短视频行业与直播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丹桂产业可以借助其影响,拍摄趣味视频,开展特色直播等方式提高产品知名度。如记录下采摘丹桂、制作丹桂茶等传统技艺流程,或是将丹桂产品加工企业的车间主动展现给大众,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还能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安全问题放心。还可以与网红进行合作,来当地进行实地考察游玩,借助网红本身的现有流量对丹桂产品进行宣传。

4.1.2. 电商行业

当前中国电商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3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并且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支持电商发展的政策,推动电商行业进一步壮大。与传统的销售渠道受到地域和时间限制不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则可以打破这些限制,使得丹桂产品可以更容易地进入新的市场,扩大销售范围,提高销售额。通过电商平台,使当地丹桂企业向省外发展,甚至面向全球,打造国际品牌。

4.1.3. 拍摄纪录片

纪录片是当今社会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类型,不仅可以拍摄丹桂相关的纪录片来讲述丹桂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更可以通过拍摄企业纪录片来讲好企业故事。纪录片是社会价值很高的文艺作品,比起枯燥乏味的广告,纪录片真实质朴的感觉可以直击人的心灵,有效地消除掉受众对广告的抵触情绪。同时纪录片更能传达品牌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再现产品、服务等,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拍摄丹桂企业纪录片,有利于使大众对企业的认知更加清晰,同时以大众所能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产品与企业知名度。

4.2. 实现非遗文化作用

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提升,实行了各项政策与措施,旨在助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浦城丹桂作为传统农业产品,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不俗的文化价值,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发挥其蕴含的宝贵的文化内涵,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更是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4.2.1. 发展非遗特色文旅

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旅游行业也迅速发展,业内竞争非常激烈。突出浦城丹桂的非遗文化优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碰撞融合。在浦城旅游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彰显出非遗的文化价值,打造以浦城丹桂为标志的新型地方特色文旅模式,发挥丹桂之于浦城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作用。

4.2.2. 打造丹桂文化体验馆

设计建成多元一体化的丹桂文化体验馆。此馆可划分为丹桂文化长廊、丹桂产品制作体验、丹桂歌舞展演厅等多个区域,使之具有展示丹桂历史文化、丹桂产品实践体验、传播丹桂相关艺术等多种功能。旨在打造一个结合观赏、体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体验馆。不仅可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的游玩体验。还让其感受到丹桂文化的内涵,弘扬了非遗文化。

4.3. 完善丹桂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竞争合作的产业生态系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产业协作,推动技术升级,打造出丹桂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4.3.1. 加强相关企业合作

发展产业集群,必须首先克服产业发展布局分散问题,提高企业和要素集中度,促进政策集中发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前提。还要促进产业之间、企业之间构建起密切的关联关系,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在企业间建立起密切的关联关系,实现企业彼此支撑、共生共荣,促进区域间产业一体化发展、联动发展。还必须强化企业的合作意识,避免片面竞争,实现彼此促进、合作共赢,通过不断建链补链强链,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核心竞争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4.3.2. 加强丹桂产业深加工

发挥丹桂加工企业优势,对现有丹桂产品进行深加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当今市面上的丹桂茶,基本是丹桂与白糖腌制在罐,需要消费者购买后自行加水冲泡。但对于不愿自己冲泡或是在旅游过程中只想体验一下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没有了购买欲望。对此种丹桂茶进行深加工,打造成品罐装丹桂茶,开盖即可饮用,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糕点类丹桂产品亦是如此,根据市场调查得出消费者偏好,根据需求进行加工。

4.4. 产教融合传承丹桂事业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与高校达成合作,加强丹桂产业的产教融合,培养产业传承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4.1. 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与高校携手开展丹桂文化研学活动。把浦城县当地主要的丹桂种植村以及丹桂文化体验馆作为研学地点,让高校学生走近丹桂,切实感受浦城丹桂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将高校学生在互联网中所吸收的有关丹桂文化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统一。同时,在研学过程中发现对相关文化或产业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性进行进一步培养。

4.4.2. 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通过在高校内开展讲座、建立相关民俗文化社团等方式吸引学生,还根据丹桂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对选修课程设置和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使之更具针对性。引入浦城丹桂历史文化、特色产品等,丰富教学资源库。同时,注重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丹桂产业发展提供新型人才。

4.4.3. 提供产业实习机会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加深丹桂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如丹桂文化体验馆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完成实践学习与实习任务的同时,提高对相关产业的认知与工作能力,也为浦城丹桂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

5. 总结

浦城丹桂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其产品味道独特,绿色健康,并且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许多人体所需元素与物质。作为浦城县最具特色的地方符号,丹桂产业的发展事关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迄今为止,丹桂产业已经为浦城的经济做出了不小贡献,但仍然可以更进一步。通过在新时代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丹桂产业集群等途径,打造出更具特色、更具知名度的浦城丹桂品牌,不仅使产品经济效益转化更加充分,还可形成浦城特色桂花名片,在未来不断向外发展,走向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孙月雅, 白笑笑, 林燕萍, 等. 丹桂等五种主要桂花营养成分分析[J]. 现代食品, 2018(24): 83-86.
[2] 杨武忠. 又到浦城丹桂“飘香”时[J]. 中国花卉园艺, 2021(10): 56-57.
[3] 黄媛. 浦城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4] 王树瑜. 浦城丹桂产业今年产值超过2200万[N]. 福建日报, 2008-10-14(004).
[5] 魏福孙, 张建武, 周新荣. 方青孙: 期待丹桂飘香[J]. 人民政坛, 2012(10):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