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运时代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提升策略研究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in Chengdu in the Post-Universiade Era
DOI: 10.12677/mm.2024.146155, PDF, HTML, XML, 下载: 38  浏览: 7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贾宇飞*, 孙希尧, 严胤飞, 周 淼, 马潇榆, 张学梅#:成都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后大运时代休闲体育提升策略休闲体育产业体育+Post-Universiade Era Leisure Sports Enhancement Strategies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Sports+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特别是在后大运时代,其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在对成都市休闲体育进行界定的同时,对其举办大运会前的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后大运时代成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利弊,并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涵盖了政府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此研究为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有助于推动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健康的发展道路。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development. Chengdu, as an important c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post-universiade era,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This study defines leisure sports in Chengdu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ports leisure industry before the universiade. I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engdu’s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post-universiade er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engdu, covering government policy guidanc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s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Chengdu’s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towards a more prosper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path.
文章引用:贾宇飞, 孙希尧, 严胤飞, 周淼, 马潇榆, 张学梅. 后大运时代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提升策略研究[J]. 现代管理, 2024, 14(6): 1329-1337. https://doi.org/10.12677/mm.2024.146155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增长,休闲体育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休闲体育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成都这座位于中国西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重要都市,休闲体育产业更是具有独特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特别是在大运会落幕之后,其休闲体育产业的崛起和演变进一步吸引了广泛的目光。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分析其大运会成功举办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界定、影响因素、优劣势等分析,为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文献综述

Coleman. R (2005)在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对于多方面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积极影响。他们指出,加大城市体育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能提高国民体育参与度,增强国民体质和健康,同时提升了城市吸引力,塑造活力与文化形象。这种形象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增加旅游资源和经济收益。此外,体育活动的普及与赛事举办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如体育用品、餐饮住宿,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因此,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Iskandar (2014)提出以体育产业为基础,建立起支柱性产业,可以显著加快提升国内生产总值(GDP)。他们认为,体育产业潜力巨大,可以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并吸引投资。体育产业不仅可以直接贡献于GDP,还带动了如旅游、广告、媒体、体育用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还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Iskandar等人强调,将体育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对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

Santos和Ricardo (2018)在研究中深入剖析了体育产业作为重要支柱性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和持续为国民经济提供动力的能力。他们指出,体育产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媒体偏好度和高度的投资效益。媒体报道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既能提升体育产业的知名度,也激发公众参与,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体育产业盈利高,吸引国内外投资,投资者通过投资体育赛事、体育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其快速发展,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相关产业动力。同时政府也积极参与,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设体育设施等方式,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参与不仅提升了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还为本国的国民经济提供了持续的动力[3]

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其相关产业还会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休闲体育作为其中的一大分支,其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其中薛文忠(2019)立足于新时代,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例如:顶层设计缺陷和配套机制缺失、体育设施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品质不高、消费能力欠缺、消费观念落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构完善的休闲体育制度保障体系、持续增强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的丰富性及有效性、大力推动休闲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和扩大休闲体育消费的解决对策[4]。温悦(2023)将我国体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了萌芽期、初创期和发展期,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分析我国当代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顶层设计不到位、产业活力不足、要素保障不完备、体育理念不够坚定等现实瓶颈,并提出了健全政策体系,对休闲体育的顶层设计进行科学的设计;激活行业的活力,促进运动休闲产业的效率提高、完善健身活动的要素保证,促进健身活动平稳、迅速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创造一个适宜的休闲运动文化环境等对策建议[5]。胡宇挺,田祖国(2023)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智慧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价值解析和现实困境进行深入阐析,并提出实践路径[6]

近些年来,成都也在不断加强本市的休闲体育产业,一些学者也针对成都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杨刚(2023)通过研读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成都由公园露营、环绿道骑行、登龙泉山看日出构成的“新铁三”休闲体育方式的产生背景、价值影响与发展启示进行了研究,指出成都的休闲文化背景为新型休闲体育的成长提供了条件,“新铁三”的迅速崛起是因为公园城市的发展和疫情防控政策的推进,与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相呼应,也加速了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转型。并提出了强化政府的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高质量的体育服务设施,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健身需要;构建健康的市场体系,促进地方运动休闲产业的升级;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推动地方体育的多样化发展等建议[7]。邓琳三(2023)则是对于成都为开展大运会修建的场馆简单进行了介绍,指出要重视体育场馆赛后的利用,提出了现在场馆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建议[8]。闪文瑾(2023)运用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层面对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发现了其缺乏针对性的政策,产业链不强,缺乏创新服务水平不够,与新技术融合不足,缺乏专业性人才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9]

