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狗”相关俗语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og”-Related Proverbs in China and South Korea
DOI: 10.12677/ml.2024.126487, PDF, HTML, XML, 下载: 25  浏览: 41 
作者: 徐嘉琪, 陈校语: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中韩俗语对比形态象征意义文化差异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Korean Proverbs Dog Shape Symbolic Mean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摘要: 俗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生活智慧。中韩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邻国,拥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其俗语既有文化共性,也各具特色。随着中韩两国之间交流的增多,中韩动物俗语对比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论文从比较分析两国与狗相关俗语的形态和象征意义出发,研究以狗为代表的动物俗语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中韩文化语境中,动物形象的内涵和象征所存在的差异和共性,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传达“狗”相关俗语的意义。
Abstract: Common proverbs are a form of language expression that is spread among the people and have strong cultural color and life wisdom. As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East Asia, China and South Korea share similar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their proverbs have both cultural commonalities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increase in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Korean animal sayings has also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y and symbolic meaning of dog-related sayings in the two countries, studi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 sayings represented by dogs in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 and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and symbolism of animal images in the Chinese and Korean cultural contexts, and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that exist, and how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meaning of “dog”-related say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徐嘉琪, 陈校语. 中韩“狗”相关俗语比较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452-45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487

1. 引言

中韩俗语是两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其共性和差异,可以丰富俗语研究领域,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和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有许多俗语和动物有关,通过此类俗语可以更容易了解传统社会生活样态和民俗文化。而狗因为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且在中韩传统文化中皆属于十二地支,是重要的属相,所以“狗”相关俗语在中韩两种语言中都比较常见。张春梅(2005)统计了中韩两国俗语中出现的动物频率,中国俗语中排名前三位的动物分别是“马、虎、狗”,韩国俗语中则分别是“狗、牛、虎”[1]。故本文选择了与狗相关的俗语并主要从中韩狗相关俗语的形态和文化意义两方面出发,分析探讨其关联性以及社会文化异同。

尽管关于狗的俗语数量很多,但专门针对狗相关俗语的研究却很少见,国内外研究主要以整体性的动物俗语研究为主,缺少专门性和深度。王丹丹(2015)曾专门就“马和狗”的相关谚语进行比较,但并未开展语言形态的对比[2]。韩国针对狗相关俗语的中韩比较研究也较少,最新成果是왕육비 (2017)对其开展的形态和意义比较分析,但结论并未跳出先行研究的视野[3]。整理中韩相关研究可发现,韩语俗语的语料均来自宋在璇的《动物俗语词典》[4],汉语语料则主要来自温端政的《中国俗语大辞典(辞海版)》[5]和《中国谚语大辞典(辞海版)》[6]。本文研究例句也来自以上著作,从中收集整理俗语词条汇编为语料库,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其形态和文化寓意进行分析,尤其是从俗语对狗的关注点和人与狗的关系角度,力图通过新的人文视角揭示中韩语言学中的东方意识。

2. 俗语的概念

2.1. 俗语的汉语概念

刘向的《说苑•贵德》中最早使用"俗语"这个名称来指代民间流行的定型语句,自春秋战国时代后,便以俚语、常言、常语、常谈、迩言、俚言、俗谚、古谚、古语、谚语、里谚、野谚、俗话、方言土语、乡言、乡谚、恒言、俗言、俗谈、传言、里言、街谈巷语、鄙语等称谓出现[7]

《中国俗语大辞典》中的定义为:“俗语或俗话,是一种广泛的名称,典型的俗语就是所谓的俗语”,并认为俗语里还包括一种最早被称为“俏皮话”,而现在通称为“歇后语”的,还认为把口头上常用的俗成词看作一种俗话也是有根据的。这样就把谚语,歇后语,俗成语都纳入了俗语的范畴[5]。温端政在《谚语》一书中指出,“广义的谚语和俗语是一个概念,狭义的谚语则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俗语”[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俗语、谚语、歇后语进行了区分,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也叫俗话”,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8]在形式上,歇后语和俗语、谚语有所区别。但不管是俗语还是谚语,都具有形式固定、表达简单而内涵丰富、由大众创造和广泛应用的特征。因此,俗语和谚语在韩语中的释义也对应着同样的“俗语”或“俗谈”。

