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文件中的汉英翻译研究——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Government Docu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aking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2024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6510, PDF, HTML, XML, 下载: 19  浏览: 66 
作者: 廖 渝: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方法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ranslation Methods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我国政治工作内容的年度总结,其文本内容严谨、用词精准、语言风格庄重。作为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其英译的精炼性和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深入探讨了该文本中无主语句式、中国特色词汇、语义相近词汇以及数字的翻译等问题,并据此总结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相应的举例分析,论证了该翻译理论和各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这将为今后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Abstract: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s an annual summary in political field in China, with rigorous content, precise words, and solemn languag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the world to know China well,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the conciseness and accuracy of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Eugene Nida’s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d the translation of subjectless sentence structure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semantically similar vocabulary, and numbers in the document, and summarized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guiding role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various translation method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rough corresponding case analyses, which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similar texts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廖渝.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文件中的汉英翻译研究——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635-63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510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以更加积极、坚定的姿态推进开放战略,这一转变如同一个巨大的引擎,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中国的综合形式和决策部署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桥梁之一,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重要作用更为凸显。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推进,人们不再单纯地将翻译视为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相互转换,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文本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将翻译视为文化之间深入交流和理解过程。本文使用功能对等作为指导理论,深入研究了在实际翻译中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与技巧解决文化差异,从而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信息。

2. 功能对等理论

1974年,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在《翻译研究:理论与实践》中首次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的重点是将传播学翻译研究从语义理论视角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更加包容、全面且有效的方法,以确保文本在跨文化、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完整性。“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及文体对等[1],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这一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追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源语在功能上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当与源语读者对源语文本的反应保持一致,更多地偏向于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反应,而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属于外宣翻译,因此以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政治文本的翻译指导理论是切实可行的。

作为汇报工作的重要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有助于国际社会全面、准确、详尽地了解中国,旨在塑造我国的国际形象,向世界展示我国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的繁荣昌盛。因此,其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需要得到切实保障。由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不同,在翻译政治文本时既要尊重源文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又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译时要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以期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文,从而达到外宣的目的[2]

3. 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特征

从内容上看,政府公文承载着国家的庄重与严肃,其文本内容与国家形象紧密相连,发挥着劝导、论证和承诺等多重核心功能。报告中通常包含大量的数据和事实,用以客观反映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成就。从语言层面上看,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行政机构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的重要文件,因此其语言风格应庄重、正式,用词严谨、准确,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化的表达方式。

4.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方法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巧妙地运用了直译、意译、增译等多种翻译方法,有效体现了功能对等理论所追求的源文与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性,确保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4.1. 无主语句式

英文倾向于强调形式上的统一与衔接,即“形合”来明确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强调文本在形式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因此,“形”是英文行文必不可少的要素。汉语则更加注重“意合”的特质,其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非通过严格的语言形式手段来直接展现,而是侧重于深层意义上的连贯与理解,使表达更侧重于语境与整体意义。在重意合的汉语体系中即使缺少主语也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但英文的表达需要严格的语法体系和严谨的逻辑结构作为支撑,主语在大多数英文句子中都不可或缺。否则不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例如:

源文:(1)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官方译文:We will exp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create an open and globally competitive innovation ecosystem.

分析:该源文属于无主语句式,不符合英文的行文,政府工作报告是出于中央政府的视角来编写的,因此在翻译时,可以使用增译法,明确补充出主语,即“our government”或“we”[3],以确保译文的完整性且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源文所传达的信息,进而使译文在功能对等理论上实现意义与篇章结构上的对等。

(2)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官方译文:The 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were refined.

分析:无主语句式除了通过增译法来补充句子主语外,还可以使用倒置法。该翻译方法尤其常见于英译汉的过程中,它涉及将英语的长句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前后调整,其目的在于确保汉语译文符合现代汉语逻辑叙事的一般顺序。倒置法有时也适用于汉译英的情境[4]。翻译该句子时在不增添主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倒置法将句子语序进行调换,将“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作为句子的主语,使句子成分完整,从而达到形合的目的,使译文实现意义上的对等。

4.2. 中国特色词汇

中国特色词汇,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独具汉语语言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该类词汇涵盖了特定的概念、政治术语、短语以及富含汉语民族文化精髓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是汉语语言文化中的独特现象,而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它们通常与中国的政策导向和国情实际紧密关联,反映了中国在特定社会形态和时代背景下所做出的决策与部署。因此,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切忌简单地进行字对字翻译,而应深入挖掘并准确传达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5]。例如:

源文:(1)“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

官方译文:The shelterbelt program in northeast, north, and northwest China entered a crucial stage.

