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为例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od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Ta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sd.2024.146183, PDF, HTML, XML, 下载: 5  浏览: 10 
作者: 王啸笛: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李路鹏:邢台博物馆,河北 邢台
关键词: 茶文化食品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策略Tea Culture Food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摘要: 随着近两年中国传统茶文化被国际关注并列入遗产名录,茶文化在国内国际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为例,对食品类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了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茶旅融合的价值、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政府要加强扶持、引进资金和人才、深入挖掘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创新茶旅融合模式以及加强营销推广等。
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two yea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has been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listed in the heritage list, tea culture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ta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od cultural heritage to a certain extent,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tourism, analyzes the value and problems of tea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support, introduce funds and talents, dig deeper into the connotation, enrich tourism products, innovate tea tourism integration mode and strengthen marketing promotion.
文章引用:王啸笛, 李路鹏. 食品类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为例[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6): 1592-1597.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6183

1. 引言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而在早些年,与茶相关的传统技艺共有42项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还有与茶相关的传统戏剧采茶戏7项,民俗6项以及少量音乐、医药等项目也均列入国家级非物遗名录中。2023年9月,我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第39项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茶类遗产的空白。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目前通行的八大茶类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和花茶,这八大茶类在根据产区、烘炒方法、发酵程度、保存时间等方面有众多细分,品类达到300余种,满足着各类人群的口味和喜好。中国茶区也极为辽阔,其中一级茶区共四个,分别为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个区域,覆盖范围达18个省的近千个县(市、区),约占世界茶园面积总量的50%,约占世界产量的31%,茶文化内涵丰富,既有历史文物、遗迹、书籍、画作、茶具、歌舞表演等物质形态的,也有茶道精神、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表德等精神上的功能,包含内容众多,有商品性和精神性双重属性[2]。品茶除了品其味,品的更是中国文化,随着国内外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大力发展茶旅融合,讲好中国故事,符合当下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不仅有利于推动茶文化在更广人群中的传播和弘扬,还能够推动茶文化更深层次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进一步发展。

2. 中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2.1. 茶文化旅游概念介绍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茶旅融合通常是以茶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与娱乐、获得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等为目的而展开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3],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4]

2.2. 茶文化旅游类型

茶文化旅游当前以三种方式为主,一是以茶为主的观光景点,如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侗族仙人山古茶园、莫干山最美茶园等,部分景区包含具有民俗特色的茶艺表演,如四川蒙顶山的“龙行十八式”、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二是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景点,如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台湾坪林茶业博物馆等机构,还有浙江湖州“茶圣”陆羽故居青塘别业、南京栖霞寺后山古试茶亭遗址等文物古迹;三是茶文化节庆旅游和会展旅游,如河南信阳茶文化节、江苏镇江宋茶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其中,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于2023年在杭州举办,展示展销面积5万平方米,茶产品达一万多种,近900家国内外知名茶企参展。造成上述三种茶文化旅游业态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现有茶资源的整合利用,减少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例如茶园的自然风光旅游;二是对茶文化的集中保护,通过博物馆丰富茶文化展示形式,开展专业、规范宣传;三是政府主动作为,通过茶文化艺术节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茶文化旅游作为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更是受到游客的喜爱,2023年春节假期,普洱市共接待旅游者236.93万人次,茶马古道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接待游客2.7万人;临沧市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83.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53亿元。

3. 茶旅融合的价值分析

3.1. 促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城乡协调发展、农民就业问题、乡村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也提上日程,如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振兴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茶文化旅游承载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寄托,茶叶产区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并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对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富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还能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乡村的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茶文化旅游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5]

3.2. 传承传统文化

茶文化旅游不但承担着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进一步发掘、继承和弘扬的责任,更肩负着向世界宣传、展示中国茶文化的重任,是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茶文化旅游,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我国的传统茶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品尝各种茶叶等体验,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3. 促进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个性化旅游的需求,因此,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6]。而茶文化旅游正是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提供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旅游的需求。同时,茶文化旅游还能够促进旅游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3.4. 提供精神依托

茶文化旅游所展示的形式与精神相结合的美的意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并提供一定的精神依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参加茶文化旅游活动暂时远离城市和生活压力,专注于品味茶叶的香气,感受其文化底蕴。此外,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等途径感受自然之美和人类的智慧,这种感受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然环境,还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4. 茶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4.1. 茶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当前,大多茶园景点并未充分深入地挖掘和展示茶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仅仅只是展示茶园风景,缺少对本地茶文化史料的梳理和展示,对本地名人与茶叶的相关故事、字画书籍、文化遗产等信息的挖掘不够充分,游客可以品茶、买茶、参加相关节事活动,却无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茶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特色[7]。这不仅使游客无法全面领略茶文化的魅力,也限制了茶园景点文化价值的提升。

4.2. 产品形态单一且同质化严重

虽然以茶为核心要素的景点很多,但是很多景区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游客往往只能进行参观和简单的参与,无法深度体验更多相关活动和项目。一些景区虽然配备了讲解员,但通常讲解员只是将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讲给游客,无法让游客对当地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部分茶区在开发旅游活动时仅仅模仿其它相似景区的营销模式,导致旅游同质化现象加重,自身特色无法充分显现,不仅会降低自身在市场竞争力,还可能导致旅客数量的流失。

