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视域下幼小衔接的现实境遇与实践探索
The Reality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DOI: 10.12677/ae.2024.1461103, PDF, HTML, XML, 下载: 21  浏览: 6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秦慧琳, 黎 敏, 车心怡, 舒新明, 易潇琳*: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 荆门
关键词: “双减”政策幼小衔接实践探索“Double-Decrease” Policy Early Childhood Transi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摘要: 本研究以大班幼儿为对象,深入探讨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观点,发现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教育连续性的关键节点,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更直接关系到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揭示了荆门市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以及家长参与度过低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如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参与度。本研究不仅为当前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数据和科学依据,还对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young children in large classes and delve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childhood transi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field visits and interviews, we collected the views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and found th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school, as a key node in the continuity of children’s education, not only affects children’s learning adaptability, but is also directly related to their overal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we reveal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Jingmen, including the lack of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and the low participation of parents.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is study proposes practical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and improving parents’ awareness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transi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empirical data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solving the current problem of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school linkage, but also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uture policy formula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文章引用:秦慧琳, 黎敏, 车心怡, 舒新明, 易潇琳. “双减”政策视域下幼小衔接的现实境遇与实践探索[J]. 教育进展, 2024, 14(6): 1482-148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1103

1. 引言

“双减”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1]。而“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幼儿、家长、社会和幼儿园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幼儿来说,能够减轻学习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减轻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社会来说,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幼儿园来说,可以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教育公平,为幼儿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是幼儿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它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孩子的发展角度看,它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在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做好准备,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需要教育工作者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幼小衔接是他们帮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程,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此外,幼小衔接还包括了孩子在学习习惯、社交能力、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次重大转折,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对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旨在“双减”政策视域下,探索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并就该现状提出有效策略,使大班平稳过渡到小学,优化幼儿园“到位”而不“越位”的教育。

2. “双减”政策视域下幼小衔接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方法与样本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三种方式进行调查。首先,我们向荆门市内的幼儿园教师发放75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0份;家长问卷发放75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0份。其次,我们深入幼儿园和小学,实地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发展状态,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情况。最后,我们访谈了15位教师和20位家长,这些受访者涵盖了不同年龄、教龄、学历和背景的群体,以确保访谈结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方面:调查发现,女性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90.91%),这一比例高于问卷实际数据,推测可能是因为男性教师样本数量较少。这反映了幼儿教育行业中女性从业者的主导地位。教师队伍年轻化,30岁以下的教师占比较高(16%和13.64%),表明教师队伍相对年轻,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教龄分布显示,63.64%的教师拥有三年以下教龄,9.09%的教师有3~5年教龄,说明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积累和成长。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到81.82%,显示出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在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了解程度上,大部分教师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内容了解程度不够系统,这可能影响他们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教学质量。在教学重点方面,多数教师认为幼儿园应重点培养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与幼小衔接的目标相符合。同时,大班阶段的学习重点应放在探索与发现上,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家长方面:调查发现,女性家长占据了87.5%的比重,表明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家长年龄分布广泛,20~50岁的家长都有一定比例,这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高学历家长居多(87.5%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显示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自身素质较高。在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上,大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有一定了解,但仍有提升空间。教育观念上,93.75%的家长认为大班阶段应综合培养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游戏化和家校合作的教学方法得到较多家长认可,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应采用任务式或个性化教学。大部分家长感觉学习压力不大,但仍有少数家长感觉明显或完全感觉不到,可能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教师能力评价方面,37.5%的家长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丰富,说明教师队伍得到了一定认可。

2.3. 访谈数据深度剖析

教师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表示对幼小衔接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幼小衔接关系到孩子未来学习生涯的奠基阶段,因此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同时,教师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与小学教师沟通不足、教学资源限制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教师们提出了加强家园沟通、共享教学资源等建议。

与教师的访谈语录:

问题一:您如何与家长沟通“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

答:对于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我们会与家长沟通,强调减轻孩子负担、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共同为孩子的顺利过渡努力。

问题二: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如何关注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减少入学后的适应困难?

答:在幼小衔接中,我们注重儿童心理健康,通过游戏和活动促进情绪表达和人际交往,建立安全感与自信,减少入学适应困难。

家长访谈:在家长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家长们普遍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并希望幼儿园和小学能够加强合作。他们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加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关于小学的信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等。这些建议为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幼小衔接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与家长的访谈语录:

问题一:您觉得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压力大吗?

