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评价的价值及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he Value and Strategies of Evaluat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s
DOI: 10.12677/ae.2024.1471121,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52 
作者: 周莹莹: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新课标跨学科学习评价评价策略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Evaluation Evaluation Strategy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跨学科学习是趋势,建立高效客观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是必要的。文章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学习评价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现存的困境,并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设计多元化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促进反思与发展,注重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的策略,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提供参考。
Abstract: At the present tim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s the tren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icient and objective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evalu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alyzes the existing dilemma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re literacy-oriented, construct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ing diversified evaluation, focusing on expressive evaluation, evaluating with encouragement, promoting refl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focusing on th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f the student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文章引用:周莹莹.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评价的价值及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7): 37-4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121

1. 引言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跨学科学习,以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跨学科学习单独列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可见在基础教育中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开展跨学科学习无疑向学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能设计高质量跨学科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还要能高质量地实施和指导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过程和成果质量高低的衡量取决于评价,评价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和引领作用,它是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的保障;因此,跨学科学习评价是开展跨学科学习首先要攻克的课题。

2. 跨学科学习评价的价值

明确跨学科学习的价值与定位为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指明了方向,合理地开展跨学科学习评价是开展高质量跨学科学习的前提。

() 评价是落实跨学科学习目标的根本保障

评价为跨学科学习质量监测提供可能,它是跨学科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保障。首先,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评价作为目标指引。跨学科学习不能是无目标的、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学习,判断跨学科学习活动是否符合目标要求必须依赖评价。其次,评价是衡量跨学科学习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抓手,它为评估跨学科学习质量提供了可能。随着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跨学科素养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升,学生是离目标更近了还是更远了,都需要评价加以测量和评估。最后,跨学科学习评价标准是师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行动指南。基于评价标准的跨学科学习才是有准备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学习,师生的教学决策也才能更合理和有根据。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加速,科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传递给学生确定性的知识,而在于把知识作为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应对不确定世界中的动态变化与复杂挑战。这一理念要落实到跨学科学习实践中,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标准才能加以实现。

() 评价是设计高质量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引

评价为高质量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方向,是指引教学设计的灯塔。逆向教学设计是威金斯等提出的一种将学生评价前置的教学设计模式。传统的教学设计顺序是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评价设计,这种教学设计过程容易产生“为了活动而活动”或者“灌输式学习”两种教学误区。逆向教学设计的顺序是确定预期结果(教学目标设计)、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学生评价设计)、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将学生评价设计前置,让教师优先考虑学生需要达成的评价标准,进而让评价成为连接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重要桥梁,避免目标、教学、评价的不一致。评价具有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检测化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学过程设计的指引是不可或缺的。跨学科学习评价能为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引。没有评价的跨学科学习将成为没有目标和方向的学习,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形式化的、无效的、无意义的学习。借助评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终为始,能够更好地指引跨学科学习,保障学习质量。

() 评价是构成跨学科教学改进的关键回路

评价能够为跨学科教学开展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是促进跨学科教学改进的重要抓手。实施跨学科学习评价,能够反馈学生学习的状况以及跨学科素养发展的程度。跨学科学习评价不仅包括最后的终结性评价,还包含过程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这些反馈信息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跨学科学习评价不仅对教师调整教学步调、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能作为外部的指标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水平,明确努力的方向;因此,它也为促进学生反思、发展元认知、调整学习策略、优化学习过程提供了可能。

3.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评价的现实困境

() 评价内容的拼盘化

跨学科学习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一个跨学科学习活动通常包含两个或以上的学科内容,部分教师在设置跨学科学习目标时,简单地将这些学科的单科目标叠加在一起,教学评价是基于教学目标来制定,因此,对跨学科学习的评价相当于对单科评价的叠加。这样的评价内容是割裂且无效的,无法真正地将各个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也就达不到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产生学科间相互关联度不够,课程综合化实施不到位,实践性要求不达标等问题。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要求深度整合式教学,强调情境式主题、真实问题解决、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设计不同于某一学科的课时教学设计。实际教学中,由于没有教学参考书,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设计主要依靠从网络搜集内容性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这个设计过程很容易把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抛之脑后,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很难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评价方面也难以设计出可操作的评价方式。此外,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虽然会成立方案设计小组,但小组成员之间往往以分工完成不同板块的任务为主,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设计的成分很少。因此,在评价内容上,《新课标》强调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水平来展开。一是对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例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求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学科共通性素养进行评价,如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也要求对运用多学科知识能力、批判性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跨学科素养进行评价[2]