3. 基础概念

(一) 休闲体育

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从狭义上说,休闲体育就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在充分发挥其诸项作用的基础上,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育需要,实现游客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的活动。它的特征表现为:自由,文化,积极等。从广义上说,休闲体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它涵盖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和领域,是一种文化、娱乐、健康等多层次的生活形态。

(二) 休闲体育产业

休闲体育是全民健身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推动经济、传递正能量、助力社会融合的有效途经[10]。休闲体育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它以非实物的方式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还涉及经营、服务和体育用品的产销活动。

目前,世界各国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界定尚无统一规定。2008年,国家发布的《体育产业分类》也只是对休闲体育产业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但因为休闲体育算是一种体育产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所以本文将其界定为:休闲体育产业是休闲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结合。休闲体育行业是体育与娱乐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同时具备了二者的特点。它不仅与体育产业有着一定的交集,还具备了休闲产业自身的属性。

(三) 休闲体育产业分类

根据前文休闲体育的概念可以得知,休闲体育产业也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

1) 狭义休闲体育产业。

从狭义上看,主要关注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体育需求。具体的产业领域包括:

a) 体育旅游与休闲业:专注于为旅游者提供与体育相关的休闲体验,如登山、滑雪等。这些活动既满足了体育需求,也促进了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b) 体育娱乐与表演业:包括各种体育娱乐节目和体育赛事表演等,通过举办各类比赛和表演活动,吸引观众参与,为体育产业带来经济收益。

2) 广义休闲体育产业

从广义上来说,休闲体育产业的范围更加广泛,它包括了更多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产业领域。这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a) 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涉及生产、销售各类体育用品和器材,满足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需求。

b) 健身与康复服务业:提供健身训练、身体康复等服务,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c) 体育赛事组织与运营业:负责组织和运营各类体育赛事,包括职业联赛、锦标赛等,通过赛事门票销售、赞助和媒体转播等方式获取经济收益。

d) 体育培训与教育机构:提供各类体育技能培训和教育服务,如体育学校、培训机构等,培养体育人才,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广义的休闲体育产业还涵盖体育建筑、体育场馆运营等多个方面。这些共同构成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完整生态系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新的产业领域和业态不断涌现,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 后大运时代

“后大运时代”主要指的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如大运会)后,主办城市所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时期。具体来说,当大运会圆满落幕,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便迎来了“后大运时代”。

在这一时期,主办城市在应对赛后调整和挑战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大运会的遗产和机遇,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持续发展。这些遗产包括但不限于:新建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提升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以及市民对体育的热情等。

在“后大运时代”,主办城市通常会制定战略和规划,利用遗产促进城市的长期繁荣。这些战略可能包括进一步开发体育旅游、加强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等。

同时,“后大运时代”也需要应对挑战。例如要有效利用和管理遗留场馆和设施,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11];要保持和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吸引国际活动和投资;加强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

总的来说,“后大运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它要求主办城市能够科学规划,创新发展,以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 举办大运会前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成都市政府大力推动体育设施建设,为市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成都是全国四大体育产业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在培育与建设“一核一圈六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形成了五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即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博彩业和体育旅游。另一方面,成都的休闲体育项目也日趋丰富,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成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发展以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为代表的健身休闲产业。同时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软件研发优势和新经济成长环境,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体卫”、“体旅”、“体绿”的深度融合,推进体育与文化、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实现“体育+”。

此外,成都的休闲体育产业还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为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借助大运会的契机,加强与国内外体育产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体育理念和技术,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当前,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在政策层面,成都市政府大力推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2019年,相继制定出台了《体育产业振兴发展方案》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指出要支持体育新经济,“体育+”融合发展,增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工作[12]。这使得成都的体育场地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市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的来说,举办大运会前,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大运会的顺利举办和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成都将成为全球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高地,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也为推动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 影响成都休闲体育发展现状的一些因素

1) 体育设施建设。大运会前,城市可能会投资兴建新的体育设施,提升现有设施的水平,以满足比赛和训练的需求。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参与率。在城市各个区域,成都也增加了公共健身设施,如健身步道等,还加强了绿地和户外活动场所的规划,为市民提供更多户外休闲体育的选择。

2) 社区体育项目。成都通过推动社区体育项目,鼓励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这可能包括开展健身课程、组织社区运动会等,促使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

3) 体育文化推广。大运会可能带动了体育文化的推广,包括体育赛事的宣传、体育明星的推广等。这有助于培养城市居民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

4) 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可能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休闲体育产业,推动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5) 数字化技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成都可能通过引入新技术,如虚拟现实训练等,提升休闲体育的体验和吸引力。

5. 后大运时代成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利弊分析

(一) 优势

1) 资源优势。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自然资源丰富,还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会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成都周边有青城山、黄龙溪等旅游胜地,是带动休闲体育发展的天然优势[13]。除自然资源之外,成都因举办大运会等大型赛事修建的体育场馆都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公共资产,也属于成都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源。