4.3. 配套产业设施不完善

因茶叶种植业的属性,大多数茶叶相关景区位于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大多配套产业设施不完善,如交通不便、卫生条件较差、住宿环境简陋、停车设施不完善等,严重影响了游客对乡村茶文化旅游的整体印象,制约了乡村茶文化旅游的发展[8]。其中交通的不便,让游客难以抵达这些景区,游客往往需要依赖私家车或者包车前往这些景区,到达地点后又会产生停车难的问题,要么只能违章停车,要么要交纳高昂的停车费才能有地方停车,导致了旅游成本增加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卫生条件和住宿环境的欠佳会让游客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影响旅游体验。

4.4. 资金投入不足

茶旅融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广、茶叶采购等方面的费用。然而,目前很多茶园景点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无法开展更多的旅游项目和活动。这不仅限制了茶园景点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茶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当前茶旅融合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5. 茶旅融合发展策略分析

5.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入资金和人才

茶旅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文化、旅游、农业等各方面,需要政府进行统筹规划,搭建支撑体系。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组织开展高水平的茶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官方交流平台,吸引各类企业、组织积极参与,同时也鼓励民间自发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并从法律、合规等方面为这些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保护,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参与者的权益[9]。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他们在口碑和信誉方面达到标准,以提高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本地的茶企,政府应该鼓励他们向文旅方向转型升级,并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助,这样不仅可以推动茶企的发展,还能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在吸纳人才方面,政府需要积极引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负责策划、管理和运营等工作。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5.2. 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和故事

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和故事,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路线的吸引力,还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10]。茶文化承载着制作技艺、文化内涵、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的价值,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极为重要。传播茶文化,一定要注重传统茶文化、制作技艺、品牌故事的传承,商家可以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展现茶文化的精神内容和文化理念,强化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让人们可以透过传统文化了解茶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传承过程。在进行茶文化旅游规划时,还要对不同的旅客群体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例如,对于喜欢体验茶文化的游客,可以重点推广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传统制作技艺;对于喜欢享受美食的游客,可以推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菜品;对于喜欢探索非遗文化的游客,可以介绍茶文化背后的传统制作技艺和品牌故事等,要有所侧重。

5.3. 创新茶文化旅游活动形式

开展茶文化旅游活动要做到形式上创新,内容上独具特色。除了传统的采摘、品茶等旅游项目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把茶叶的制作过程进行旅游化开发,游客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并将自己制作的茶叶带回家,从中获得充足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有些项目还可以开发成大型活动,从而形成事件营销,成为周期性旅游产品。如武夷山全国乌龙茶茶王大赛、全国表演型茶艺大赛、武夷山民间茶艺表演等。还可以进行科技赋能,通过影像展示、5D互动、主题场景、故事演绎等形式,让游客“玩”起来,增强互动性、新奇感和体验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把茶文化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相结合,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性,使分散的景点围绕茶主题形成一个大的旅游景区,增强可玩性。

5.4. 创新营销推广方式,塑造国际品牌

茶文化旅游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在进行传播时可以采用全平台、无死角式的宣传模式,让不同的人了解茶文化旅游的理念、内容和实践价值。首先可以通过营造茶旅融合的热烈氛围,如在各个城市开办茶会、茶展、茶文化研学、茶演等活动,激发民众对茶文化的兴趣,进而对茶旅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其次还可以打造茶文化特色IP,借用卡通人物形象吸引游客进行茶旅之行。还可以借用其他IP,在其中植入茶文化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吸引游客前往。此外,还可以以申遗成功为契机,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深化中外文化交流,开拓国际茶旅市场[11]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借中国传统茶文化列入非遗名录的契机,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如何与旅游相结合开展了研究,茶旅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以及提供精神依托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茶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产品形态单一、同质化严重、配套产业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从官方角度给予一定的支持,其次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和故事,在此基础上创新茶文化旅游活动形式和营销推广方式,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意见建议,为乡村旅游进一步推陈出新提供可行性方向,推动产业升级。茶作为我国非遗文化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值得人们高度关注[12],其内涵的延伸和产业的发展也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未来,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和故事,丰富旅游产品,完善配套产业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茶文化和旅游如何更好地发展,也为其他食品类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提供参考意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萍, 高慧, 李金枝, 等. 做好中国茶文章开创非遗保护新局面[N]. 中国旅游报, 2022-12-14(001).
[2] 虞文霞.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茶文化高质量发展创新研究[J]. 农业考古, 2023(5): 13-19.
[3] 谷静敏, 高雁南. 茶文化与茶艺[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175.
[4] 王敬. “互联网+”背景下茶产业发展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 42(12): 64-65.
[5] 马艺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茶叶高质量发展研究[J]. 现代农业, 2023, 48(3): 75-78.
[6] 赵文炜, 王懿, 王晓静,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山市茶旅融合互动机制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 2022, 24(6): 39-47.
[7] 余海游. 文化视野下的贵阳市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蚕桑茶叶通讯, 2023(5): 26-28.
[8] 胡冰冰.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村茶文化旅游的营销策略研究[J]. 福建茶叶, 2022, 44(10): 48-50.
[9] 金秋月, 黄璞. 新媒体时代非遗老字号美食品牌传播策略——评《食至名归: 中国美食品牌营销新论》[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14(5): 328.
[10] 曾紫胭, 黄培培, 刘文凤, 等. 欧盟绿色贸易壁垒背景下湘西有机茶出口欧盟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J]. 中国食品工业, 2023(20): 46-49.
[11] 吕锋, 方义, 严志慧. 品牌整合助力汉中茶产业快速发展[J]. 中国茶叶, 2022, 44(11): 60-63.
[12] 杨军昌, 颜全己. 非遗茶文化特征与茶文化产业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 41(12): 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