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育人,实践为先——论高校立德育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
Cultivating Virtue and Putting Practice First—On the Integration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4.1461111, PDF, HTML, XML, 下载: 7  浏览: 15 
作者: 贾茗惠:大连艺术学院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立德育人实践思政教学有机结合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Organic Combination
摘要: 进入新时代,高校应把立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未来教育建设发展方向,将实践课程与思政相结合,教师要树立德育人的教育工作理念,将学生培养成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努力追求人生的价值。本文以思政课教学剧目《青春三部曲》为实践教学范例,浅谈该剧目在立德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Abstract: Entering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clear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mbine practical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train students into high ability and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and promote each student to form good moral quality, so as to strive to pursue the value of life. This paper takes “Youth Trilogy” as an example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and art talent training.
文章引用:贾茗惠. 立德育人,实践为先——论高校立德育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J]. 教育进展, 2024, 14(6): 1545-154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1111

1. 引言

每隔一年必出一部大剧,这已成为大连艺术学院的惯例。原创音乐剧《丝路·青春》《追梦·青春》《梦想·青春》组成青春三部曲。在剧目上学校着力开展“大思政”理念体系、大思政与教育、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等研究,突出立德育人、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目的是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学子。

2. 青春三部曲的内涵与启迪

《丝路青春》讲述了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带一路”沿途艺术采风的故事。剧作着眼于现实,从古丝绸之路讲起,从月牙泉到雁栖湖,从中国到欧亚非,从“文明瑰宝”到“千年之约”,讲渊源、讲历程、讲发展、讲和谐,歌颂中华灿烂文化,歌颂世界人民友好和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同时,由学生演出“一带一路”,既是了解“一带一路”由来、本质和重大意义的教育过程,也是内化中国梦、大国担当的实践过程,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追梦·青春》这是一部国内首次以思政课为主题的大型剧目,既是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和向“五四”运动100周年致敬,又是探索思政课创新的有益尝试;既是一部精彩纷呈、唯美壮观的艺术力作,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高校责任担当的生动实践。以当代大学生的视角,以走出教室的思政课为情节线索的励志剧。该剧展现了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延安精神,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塞罕坝精神,独立自主、奋力拼搏的“两弹一星”精神。全剧通过对四种精神的生动形象诠释,进行了一次鼓舞人心、震撼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

《梦想·青春》是一部正在撰写的剧目,主要以“抗击疫情”为主题,讲述将激情播撒给教育,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向逝去的英雄致敬的动人故事,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一封回信”和在五四青年节给青年的寄语精神内涵的积极回应。这一次学院更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思想教育方针,在大思政引领下将原创剧目的艺术性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3. 高校立德育人的重要性(立德育人的深远意义在高校环境中的彰显)

作为《追梦•青春》艺术实践活动的有幸参与者,我深深感受到大艺原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力量。

“立德育人”的理念融合了“立德”与“育人”两个层面,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立德作为个体成长的基石,倡导通过自我反思与修养,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而育人则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致力于培养既有深厚学识又具备责任感的杰出人才,为社会贡献中坚力量。对于高校而言,立德育人既是其使命,也是其荣耀。每一位高校教师都需深刻理解,优秀的大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挑战面前,他们应具备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毅力。实施立德育人,既要借助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又要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讲授《职业形象与礼仪》为例,礼仪涉及个人形象、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等多个方面,与社会交往紧密相连。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思政理论与礼仪实践相结合,使理论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接受和理解。这种礼仪与思政的有机结合,不仅塑造了学生的外在形象,更培育了其内在的思想品质,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1]

《青春三部曲》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巧妙地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当代青年精心绘制了一幅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绚丽画卷。这部作品不仅以新颖的艺术形式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更引领着青年一代在思想、梦想和理想的交织中,探索前行的道路。青春,这一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被三个“想”所紧紧围绕——理想、梦想和思想。思想是青春的根基,稳固而深沉,为青年的成长之路提供坚定的支撑;梦想是青春的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引领青年在人生的海洋中勇往直前;理想是青春的翅膀,赋予飞翔的力量,推动着青年在现实的舞台上展翅高飞。当青年一代拥有了坚定的理想、卓越的才华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国家的繁荣昌盛便指日可待,民族的未来也将充满希望与光明。

在《青春三部曲》这部作品中,巧妙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将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完美融入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思政课程的丰富内涵,为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激发了青年学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坚定了他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更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基因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4. 实践育人具有体验感和真实感(实践育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体验性和真实感)

传统的课堂教学,其重心多在于知识的灌输。然而,知识的堆积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在这转化的过程中,实践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桥梁。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砺,逐步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提升其实际操作的能力。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角色,有效地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使得教育不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双向的互动与成长[2]

实践育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允许学生亲身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强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会显著提高。此外,实践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实践教学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其核心目标并非立即赋予他们创造发明的能力,而是着重塑造他们持续进取的精神和意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并助力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这种培养方式旨在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并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挑战。

实践育人对于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当面临真实问题时,学生们必须灵活运用智慧与创造力以寻找解决之道。此种学习经历不仅增强了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信心,更为他们未来适应社会所需的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教学是加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升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践教学同时还要让思政教育渗透到知识教育的每个基础环节。实践育人包括思政教育,还需引进心理课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和处理问题。高校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习,还必须关注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使其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3]

《青春三部曲》是以“大思政”环境为背景,将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机结合,开创了一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的新路。在《追梦·青春》这部剧中我主要负责剧中的教师、老付、工友、陈阿姨和护林员的舞台服装设计,经过多次资料查询、设计稿修改与讨论终于完成了这次的设计任务。其中工匠精神这一段的主人公老付,他是男主角付刚的父亲,也是一名造船厂电焊工人,通过前期的调研了解电焊是一个辛苦的工作,尤其是船厂的电焊工技术上要求高,要精益求精,不能有一点点马虎,并在高温、狭小的空间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所以在服装设计运用舒适、宽松的款式为主,在材料上选用阻燃功能面料来保护身体。通过这场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工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同时对我国造船工业发展历史及焊接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鼓励学生发扬工匠精神,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4]

《青春三部曲》的演出团队涵盖了台前幕后的各个环节,包括服装、化妆、道具、动画、设计等,全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上千名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舞台服装、发饰、道具等的制作与呈现。从前期筹备到成功演出,该活动将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操作、深化思考、提升技艺,为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条新路。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将大规模思政课融入实践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立德育人关键是落实落地(立德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关键是落实到位)

大艺一直以“三个一切”为办学理念,这也一直影响着每一位大艺人,在立德育人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价值观的内容。

为了落实立德育人的教育任务,提升教师人才队伍的组建培养工作,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让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有效树立起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出高校教师的实践育人作用[5]

《青春三部曲》从创作、排练到演出的过程注重多方强化对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剧目制定了教学方案,综合现阶段专业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从设计服装、确认款式、做样衣、定材料直到服装发放整个过程,对服装行业的运作有了清晰认识。

综上所述,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要将立德育人理论与艺术实践育人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秉持课程思政教育与解决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致力于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就业指引等工作,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高等院校也应当为社会培养并输送更多、更杰出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并持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我。

参考文献

[1] 尚丹蒙.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现状和思考探究[J]. 青春岁月, 2021(14): 115.
[2] 张继颖.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 炫动漫, 2022(1): 37-39.
[3] 方燕.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教育进展, 2022, 12(7): 2340-2343.
[4] 金航军. 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2): 199-201.
[5] 吴寒斌, 高虹.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文化理念与基本原则[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10): 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