2) 消费优势。成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休闲。休闲文化已经融入了成都人的生活中。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成都拥有稳定的经济环境,近些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成都人民对体育产业的消费需求,而现有的项目还无法完全满足,因此成都的休闲体育产业还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3) 政策优势。成都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体育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坚持把体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作为增强城市发展动能的一项重要措施[14]。成都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赛事举办等方面,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品牌影响力。成都作为国内重要的体育赛事举办城市,已经成功举办了多项国内外重大赛事,如成都国际马拉松等。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为成都体育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提升了成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锻炼了成都的赛事组织能力,提高了成都的体育产业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面临的问题

1) 场馆服务质量低且部分场馆闲置。

大运会准备期间修建的多个体育场馆在会后成为了市民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但其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还没达到预期水平,比如对于场馆的使用时间通知不及时,线上预约系统不完善,出现无法及时预约等情况[15]。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待提高。此外,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建立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域,由此就产生了周边公共交通不完善,配套设施较差,市民前往耗时耗力的问题,打消了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部分场馆就出现了闲置的情况,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被浪费,运营效率低,与前期规划方案不符。

2)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市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社会休闲体育组织多为非营利和居民自发性组织,资金多依赖政府。在成都市,体育场馆和赛事资源主要由政府投资和管理,这虽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持,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政府主导的模式限制了市场化进程和社会资本进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市场化程度不足。这不仅抑制了体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还使得市场竞争不充分,难以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动力。

其次,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场馆可能存在设施陈旧、维护不当等问题,既浪费了资源,还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成都市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制约了休闲运动产业的发展。成都市整体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周边卫星城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导致了优质休闲体育的需求与购买力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不均。

3) 产业结构不完善且产品趋同。

成都体育产业在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且产品趋同的问题。其主要业态都集中在体育竞赛和健身休闲领域,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充分。虽然成都市内已经形成了各类休闲运动品牌,但我国体育行业管理尚不完善,存在着趋同性。这一现象造成成都市中的低端运动品牌之间存在着恶性竞争,影响了整体发展。并且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也限制了多元化发展,使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难以提升。

4)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短缺。

体育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涵盖了体育竞赛、健身休闲、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旅游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于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相对较高。随着成都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然而,目前成都市内的体育产业人才储备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高端人才缺口较大。

成都市内的体育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体育竞赛和健身休闲领域,而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人才相对较少。同时具备高端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制约了成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 周边地区及其他休闲产业竞争较大。

成都市及其周边城市如重庆、西安等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与成都多方面的竞争态势。特别是重庆作为直辖市后,与成都的休闲文化因巴蜀文化的趋同性而呈现相似特点,导致两者在休闲体育产品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西安则因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与成都形成有力竞争。

同时,成都市的其他休闲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作为休闲之都,成都的休闲模式备受瞩目。音乐厅,茶楼等都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消遣场所,酒吧和咖啡厅等行业也快速发展,在休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休闲服务行业的发展给成都的体育休闲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实现体育休闲业和其它休闲业的双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综上所述,成都体育产业在后大运时代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但是也需要解决赛后场馆管理、产业结构、人才短缺和市场化等问题,以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 提升成都大运会赛后场馆管理及服务质量对策

(一) 推动信息化建设,盘活闲置体育馆。

为增强体育馆的服务水平、推动场馆的高质量发展,应该落实体育场馆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全民健身信息化管理水平。例如公共体育场馆实现人流量的实时统计,并与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联通,动态监测运营状况和客流量,科学评价开放服务状况。

同时,依托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掌握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分布等情况,为全民健身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赛事结束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体育设施的运营水平,加大场馆的可持续利用率。如体育场馆也可以利用其举办大型文艺表演、演唱会等,这样既能满足人民的娱乐需求,又回收了场馆的投资和管理费用。

(二) 加强市场作用,缩小经济差距。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休闲体育产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应该逐渐适应休闲体育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在宏观管理结构上,逐渐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以各休闲体育独立实体为主体,进行具体管理与营运的纵向垂直运营的产业化网络体系。

成都市政府要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缩小市内各区域的经济差距,在休闲体育的开展上,逐渐趋向于成都城市休闲运动的平衡发展。比如成都市政府可以提高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实行适当的收费政策,然后把所获得的经费用于全民的休闲体育中。

(三) 丰富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与产品内容。

持续壮大健身休闲业。推进健身休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积极引进体育智能制造和新兴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研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智能化产品,满足居家健身需求。支持建立“智能健身设备 + 健康服务”、“运动设备制造 + 场馆数字化管理”等“产品 + 服务”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体育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推广柔性化制造,探索构建“一站式”智能体育制造服务平台,建设体育制造业“供、研、产、销”一体化数据链,实现C2M (用户直连制造)柔性制造。加快新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端体育制造业集群,提升“成都造”体育产品显示度。

