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用药规律研究
Study on the Medication La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Animal Experiments of Ulcerative Colitis on Data Mining
DOI: 10.12677/acm.2024.1472016, PDF, HTML, XML, 下载: 9  浏览: 12 
作者: 朱晗昕, 罗玉丹, 董少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马青原*: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云南 昆明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动物实验数据挖掘用药规律Ulcerative Col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Experiments Data Mining Medication Law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E)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实验所用中药进行筛选,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中药的四气五味、性味归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处方90首,包含中药149味,主归肝、脾、肺经,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是黄连、甘草、茯苓、黄芩、白及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健脾、行气、活血化瘀。本研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medication la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used in animal experim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used in animal experiments for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screened in CNKI, WANFANGDATE and VIP databases, and the data of the four-qi and five-flavors and the attributes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ere analyzed by the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l Case Cloud Platform”. Results: 90 prescriptions were included, containing 149 flav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hich wer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he liver, spleen and lung meridians, and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medicines were Huang Lian, Gan Cao, Poria,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Bai Ji, etc.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animal experiments is based on clearing away heat and removing toxins, and is supplemented by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promoting circulation of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of ulcerative colitis.
文章引用:朱晗昕, 马青原, 罗玉丹, 董少华.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用药规律研究[J]. 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7): 313-320.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72016

1.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与结肠[1]。近年来,随着饮食、生活结构的改变,该病在我国呈现出高发的态势,且以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2]。为了深入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用药规律,本文将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整理文献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组方规律,为日后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用药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数据库中以“溃疡性结肠炎”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动物实验的文章,纳入2017年1月~2023年12月数据。

2.2. 文献纳入标准

1) 涉及溃疡性结肠炎及加减方剂的动物实验文献;2) 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纳入规范的文献;3) 中药剂型为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方剂

2.3. 排除标准

1) 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的文献;2) 文献中证型、病名、方剂等资料不完整的;3) 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观察相关文献;4) 以其他中医治疗为主的文献,如针刺、耳针、推拿等。

2.4. 药名使用规范

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纳入数据中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后再录入系统。如“甘草片”、“生甘草”改为“甘草”,“广藿香”改为“藿香”,“白芍”、“赤芍”规范为“芍药”,“白蔻仁”改为“白豆蔻”,“川黄连”、“胡黄连”规范为“黄连”,“干地黄”改为“生地”。

2.5. 数据录入与校对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个处方数据录入Excel 2021中,一人录入完成后一人进行校对,为避免录入信息错误及错录、漏录、重复的情况,两人核对数据无误后将录入的Excel表格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中,最后将相关数据库加入分析池进行数据分析。

2.6. 数据分析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相关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对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关联性分析,得出常用的药物组合。

3. 结果

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共90篇,录入中药处方90首,包含中药149味。

3.1. 用药频次统计

经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分析,149味中药使用总频次1057次,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黄连,其次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黄连、茯苓、甘草、黄芩。见表1

Table 1.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高频中药频次统计表

中药

频次(次)

百分率

黄连

27

30.00%

甘草

25

27.78%

茯苓

21

23.33%

黄芩

14

15.56%

白及

14

15.56%

木香

14

15.56%

白术

13

14.44%

黄柏

12

13.33%

芍药

12

13.33%

3.2. 中药四气统计

对102味中药进行四气统计,以寒性和温性药物为主,出现的频次分别为39次和32次。中药四气五味雷达图见图1

3.3. 中药五味统计

对169味中药进行归经统计,主要归肝、脾、肺经。中药五味雷达图见图2

Figure 1. Four-gas radar ma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中药四气雷达图

Figure 2. Radar map of five flav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中药五味雷达图

3.4. 中药归经统计

对169味中药进行归经统计,主要归肝、脾、胃、肺经。中药归经统计雷达图见图3

Figure 3. Statistical radar chart of meridian trop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 中药归经统计雷达图

3.5. 中药功效统计分析

对102味药进行中药功效分析,频次前3的是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分别为20次、19次、10次。中药功效统计分析见图4

Figure 4. Efficacy stat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 中药功效统计分析

3.6. 中药聚类分析

以距离 > 5.1进行分组,可将以上药物分为4组。第1组:黄连、木香;第2组:茯苓、芍药、黄芩;第3组药物:白头翁;第4组药物:白术、甘草;第5组药物:白及、黄芪。中药聚类分析见图5

Figure 5. Cluster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5. 中药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药物使用频次及功效分析

