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meroom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s
DOI: 10.12677/ae.2024.1461066, PDF, HTML, XML, 下载: 17  浏览: 47 
作者: 李卓耘: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有效策略Head Teacher in Primary School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 Strategy
摘要: 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优良的品质,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近年来,家校沟通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班主任则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从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意义、问题、有效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Abstract: Family and school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development. Family is the earliest place for children to receive education, parents are the first teachers of children, good family education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excellent quality, school is the main place for students to learn,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for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the homeroom teacher is the bridge of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o how the homeroom teacher to communicate with par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ead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s.
文章引用:李卓耘.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1224-122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1066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2]

近年来,家校协同育人理念已逐渐融入国家教育政策之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3] 2022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4]”,引起了众多中小学的广泛关注与热议。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直接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学校和家庭在协同育人工作中应履行的具体职责[5]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仅依赖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而在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班主任作为沟通桥梁,将与家长密切接触。因此班主任应致力于提升家校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家校沟通模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2. 家校沟通的社会重要性

2.1. 奠定社会育人基石,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朱永新教授曾言:“学校、家庭和社区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在政府的引导下,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将会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6]。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相关政策不断强调建立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如今,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和常态[7]。在这一背景下,良好的家校沟通显得尤为关键,它为社会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和家庭分别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场所,而社会则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和无限的可能性。三者虽各有侧重,但彼此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家校协同育人的基础上,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能进一步拓宽教育视野,丰富教育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家校协同育人的有序进行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必要前提。只有当家庭与学校之间初步形成紧密的育人合力后,社会的育人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高效、全面的育人环境。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由专业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育活动,旨在科学、系统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如今,小学高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仅依赖于学校难以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在学生的德行塑造、习惯养成以及生活技能培养等方面,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非知识性的培养,是学校教育难以完全覆盖的,需要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引导。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培养上重心不同,学校教育注重构建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为他们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而家庭教育则在学生道德修养的塑造上发挥着更为核心的作用。只有家校间建立起长期且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时,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8]

2.3. 提升教育一致性,优化社会教育资源配置

福禄贝尔认为:“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致,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9]在新时代中小学教育中,家校共育理念广受认可。良好的家校沟通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它既能让家长洞悉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深化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以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又能让班主任更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个人特点、兴趣爱好等细节,使教育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利于家长和班主任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与期望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良性关系,有效避免不同教育要求对学生造成混淆,确保教育过程协调一致。家长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经验,良好的家校沟通能有效调动这些资源,进行筛选与整合,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性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效益,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3.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3.1. 沟通无计划性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大多是临时起意,没有拟定专门的家校沟通计划,按照一定频率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此次沟通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为沟通提前做相应的准备,通常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这样突然的联系也会让家长感到措手不及,由于双方都准备不足,因而会让沟通变得十分困难。毫无计划的沟通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无法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所以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并且还可能会让家长因此对班主任的沟通产生排斥感而不再配合,这非常不利于班主任与家长信任关系的建立。

3.2. 沟通内容单一

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以分数为唯一的判断标准。但是现如今社会的竞争愈加激烈,学生选拔评价制度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家长也变得更加焦虑,大部分家长包括教师都仍未转变以成绩为重的思想,所以班主任在沟通中与家长谈论的话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业情况、在校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家长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智育而非其他,很少谈论到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导致沟通内容单一,关注点过于片面。

3.3. 缺乏沟通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班主任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提升家校沟通质量。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方法传统老旧,缺乏有效策略,常出现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一连串问题的现象,例如“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睡觉、作业完成不认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这些直接、未经铺垫、不加修饰的语言如炮弹般喷涌而出,极可能让家长产生不适,从而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在许多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完美的,家长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不足;还可能会使家长更加焦虑,担心孩子的问题无法解决;同时可能会让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感到失望、生气,回去直接加以批评,这便容易让孩子觉得老师在给家长打小报告,因而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敌对情绪。这不但不能改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反而可能会影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更加阻碍学生的发展。

3.4. 沟通后无反思与追踪

大多数班主任觉得与家长沟通完后任务就完成了,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反思。他们基本都不具有反思意识,没有总结整个谈话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后续该如何改进的习惯,这样自己的沟通能力将难以提升。并且班主任也未对学生、家长的情况进行持续追踪,没有与家长进行定期回访、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对所沟通的问题在后来是否得到改进一无所知,那么这样的沟通也难以取得期望的效果,即使有也是短暂的,这便使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功亏一篑。

4.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4.1. 充分了解,制定计划

当前小学家长之间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具有较高学历,对于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长即使有一定的教育意识,但却缺乏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不知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所以如今的小学生并非一张白纸进入学校,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底色,取决于不同的家庭教育。教师在沟通前要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充分研究,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沟通计划,明确与家长沟通是想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沟通才是有意义的;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具有针对性。充足的准备、详细的计划不仅能让沟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可以让家长看到班主任的用心和诚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会更加丛容。

4.2. 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如果仅仅只是生硬地聊学生成绩、行为表现、存在问题等程序化的内容,容易使沟通停留于表面,无法进入更深层次。因此在沟通时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向家长了解他们平时的一些爱好与习惯,家长大都很乐于分享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趣事。通过这些分享,可以快速拉近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使整个谈话氛围更加轻松,同时借助这些生活小事能更详细地了解到家长的教育思想、方法以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孩子的关系等有效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根据家长的性格特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3. 善用沟通技巧