分析:这里的“三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简称,属于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指的是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在处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词汇翻译时,若仅依据其字面意思进行直译,可能会让目的语读者感到困惑和不解。为此,译者需深入了解这些词汇背后的具体内容,并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寻找最恰当的自然对等语来准确传达源语言信息。因此,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应采取意译法,即重点传达其内在含义,而不拘泥于源语言的形式,确保目的语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并领会其深层含义。

4.3. 语义相近词汇

语义相近词汇,即那些表述不同但蕴含意义相似的词语,它们能够共同描述或形容同一事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类词汇的使用尤为频繁,尤其在表达同一主题或强调某一立场时,往往会连续使用多个意义相近的动词,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权威性。然而,在翻译这些语义相近词汇时,若简单地将它们统一译为同一英文单词,可能会使译文显得单调乏味,失去源文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相应的同义英文词汇来传达源文的多样性和深度,使得译文更加生动、流畅。例如:

源文:(1)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官方译文:We should give full rein to the leading role of innovation, spur industrial innovation by making innov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ess ahead with new industrialization, so as to rais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steadily foster new growth drivers and strengths, and promote a new leap forward in the productive forces.

分析:上诉例子中,源文中的四个动词:“推动”“加快”“提高”“促进”实际上都是同一种意思。在汉语语境中,人们倾向于重复使用某些词汇或短语,以精确地传达其坚定的态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句子语气,还能渲染政治文本中的严肃氛围和某一事物的独特属性。因此,可以使用顺译法,在英文中选取近义词,再按照源文的顺序逐个进行翻译。官方译文在这两个例子中分别采用了“spur”“press ahead”“raise”“promote”四个同义不同形的动词进行翻译,使译文不仅达到了词汇和文体上的对等,还增添了译文的灵动性。

4.4. 数字的翻译

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许多大额数字,它们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重大进展以及党和政府的政治方针和施政纲领。因而,这些数字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源文:(1)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官方译文: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surpassed 126 tr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5.2 percent, ranking China among the fastest-growing major economies in the world. A total of 12.44 million urban jobs were added, and the average surveyed urban unemployment rate stood at 5.2 percent.

分析:在翻译“具体数字”时,翻译方式大多为大家所熟悉。但要注意的是汉语和英语在数字方面存在些许不同,英语中不存在汉语的“万位”和“亿位”。如上诉源文中1244万人中的万,在英文当中就无法找到对等词汇,但是也不能直接将其译为12,440,000。因此,在处理该类大额数字时我们可以将其单位改写为英文中的对应单位,再相应地增大或者缩小有效数字,将其译为“12.44 million”。而“万亿”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对等词汇,因此可以将源文中的126万亿直接译为“126 trillion”。

5. 结语

政论文作为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其翻译文本在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鉴于政论文文本的庄重性和政治性特质,译者需以忠实原则为基石,确保英译文本能够精准地保留源文的精髓,流畅地传达其内容与风格。同时,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敏锐性亦不可或缺。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方法,认识到译者应基于文本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充分展现“功能对等”理论在政论文外宣翻译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本研究旨在为政府公文的英译提供指导,期望能够为中西方国家的交流搭建更加坚固的桥梁,推动双方关系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 司景方, 孙美玮. 功能对等视阈下的新闻语篇翻译策略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 2020(18): 36-38.
[2] 袁晓宁. 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 中国翻译, 2005, 26(1): 75-78.
[3] 张玉川.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府文件中的翻译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9(5): 63-64.
[4] 郭树林, 郭剑. 浅谈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2(1): 168-170.
[5] 杨红燕, 姚克勤.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J]. 人文杂志, 2017(12): 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