() 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在小学的跨学科活动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单一化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往往在活动当中,评价的主体大部分为教师,有时会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加入,及时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和学生,但是对于跨学科活动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主体单一化的评价会削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跨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然而,如果评价仅仅侧重于学科成绩,那么学生可能会过度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将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限制他们发展多元化的能力和兴趣。其次,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容易导致学校教育的僵化和同质化。当教师和学生都被过分追求学科成绩时,就会形成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可能会过度强调应试技巧和知识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评价过程的机械化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小学生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为了避免麻烦,小学教师便“不约而同”地实施了统一化、机械化的课堂评价。教师首先根据预设进行课堂提问,当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之后,教师仅用简单评语打发学生,忽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从而直接开始接下来的教学。这是一种由教师为主导、学生机械应答的课堂评价过程。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一种固定性的、毫无生气可言的机械操作,无法体现语文课堂应该具备的思想碰撞与活跃氛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个体在11岁以后便具备和成人相近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但是课堂评价的过程不应仅仅是作为表面的形式,而应该表现其本质内涵——为小学生服务,激发小学生的潜力,在真实的课堂评价中促进其思维的生长[3]

4. 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评价的策略

科学的评价作为教育中的“指挥棒”,是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引领教师和学生反思、进步的重要手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测评应根据其自身特性,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的跨学科学习评价框架,注重评价的精准性与发展性。

1) 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

在社会资源爆炸式更新、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固守语文学科本位思想是难以跟随时代的脚步随之改变和进步的,面对语文教学的革新困难,有必要大胆打破学科壁垒,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构建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这不仅对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对高效整合各学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语文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构建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评价体系,需要明确两个学科或多个学科间所关联的核心点在哪里,发现某一课程中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跨学科学习的内在逻辑和探究主题。这意味着仅具有单一的学科知识、观点或者思维是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需要各学科教师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思维整合,精心选择和设计课程主题和内容,从而呈现自然和利于学生吸收的课程。其次,跨学科评价体系需要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学科与学科间本身具有的性质差异和发展差异都需要得到合理的弱化,提炼出小学语文和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课程共性和趋同点,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第三,这一跨学科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完善小学语文培养目标中的核心素养,提高跨学科的综合学科素养。在这一基础上,如何发现和形成具有驱动性,但同时不会知识板块复杂、重合度过高的学习任务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设计多元化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多元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依据。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内容、工具多元。在评价主体方面,除教师和学生外,还可以设置让家长、专家以及社会群体等参与评价。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通过观察、记录及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从专业角度评价学生表现。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则体现了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使评价更加全面。家长、专家及社会群体作为评价主体,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让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评价内容和工具方面,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并将表现性评价贯穿其中,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及阶段性成果,能够弥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复杂性和不易兼容性。教师一方面可以设计与表现性任务相对应的量表或者量规,采取评价前置的设计思路,明晰评价指标、相应的等级水平以及具体表现,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另一方面可以依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完成的海报、调研报告、跨学科学习作业等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可以运用档案袋、概念图评价等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终结性评价主要面向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设计终期表现性任务或者终期成果测评,促进学生的总结与反思。

3) 评价以鼓励为主,促进反思与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强调评价以鼓励为主,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同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提升,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比单一学科的学习任务要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思考、解决[5]。为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识、态度与能力,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整个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充分肯定自身优势,反思不足,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确改进方向。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他人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向榜样学习,以评价促发展,为今后的跨学科学习蓄力。

4) 注重学生的评价与反馈

学习评价体系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构建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时应秉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基本理念,积极参考学生对于完整的评价体系的反馈和意见。可以通过微信、调查问卷、师生座谈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想法,以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补充不足之处。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其培养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信息快速交融的今天,建立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课程培养体系,完善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而寻求更加高效、科学的方式进行跨学科学习评价,构建更加完善、公正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能拓展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领域,掌握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健康发展。

总之,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如此跨学科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彰显教学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更加高效、科学的方式进行跨学科学习评价,构建更加完善、公正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能拓展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领域,掌握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雷. 跨学科学习评价: 价值定位、过程方法及模型应用[J]. 中国考试, 2023(4): 42-49.
[2] 詹泽慧, 季瑜, 赖雨彤. 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开展: 基本思路与操作模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 35(1): 49-58.
[3] 闫飞, 伍红林.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 汉字文化, 2023(14): 144-146.
[4] 蔡阳合. 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1): 74-76.
[5] 郭蕾. 理解新课标评价理念, 优化课程评价实践[J]. 小学教学研究, 2022(24): 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