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家方言的语言管理问题研究——以赣南客家方言为例
A Study on the Language Management of Hakka Dialect—Taking Gannan Hakka Dialect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4.126494, PDF, HTML, XML, 下载: 23  浏览: 42 
作者: 钟 慧: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赣南客家方言语言管理语言域客家文化Gannan Hakka Dialect Language Management Language Domain Hakka Culture
摘要: 赣南客家方言是赣南地区客家人沟通与交往的独特语言,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标志。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离不开语言管理,本文从语言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当地权威机构以及当地居民群体,调查他们在家庭域、工作域、公共域和学校域对于赣南方言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权威机构对赣南客家方言的发展和传承的重视程度很低,且个人只在家庭域中使用方言的频率较高,在其它语言域中使用方言的频率较少。最后,本文也提出了加强保护和管理赣南客家方言的一些建议。
Abstract: Gannan dialect is the language of Hakka in southern Gannan region,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formation of Hakka people. The choice and use of languag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languag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Gannan dialect by local authorities and local resident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in family, work, public and school doma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l authoritie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Hakka dialect in southern Gannan, and individuals only use the dialect more frequently in the family domain, and less frequently in other language domains. Finally, this paper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annan Hakka dialects.
文章引用:钟慧. 基于客家方言的语言管理问题研究——以赣南客家方言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509-51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494

1. 引言

方言是指在某个地区或社群中使用的特定语言变体,通常与该地区或社群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方言作为一种地方语言,反映了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中,赣南客家方言是指在中国江西省赣南地区使用的客家语言变体。作为中国客家话的一种分支,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方言有着一定的差异,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赣南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的客家人世代相传着赣南客家方言,并将其作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客家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受到了影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客家方言的使用范围受到了挤压,面临着逐渐边缘化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语言、流行文化等新兴语言形式的兴起,客家方言的传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客家方言的语言管理问题不仅仅是语言的数量和使用范围的问题,更是涉及到文化认同、传承和保护的重要议题。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管理和传承客家方言,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方言文化的保护离不开语言的管理,只有国家政府以及个人家庭等对方言的共同作用,方言文化才能传承下去,继续让它发挥着维持客家民系的纽带作用。本文从语言政策、语言教育、社会认同等方面展开研究,调查研究赣南客家方言的语言管理问题,深入分析客家方言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并适当提出了关于客家方言管理的建议。通过对赣南客家方言的研究,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方言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方言教育的发展,提升方言在当地社区和文化中的地位等。同时,我们也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各种语言文化,维护世界语言多样性的生态平衡。

2. 理论基础

语言管理是指对特定语言或语言群体进行规划、组织、监督和推动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这些活动和措施旨在促进语言的使用、传承、保护和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并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和地区文化的独特性。Bernard Spolsky (博纳德·斯波斯基)在2004年其《语言政策》一书中引入了“语言管理”术语。他认为,世界上不乏通过直接干预来控制语言状况的案例。当有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对这种语言干预进行指导时,就称之为语言管理,并认为相比“语言规划”、“语言工程”或“语言治理”等术语,更愿意使用“语言管理”一词(Bernard Spolsky, 2009) [1]。语言管理是针对语言使用问题制定出一个显性的语言计划或语言政策,并做出声明,且通常是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出现,但也有例外(Bernard Spolsky, 2011: 14) [2]。Bernard Spolsky (2016: 6)认为,语言管理是某些拥有或声称拥有特权的人或团体所付出的显性的或可见的努力,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语言域(domain)中人们的语言实践或语言信仰,并认为“管理”比“规划”一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这种现象的本质,讨论的语言域包括家庭域、宗教域、工作域、公共域、学校域、司法与卫生医疗域、军队域、政府域、语言活动群体域、超国家组织域[3]。语言政策由三个部分组成:语言实践,即对语言库中的各种语言变体所做的习惯性选择模式;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形态,即对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的信念;语言规划或语言管理,即通过各种语言干预、规划或管理的方法来改变或影响语言实践的具体行为(Bernard Spolsky, 2011: 7) [2]。语言管理理论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简单管理和组织性管理。简单管理主要关注于个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的语言问题,致力于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而组织性管理则更为复杂,它涉及多个情境下的语言管理,这些情境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机构性特征,有时这些特征可能较为显著,有时则相对较弱(魏晖,2018) [4]。语言管理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常见于政府层面的管理;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通常体现在民间、家庭或个体层面的语言管理。这些管理活动的核心目的是维护或调整语言实践及相关的语言信仰。然而,语言管理活动不能过于偏离实际的语言实践和语言意识形态,否则其预期的效果和影响力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张治国&邵蒙蒙,2018) [5]。语言管理的内容涉及广泛,在语言政策层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发布政策文件等手段,对语言的使用、保护和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语言教育是语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推广和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传承率和使用频率。方言的发展和传承也离不开语言管理的种种方面。