2.2. 俗语的韩语概念

韩国的俗语通常使用“속담[俗谈]”一词定义。不同的词典和学者研究中对其定义也很多样。“俗谈”一词随着朝鲜世宗时期创制谚文–即训民正音而开始出现,顾名思义是“通俗的话语”之意。宋金照(2016)曾对其辞典概念整理如下(见表1) [9]

Table 1. The dictionary concept of “common talk”

1. “俗谈”的辞典概念

词典

“俗谈”的概念

《속담사전》

俗谈词典

속담은속된말인데, 본질적으로민중의것으로민족사회의경험과지혜를단적으로표현한생활의문학이다.

俗谈是通俗的话,本质上是民众的,是彰显民俗社会经验和智慧的生活文学。

《국어대사전》

国语大词典

예부터내려오는민간의격언, 속언속된이야기, 속설

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民间格言,通俗的故事,俗说

《표준국어대사전》

标准国语大辞典

예로부터민간에전하여오는쉬운격언이나잠언. 언속.

自古民间流传下来的简单格言或箴言,是言俗。

《우리말큰사전》

国语大辞典

민간에서전해오는쉬운격언, 속된이야기

民间流传下来的简单格言,通俗故事

这些定义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其语源来自民间,格式简单便于流传。

从中韩两国对俗语的词典释义可见,俗语所代表的是普通百姓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表达,是和流传于上层阶级或文人士大夫的雅言相对的概念,因此反映的是普罗大众看待事物的视角,和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集体无意识。

而狗作为与普通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相关,街头巷尾最寻常可见的动物,无疑经过长时间的语言化处理,已经成为能够反映中韩两国民众社会生活和民间认知的文化符号。

3. 与狗相关的中韩俗语的形态比较

中韩两国与狗相关的俗语在形态区分上,根据内容表达和隐喻意义的相同或不同可以构成四种类型。

3.1. 同形同义

内容和意义相同,表达方式也一样或相似的俗语,具体例句如下:

(1) [中]咬人的狗不叫

[韩]무는개는짖지않는다 (咬人的狗不叫)

(2) [中]堂狗三年吟风月

[韩]서당개삼년에풍월을한다 (书房的狗三年也会吟风诵月)

(3) [中]人急造反,狗急跳墙

[韩]사람은급하면변절하고개는급하면담을뛰어넘는다 (人急了变节,狗急了翻墙)

(1)是对狗行为的观察,意指有野心的人不会形之于色。(2)指即使再无知的人,只要与有识之士交往,就会见闻广博,成为有识之士。(3)指安守本分的人被逼急了或处于危险时也可能会反抗或采取极端的行动。

上述俗语无论在用词还是句型构成,以及意义内涵方面都高度一致,反映了中韩人民共同的生活经验、文化内涵及价值观。

3.2. 同形异义

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但文化意义不同的俗语,具体例句如下:

(4) [中]雪落狗喜

[韩]눈오는날개싸다니듯한다 (下雪的日子狗撒欢)

从表面意义来看,都是描述狗在下雪天高兴的表现,但其隐喻内涵却很不同。在汉语中是单纯对行为因果关系的表达,但在韩国俗语中则用来讽刺不老实呆在家里,喜欢出门的人。

同形异义的俗语数量较少,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两国人民看带同一事物的不同思考方式。

3.3. 异形同义

异形同义的俗语是指表述形式或用词不同,但具有相似隐喻内涵的俗语,具体例句如下:

(5) [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韩]개입에서개말나온다 (狗嘴吐狗话)

(6) [中]狗改不了吃屎

[韩]개고기는언제나제맛이다 (狗肉总是一个味)

