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分制学生选课问题的研究
Research on Course Selection for College Credit System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4.1471133, PDF, HTML, XML, 下载: 13  浏览: 2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史晓明:河南科技大学教务处,河南 洛阳;裴亚南:河南科技大学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心,河南 洛阳
关键词: 学分制选课制选课差错课程体系导师制选课预警Credit System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Course Selection Error Curriculum System Tutorial System Course Selection Warning
摘要: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是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高校学分制学生选课差错这个普遍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对学分制认识不足、对课程体系理解不深、对学业规划不足等多重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学分制培训,深化导师制,实施多层次选课预警,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对策。对于学分制学生选课差错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选课制的实施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Abstract: The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is the core of the credit system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lementing the credit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mmon problem of course selection errors among college credit system students through research and practical situ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it analyzes multiple reasons such a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dit system,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sufficient academic planning. It also proposes multipl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redit system training, deepening the mentor system, implementing multi-level course selection war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ing course selection errors among credit based students can help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文章引用:史晓明, 裴亚南. 关于高校学分制学生选课问题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7): 112-11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133

1. 引言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1]。我国很多高校已实行学分制,也已建立了选课制、弹性学制、重修制和导师制等一系列配套基本制度。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意见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学分制对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促进作用巨大,但是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比如选课制中出现的学生选课差错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效果,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学分制的推进。本文通过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分制学生选课差错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2. 选课制及选课差错问题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1809年,德国教育家洪堡首先提出选课制,并在柏林大学推行。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而选课制的发展和完善是在美国。19世纪末,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导致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多,教学计划五花八门,这就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各种教学计划的共同计量单位来统一进行教学管理,于是便产生了学分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实质,是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核心。选课制是指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选择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实行学分制,必须首先建立选课制度[2]。选课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和研究方向的风格,使学生在专业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造。

然而伴随着选课的相对自由,由于受对学分制认识的欠缺、课程体系理解不深、学业规划不足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自主选课时,容易出现漏选、错选、选课不足和选课不合理等选课差错问题。选课差错必然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及学业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解决学生选课差错问题至关重要。

3. 学分制学生选课差错的原因分析

3.1. 学生对学分制认识不足

学分制不同于传统的学年制,无论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管理,学分制和学年制都有很大区别。

学分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育标准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探索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多样性培养,能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施行弹性学制、重修制、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等。选课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目标、知识基础、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每学期的课程,允许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可以自主规划学习进度,最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弹性学制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校要求范围内规划学业完成时间,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可提前毕业。

面对完全不同于高中学习管理方式的学分制,部分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并未意识到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对学分制的概念和制度了解不多,对学分制的内涵和特点理解不深。在初入大学后的学习过程中,或者盲从,或者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学分制和选课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优势。最终在选课环节,学生没有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课,所选课程不合理。

3.2. 学生对课程体系理解不深

课程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核心,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理念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育人过程是否能够按照预定模式高质量开展,完全学分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以及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3]。学校通过设置课程体系向学生详细说明了专业培养的具体要求和课程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学年制,在学分制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课程得到了加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方向课仅作为一种知识载体,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并非是一种针对择业需要的职业训练,因此设置多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组,课程内容浅而宽,课程小型化[4];选修课学分占比增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增加,学生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灵活选课。部分学生对学分制课程系统不了解或理解不深,从而导致学业规划不合理,所选课程与课程的设置目的出现偏差,所选课程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知识链承接关系,所选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所学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

3.3. 学生学业规划不足、学业目标不明确

在学分制条件下,因为学习的相对自由,学生往往会因为自身知识储备和经验,出现选课不合理,学习思路不清晰,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现象,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学生需要在了解自身情况和所学专业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学业目标,规划每学期需要学习的课程。因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学生学业规划的管理需要导师的参与和监督。学分制的实施都伴随着导师制,各高校在施行学分制时,一般都同时施行导师制。但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导师师资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仍然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学业规划不足、学业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3.4. 学生对选课规则不熟悉、盲目选课

各高校在施行选课制时,会结合学校实际教学管理情况、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等因素制定各自的选课规则。选课一般分为多轮次选课,每一轮次的规则不同,学校会根据选课人数进行抽签、随机筛选、停开课等操作。部分学生选课前习惯性不看或者没有认真阅读选课通知、选课流程和规则,极易出现错选、漏选课现象,最终出现未能选足课程、不能满足毕业最低学分要求的情况,从而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另外有些学生没有根据自身知识基础和能力情况进行选课,也未了解所选课程的先修课要求等情况,选课时盲目跟风、盲目贪多,致使无法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还有些学生趋易避难,为满足毕业学分要求,一味选择较易通过的课程,而不去选择对自身专业有较大价值但较难通过的课程,最终造成知识结构不合理。