经上述统计可知,在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治疗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分别为黄连、甘草、茯苓、黄芩、白及等。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连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黄连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含量最高的成分是小檗碱(又称为黄连素)可达5%~8% [3],生物碱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的作用,黄连提取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IL-6、IL-17和TNF⁃α等的分泌,从而保护肠上皮屏障功能,黄连中的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均有激动AHR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调节ILC3s细胞数目,从而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修复,同时,有研究表明,由炎症诱导的Caco-2细胞的屏障损伤可以被小檗碱改善[4],综上可知,小檗碱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色氨酸的代谢从而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5]。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去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炙甘草则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胀果甘草查耳酮A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发挥其抗氧化作用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临床症状[6]。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作用[7]。茯苓酸可通过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 (COX-2)的表达,抑制NO和前列腺素E2 (PGE2)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8]。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泻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白及性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及中可提取出的氨基酸、螺环烷甾类皂苷、联苄衍生物、联苄类等物质,具有止血、抗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9]。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前9味药物中,根据其功效可分为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清热为主,兼以解毒、燥湿等符合本病由于感受湿热病毒,积滞肠腑的病情特点。

4.2. 药物四气分析

分析药物四气可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主要以寒性药物为主。寒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泻热通便等功能。

4.3. 药物五味分析

对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药物五味统计分析可见,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味以苦味和甘味为主。苦味药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的作用。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由此分析,清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被重用,如黄连、黄芩、黄柏等;也同样较多使用白术、甘草等甘温类药。

4.4. 药物归经分析

对药物归经分析之后发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常使用药物的归经是脾经。脾主运化,主要体现在运行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统血,其作用为统摄血液。大肠位于下焦,脾统血功能失常,血液不能下注肠腑,可致胃肠失于濡养而形成溃疡性结肠炎;脾胃虚弱,导致不能运化水谷,湿邪阻滞,脾失健运,后天之本虚弱,气血生成不足,不能濡养肠腑,热毒倾袭,湿毒瘀阻滞而导致溃疡性结肠炎。

4.5. 药物聚类分析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第1组药物黄连、木香均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黄连、木香两味药为香连丸的主要成分,香连丸具有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的功效。其中黄连不仅能清热燥湿,还能泻火解毒,木香既能行气止痛又能健脾益气,2味药合用,既能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以治标,又能健脾益气以治本。杨乐[10]等研究发现,香连丸可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TNF-α水平,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并降低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第2组药物为芍药、黄芩、茯苓,这三味药是“芍药黄芩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方为治疗泻痢腹痛,下痢脓血方,茯苓为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代表药。本组药物主要适用于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其中茯苓健脾利水化湿,芍药具有通经活血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故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应用茯苓以温补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元气充足,气的运行推动血液的运行以驱邪外出。第3组药物为单味药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其中,白头翁皂苷B4是白头翁中指标性成分,其含量较高,白头翁皂苷B4可抑制IL-1β 和其他炎症因子的释放[11]。第4小组中白术、甘草,与第5组的黄芪一起,白术、甘草、黄芪为“防己黄芪汤”的主要组成药物,具有益气祛风,健脾除湿的作用,可适用于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第5小组:白及、黄芪,其中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白及中提取出的菲类化合物可以抑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活化,从而表现出抗炎活性[12]

综上所述,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中常用中药及其归经、四气、五味、功效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从结果来看,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其次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结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加以健脾、行气、清热凉血等的治疗,以上结果可供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参考。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Zhang, B., Liu, K., Yang, H., et al. (2022) Gut Microbiota: The Potential Key Target of TCM’s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Using the Same Method-UC and T2DM as Examples.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12, Article ID: 855075.
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2.855075
[2] 曾思敏, 林武红, 罗鹏基, 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 47(6): 209-212.
[3] 付琳, 付强, 李冀, 等. 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1, 49(2): 87-92.
[4] Li, N., Gu, L.L., Qu, L.L., et al. (2010) Berberine Attenuat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Induced Tight Junction Disruption in an in vitro Model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40, 1-8.
https://doi.org/10.1016/j.ejps.2010.02.001
[5] 陈阳, 马嘉仪, 张健榕, 等. 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39(12): 1260-1266.
[6] 李娜, 张晨, 钟赣生, 等. 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1, 52(24): 7680-7692.
[7] 左军, 祁天立, 胡晓阳. 茯苓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3, 51(1): 110-114.
https://doi.org/10.19664/j.cnki.1002-2392.230022
[8] 邓桃妹, 彭代银, 俞年军, 等. 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0, 51(10): 2703-2717
[9] 孔伟华, 徐建波, 崔琦, 等. 白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白及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21, 38(9): 69-78.
[10] 杨乐, 徐梦婷, 蔡琳玲, 等. UHPLC-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J]. 中国药学杂志, 2023, 58(12): 1084-1092.
[11] 查正霞, 刘艳丽, 许琼明. 白头翁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0, 31(1): 120-124.
[12] 孔伟华, 徐建波, 崔琦, 等. 白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白及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21, 38(9): 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