(5)汉语俗语中使用了比喻,以象牙喻美好的言谈。虽然使用的词语不同,但两者表达的都是人品恶劣的人嘴里不可能说出好话的意思。

(6)汉语俗语是对狗的行为的观察,意思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而韩语俗语是人对狗的感受,意思是说狗肉无论何时,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味道,本质难改。两者都是喻指人的恶劣的本性和习惯不容易改掉。

异形同义的俗语在中韩动物俗语中比较常见,盖因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用词上存在出入,但人类的感受和社会生活样态却大同小异之故。

3.4. 异形异义

异形异义是指表述形式或用词不同, 且隐喻内涵也存在差异的俗语,具体例句如下:

(7) [中]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正道

[韩]개가짖어도황소는제갈길로간다 (狗再怎么叫,黄牛也走它自己的路)

虽然场景中都有狗叫,但吠叫的对象却存在不同,汉语中使用“马走正道”的表述,意指无论有小人如何施加流言恶语,君子仍会坚持正确的道路,语义中存在褒贬;而韩语中的动物则是黄牛,表达我行我素,彼此无关的意思。

从上述中韩狗相关俗语的形态比较上可以看出,尽管两国俗语表述用词上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俗语的内容反映的是狗的习性、生活场景以及与人的关系,是对客观现实的文学呈现。只是由于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才存在部分修饰性表述和引申意义的差异。

4. 与狗相关的中韩俗语的文化意涵比较

在现代中韩语境中,作为单词出现的“狗”主要表现为负面形象,如“狗东西(개자식)”“狗屎(개똥)”等,但在中韩俗语中“狗”的形象则是丰富和多面的,正面素质包括“聪明”、“义气”、“忠诚”、“幸运”等,负面素质有“奸诈”、“卑劣”、“肮脏”等[10],而同一种品质的两面也可以同时反映在狗的身上,例如忠诚和背叛、聪明和愚蠢等。下面分别就其正面和负面意义展开比较。

4.1. 正面意义

4.1.1. 忠诚

狗自古以来不仅被作为家畜,能供人驱使;亦被视为人类的伙伴,互相慰藉,互相陪伴,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主人忠诚,对陌生人怀有警惕心。中韩两国大量俗语中展现了狗的忠诚。

(1) [中]儿不嫌母丑,犬不嫌主贫。

(2) [中]犬有湿草之仁。

(3) [中]桀犬吠尧,各为其主。

(4) [韩]개는믿어도상전양반은못믿는다 (相信狗也不相信主人)

(5) [韩]사나운개도제주인은안다 (恶狗也认得自己的主人)

(6) [韩]개도제주인을보면반가워한다 (狗见主人也高兴)

(1)出自《偈颂九十三首》,指儿子不嫌母亲丑陋,家犬不嫌主人贫穷,一般用来教育人们不要忘本。 (2)出自《搜神记》,讲述了三国时代吴国人李信纯的故事。李信纯有一只狗,非常通人性。有一天,李信纯出去见朋友,喝得酩酊大醉,在回家的路上倒在草地上睡着了。正好这时猎人们放火打猎,大火快要烧到李信纯身边,他完全不知道。狗想拉他,但拉不动。于是它跳进附近的沟里,全身湿透的跑过来,用身上的水把李信纯旁边的草弄湿,多次往返,李信纯免于死亡。“犬有湿草之仁”的典故应运而生。(3)“桀”是汉朝末期的暴君,“尧”是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圣君。是桀的狗对着尧乱叫的意思。比喻恶人的走狗攻击好人,侍奉主人。

总而言之,狗忠诚的特性是狗正面形象特征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几千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肯定。

4.1.2. 聪慧

狗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一直受到人类的信任和爱护。不仅是因为狗对人类的忠诚,更是因为狗的聪慧。

(7) [中]狗知主人意。

(8) [中]猫记八百,狗记三千。

(9) [韩]개도닷새가되면주인을안다 (狗养五天认得主人)