3. 研究综述

对于单语者来说,他们在开发或使用语言之前,需对语言的核心要素,如发音、词汇挑选以及文体风格等,进行深思熟虑的抉择。而对于双语或多语者而言,除了上述内容的选择外,他们还需面对一个额外的选择,即决定在特定场合下使用哪种语言或方言(张治国,2020) [6]。这说明,方言的选择和使用离不开语言管理。不管是一些政府、权威机构还是个人及团体,都重视方言文化,并提出了一些举措来管理方言文化。曹志耕提出“濒危方言”概念,他认为目前最显眼的濒危方言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少、处于强势方言包围之中的弱势方言岛(曹志耘,2001) [7]。张治国、邵蒙蒙(2018)调查研究了山东济宁家庭中普通话、汉语方言和外语的语言管理情况,发现父母在自己子女的外语学习和使用的管理方面最多,而在方言的学习和使用的管理方面最少[5]。付金花和李亚西(2023)在地域文化视角下,调查了潍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探索了潍坊方言逐步没落的原因,借鉴国内外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潍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路径与相应对策,以期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8]。蒋琛睿和符潇丹(2024)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调查研究了人们对张家界方言的态度、使用张家界方言的情况、张家界方言和普通话使用率对比等问题,旨在促进方言的保护和传承[9]

近几年,当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赣南客家文化的管理和保护问题,赣州市全南县也开展了全县性的非遗普查。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中,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占据了一席之地,全南花棍舞等7个项目已纳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而长塘竹粉筛制作技艺等14个项目也已被纳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中。此外,还有江坪牛灯戏等62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然而,对于地方权威机构采取的措施来说,这些管理和保护措施都是针对于客家技艺,基本没有提到客家方言的管理问题。方言作为一种语言,更多的是代际口头相传。说明方言的使用和管理刻不容缓,要通过调查当地的客家方言的管理问题,针对其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方言。

4. 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地点为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全南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属于赣州市辖区。它位于江西省的南部边缘,地处赣粤交界处,交通便利,是赣南地区重要的县级行政区域之一。据调查,当地人大多使用赣南客家方言,全南县的客家方言可分为四个主要片区:南线地区主要包括城厢话片和南迳话片,而北线地区则涵盖了龙源坝话片和社迳话片。据数据显示,城厢话片的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约30%,南迳话片的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35%。另一方面,龙源坝话片在全县人口中的占比约为20%,而社迳话片的使用者则占全县人口的约15%。

调查方式为走访和随机问卷调查,走访地点主要是有全南县镇级各个社区和全南县文化部;线上问卷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上设置,调查问卷的内容为人们对赣南客家方言的态度及使用情况,调查人们在家庭域、工作域、公共域和学校域四大常用语言域使用方言的频率,频率程度有5个等级(1) 从不;(2) 极少;(3) 有时;(4) 经常;(5) 总是。调查对象主要为全南户籍的居民,调查对象的职业不作统计。

5. 调查结果及分析

5.1. 调查结果

历时2个月,总共走访了6个县镇级社区,即全南县城市社区寿梅路社区、金龙镇南海社区、南迳镇新南社区、城厢镇滨江社区、城厢镇城西社区和大吉山镇吉山社区。调查发现,当地政府注重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是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古村落雅溪古村、客家擂茶馆、客家磨斋坊、客家豆腐坊和客家米酒坊等民俗文化,基本没有提到赣南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除了走访之外,问卷调查共收回112份。在问到是否需要保护赣南客家方言时,95%的人认为有必要保护赣南客家方言;另外,只有78%的人完全会说赣南客家方言。在家庭域中,有75%的人经常或总是会使用方言,有6%的人从不使用方言;在工作域中,有39%的人经常或总是使用方言,在学校域中,有41%的人经常或总是使用方言,而在公共域中,有36%的人使用方言。

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5.2.1. 当地政府的方言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政府在语言管理方面注重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支持古村落、民俗文化等项目,积极维护和传承客家传统文化。这表明政府在文化保护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在方言保护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尽管赣南客家方言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但政府在该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几乎没有提及,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措施。并且,在我们走访全南县各个社区时,注意到当地对客家本土文化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然而关于客家方言的内容却显得相对稀缺。这可能与政府资源优先分配、方言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认识不足有关。政府应认识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对赣南客家方言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可以通过在教育、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方言的社会认知度和地位。

5.2.2. 个人的方言管理

Fishman认为语言“自然代际传递”是语言维持的关键因素(Fishman, Joshua A, 1991) [10]。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和自然代际传递是息息相关的。问卷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保护赣南客家方言,反映了公众对方言保护的广泛认同。这表明个人对自身文化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具有较高的意识和认同感。在不同管理域,个人对方言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在家庭域中,方言的使用比较频繁,而在工作和公共场合,方言的使用相对较少。学校是学生主要学习的地方,对于保护和传承客家方言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学校未能在营造“讲乡音、爱乡音、传乡音”的浓厚氛围方面做出足够的努力。这反映了个人在不同场合使用语言时的自觉性和适应性。个人应当积极参与方言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强方言的使用和传播,通过家庭、社区等渠道传承方言,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6. 赣南地区方言管理的建议