4.3.1. 学会倾听

倾听是对他人的一份理解、一种尊重。认真倾听不但可以感知说话者的内容,还可以用心去探索和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帮助说话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10]。在沟通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经常说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多听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这对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同样有效。班主任在沟通时不要太急于表达,要鼓励家长输出他们的观点,学会倾听,让对方感受到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在聆听过程中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可以边倾听边理顺自己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3.2. 多举例、少说教

在沟通中班主任可能会以自己教师的身份对家长进行教育,直接指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这样的说教不易于家长接受,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效果甚微。班主任可以利用生动的例子向家长传达一定的教育理念,鲜活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家长的共鸣,有助于班主任与家长建立某些链接,可以使沟通进行得更加顺畅,强化沟通效果。

例如当我们发现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是源于在家受到父母的影响,想让家长对此有所改变。如果直接告诉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给以身作则,他们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很难真正感受到榜样示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可以通过举例让家长自己意识到问题。可以这样说“今天下课在走廊上看到有垃圾,许多学生路过都无动于衷,有一个孩子先主动弯腰捡了起来,我发现你们孩子也随即加入,一起把垃圾清理干净了。”班主任再根据例子来强调榜样示范的作用,这样家长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榜样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更能明白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4.3.3. 区分现象与原因,给出具体建议

教师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叫做“家庭教育指导师”,重在指导二字,“指”是方向性的,“导”是具体的、如何处理,也就是具体方法。班主任常常指出学生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的只是一种现象,但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给家长提供具体有效的建议,所以区分现象和原因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例如:“我发现她上课有时候状态不太好,是最近晚上休息得太晚了吗?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表,调整一下作息时间。”“她作业每次都有按时完成,但最近错误率有点高,是她做得太匆忙了吗?可以多关注一下她完成作业的速度和状态。”这样不仅提出了问题,也给家长指明了方向,知道自己该注意孩子的哪方面,能够更有针对性、阶段性地解决问题。

4.3.4. 运用积极语言模式

陈红老师主编的《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一书中的积极语言模式不仅适用于儿童,同样也可以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中。“积极语言模式”又称HAPPY五步法,其中各字母含义也就是模式的结构,H (Hope预想,期望),指一个良好的期待和预想;A (Action行动),一种促进对方“想做起来”的语言方式;P (Process过程),一个怎样说话的过程;P (Point关键点),分析期望、行动、过程三步中各自的关键点;Y (Yield收获)。实践证明,积极语言的HAPPY模式是一种激励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人际关系的语言模式[11]

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速度非常慢,希望家长能够协助自己一起纠正孩子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这样说:“小军妈妈,小军最近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非常活跃,之前听小军说你们经常会花时间专门陪伴他,他对此十分开心,看得出来你们在他心中非常重要,孩子有你们这样负责的父母可真幸福!就是最近发现他做作业时很容易走神导致效率不高,我很希望能够帮助他有所改变,在学校我可以多多督促他,但在家就需要借助你们家长的一份力量了。”这样的语言更易于家长接受,也会让他们乐于与班主任沟通,让家长在明确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细致和真诚。

4.4. 总结反思,持续关注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后必须要对此次沟通进行总结反思,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班主任要对沟通中的优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优化沟通效果。同时在沟通后要持续关注学生表现,观察之前在沟通中给家长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所改进,并且要与家长保持定期联络,了解孩子在家的近况,对孩子的变化进行及时反馈,共同监测教育方法的实施效果,直至问题彻底解决。班主任可以制作一个过程性的评价表格,让学生和家长互相填写对方最近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家长和学生发现对方的努力与改变,加深双方的互相了解,增进亲子感情。表格更加直观清晰,这是对沟通效果最直接的体现,班主任可以对表格进行归档保存,让其成为记录孩子、家长成长变化的有效工具,成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有效辅助。

总之,如今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只依赖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良性的交流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班主任必须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12]。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班主任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平等尊重的态度,赢得家长信任,发挥出班主任的积极作用,使家长成为自己工作中的好帮手,使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出对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优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施成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1).
[2] 王娟涓, 何毅梅.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问题及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21(34): 77-80.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9-07-09(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2017-08-22.
[5] 教育部等13部门.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301/t20230119_1039746.html, 2023-06-05.
[6] 朱永新. 家校社合作激活教育磁场[N]. 人民日报, 2019-06-05(9).
[7] 高闰青, 田道敏.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现实问题及机制建设[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 6(5): 136-148.
[8] 杨新宇, 卢晓中.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困境剖析及实践突围——“场域理论”的视角[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 54-61.
[9] 田青敏, 侯妍. 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共育: 价值与策略[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4(5): 80-81.
[10] 张洪波. 班主任与家长良好沟通的“法”与“术” [J]. 基础教育课程, 2018(20): 17-20+23.
[11] 陈虹. 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 积极语言HAPPY [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2.
[12] 王淑清. 家校合作如何走向“深度”? [J]. 中小学管理, 2019(12):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