(四) 强化人才支撑。

支持体育产业人才发展。将体育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体育人才引进力度,培育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按等级和成绩等对应给予奖励。

鼓励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类专业,支持与体育企业合作开展体育领域复合化、专业型人才培养,共同建设体育产业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完善“就业 + 创业”培养模式,打造体育行业人员的“互联网 + 学历”和技能提升模式,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鼓励和引导优秀退役运动员自主创新创业。鼓励多方投入,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将体育相关从业人员纳入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并成立办赛兴业专家委员会。

(五) 充分发挥成都市本土优势与特色资源。

针对成都市周边地区,应在充分发挥熊猫、天府绿道等特色的同时加强同重庆双城经济圈以及其他城市的体育消费合作和体育旅游联动,共同推出精品路线,打造体育产业优质服务链、产品链,积极开展“运动川渝体育休闲消费季”等体育消费促销活动,提升成渝体育消费市场的辐射力,扩大消费人群。

加快推动“体育 + 会展 + 消费”平台建设,加大宣传成都休闲体育产业。办好中国(成都)生活体育大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重大体育展会活动,为城市体育消费增长提供更多资源链接。成都将依托大运主场馆、城市绿道等空间,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体育活动;强化体育场馆建设,积极开发智能化运动器材,持续提升科学健身智慧化水平;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消费促进活动,争创国家级体育消费活力城市。

总之,我们应避免现代体育产业的管理模式弊端,积极借鉴“企业社会责任制”理念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休闲体育管理模式,有着产权清晰、职责明确的政府和社会或独立实体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和以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

此论文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后大运时代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XTYCY2023B06)》之研究成果。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Coleman, R., Gratton, C. and Shibli, S. (2005) The Economics of Sport Tourism at Major Sport Events. In: Higham, J., Ed., Sport Tourism Destinations Issues, Opportunities and Analysis, Butterworth-Heinemann, 233-247.
https://doi.org/10.1016/B978-0-7506-5937-6.50024-9
[2] Iskandar, Y.H.P. and Nasri, N. (2014) Model of Competency for Personalied Training in B2B for Sports Industry. Proceedings of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angkawi, 2-4 September 2014, 447-451.
https://doi.org/10.1109/I4CT.2014.6914224
[3] Santos, R. (2018) Richard Pomfret and John K. Wilson, Eds., Sports Through the Lens of Economic History, New Horions in the Economics of Sport Series (Nort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6), pp. 168, $99.95 (Hardcover). ISBN: 9781784719944.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40, 298-300.
https://doi.org/10.1017/S1053837217000256
[4] 薛文忠. 新时代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J]. 体育学刊, 2019, 26(3): 45-49.
https://doi.org/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9.03.006
[5] 温悦. 中国式休闲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瓶颈与路径选择[J]. 山东体育科技, 2023, 45(6): 15-21.
https://doi.org/10.14105/j.cnki.1009-9840.2023.06.011
[6] 胡宇挺, 田祖国. 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智慧化发展的价值解析、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浙江体育科学, 2023, 45(6): 35-40.
[7] 杨刚. 公园城市视阈下成都“新铁三”休闲行为的产生背景、价值影响与发展启示[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 31(12): 122-126+130.
https://doi.org/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23.12.030
[8] 邓琳三. 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和利用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体育管理分会). 2023: 3.
https://doi.org/10.26914/c.cnkihy.2023.068840
[9] 闪文瑾. 基于PEST模型分析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C]//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 第一届湖北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第二册). 2023: 2.
https://doi.org/10.26914/c.cnkihy.2023.079284
[10] 高乐.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财经大学, 2021.
https://doi.org/10.27283/d.cnki.gsxcc.2021.000182
[11] 刘婧. 成都大运会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 3(3): 59-61.
[12] 沈克斌. 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路径发展研究[J]. 科技资讯, 2021, 19(1): 235-237.
https://doi.org/10.16661/j.cnki.1672-3791.2006-5042-8835
[13] 刘佳. 新形势下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J]. 运动精品, 2019, 38(1): 54-55.
[14] 胡锐凯, 陈浩. 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总榜成都第一[N]. 成都日报, 2023-11-22(004).
https://doi.org/10.28063/n.cnki.ncdrb.2023.004135
[15] 刘亮, 谢丽莎. 后大运会时期成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中国班迪协会, 广东省体能协会. 第十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下). 2023: 5.
https://doi.org/10.26914/c.cnkihy.2023.06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