3.5. 教学信息支撑不足

学生选课前需要应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选课时需要了解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简介、先修课要求等,任课教师信息,包括教师简介、教师历年来评教信息等。这些信息的获取途径一般是教务管理系统。高校教务信息化建设不足极易造成上述信息不能及时提供给学生,在选课制自主选课的背景下,相关信息的缺失会使学生选课时随大流、盲目选课。

3.6. 缺少选课预警

学生进入高校后,适应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学分制和选课制,然而仍然存在部分学生不能适应,选课时总是出现选课差错。通过学业预警制度可以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学习问题的学生进行动态监控,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和帮扶措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弹性”和学校学业督促的“刚性”有机结合,从而更加扎实稳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5]。通过选课预警对学生进行帮扶,也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贯彻。

4. 减少学分制学生选课差错的措施

4.1. 加强学生学分制培训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针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训。针对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进行学分制培训,让学生学习和理解学分制的相关概念和内涵,熟知学校有关学分制的相关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在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学分制的相关概念,包括学分、学分制、弹性学制、选课制、重修制和导师制等;学分制的特点,包括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促进学生多样化、全面发展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课程体系;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模式;选课流程、规则及常见问题;学校学籍管理、课程考核管理等有关学分制的相关规章制度。

4.2. 深化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教育制度,其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导师制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保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以学习自主权为代表的权力不断向学生下放和社会开放,这就急需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过程管理,本科生导师制便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举措[6]。我国已有很多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2002年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率先试点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开始融入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和武汉轻工大学等,都曾逐步推广本科生导师制。2019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

为加强导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确保学生合理、准确选课,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应进一步深化导师制建设。明确导师制的目标定位,建立各级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宣传,使教师和学生知晓导师制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规章制度,使学生了解获取学业指导的途径;充实导师资源,确保每位学生在学业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加强导师培训,提高导师综合素养;加强激励机制,通过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计入工作量计算等措施,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多级监督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将学生选课差错率等反映导师工作的内容纳入对导师的评价,通过学业导师的评价反馈信息,督促导师改进工作,完善导师制度,形成闭环管理,保障导师制的良性运行。

4.3. 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从入学后了解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课程体系,到学业规划,再到每学期的选课,都离不开教务管理信息化。然而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已经成为有效实施选课制的主要瓶颈之一[7]。学校应该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高效、便捷和安全的信息化环境。

(1) 提供充足的教学信息。教务管理系统应实时展现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等信息,增加学生了解专业信息的便捷渠道,为学业规划和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做好准备。在选课时,能够展示课程目的、要求等课程基本信息,展示任课教师基本信息、教学评价信息等,以便学生在选课时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2) 优化选课流程。施行多轮次选课,为学生提供公平、合理的选课机会,同时提供退选、补选的机会,最大限度保障学生能选到需要的课程。

(3) 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选课方式,保障选课系统在选课期间稳定运行。由于受学习时间及个人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使用网页版选课系统极不方便,尤其在抢课阶段,极大影响学生选课。学校应加强选课系统移动端建设,方便学生选课。另外为保障选课时的公平性,选课系统一般是面向全校学生同时开放,系统负载压力极大,极易造成系统卡顿,甚至崩溃。学校应从软件和硬件上加强选课系统建设,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创造稳定、便捷的选课环境。

4.4. 施多层次选课预警

借助教务管理系统,通过导师、教务员实施多层次选课预警,及时提醒学生选课过程中的问题,可有效减少学生选课差错。

首先是当学期的选课预警。在学期选课时,针对专业培养方案当学期建议修读的必修课,教务管理系统统计出学生的漏选课程。学院教务员和学业导师查询后及时提醒学生,避免因疏忽造成的遗漏。同时可要求学生签订选课确认单,确认所选课程,确认单中通过显示漏选课程的方式进行二次提醒。另外针对学生需要重修的课程,如果选课学期已经开设,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及时提醒学生。

其次是毕业前选课预警。在学生毕业前一学年,依据学生的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所修课程和所获学分进行预审核,统计学生尚需修读的课程或未达到的学分要求,及时发布预警,避免出现毕业前错过重修或补修课程机会,从而无法顺利按时毕业的情况。

5. 结语

高校学分制学生选课差错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选课的差错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针对性地从多方面加强管理,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深化学分制改革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而完善选课制是深化学分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在深化学分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选课制相关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HKDJGJD2023152)。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2024-05-01.
[2] 袁广林. 高校学分制实施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进路[J]. 高教探索, 2024(1): 5-12.
[3] 倪小勇, 王世璐, 李学骞, 等.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析[J]. 高等理科教育, 2023(4): 61-68.
[4] 韩炳黎. 高校学分制与学年制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7(2): 83-85.
[5] 陈英征. 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学业预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理工学院为例[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 117(5): 80-82.
[6] 贺武华.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演进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及其实践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3): 10-16.
[7] 赵丽, 曾保根. 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 2021, 42(2):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