(7)因为狗总是在主人身边,所以很有眼力见,很容易理解主人的意思。(8)通过猫和狗的记忆力对比,从而明白狗的记忆力更强更聪明。

4.1.3. 勤勉

勤勉也是狗的一大特点。以下是韩国关于狗勤勉的俗语。

(10) 개도부지런해야더운똥을얻어먹는다 (狗也要勤劳才能吃热屎)

(11) 개같이벌어정승같이쓴다 (像狗一样赚钱,像丞相一样花钱)

(11)意思是赚钱时像狗一样做卑贱的工作,努力赚钱,但只要赚钱,就能过上好日子。

但在中国,为了表达勤劳,很少使用狗,而是使用牛这一动物。

4.1.4. 幸运

(12) [中]猪来穷家,狗来富家,猫来孝家。

(13) [韩]정월에남의개가들어오면재수가있다 (正月里别人的狗进来会有运气)

(14) [韩]제상앞에서개가꼬리쳐야그집안이잘된다 (祭桌前狗摇尾巴,家才好)

(15) [韩]풍년개팔자 (丰年狗命)

(12)古代中国人重视迷信,狗的叫声“汪”和“旺”发音契合,且狗具有忠诚的特性,作为家畜能够看家护院,所以如果有野狗自动登门,并且被收养之后,就能够保护家中的财产。因此才有了狗的到来也就象征着吉祥和财富的到来这一说法。另外,古代家庭富裕的人家里有肉吃,狗亦喜欢吃肉,所以狗喜欢光临富家,因此有“狗到家致富”的说法。在韩国人心中,主人准备了一切,狗能够不劳而获,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从这个层面上讲,韩国人认为狗的命运很好,属狗的命也很好。

4.2. 负面意义

4.2.1. 卑贱

狗是聪明、服从人类命令的忠诚动物,长期以来一直与人类和平共处。忠诚是狗留给人类的最典型特征印象,但是通过对狗的俗语进行整理和分类,中韩两国有关的狗俗语中也有很多对狗的负面特征的描述。狗对人忠诚,服从人类的命令,以摇尾巴的方式表示服从,因此像以前的仆人一样给人以卑躬屈膝的感觉,具有卑贱的意义。

(16) [中]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17) [韩]개는똥먹는버릇을고치지못한다 (狗改不了吃屎)

(18) [韩]개입에서개말나온다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19) [韩]상가집개만도못하다 (连丧家之犬都不如)

(20) [韩]개돼지만도못하다 (猪狗不如)

(17)把狗和狗屎结合在一起,把狗天生爱吃屎的习惯比喻为人的恶习。由于狗的天性和行为特性,狗大多是卑贱愚笨的。(19)是韩国俗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将狗的卑贱与人类进行比较,讽刺部分人的品行不如狗。

4.2.2. 庸俗

(21) [中]狗眼看人低。

(22) [中]狗不咬拉屎的,官不打送礼的。

(23) [韩]인심은대감집개같다 (人心像大监家的狗)

(21)和(22)用狗不咬和自己相通的而是咬富人或者折磨穷人的事实来表现狗的横行和权势。(23)韩国人也认为世人都像做官的狗一样,趋炎附势,追求名利,恭维有权势的人,折磨弱者,跟着小狗喂食的人一样。由此,中韩两国用有权势的狗象征有权势的人,表达了对这种卑劣小人的痛恨之情。

4.2.3. 凶恶

被驯化后的狗作为宠物性格温顺,但本性凶狠,遇到陌生人依旧会狂吠不止甚至追逐咬人,即使是两只狗见面也会扑上去撕咬,因此狗在人们眼里也是凶恶的动物。

(24) [中]狗者豺之舅。

(25) [韩]무는개는이빨을보이지않는다 (咬人的狗不露齿)

(26) [韩]미친개는몽동이가약이다 (疯狗的药是棍子)