6.1. 加大宣传力度

建议相关部门提高站位,加大宣传力度,使政府、民众、社会达成保护传承方言的广泛共识。赣南客家话是赣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传承赣南方言就是保护赣南文化多样性(保护观);推广普通话与传承保护方言不矛盾,目前方言使用出现困境,需要保护和传承(平衡观);赣南方言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大力挖掘和广泛利用(资源观)。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对赣南客家方言的宣传,并且可以结合当前流行的热点,创作一系列关于客家方言的视频,并通过微博、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以提高人们对客家方言的了解和兴趣。同时,在赣南地区的电视台增设了客家方言频道,使得普通话和客家方言节目并存。顺应新时代的趋势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地方电视台探索利用地方特色方言制作节目,例如开设专注于赣南客家方言的广播频道,定期播放赣南客家话节目,创作方言主题的综艺节目,如赣南客家方言脱口秀和微视频,从而为客家方言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客家山歌文化节,展示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建议媒体与政府政策协同,通过制作优秀的作品,如采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来提升公众对语言问题的关注。例如,动画《大理寺日志》中,主角陈拾使用河南方言配音,这不仅增强了角色的真实性,也为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同时,这样的做法能让不同地区的观众体验河南方言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在那些普通话使用比较普遍的区域,通过实施区别化的教育政策来保护地方方言。比如,在公交车上使用方言进行报站,以及在法律和医疗等重要领域提供方言服务。在赣南地区,公交站和车站可以同时使用普通话和客家方言播报信息,而医疗和司法领域则可以增加方言服务选项。

6.2. 收集整理方言资源

政府可以请相关部门(语委、媒体等)支持、协助,发布招募赣南方言发音人志愿者信息。由专业工作者对发音人进行调查,全面记录赣南客家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相关自然语料等。为传承和保护赣南客家方言积累材料,奠定基础。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方言录音和录像工作组,派遣语言学专家或方言研究者深入赣南地区各个社区、村庄,记录当地居民的日常用语、对话和传统歌谣等。这些录音和录像资料可以保存在数字化数据库中,以备后续研究和传承之用。 在采集方言口头资料的同时,也应该进行文字化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可以邀请语言学专家或当地方言传承者,编纂方言词典、方言故事集、方言常用语手册等,将方言知识系统化、标准化,便于后续的教育和传播。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方言资源库,将收集到的各类方言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这些方言资源可以包括录音、录像、文字资料、图片等多种形式,为方言保护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6.3. 发挥管理域的作用

在幼儿园及初中小学阶段,应当激励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客家方言的交流活动,同时教师需积极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方言,并营造一个优越的方言学习氛围。这样做可以使得赣南客家方言成为年轻一代的日常语言之一。在赣南地区,政府相关机构需与客家方言专家协作,共同开发客家方言教材,并开设包括客家山歌在内的方言课程,鼓励学生在校内使用客家方言。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书籍等资源来收集客家方言资料,发掘其文化内涵。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工具,来创设一个富有趣味的方言学习环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客家方言的学习兴趣。

方言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域的管理。为了保持客家方言的传承,父母需要增强意识,改变那种认为教授客家方言会干扰孩子学习普通话的观念。他们应当积极教导孩子学习客家方言,并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用客家方言交流。此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在与同龄人及亲戚朋友的交往中使用客家方言。家中的老人们也应坚持使用他们更标准的方言,并不因孩子而改讲普通话。同时,父母还应参与学校的语言文化活动,促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客家方言。

参考文献

[1] Bernard, S. (2009) Language Manage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 博纳德·斯波斯基. 语言政策: 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M]. 张治国,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3] 博纳德·斯波斯基. 语言管理[M]. 张治国,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4] 魏晖. 试论语言管理及语言管理研究[J]. 语言科学, 2018, 17(1): 57-68.
[5] 张治国, 邵蒙蒙. 家庭语言政策调查研究——以山东济宁为例[J]. 语言文字应用, 2018(1): 12-20.
https://doi.org/10.16499/j.cnki.1003-5397.2018.01.003
[6] 张治国. 对语言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外语学刊, 2020(3): 92-98.
https://doi.org/10.16263/j.cnki.23-1071/h.2020.03.015
[7] 曹志耘. 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1): 8-12.
[8] 付金花, 李亚西. 地域文化视角下潍坊方言的保护与传承[J]. 潍坊学院学报, 2023, 23(3): 17-21.
[9] 蒋琛睿, 符潇丹. 新媒体环境下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探析——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J]. 新闻传播, 2024(3): 118-120.
[10] Fishman, J.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Multilingual Matters, Bristol.
https://doi.org/10.21832/978180041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