家长回答: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毕竟要从幼儿园那种比较轻松的环境过渡到有学习任务的小学,我家孩子有时候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

问题二:您有没有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

家长回答:报了呀,周围很多家长都报了,感觉不报的话心里不踏实,怕孩子跟不上。

问题三:您对现在幼小衔接的一些教育方式有什么看法?

家长回答:我觉得有些方式太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了,感觉孩子的童年都被剥夺了一些快乐。但又没办法,大家都这样,怕孩子落后。

2.4. 综合讨论

通过对教师和家长访谈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看法和需求。这些宝贵的信息为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幼小衔接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家园沟通、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幼小衔接问题,为孩子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为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3. “双减”政策视域下幼小衔接现实问题及原因

3.1. 学校方面

教育方法通常比较单一,或许难以充分契合幼儿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课程的设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幼小衔接阶段匹配的特色课程较为匮乏[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可能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却相对忽视了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育。

首先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方面,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可能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学校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投入和资源不足。这可能影响到这些学校提供高质量幼小衔接教育的能力;其次,在教师培训需求方面,“双减”政策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能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政策变化。例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3.2. 家庭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学科辅导班,如拼音班、算术班等。他们认为只有孩子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这种过度强调知识学习的做法,却忽视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沟通能力等。

尽管“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但一些家长可能仍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对政策下的教育方式理解不够。他们可能担心减少作业和校外培训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在面对家庭教育压力增加时,由于校外培训的减少,家长可能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如辅导孩子的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这对于一些工作繁忙或教育能力有限的家长来说,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压力。

这种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观念,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倡导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家长认识到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3]

3.3. 幼儿自身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存在学习习惯欠佳的现象。比如,有些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儿摸摸那边,难以集中精力听讲。还有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情况在融入全新的学习环境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刚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知道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双减”政策下,幼儿需要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前,幼儿可能更多地依赖校外培训来提高学习成绩,但现在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他们需要学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学习效率[4]。然而,对于一些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幼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逐渐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会主动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另一个原因是在个体差异关注方面。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学习特点都不同,有些幼儿可能在某些方面发展较快,而在其他方面相对较慢。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他们的幼小衔接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需求,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

4. “双减”政策视域下幼小衔接实践探索

4.1. 学校的应对策略

1. 教育方式的转变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阵地,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学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方式的改革,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模式[5]。这一转变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精神,更能满足幼儿阶段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教育方法的多元化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学习需求,推动教育方式向更加灵活、开放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 课程设置的调整

课程设置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另一关键。学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平衡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确保幼儿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此外,增设与幼小衔接阶段相匹配的特色课程,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增加实践性、活动性的内容,也是提升幼小衔接效果的有效途径。

3. 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样不可或缺。学校应主动与幼儿园建立联系,了解幼儿阶段的教育特点和需求,确保两个阶段的教育能够顺利过渡。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开放日等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定期的家校沟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形成教育合力。

4. 教师的专业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促使其学习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具备跨学段的的教育能力和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4.2. 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1. 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家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需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了解“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积极学习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树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培养的正确观念,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2.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日常互动,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过渡期。家长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类教育讲座,深入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制定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家庭教育计划,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3.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需求,家长和学校应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观察和评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4.3. 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2.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其自身的适应能力是决定衔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帮助幼儿提升适应能力。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交活动,让幼儿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广泛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幼儿共同努力。学校需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家庭需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幼儿自身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确保幼小衔接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实践探索和创新,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幼小衔接问题,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好地把握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提供有力保障。

5.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深刻影响下,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幼小衔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顺利过渡至小学阶段。

学校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推动者,应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幼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元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单纯追求知识灌输。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引导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以应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挑战。

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幼小衔接成功的核心。学校与家庭应携手合作,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激发思维创造力,共同助力幼儿顺利迈向新的学习阶段。

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双减”政策下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更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坚信,在学校、家庭和幼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政策的指引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幼小衔接教育能够持续优化与创新,为构建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本文为荆楚理工学院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课题研究项目“双减政策视阈下幼小衔接的现实境遇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KC2023059)的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黄瑾, 王双, 陈清莲, 王垚. 幼小衔接中的多主体协同: 现状调查与路径建议[J]. 学前教育研究, 2024(3): 1-11.
[2] 吴春红. 幼儿园与小学合作开展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3, 39(6): 133-140.
[3] 朱佳慧, 杨婷婷.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早期教育, 2023(52): 33-36.
[4] 于兴荣. “双减”政策背景下, 幼小衔接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 天津教育, 2022(36): 165-167.
[5] 常宏, 李一凡, 孙璐, 苏婧. “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 学前教育, 2022(9):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