(24)所有的狗都是像豺狼一样贪吃暴戾的人。比喻坏人都是一路货色。(25)实际上是指咬人的狗不露出牙齿。比喻一个狠人暗地里做坏事,不露声色。

综上所述,从以上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凶狗的厌恶和反感。

4.2.4. 忘恩负义

虽然狗的形象总是很忠诚,但是通过整理俗语,发现了不少忘恩负义的狗的形象。

(27) [中]直巷赶狗,回头一口。

(28) [韩]기른개에게손목물린다 (被养的狗咬手腕)

(29) [韩]삼년먹인개가발꿈치문다 (喂了三年的狗咬脚跟)

(27)是把狗逼入绝境,无处可逃,咬人夺路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韩两国都将自己养的狗咬伤的情况视为背叛的行为。

4.3. 俗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管窥中韩两国人民在农业社会共通的社会生活、文化心理和思想意识以及在地理、历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4.3.1. 相似点

中韩两国狗相关俗语中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看待狗这种动物的传统阶级视角和道德眼光。

首先,将狗看作人的工具和附庸,是主人身份的标志。中韩都使用丧家之犬(상갓집개노릇)强调离开主人的狗生活悲惨。重视其看家护院、狩猎追捕的工具属性,推崇其对主人忠诚的品质,批判其忤逆、背叛的一面,也是对这种工具和附属性的强调,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观念。

其次,在狗的身上投射了道德审视的目光,因为其不洁的饮食和容易吠叫的生活习惯,将其看作小人的象征,因此很多俗语表达了对狗的嘲讽和厌弃。

最后,都在狗的身上赋予了美好的期望,因其普遍存在于普通百姓家,与人关系亲近,所以通过对狗象征好运的表述,表达了人民大众对幸福生活的期许。

4.3.2. 不同点

首先,中韩两国人民对狗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韩国俗语中有描述狗勤劳的特征,但中国俗语中很少提及,一般用牛象征勤劳。

其次,虽然两国俗语都属于通俗性的表达,但很多汉语俗语会使用较为优美文雅的词汇,如“狡兔死,走狗烹”、“犬守夜,鸡司晨”等。

最后,很多汉语俗语涉及到自身历史文化背景,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理解,例如“狗咬呂洞宾,不识好人心”是形容人不识好歹、不能明辨是非。要想理解这句俗语,就得知道“呂洞宾”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这句俗语。相对来说韩国俗语更加通俗易懂。

5. 结论

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在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政治及经济等因素影响下,创造出了本国独特而富有新意的俗语。本论文着眼于中国和韩国狗的象征意义和形态,通过列举和对比,从人和狗的关系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两者在文化内涵上的异同。未尽之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化。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狗在中韩两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在中韩两国的文化中,狗象征着忠诚和聪明,而且大家都把狗当成吉祥的动物,或者能带来好运。但中国俗语中狗的正面形象多为忠诚机敏,负面形象多为浅薄、忘恩负义,与勤劳关系不大。这与狗给中国人的印象和中国的习俗文化密切相关。在中国,勤劳通常与牛直接相关。但是韩国人经常看到狗到处转来转去的样子,认为狗是勤劳的动物。韩国关于狗勤劳的俗语体现了中韩两国的不同思考方式和价值观。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体现了两国有关狗的俗语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장춘매. 한·중동물속담비교를통한한국어문화교육연구[D]: [석사학위논문]. 서울: 서울대학교, 2005.
[2] 王丹丹. 中韩动物谚语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12.
[3] 왕육비. 한·중동물속담의비교연구[D]: [석사학위논문]. 서울: 한양대학교, 2017.
[4] 宋在善. 动物俗语辞典[M]. 首尔: 东文选, 1997.
[5] 温端政, 等. 中国俗语大辞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6] 温端政, 等. 中国谚语大辞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7] 朴慧贞. 中韩俗语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14.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9] 宋金照. 中韩家畜俗语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财经大学, 2016.
[10] 이명아. 중국어 속담에서 개의상징의미와의미자질분석[J]. 한중인문학연구, 2022(76): 71-87.