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Industry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ve.2024.134144,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37 
作者: 何荣攀, 王 苹, 宋 健, 熊 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荆州
关键词: 护理职业教育产业学院Nurs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College
摘要: 高职院校为适应时代发展大力发展建设产业学院,本文分析了产业学院在国内所处现状,分析其建立的必要性并对其提供建设要求,结合护理专业其特殊性分析其建设产业学院的优化路径,简要介绍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建设产业学院的方向(助产方向、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产业学院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就业前景、增强社会服务、促进学术研究、提升国际交流、推动教育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护理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n China,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ir establishment, and provides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m. Combining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nursing majo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ptimization path for building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uild industrial colleges in nursing majors (midwifery, elderly care, and community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olleges can help optimize talent cultivation, assist industrial upgrading,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xpand employment prospects, enhance social services, promote academic research, enhanc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promote 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models. It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 and nursing education.
文章引用:何荣攀, 王苹, 宋健, 熊操. 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4): 887-891.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4144

1.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的国内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及建设要求,为产业学院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强调要加强护理专业与医疗卫生产业的对接,推动护理教育的创新与发展[1]。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共同举办的互动双赢的职业教育平台,职业院校可借助优秀行业资源,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并且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产业导向、岗位需求、企业技改等精准对接,有效促进校企合作能力[2] [3]。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责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护理专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建设护理专业产业学院有助于加强与国际护理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技术,也有利于提升我国护理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2.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的国内现状

国内关于职业院校建立产业学院已有初步成效,例如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恒立学院)、鄂州职业大学(金牛智能智造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京东供应链产业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市开发区科学城产业学院)等[4]。这些产业学院利用与合作企业互利共赢从而达到共同创建,共同管理。利用企业优秀技术、设备、管理等要素,不仅将产业学院建立在企业中,同时企业可对实习对接就业等产教深度融合[5]。护理专业是卫生行业中一支重要队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也应具备仁爱之心,时刻不忘白衣天使的使命。鉴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将文化建设贯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且熟练掌握助产与护理操作技能的专业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关于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产业学院建设鲜有报道。

3.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要求

高职产业学院是实现校企利益双赢的全新合作模式。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视知识学习,忽略人文素质培养,导致培养的毕业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仅追求于表面上的合作关系,而缺乏实质性的互利共赢[6]。一个产业链想要发展的更加全面,必然需要吸引更多的相关专业参与其中,而往往这些专业会分布在各个区域。因此,有效整合并且将这些专业组建起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合作方式,并逐步形成与传统培养方案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出具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也是高职院校建立产业学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

助推治理体系完善。“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关键要义。“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财权,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是完善产业学院体制机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典型案例内部治理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为遴选优质企业协同共建产业学院提供路径和方法,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步伐。以下是为构建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提出的部分建设要求:

1. 在互利共赢的合作条件下,牢固树立企业主体意识。企业可在产业学院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课程规划,课程设置等环节中起到主导作用。另外可在产业学院内开设相关实习基地,实践设施,模拟现场等近似现实企业生产环境的教学环境,以促进校企合作改革[7]

2. 产业学院应将本专业中核心创新技术,核心工艺等开展协同创新,将企业实践所需作为产业学院研究目标,同时产业学院将创新成果进行成果转化应用于企业实际。

3. 加强组织领导,协同各部门积极参与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同联动,推进工作落实。

4. 加强工作考核,对产业学院建设和管理进行专项经费补贴和科研资助经费,重点扶植。同时,定期对产业学院的管理及成果进行考核,促进产业学院与企业的持续发展,共同进步[7]

5. 产业学院应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大量师资,尤其是聘请高水平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对高水平人才设置特定的教师评定办法。在产业学院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同时也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实践。

4.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建设产业学院的优化路径

1. 明确产业学院定位

优化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产业学院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学院的定位。应确立产业学院在护理教育中的独特地位,突出其实践性、创新性和行业对接性。通过与医疗卫生产业深入沟通,了解行业需求,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建立产业学院,必须更好地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营造和谐共处的校企文化氛围。

2.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校企合作是产业学院发展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探索与医疗机构、护理服务企业等深度合作的新模式,共同开展护理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护理专业的整体实力。构建企业导师与职业院校教师的交流合作平台,企业导师和职校教师之间也建立一一对应的“帮扶制”,使双方更快更好的融入对方教学环境。对学生也实行“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徒一师”的指导制度,促进学生培训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8]

3.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护理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实用性。增加与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等相关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激励职校教师将学校中遇到的新技术,新想法,新理念融入至企业(医院),进行项目的研发与推广。同时也督促职院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医院)的实践能力锻炼,促使其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行规的探索和制定[8]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产业学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积极引进高层次、有实践经验的护理专家担任教师,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职校教师进企业(医院),高职院校要建立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的常态化机制,广泛宣传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的重要性,使“双重身份、双重职能、双向交流、提升本领”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落实为实际行动与习惯。

5. 实践教学环节强化

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临床实习、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企业导师,需要其多参加学校相关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不仅能在提升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其干劲,还能更好的做到敢讲、能讲、善讲。

6. 科研与社会服务融合

科研和社会服务是产业学院的重要职能。应积极开展护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护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团队带头人需自主联合企业专家、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团队。学院每年为团队提供扶持资金,团队带头人在人、财、物方面有统筹权,积极构建团队带头人负责运行机制,为教师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7. 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评价和反馈是优化产业学院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反馈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8. 持续质量改进与创新发展

持续质量改进和创新发展是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应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师生进行创新实践,推动护理专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关注护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及时调整学院的发展方向和策略,确保学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5.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建设产业学院的方向(助产方向、老年护理、社区护理)

护理专业建设产业学院是符合职业院校办学愿景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助产士、儿科护士、妇幼保健科,老年护理,社区护士等一线职业岗位。举办护理专业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可以助产专业(老年专业、社区护理)的课程为载体,进一步促进专业文化建设。

在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助产学”中,该课程着重介绍了孕期保健、产前自我监护、分娩以及产后修复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例如在“孕期保健”相关内容中,可线通过视频,音频等教会学生听胎音,观察其强度及频率。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程度,可带同学们前去产业学院(母婴中心)去观察实际临床中的孕妇胎音,使其身临其境,学有所获。在“正常分娩助产护理”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通过视频播放或临床经验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分娩的过程,其后可利用模拟人来模拟正常产妇分娩过程,加强其助产动手操作能力,多方面、多途径让同学们感受分娩的伟大及助产士应该具备的仁爱之心;在“产褥期护理”这一章节内容中,可通过不同地方风俗不同,“坐月子”的方式、时间均有些许差异,引导同学们加深对产褥期护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差异科学进行产褥期护理的思想。通过这些做法,教师可将助产文化的课堂教学落实到实际。

在助产专业产业学院建设中,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促进全面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具备妇产教研室,在已有的实验资源基础上,接触与企业(医院)合作,建立助产专业模拟实验室,其中包括待产室、模拟产房,病房等,为助产专业学生进行活动实训提供高度仿真的模拟医院产房环境。同时,在此条件下,可加强其文化建设,例如在产科病房贴如何教会新手妈妈哺乳的图片,可放置助产士规范形象的图片,助产士规范行为等要求的板报,使得同学们在模拟产房不仅可以感受似真实的助产环境,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助产文化,从而不断端正自己的行为和人文修养,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例如“512”护士节,可以围绕助产专业开展相关健康普及的活动,邀请企业(医院)专家前来学院进行相关指导,从而使助产士的行为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另外,学生还可主动去企业(医院)正确指导孕妇产前自我监护等,使其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荣誉感,提升其对助产专业的热爱。简单的讲,就是借由这些活动将助产专业课程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在企业(医院)专家的指导下有所收获,同时其投身在企业(医院)中也更加坚定自己助产士的行为,从而发展成自身的专业素质[9]

有相关文献指出养老机构、社区医院护士人员欠缺[10]。养老机构和社区医院由于其规模较小、等级较低暂时还不能吸引专业护士的大量加入,因此在岗从业人员的医疗护理专业技能还有待提高。职业院校在此与养老机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重点是一致的,都要求学员具有扎实的医学功底,能以扎实学识服务医疗事业。因此护理专业在建设产业学院时可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晴, 王学成. 高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典型案例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1(18): 165-168.
[2] 王艳琴, 王志恒.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 内涵、路径及机制——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产业学院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 29(3): 17-21.
[3] 吴显嵘.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机理及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9): 5-11.
[4] 朱朋, 郝志刚, 李虹飞.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内涵特色发展路径研究——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1(5): 55-60.
[5] 王亚敏, 崔志钰, 崔景贵.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政策供给: 现实状况、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 教育与职业, 2023, 1045(21): 13-20.
[6] 屈毅, 张丽平, 张卫婷, 余云峰, 王辉. 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23(11): 85-87.
[7] 李艳娥. 依托产业学院,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9, 13(2): 5-8.
[8] 魏红伟, 曾永和, 项筱萌, 田杰. 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16): 1-4.
[9] 朱桐梅, 马荣华, 张秋实, 顾垚, 艾梅. 高等职业院校助产专业文化建设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7(22): 179-180.
[10] 宋宇, 于景龙, 赵丽波, 郗昕. 职业院校与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27): 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